2021-4-10 | 美术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博雅教育正逐步得到认可和建构“。博雅”一词源于拉丁语[Liberal]。theliberalarts,是指着重于开阔智力而不在于专业和技术需要的一种教育,包括诸如哲学、历史、语言等学科。博雅教育率先在欧洲和美国兴起,并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与实践。
这一教育观念最早应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民教育。现代博雅教育旨在从人文、艺术教育入手,让大学生领略民族优秀传统,博采世界文化精华,增强学生在文、史、哲、艺等领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并转化为自身的内在修养,从而达到增强人文底蕴,促进人才培养的目的。《说文解字》:“博,大,通也。”《玉篇•十部》:“博,通也。”
《荀子•修身》:“多闻曰博,少闻曰浅。”《论语义疏》:“雅,正也。”正是合乎规范的意思。《字汇》:“雅,儒雅。”在我国,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都在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博雅教育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博雅教育中,美术类课程
作为人文学科都被包含于内,这样就使得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也有机会比较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以往美术曾因仅被当作“技艺”而作为一个封闭的体系或者其他学科的附庸,被排斥在人文学科之外。如今,美术学科的性质正在逐渐改变,包括学生在内的大众已经越来越能理解美术的含义了。探索美术蕴涵的真义,已然成为公众的生活方式,大众正逐渐视美术为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事物,并从中受益。
半个世纪前,美术史家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Panofsky]撰写了美术史上的著名篇章《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TheHistoryofArtasaHumanisticDiscipline],他据理力争,并令人信服地阐明美术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被封存在与世隔绝的领域中。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到,潘诺夫斯基对事物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他对其他学科体系与内涵的领悟,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潘诺夫斯基为拉进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距离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在当时,相对于诸如哲学、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美术学科被大众接受的程度还弱很多。美术史回归人文学科,使美术受到了更多人文学者的关注,进入更多公众的视线中。
目前,《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对美术课程性质的重新认定,也是我国美术教育观的重大转变和突破。
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对于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虽然,由于高考制度的原因,学生们对美术课还不够重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美术的热爱,从而关注更多的美术现象。无疑,这是莘莘学子美术需求的重要表现。
无论是我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还是大学生在“艺术与人文”的框架下选择美术博雅课程学习,都让我们感到,在我国,人们对美术及美术史学科认识的改变,将对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进一步融合,满足人们的美术需求产生巨大的作用。当然,如何具体落实和贯彻这样的指导方针,如何进一步转变人们对美术和美术史的观念,需要教育学者和专业人士的长期努力,而前置于这一问题的另一问题,即在美术教育的框架下,包括学生在内的公众与他们对美术的需求是如何被联系起来的,或者说,这种联系的途径是什么?笔者认为,公众与他们对美术需求的纽带正是美术本身与“人文观念”的密切联系。
美术与人文具有相互渗透性。《说文解字》云:“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文,错画也。”
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就通过图画、文字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美术的方式便是原始时期人类最早的思维方式之一。中国古人将汉字叫做“文”,“文”字就有美饰之意。《易•贲》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人文”指的也是《诗》、《书》、《礼》、《乐》等古人必读的一些经典著作,而“天文”的含义是“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
中国古人将对“天文”的体味与对“人文”的学习并置。萌芽状态的美术与其他社会现象杂糅在一起,成为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
在西方,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Sophocls]在剧作《安提戈涅》中说:“世上的奇迹有无数,但人是最奇妙的。”贡布里希把这句话作为他在1981年为庆祝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200周年而举行的系列讲座上演讲的结束语。
他在演讲中强调,如果试图去更好地理解像陈容《九龙图卷》、提香《抢劫欧罗巴》这样的奇迹,人们就会受益匪浅,人们不断地分析这些奇迹般的作品,并不会降低它们的魔力,它们的魔力和艺术性反而会得到加强。贡布里希充满哲学意味地去论说美术作品的“魔力”,一方面在于他希望人们应该更加关注美术作品,另一方面,乃是推论式地阐明,美术在与其他人文学科交汇的过程中,两者因相互渗透而各得动力和荣光。
诗人和文艺批评家爱略特[T.S.Eliot]认为,人文主义“靠审美力、靠由文化培养出来的感受力而起作用”,“如果没有人文主义,我们就无法对付萧伯纳先生、罗素先生、门肯先生、桑德堡先生、克洛代尔先生、路德维希先生、麦克弗森夫人,或对付美洲和欧洲各国的政府”。
爱略特在这里指出,审美感受力是人文主义起作用的工具,或者说是途径,而“审美力”、“由文化培养出来的感受力”也正是美术的可贵之处。美术家的各方面成果构成了人文学识的一部分。事实上,在潘诺夫斯基撰写《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之前近100年,美术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Burckhardt]已经做了伟大的探索,他的文化史著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向人们展示了美术史家在探索文化史时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