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小学音乐论文 » 正文

小学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问题4篇

2021-4-10 | 小学音乐论文

第一篇

一、音乐课堂上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专业性

1.在学习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时候,教师首先进行钢琴的自弹自唱,要求学生仔细地听歌曲的节奏,并在歌曲演唱结束的时候请同学进行总结,说出自己听到这一首歌的感受和对于旋律与节奏的把握。

2.在进行歌曲《采山》教学的时候,教师先将这首歌曲的旋律进行钢琴演奏,让学生对这首民族风的歌曲的四二拍的旋律进行感受。感受结束后要求学生自行哼出这首歌的曲调,并在此基础上试着进行填词。上文中的1、2就是最典型的专业性的问题设置,问题1能够使学生充分对音乐的教学内容理解,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音乐旋律和内容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评得到音乐上的提升和进步;问题2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的旋律得到更深的认识,并且提高了其对歌词的把握。

二、音乐课上问题的设置要注意难度适中

小学生所学习的音乐知识一般都比较基础,另外小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较为有限,基于这样的特点教师在进行音乐问题的设置时要注意难度的适中性。过于难的问题设置一方面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也有较大的麻烦;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则没有起到问题设置的应有作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能力都是一个由浅至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也要注意问题的阶层性,在衡量好难度后在此基础上首先进行较为简单的问题设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较为难一点的问题设置。诸如以下两个问题的设置就是呈现出阶层性特点且难度适中的问题。

1.要求学生有感情、清晰地演唱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

2.要求学生能够将《拾稻穗的小姑娘》的四四拍节奏演唱出来。这两个问题就是呈现出阶层性且与音乐教学内容相关程度较高的问题设置,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掌握和对旋律的演唱,另一方面在基础上进行升级,兼顾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和特点。音乐教学中问题设置的难度适中是音乐教学提问中的一门艺术,难度适中的提问会循序渐进地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在基础的问题上升级也会使学生的心理负担不至于过大,总之会产生较为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音乐课堂上音乐问题的设置要注意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是指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注意贴近生活,这一点不但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还是响应新课程标准的一种教学需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能够有效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设置。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最典型问题设置为:设置与生活相关的各个场景,要求学生进行与之相匹配的音乐配乐。例如设置一个这样的场景:试想象假如你是一个拿着竹筐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小姑娘,这时候你应该哼唱什么样的歌曲。相信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喜爱程度和感同身受的提后,同学们会进行如下的答案回答:《采草莓的小姑娘》、《拾稻穗的小姑娘》、《采蘑菇的小姑娘》等等。这样的问题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调动其对以往知识的应用,是较为有意义的一种提问方式。结束语:本文意在探析有效的音乐课堂提问方式,本文提供的三种提问方式兼顾了学生的感受、教师的教学需求和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希望本文提供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更多的音乐教学工作者提供新的灵感,带来一定的启示,最终达到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

作者:唐衍超 单位:山东省阳谷县实验小学

第二篇

一、关于合唱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1.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选择

由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理解歌曲的含义以及对歌曲的音调进行把握时往往会出现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兴趣、爱好进行歌曲的适当选择。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朗朗上口、轻松愉快的《劳动最光荣》《龙冬锵》等歌曲,使学生在进行歌曲演唱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快乐,通过对歌曲知识的扩充,还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演唱一些具有表现力的歌曲,例如《剪羊毛》《柳树姑娘》等,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添加一些表演,使整体看上去更具有表现力,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涵。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因此在音色、音调等基本因素方面也会具有很大的差异。将女生全部划分为高声部,将男生全部划分为低声部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声部的合理的划分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区分。高亢嘹亮的声音是高音,而低沉厚实的声音则为低音区。

2.科学练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科学的发声练习是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基础。小学生由于语言系统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在对个别字词的发音时会有所偏差,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进行个别字词的发音练习,在掌握正确的发声之后教师可以将歌曲中的字词拖长音来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发音的过程,还能使学生进行更准确的模仿。例如在人音版小学教材第二册的《数鸭子》是以单个字进行发音演唱的,具有表现力和趣味性,不仅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节奏,在吐字归音上避免学生由于语速过快连接不上的失误,有利于学生正确的矫正在歌唱中的发音缺点。在吐字归音的训练之中,教师还要注意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同学的自身情况来进行训练。在演唱中,统一的音准和节奏是演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集体的训练。

