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术
培智学校是致力于智障儿童生存教育和康复性教育的教学机构,其优质、多维、以人为本的整体性教育环境是帮助特殊儿童实现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前提下探讨“特小”的艺术教学,对拓展智力落后儿童的心智技能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在近六个月的下基层小学实践摸索中,以教师身份参与该校“课改”中的艺术实验教学后,结合教学结果比较,现就特小美术教学的功能性及教学特点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现行的美术教学多采用注重概念、技能的常规普小美教方式,实施起来较为困难。由于学生理解逻辑概念、明了指令要求困难,模仿能力弱,动手能力、持久性、适应能力差,缺少主观介入,因而教学效果较不理想,学生接受状况极为被动。笔者分析原因,认为以下两个因素起决定作用:
(一)受教对象的差异性
弱智儿童大多脑神经受损,大脑皮层接通机能减弱,导致他们感觉、分析及综合能力下降,条件联系的分化难以形成,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不协调,形成调节条件困难,即便形成也有不精确和易消退的特点。此类儿童的保护抑制占优势,神经活动惰性严重,不能主动探求周围世界,会被事物的表象所吸引,而忽略其目的性,致使学生在听课时,感到跟随老师的教学引导较困难,理解教师意图也较费劲,而放弃努力。
(二)特小美术教育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存在偏差
常规美术教学的实施偏重逻辑性和语言讲解,强调科目中心,注重美术内容结构的条理性、教师展示教学过程的可观测性和科目结果的可检测性,美术规律性的理性认知结构成为特小美术教学的内容,同该类学生“可接受”状况明显脱节,课堂仅成为教师展现教学过程的舞台,而较少实质性的互动教化。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若想改变现阶段特小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的不适应现象,应改变特小美教的功能性指向和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就如何顺应艺术能力培养,实现艺术教育在儿童知觉和心智成长中的广泛影响,如何建立对特殊儿童有效的艺术教育干预等问题,开始了治疗性美术教育和认知美术教育并举的功能性美术教学摸索。
二、实验教学前期状况
该校自2002年起,率先采用了艺术课选择性分组教学,把低(1-3年级)、中(4、5、7年级)学生根据综合学习能力分成超人组(轻度智障)、蓝猫组(中度智障)和宝宝组(重度智障)三组,在同一时间分别接受音、美、体偏科教学的艺术课训练,教学形式以主带辅[1],由该校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接受状况自编教材,自主教学;与此同时,前两组学生自行报名组成“智训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课程设置强调了艺术课的综合性,其教学模式具有灵活和科学性,将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差异性联系起来,针对性强,消解了以年级分类的单科教学中接受程度不一、课程科目单向的特点,加强了对轻、中度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抽取典型班级,进行摸索性实验教学,为期半学年。
(一)对象选择
中、低重度宝宝组(zH、dH)是全校适应性最差的一组学生,我们将其作为治疗性美术教育的对象。认知性美术教育的展开,则选择了由轻、中度智障生组成的“智训组”,对象选择上做到既有针对性又具全面性。
(二)采取的方案
通过对学生状况进行了解后,设计了单元式的教学结构,消弱程式化的教学导入、教学步骤等美教过程,强调单元课程的前期准备和后期总结与分析,根据不同教育情境和儿童状况展开美术教学。方案注重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协助儿童认识自我与外界,扩大他们认识的经验范围,把培养感、知觉能力、分辨能力和情感感受力的过程放在首位。
教学方法偏重直觉认知式的美术教学活动,注重调动孩子内在的感知觉潜能和表达需求,培养他们对周遭事物经验的感受性与敏感性,改变呆滞和认知被动的状态,并通过和孩子共同分享绘画经验,一起构思下一轮的美术活动等互动环节,帮助其认识自我,增进其信心,最终达到开发其潜能,统整其认识和整合其感官体验的目的。
(三)两组功能性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
1.重行为干预功能的治疗性美术教育实验教学
在治疗性美术课的探索中,由于H组的学生为无法进行正常教学的重度智障生,我们采用了不妨碍个体表达的“场”的营造,增设了促进知觉成长的自由涂鸦训练,通过四个单元分步实施由浅及深的教学,引导学生调动自身感知,主动表现。目的是唤起内在的潜在需求,激发其参与绘画活动,促进感官间的协调配合,增进手、脑、眼的统知觉能力,调动互动教学的产生。在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同时,试图以美术活动为媒介,与之交流,让美术成为其疏通情绪和调整行为的渠道,帮助孩子感知自我,促进心智,激发内在创造力,进而达到对情绪行为的干扰和消除创伤经验的康复作用,增长他们的信心和表现力。
2.重认知拓展功能的实验教学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学习状态有所改观,孩子们的感知力在教学引导中被激发出来,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回应性明显改观;一些学生的过激行为被缓解,对美术的表现方式产生了兴趣,对美感体验的需求开始强过物质奖励需求,并有不同程度的能力增长表现。随着活动中孩子经验范围的扩大,他们对以往熟视无睹的美术工具和周遭环境也发生了兴趣,并乐意一遍遍尝试使用工具,表现感受的美术形式也开始出现各自的特点。
治疗性美术教育实验课的结果证明,美术的功能不只是一种技能,还有对情绪的干预作用,美术创作活动不仅能缓解情绪、减轻困扰,还能帮助有内在冲突的重度智障生实现内在统整的同时获得舒解与满足,有助于安抚他们脆弱的心灵,重拾获取知识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适当的行为方式来面对和适应社会生活。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增进他们之间的友爱交流,增强他们对周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