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体育
1、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品牌化的必然性
蓬勃发展的中国体育产业对体育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各大体育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学科建设,增设了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专业方向,已经建立了一套体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愈发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定制“产品”,体育院校处在人才培训的起点和前沿,加之体育院校现有学科优势,人才培养品牌化是应行业需要发展的必然之路。
1.1体育院校现有的学科设置与培养体育复合型人才之间具有内在契合性
体育院校由于历史原因,资源投入和分配多集中在培养体育学科的专业人才。随着近年体育产业迅猛发展,体育院校更是在学科设立上增加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其中体育管理方向、体育经济方向、体育旅游方向、体育新闻方向和体育外事外语方向的本科培养目标和硕士培养目标都与体育产业所需的人才标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同时,各体育院校的师资力量和结构也在不断丰富、调整和提高;在培养方式上重实践,尤其是大量的赛事自愿者工作更让体育院校学生的复合型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1.2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有一定规模
近年来随着各体育院校增设了体育经济管理等专业以来,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数量质量都在不断上升,现已具有不小规模。在这种变化中体育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清晰化、专业化,体育院校输送的人才在体育产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品牌化的关键
2.1差异化分析体育产业中各类复合型人才的特点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体育中介市场等主体市场,以及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媒体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和体育信息服务市场等相关市场。综合体育产业各类市场的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特征,总的来说,体育复合型人才是要既懂体育又懂管理与经营。然而,不同体育市场的人才要求是有差异的。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中的体育复合型人才要既懂体育健身的系统知识又要懂与娱乐相关的知识还需懂经营管理。目前,很多健身房的运作模式基本都是个人健身顾问加上健身教练。不论个人健身顾问对体育健身的知识了解与否、了解多少,重点是能够说服客人成为俱乐部会员,从而保证一定数额的顾客群。而健身教练多是非固定的工作关系,不能保证顾客健身锻炼的连续性和效用性。因此,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中尽管健身数量多,除了在健身场所和设备的硬件差异较大之外,健身娱乐产品基本同质,竞争力不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不足。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需要懂经营管理又懂健身规律的管理者,需要真正懂得系统的体育健身知识与顾客心理的从业人员,需要能够给予人们科学健身的观念和方法的教练。
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在我国开展不久。目前,我国以足球、篮球、排球和乒乓球职业联赛为主体,辅之以散打擂台赛的竞赛表演市场格局已初步成型;网球、羽毛球、F1方程式赛车的国际性竞赛表演市场颇有人气。从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来看,亟缺体育复合型高端人才,要既懂运动项目特点还要懂公关(与政府方面、与媒体方面)和无形资产(赛事赞助、广告、冠名等的)营销。
目前,体育培训市场发展较快、体育培训名目繁多,有专门的运动项目培训,比如篮球、羽毛球、武术、游泳等培训;有团体户外拓展培训;有中考、体考培训等等。尽管体育培训公司众多,但是体育培训行业缺乏宏观的规范和管理,培训资质不统一,培训质量良莠不齐。体育培训市场中体育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培训资格证书,应该谙熟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还需要具有开发市场的能力。
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一批具有良好信誉的体育中介机构,这些人才除了具有组织协调等基本能力外,还需要熟悉体育行业运作的各个环节,熟悉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法律环境和国际惯例,由他们带队拉动体育产业的腾飞。
体育产业相关市场中体育人才主要分三类:体育旅游人才,具有相关的资格证书,不仅知晓户外体育项目的技能和知识以及相关的保护方法与措施,还应懂得与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具备开发体育旅游项目的能力;体育新闻人才,具有新闻学的知识,懂得体育新闻的特点和规律;还有一类是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2.2要努力使人才培养精准化
体育产业在现阶段对所需人才呈现差异化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对体育产业本身要有专业的理解,而且对掌握跨行业的知识也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这也是体育院校人才品牌化的必然要求。
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品牌化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必然是针对体育产业中的中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的精准化程度,一方面着眼在体育专业性方面,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学科知识的专业课程,侧重培养能充分适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能在职业的以及非职业的体育俱乐部、体育经纪公司、专业体育场馆从事体育经营(经纪)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3、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品牌化的重点
体育产业的发展必然使业内业外人士的大流动。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入大量的跨行业人士,特别是管理类和经营类人士。但是这类人士对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为体育产业非专业人士提供体育学课程、体育社会学课程的培训和进修是体育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品牌化的一个重点。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原从事体育运动的退役人士或行政管理人员。他们要么不精通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或者缺乏商业经营的理论和实战经验。针对这类人士开展相应的经营管理课程,补充他们对体育产业的全面、透彻的认识,这是体育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品牌化的又一个重点。同时,大量体育专业人士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随时需要加强培训,更新知识,补给经营管理方面知识。针对这类需求,体育院校应有灵活的培训机制,实践与理论不断结合创新,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这是体育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品牌化的第三个重点。
4、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品牌化的创新方式
4.1多渠道搭建赛事平台
体育院校主办或者承办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平台为体育院校培养在校人才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体育院校自身也在参与运作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管理组织经验。
随着社会财富积累,大众对体育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赛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依托体育院校场馆以及体育院校特有的赛事参与经验、赛事组织能力、赛事后勤经验、专业志愿者队伍,社会资金往往愿意投入具有这些条件的体育赛事。体育院校联合社会资源,全力搭建针对普通民众和各类社会团体的中小型赛事平台,通过组织小型社区、社团、团体、发展至跨区、跨行业或联盟式的赛事运动,打造体育院校的“品牌”和“人才产品”。体育院校与多渠道的资源搭建的各类赛事平台,既是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的积极探索,更是演练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