3.对歌曲适当的处理

由于不同的歌曲表达的内容不同,因此在进行合唱以及表现时就要注意对歌曲思想感情的正确理解和歌曲类比的划分。教师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利用这些背景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引导问题,以此来启发学生作品的感受。例如《彩桥架到台湾岛》这首歌曲,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这首歌的历史背景,将台湾岛的历史进行讲解,然后在启发之下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所要的表达的期盼大陆与台湾统一的强烈愿望。对歌曲感情的准确把握能够培养起学生敏锐的感情感知力,丰富滋润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与学生的体会相结合,对演唱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展示歌曲的美。

4.适当的进行试听练耳

通常来说,曲子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影响,对于那些简单的曲子,练习三四遍便可以自己哼唱,在不断的学习和收获中学生变得越来越爱学习,而那些难度较大的曲子,练习五六遍也不见任何起色,学生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正确引导,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试唱练习,使学生初步的对歌曲有认识,然后再进行二声部的练习,以此类推,以达到扎实的合唱效果,由此可见难度适当的歌曲是一首歌是否能够顺利表演的关键。例如在学习《阳光下的孩子》时,教师可以先让一个人进行演唱,然后其他人跟着依次融入第一学生所创造的意境当中,使学生能够尽量的融入到这首歌的情感之中,体会对祖国下一代的期待和希冀。在试听过程中,教师要有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的意识,教师可以弹一段音乐,让学生进行跟唱,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将歌曲的难度进行增加,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丰富。

二、结语

合唱作为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歌唱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与集体的共同合唱中,会使学生发现自己在歌唱方面的不足。合唱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是音符和文字碰撞在一起产生的美妙火花,因此合唱能力的高低也代表着一个人文学水平和音乐水平的高低。教导学生在合唱中感受美、增加美的素养,感受集体的真实,使学生在与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中充实自己。此外,合唱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门实践课,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对于感情的感知更为敏感。

作者:林华 单位:浙江省三门县心湖小学

第三篇

一、进行发声训练,为合唱奠定基础

学生掌握科学歌唱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发声训练,良好的发声技巧是合唱的基础,发声器官在合乎自然生理条件下,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能使歌唱达到声音优美悦耳,情感真挚动人。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低中高年级学生提出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合唱时要演唱姿态要正确,身体自然平直,呼吸要自然流畅,身体放松,用嘴巴和鼻孔同时吸气,呼气均匀。歌曲教学训练时做到字正腔圆。歌唱时都要有良好的起声和准确的母音状态,增强歌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音色统一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音域的训练,能形成纯净明亮的高声区音色。声部之间的配合是唱好合唱的关键,配合和谐,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在演唱时既要唱准自己的声部,又要听到其他声部的演唱。让学生分组唱,锻炼声音的融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化难为易,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和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达到声音的和谐。

二、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课合唱教学

音乐艺术中,声乐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是声乐的组成部分,是小学音乐课内的重要内容,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陶冶的功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享受到美的熏陶。”合唱艺术可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节奏感,激发乐观向上的精神,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将口风琴、打击乐器引入音乐课堂,加入到合唱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合唱教学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学习合唱,往往对音准把握不好。学唱新的歌曲时,要让学生用乐器试奏,把歌曲的音符演奏出来。如果合唱旋律唱出现偏差,让学生用竖笛、口风琴等乐器进行演奏,经过反复演奏,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很多学生在试唱和乐器演奏的对比中,把握了音准,唱对旋律。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能更好地认识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器乐进课堂能大大提高歌曲学唱的效率。

1.竖笛引入课堂,耳目一新

在音乐合唱教学中“,听”和“唱”是合唱教学课堂的两个方面,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课堂中竖笛的出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唱歌曲的低声部旋律,老师就要用竖笛演奏高声部的旋律,使歌声产生共鸣,达到合声的效果。在合唱教学中,运用竖笛进行合唱训练,能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感,提高合唱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提升合唱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

2.活用口风琴优化教学效果

口风琴是新课程建议采用的器乐,它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歌唱和视谱能力,掌握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引导学生走向器乐世界,进入神秘的音乐殿堂。歌唱教学的难点是学生音准掌握不准确,而口风琴能使学生在合唱中掌握音准,在合唱过程中,指定学生伴奏每个声部,交替轮流进行,能较好地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两声部歌曲中的高低声部部分,分旋律声部视奏旋律,可根据歌曲内容,齐唱、领唱、接龙唱,在演奏的同时增加速度处理。由口风琴伴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合唱与伴奏的创作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演奏、合唱水平。口风琴进入合唱教学课堂,能强化音乐记忆能力,使学生兴趣盎然,活跃合唱教学课堂气氛。

