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艺术理论 » 正文

刘邦公关关系技巧学习

2021-4-10 | 艺术理论

 

在企业组织的日常运营中,要与其他社会组织包括政府、非营利社会组织、其他企业、消费者等发生关系,有时这些关系容易处理,有时不容易处理,而这些公共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作为企业骨干力量的中高层人员,通常是协调和处理这些关系的具体承担者。俗话说:“搞好关系办大事。”人是社会的人,无论你持什么样的人生观,都离不开“关系”,都生活在“关系”中,需要与上下、左右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协调彼此的关系。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公共关系,还需要在企业活动中代表企业协调和处理企业的外部“关系”,必须在“关系学”上磨炼成为一个游刃有余的能手,才能做到无论左突右闪、东走西颠,都能把大事变成小事,把不必要的恩怨弄得清爽一点,形成良好的企业外部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有人称领导的天职就是建立关系和协调关系,在评价一个领导的水平时,把其协调关系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方面,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好手,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刘邦的一生,先是在家乡任侠交游,30多岁后做亭长之类的地方芝麻官,其后流亡芒砀山,举义旗参加秦末农民战争,打进咸阳,被项羽分封为汉王;暗渡陈仓平定三秦,东出潼关为义帝发丧,公开与项羽决裂,展开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刘邦自成一个集团,是沛县起义以后的事,现代留存的事迹集中在沛县起义之后,刘邦的公关协调艺术也在这一时期集中体现出来。沛县起义初期,刘邦属于反秦义军中的一支,独立自主;在反秦的过程中,刘邦为了生存,先后依存秦嘉、项梁等人,后又与项梁等人共同尊奉义帝,刘邦与秦嘉、项梁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不完全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与项羽是平级关系,与义帝则是名义上的君臣关系;从受封汉王到公开反对项羽期间,刘邦和项羽是诸侯和名义上的共主之间的关系,既有上下级关系,更是平级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刘邦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公关手段和技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自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以诚相见、推心置腹,但亲而不近,同流而不合污,在融合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是刘邦托身于秦嘉、项梁时与秦嘉、项梁叔侄相处的原则刘邦起义不久,手下大将雍齿利用驻守丰邑根据地的机会据城背叛了刘邦,刘邦非常气愤,亲自带兵攻打雍齿。由于城高墙厚,刘邦几次进攻都没有取得胜利,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队伍去依附另一支反秦义军———秦嘉、景驹率领的义军。

 

刘邦依附秦嘉,本意是借兵回攻丰邑。当他到达秦嘉的驻地时,恰遇秦朝悍将章邯的司马率军攻打砀。于是刘邦立即与秦嘉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军。刘邦与秦嘉的部将东阳宁君联合作战,在萧西与秦军作战。由于双方军队配合不好,刘邦和东阳宁君在迎战秦军时没有取胜。但刘邦的真诚还是让秦嘉佩服。因此,休整了十几天,当刘邦提出:“章邯领兵作战最喜欢攻击战,现在砀城秦军守兵不强,只是因为你我配合不当才吃败仗”,提出再攻砀城挫败秦军锐气时,秦嘉立即带兵和刘邦一起前往围攻砀城。两人率军把砀城围了三层,经三天三夜激战,攻占了砀城。随后,秦嘉又听从刘邦的意见,一起攻占了下邑,并很痛快地借了部分兵力给刘邦,让他去打丰邑。但刘邦仍未能攻下丰邑。

 

这时,项梁、项羽叔侄两人率领在江东起义的一支起义军一路攻城略地,到了刘邦的家乡沛县附近,并击灭了秦嘉等人。这支义军在进军的过程中勇猛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沿途收容陈胜和其他义军的残部,到达沛县时已发展到七万余人,声势比较大。于是刘邦转而去投奔项梁。项梁很喜欢举止大度、谈吐豪爽的刘邦,当即就借给了他五千人马和十员将领。刘邦借助这一力量很快就攻下了丰邑,赶走了雍齿。刘邦很感激项梁,觉得他是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便托庇在他的门下。

 

刘邦与项梁叔侄以诚相待,推心置腹。每次战斗前,项梁就自己的战斗部署向刘邦咨询时,刘邦都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或赞成,或反对,赞成有理由,反对也有说法。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胜利代表了一切。刘邦的意见多数都很有见地,又是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出发,因此项梁对刘邦的意见大都耐心听取。在战斗中,刘邦率领自己的军队跟随项梁左右,根据项梁的命令作战,项羽则与刘邦共肩作战,两人互相支持、互相增援,配合得很好。两人受命先后联合攻打城阳、定陶、雍丘、外黄、陈留等地,多取得了胜利,曾阵斩秦军名将、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两人在合作中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为了笼络刘邦,壮大自己的力量,项梁让项羽与刘邦结拜为兄弟。当时刘邦的军队只有数千人,与项梁叔侄的势力不可同日而语,与项羽结拜为兄弟,意味着他从此成为项家的亲信,在群雄蜂起,互相之间争夺地盘或鲸吞,上演着无数大鱼吃小鱼惨剧的反秦义军中,这无疑是保存自己力量的绝佳途径,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项羽来说,此举也有结纳刘邦、壮大自己力量的意思。因此,两人的结拜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形势的产物,对两人都有好处。

 

项梁在定陶城下被章邯杀死后,项羽非常痛苦,曾闹着去找章邯报仇。刘邦思虑再三,劝阻了项羽。刘邦对项羽说:“项将军刚刚去世,又损失了几万军队,军心难免有所动摇,我军不能再在外游击了,应迅速返回,以防卫京都为妙,贤弟认为如何?”项羽认为刘邦的意见很对,就和刘邦一起率军回到了楚国的临时首都盱眙。到达盱眙后,刘邦与项羽、另一个统兵将领吕臣商议今后的行动方略。刘邦提出:彭城是军事重镇,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城防也坚固,不如迁都彭城,他和项羽、吕臣三人分别带兵驻守彭城的周围,可以防止秦军来犯。项羽、吕臣认为刘邦的话很对,赞同他的意见。三人一同去见楚怀王,怀王也赞同刘邦的意见,于是迁都彭城,“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对这一行动,司马迁《史记》记述为:“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军而东。”刘邦托庇于项梁帐下,和项羽结拜为兄弟,既有英雄惺惺相惜的真情,也有虚与接纳、背靠大树的想法。因此,在与项梁叔侄交往时,有利于反秦大业又无损自己的事情,刘邦都很积极,和项氏叔侄配合得很好,但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对项氏叔侄做的不利于反秦大业的事情,表现出应有的距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