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知识经济下的青年教师心理分析

2021-4-10 |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现状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优势

高校青年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成长,他们拥有广泛的知识面、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对新学科、新科技的掌握能力比较强。他们更了解高校教师行业,更明白在高校教师行业中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他们以国家、民族、社会的大事为己任,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激励着他们不断的拼搏、奋斗,使得他们拥有较强的历史责任感。

(二)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

1.缺乏自信,偏执心理严重。正如马斯洛所指出人的种种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这些又会使人失去基本的信心。”高校青年教师刚毕业就从事了高校教师的职业,他们缺乏应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工作能力有限,科研成果少,学术职称低,自身的投入与回报无法得到平衡,因而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之下,从而产生了自卑、偏执、抑郁的心理。自身缺乏自信,出现偏执心理的现象严重。2.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归属感和成就感欠缺。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寄托着家人、朋友的厚望,以及他们自身的过高评价,使得他们自身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陷入过高的就业期望之中。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的强调身份、地位和薪酬待遇,但是理论与现实、教学与科研、进修与工作、成家与立业、投入与回报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就业的高期望难以实现,因而容易出现归属感和成就感的缺失。由于很多青年教师学成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一帆风顺的成长过程使得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容易退缩和无助。3.情感压力过大,内心孤独冷漠。高校青年教师长时间处在高校这一固定的环境中,自身的人际交往圈狭窄,又面临着各种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压力,使得青年教师更加的关注自身的发展,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逐渐减少,心中难免孤独、冷漠。由于长时间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教育工作使得青年教师只关心自身的利益和自己的小范围研究领域,对超出自己研究领域的社会和他人的事情都无暇顾及。如有一名从事心理健康教学与咨询工作的某高校青年教师,因其内心情感压力过大,在校车上,与司机因为小事发生争执,其行为完全失去控制。

二、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据权威统计:“当今社会,教师已经成为心理压力巨大的职业之一,有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中;15%有心理问题,70%有心理障碍。”研究表明,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现在大多数存在着心理问题,如经常有自卑、紧张、抑郁、烦闷、疲劳、冷漠和敏感等反应出现。因此,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特别重要。

(一)社会因素

“高校青年教师承担教学、管理、科研三项重任,工作繁重,压力巨大,而其劳动强度与他们所得待遇不符。这种强烈的反差导致青年教师的心理不平衡,相应的心理问题随之产生。”沿着高等教育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高校的教育模式、教育方式与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深感压力巨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社会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偏见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又由于住房以及医疗等方面的改革使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相对于同年龄的其他行业来说偏低。由于社会各个方面的沉重压力,使高校青年教师的内心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心理。

(二)学校因素

第一,大多数高校对青年教师的管理措施不完善,缺少有效的录用、考核以及激励机制,多数高校并没有把高校青年教师个人的教学态度、思想表现等关键环节放在对青年教师的评价、考核的重要条件上,这样的做法使青年教师的价值导向出现误区。第二,繁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大部分青年教师家庭处于收入平衡状态,结余较少,有的甚至“赤字”,青年教师对目前的收入水平普遍不满意。第三,多数高校在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方面做的并不到位,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纸上谈兵”的方法上,他们对青年教师内心的道德世界的了解和研究十分欠缺,也没有紧跟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和青年教师的心理现状,从而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实际心理需求。

(三)自身因素

第一,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于优越的环境中,使得他们意志力较为薄弱,缺少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精神;第二,高校青年教师从事高校教师行业所要面临的生活问题很多,如结婚前后的忧虑,家庭的重担与“独子”的无助,所获得的收入无法满足经济方面的消费等压力,对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都产生了一定的程度的负面影响;第三,青年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面临巨大压力时无法充分的认识自己,无法控制好自身的情绪波动,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有效应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家和社会应该对这个既相对封闭又缺乏一定社会关注的青年教师群体其给予高度的重视。一方面,社会及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高校青年教师的当前现状,开发出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的相关政策,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负荷,改善他们的教学条件、办公环境和居住条件,从而调动高校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全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持青年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大胆前进,从而培养青年教师积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全社会要提高对高校的青年教师的关注,关爱和扶持青年教师,让他们在一个充满希望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学习和工作。

(二)完善高校的管理制度

第一,在青年教师的聘用、考核以及职位晋升等制度方面,高校应该完善管理体制,适当地倾向于青年教师,如改变出成果、发论文的考核模式,和现行单一的评价体系,创建以自身能力发展为价值导向的运行模式,从个体与集体融合的角度对青年教师的劳动成效进行综合的评价和衡量,从而激发青年教师的潜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高校管理者应健全青年教师心理指导机制,联络好教师彼此的感情,帮助青年教师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培养青年教师的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优秀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壮大青年教师的精神力量;第三,高校应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贴心的心理咨询服务,为青年教师营造“以人为本”、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第一,高校青年教师要根据教育工作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育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要正确认识到教育事业中的种种压力的真实存在不是自身个性的缺陷或是能力的不足,而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现象;青年教师在面对种种压力的时候要有意识的调整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在工作和生活中,当巨大心理压力袭来时,青年教师要主动地向父母、夫妻、朋友以及如心理咨询师等其他社会人士寻求帮助;青年教师也要尝试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压力寻找可以恰当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或者找到合适的对象发泄出去的办法。第三,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对于自身专业以外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知识)却不曾涉猎,所以高校青年教师要多了解与教育事业相关的心理学方面知识,并恰当地将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融合到解决自身的实际生活以及工作方面的问题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的心态。综上所述,高校青年教师既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又要面临着社会的适应、自身的职业定位以及婚姻与家庭的各种需求等诸多问题。高校青年教师主导高校未来的发展,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受到社会、学校以及青年教师自身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我们坚信,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和高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将会不断扩大,青年教师也会更好地将自身的正能量贡献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从而更好地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作者:侯彦杰 魏立娜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