3.巧用打击乐优化合唱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是音乐赖以生存的环境。学生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运用打击乐器,得到节奏训练,能培养阳刚之气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从最简单的拍手开始,不同的拍手姿势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练习拍肩、拍腿、跺脚等拍打节奏的动作时,要与歌曲结合起来。运用身体打击乐器,制造出丰富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兴致极高,他们就能在拍手、踏脚、拍课桌等多节奏的综合运用中,训练多种思维,提高注意力。分组轮唱,能训练学生的反映敏捷性,增强节奏感。打击乐器进入合唱教学课堂,不能简单地看做鼓和手鼓等现有乐器进课堂。音乐表现形式是广泛的,音乐内容是丰富的,形象塑造是灵活的。只要能辅助教学,都可以引入课题,增强音乐形象的塑造力和感召力。在合唱教学中,巧用打击乐器教学,发挥打击乐器的辅助功能,要变学生为学习的主动者。打击器乐进入合唱课堂后,学生通过眼、耳、口、手、足等器官的运用,视觉、听觉、触觉会更加敏锐,能发展思维的多向性,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参与,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合唱教学,具有群众性和实践性,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合唱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了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身心发展。合唱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实践者。合唱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趣味教学,引发兴趣,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这样,不久的将来,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课合唱教学,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彩霞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学校

第四篇

一、课程设置的正确性

作为小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让他们多参与学校艺术实践活动,组织观看高年级及外校的演出,以弥补进校前接触音乐少的弱点。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舞台感,增强其表演能力。此外,应要求每个学生通过各专业社团活动至少学会一样乐器。二胡、琵琶等民族器乐及萨克斯、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均可,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鼓号队是小学少先队活动中常用的形式,而音乐教师往往要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因此,鼓号队的训练也应安排在计划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四大块必须注意其协调发展,在不同的学年中有所侧重地进行。使学生学得全面,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作准备。

二、注重教法的研讨

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上级部门、学校领导的教学决策要通过教师来完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渴望要靠教师来传授。因此任课教师的教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须讲究循序渐进、突出集体智慧。音乐课程有别于其他文化课程,不能搞突击,它需要不断地练习。而这些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有阶段性地重点学习。如在刚开始的钢琴教学中,不宜在一节课中同时要学生达到节奏正确、手指手腕符合要求、音乐符合教师的理想,每一方面都紧抓住不放。不然学生会顾此失彼,无所适从,失去信心。而应有阶段性的重点要求,一个阶段突出一个至两个重点。在大多数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条件下,一开始要求太多,等于没有要求。为了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可采用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的方法。在进行声乐、钢琴课教学时,几个教师同时下课堂,每人一组进行教学。这样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发挥了每个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对一些教学上的问题又便于集中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也无形中产生了一种良好的竞争,给教学带来活力。

其次必须注意技能与学生心理的因材施教。现代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个性、能力、基础上各有不同,在各年龄阶段音乐能力和素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各种音乐能力(如音高、节奏的听辨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更是因人而异,因此在音乐技能方面的教学上,教师在兼顾整体的情况下,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若教师不去考虑学生客观上的差异,不论基础深浅,不论能力大小,不针对个别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备课、指导;在上课时千篇一律,用一个模子来套,这样的教学肯定失败。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学习进度不同。如果教学进度划一,方法简单,就会极大地限制学生学习能量的发挥。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所选的练习要以其能胜任为宜;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加快步伐前进。教师除了要注意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外,还应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上的区别。学生每人能力高低不同,在心理上对学习音乐的准备状态、承受能力也不相同。在进入小学音乐教育专业一段时间后,有的会产生畏惧感、紧张感,感到压力很大。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对心理上容易紧张,且有自卑感的学生应多鼓励,注意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排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其自信心,要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对这些学生不能“恨铁不成钢”而急躁动怒,否则学生会更紧张,导致其肌肉不能放松。难以控制肌肉进行操作,当然就更难达到老师的要求,这对教学双方都不利。

另外,教师在生活上也要多关心学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教学。再者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自身的知识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较好的音乐教学能力、音乐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小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多数同学都是从普通中学直接升上来的,无从谈及学习音乐专业的经验。如果进校后只是接受知识技能的传播,那踏上工作岗位后就会感到有力使不上劲,需要摸索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对教学实在是一种浪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须注重知识的日积月累,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融会贯通、合二为一。如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在学生完成了音准、节奏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中,做一些律动,并要求学生把对音乐的体验在律动中表现出来,这就类似于原来小学低年级的“唱游课”。这动作可以是教师规定的,也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创编。久而久之,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就不会感到陌生了。同样在声乐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发声的知识技巧外,还应教给学生如何去表演(包括上、下台),这就给同学今后组织小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作了铺垫,使之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地适应小学音乐教学工作。

此外,作为小教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好技能型知识外,对素养型知识也要积极把握。两者互相渗透才能更全面。

作者:顾毅白 单位:江苏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