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体育
一个国家能否振兴,关键在教育。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今后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中的竞争能否取胜,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将其摆上了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21世纪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位置。显而易见,体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当前,各高校都能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化体育工作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根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1〕,大学生每周主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女生不到40%,男生不到65%,且锻炼时间短。另外,还有28%的女生和20%的男生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42%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min,活动时间在1h的学生仅占40%。即使在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中,也有65%的学生对上体育课持消极态度,因为课上教的都是他们不喜欢的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我院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体育分班教学、特色“警体”训练等一系列探索和尝试,成效非常明显,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大大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时间较以前大幅增加。在体育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的推动下,学院的竞技体育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先后组队参加了第3、4届中国黄山青年登山大赛,取得了男子团体第3名,女子团体第2、第3名,以及两届大赛最佳组织奖的优异成绩。2005年,我院选手在全国警官院校散打擂台赛上取得了90kg级个人冠军、团体第4名的好成绩,学生足球队荣获了第5届全国飞利浦大学生足球赛合肥地区选拔赛高职高专组冠军。2006年,组队参加全省十一运会高校部田径比赛,获全省团体第十三(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二)、个人单项3银1铜的佳绩。首次参加全省定向越野比赛中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目前,我院的体育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以学生广泛参与普通体育运动为“塔基”,以警察类专业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特色警体训练为“塔身”,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外体育竞技为“塔尖”的校园体育“金字塔”。
下面,本人结合近年来我院体育工作的有益尝试,围绕高校体育改革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仅供参考。
1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对高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决定》精神,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体育工作。一是各级领导、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摆正体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搞得好不好,受自身经济发展的制约,但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因此,端正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体育教育方针是做好高校体育工作的前提。二是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统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择那些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家喜欢的、有利于全体学生参加的、适合于群体性锻炼的体育项目,避免过分竞技化、成人化。体育课程考核要针对学校和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宗旨。三是以“健康第一”为主线,促进“两个结合”。即要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在业余生活中有展示的舞台,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近年来,我院十分重视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的衔接,有关职能部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了足球、篮球、羽毛球、田径、散打、警体4项技能等各种体育竞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体育教学向课外延伸,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时,还要将体育教学与管理教育有机结合,借助体育教学实现管理教育的目标,通过管理教育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我院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天组织学生出早操,进课堂前站路队,以培养学生严明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行为养成。
2 贯彻“终生体育”的理念,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传授科学锻炼的方法有机结合,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培养终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体育锻炼,形成雄厚的群众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教学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他们终生体育的健康习惯为目标,着重开设一些非竞技运动项目,特别是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即不受年龄、运动负荷限制的运动项目)、适宜职业需要的体育项目,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一、两项专长的健身手段,让“体育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仪式”、“体育在体育课中,更在生活中”。其次,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注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注入式”、“填鸭式”、由老师“包打天下”的做法,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实行体育课分班教学。根据性别不同将男女生分别编班。开设不同的体育兴趣班,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自由选择。同时,实现小班教学,将规模控制在30人以下。目前,我院已开设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11类兴趣班,从实际情况看,原先想方设法逃避体育课的学生又重新回到了操场,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学生体育的基础打牢了,无形中也推进了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3 培育特色运动项目,提升学校体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