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社科相关 » 正文

我国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研究

2021-4-10 | 社科相关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低碳化成为继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第四次世界浪潮,走向低碳化时代成为大势所趋。信息通信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大规模信息通信制造业基地,并在世界信息通信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探求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模式,对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出口有着重大意义。绿色贸易制度、市场消费偏好等各项因素都要求信息通信产业按照低碳化的模式进行发展。该发展模式要求将低碳化融入整个信息通信产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即低碳化生产营销、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
关键词: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环境污染问题越加突出,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各国政府所呼吁,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作为碳排量大户的信息通信产业受到了降低碳排放量的压力,同时能源消耗也严重影响到信息通信产业的效益和发展。
  
  一、 信息通信产业与低碳模式
  
  低碳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较少的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其目标是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具有威胁性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低碳化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将传统的高碳型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它将低碳作为发展方向,目标是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基础前提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低碳化发展模式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开始在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积极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是人类在“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向。[1]
  信息通信产业链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技术创新、产品生产、服务及解决方案。信息通信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制造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经过系统化重构的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扩散。[2]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通过事先设计使产品遵守某种共同的标准或协议来实现产品之间的兼容,是信息通信技术产品确保互补产品之间,甚至特定产品的不同零件之间实现兼容的重要方式,能够通过技术的兼容性引发和实现网络效应。对于一项信息通信技术标准而言,其真正的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在创新本身,其扩散的意义更为重要。[3]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扩散是完成系统化重构的技术创新成果在与一定的环境作用下,在扩散系统中随时间被各成员或组织采用,形成网络效应进而占领市场的过程。信息通信产业的服务及解决方案领域,包括其传统的对基本通信和信息的民用服务的提供,对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服务的提供,对特殊需求的解决方案的设计。
  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本身可被定义为一个系统,是在一定的政策、技术、经济、社会、人文等环境下,由各种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织成的复杂的、为实现产业发展和技术标准扩散演进的系统,因此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系统包括产业发展的主体、客体和发展环境。其中,产业发展的主体指以产业发展为共同目标,以技术标准为纽带,由若干主体构成的共同协作的联盟。扩散客体指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以及标准化的服务和产品。发展环境是该系统存在、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处于发展大系统边界以内,无所不在的、作为系统基本构件影响扩散的全部因素的集合,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中介环境、低碳环境。
  
  二、 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现状分析
  
  分析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现状,能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1—4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9673. 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 7%。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845. 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 7%,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297. 9万户,总数达109 405. 0万户,宽带接入用户净增779. 5万户,达到11 102. 0万户。2010年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比同期工业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12 885亿元,同比增长33. 3%,比2008年同期增长21. 5%。随着3G网络投资的持续增加和建设的日益完善,据统计,2010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2. 5亿。伴随着信息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问题和大量被淘汰的废旧产品处理问题也逐渐凸现,如不能很好地处理,将构成环境隐患、浪费能源资源、威胁生态环境、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进行测量和分析进而选择其发展模式和路径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标准扩散。目前用于测量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的指标较少,本文借鉴现有关于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指标体系的文献,建立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评价体系,便于对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比较。
  依据信息通信产业的特点,从输入、输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输入方面是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输出方面是废弃物排放。针对信息通信产业而言,资源消耗主要是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则是电的消耗,废弃物排放主要是气体CO2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从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分析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碳排放量,但是这需要赋予各个参数权重,本文借鉴现有关于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指标权重的研究,为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碳排放量指标体系赋予各自的权重,如表1所示。
  
  由于国内外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数据难以收集,本文只能针对收集到的数据,结合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分析,以此来比较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和欧盟、美国等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从指标体系权重可以看出,在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各指标中,能源消耗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原材料消耗,再次为CO2排放和固体废弃物排放。但随着信息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更新换代,排放问题将越来越凸显。首先,从权重最大的电能消耗进行比较,信息通信产业的基站消耗大量的电能,占到信息通信业总耗电量的70%。欧美等国信息通信产业具有比较成熟完备的节能技术,如作为欧洲最重要的信息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独特的管塔式基站共享可以节省占地,容纳多套基站设备,无需空调及馈电与冷却系统,比传统基站能耗低40%。而我国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设备、空调、电源等设施缺乏智能节电技术,我国自行建设的各技术标准通信基站建设用电量高。其次,在CO2等气体废弃物排放方面,据统计,2007年中国电子及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业万元产值排放0.13吨CO2,而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均低于0.05吨CO2,而在节能要求高的欧盟电子及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业的CO2排放量更低。最后,固体废弃物排放方面,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基站的铅酸蓄电池及大量的退网电子和电器设备,这些废弃物都是高危污染物。目前,在欧洲、北美等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和技术标准扩散过程中,移动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如英国沃达丰公司)非常关注端到端的节能减排措施,除了通过优化管理流程节约电能、水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之外,还通过终端设备及其配件的回收和利用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而在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和技术标准扩散的过程中,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对这方面的关注则较少,废弃终端设备的回收利用率比较低,这就使得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要远高于欧美的信息通信产业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