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学籍管理论文
第一篇
一、学籍管理概念
二十余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对高等教育的观念、体制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步多样化,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入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历史阶段,新时期、新形势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2005年9月正式实施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应时而生,应势而生,为促进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是实现新时期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必然选择。《管理规定》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规章制度,是我国高校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学生管理的政策依据,也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新起点。
二、当前学籍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办学层次的多样化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不够严密导致的条款之间的相互矛盾、执行制度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等都严重影响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还有些学籍管理制度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籍管理方法相对滞后
招生规模扩大、专业门类增多,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加大了学生学籍资料收集、成绩整理、学生数据分析、整理、上报的难度,这使学籍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即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也难免疏漏和错误。虽然很多学校引进了教学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等原因,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完全实现网络化,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半手工操作。
(三)校院两级之间学籍管理机制不畅
院(系)两级管理的相关制度虽已建立,实质上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在实际操作中运行机制并不顺畅,职责不明,多数工作仍是依赖行政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不清晰。院(系)管理人员对相关管理政策未加以领会或未及时传达学生,总是遇到问题就直接让学生找教务部门咨询或处理,造成管理脱产,严重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对学籍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学籍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有些学校领导对学籍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认为学籍管理工作只是一项简单的常规工作,往往片面的强调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但是忽视了学籍管理在保障教学正常运行、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不了解,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也不清楚,经常出现有学生未办休学或退学手续就离校,院(系)管理人员也未及时告之教务部门。直到学生需要档案材料或办理户口才想到回学校补办手续,严重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一些问题,要使学籍管理工作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形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更新学籍管理理念,提高学籍服务意识
学籍管理的意义不在于“管”,而应体现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服务”。学籍管理工作事关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前途,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养老等很多方面息息相关。因此,作为管理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水平
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须建立健全的学籍管理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一套严密而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形成网络化、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对此,院(系)两级管理部门要统一认识,分工明确,明确职责,层层把关,充分发挥教学单位在学籍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
(三)强化全校学籍管理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学籍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效果和教学秩序的稳定,甚至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基于此,学校领导应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加强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调动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要广泛地向学生宣传学籍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不断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师生了解学籍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及各项事务的处理程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籍管理水平。
(四)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
学籍管理前提是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学校必须加快推进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共享,并对系统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做到情况反馈全面,及时、迅速,数据统计准确。运用网络以及“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学籍管理,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教学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学籍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
(五)积极推进职能部门二级管理,优化运行机制
学校的教务行政部门要尽快转变职能,切实起到对二级学院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控制作用,保证学籍管理的质量。要建立健全统一标准,保障学籍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随时最好对各二级学院监督与指导,督查与他们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办事,相关的档案材料是否留存等具体工作,使学籍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六)鼓励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学籍管理的质量
学校要做好相关培训工作,让学籍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技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学历层次的增多,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也明显不足,只有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学籍管理人员使用教务管理系统的能力,使学籍管理人员能够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而又具体细致、繁忙复杂的业务管理工作,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学籍管理工作将更为复杂,岗位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学籍管理要与时俱进,在探索中求发展、求完善。在新形势下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始终把握学籍管理为育人服务的方向。作为学籍管理人员更应努力提高学籍管理能力,使学籍管理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作者:喻彩贤 赵志瑾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现状分析
(一)学籍管理理念未能转变
从学生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学籍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学生填写、核对本人信息比较随意,有时要到毕业前才发现自己的学籍档案信息有误,更有甚者在毕业后才提出录取的姓名与自己实际的不符。从民办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管理人员变更频繁,专业人员较少,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有关政策,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使得学籍问题成为学生和学校争论的焦点。
(二)学籍管理认识程度欠缺,执行力存在不足
现阶段,很多高校,尤其民办高职院校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籍异动比较随意,易造成学籍信息的错漏。在一些二级管理的院校,一级和二级学籍管理部门在管理上会出现衔接不畅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学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还有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籍管理中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课程考核制度和控制毕结业率之间。
(三)学籍管理制度难以适应现代民办高职教育理念的需要
各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更新相对滞后。尤其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大部分还是沿用高校的传统模式化的相关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经常出现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矛盾的情况,这必然造成学籍管理制度的混乱。
(四)学籍管理系统开发应用不够完善
随着学籍管理工作任务复杂程度的增强,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多已不再存在,学籍管理系统的采用已成必然,但是系统的完善和维护情况参差不齐,都严重影响到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学籍管理的宗旨,学籍管理的意义不在于“管理”,而因体现在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服务”上。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年龄大都在二十岁左右,主观能动性较差,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关心、了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在管理工作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籍管理的意义,自觉的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学籍管理规定”转变为“学生服务指南”,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学籍管理认识程度
民办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应转变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的观念,将工作重点从制度的建设上,转移到动态管理机制的完善上,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并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要深刻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秩序、办学信誉等都具有重大意义。要建立真正的院系两级管理机构,理顺学籍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学院一级学籍管理部门要对学籍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平衡、协调和决策。学院二级学籍管理部门则承担学籍管理的具体实施、检查、提议和信息管理的工作。加强各管理机构的责任感,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共同协调完善学籍管理工作。
(三)规范学籍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是确保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是稳定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维护学生正当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保证。学籍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的结构和层次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籍管理系统的整体。各民办高职院校应以国家学籍管理制度为基础,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合法、合理且“以生为本”的学校学籍管理制度,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政策,及时完善、修订相关制度和充实学籍管理的内容,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平等的法律主体来对待,制定本校的学籍管理实施办法与细则,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分工和责任到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保障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学籍工作更高效、稳定、系统地运行提供保障。
(四)开发、完善学籍管理系统功能
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增大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籍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成为发展趋势。学籍管理系统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作的准确率。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应该选择购买或自行研发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注重系统的日常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有效的利用现代化技术完成学籍管理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本人深深的体会到学籍管理工作是政策性强、服务性强的工作,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应该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籍管理的各个环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应该注重学籍管理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学籍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个性化。
作者:丁正均 单位: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内涵和必要性
预警一词最早出现于军事领域,是指为了对付突然袭击的防范措施。因此,预警是组织的一种信息反馈机制。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预警是指通过高职院校、社会、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以国家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为依据,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通过针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在校学习全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给予及时的提醒和干预,起到监督执行的作用。目的是将被动的事后管理变成主动的事前预告,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学籍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应学生学习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籍管理主要包括新生录取数据导入、新生入学报到、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在校学生信息管理、学籍异动的处理、学生成绩的管理、毕业资格的审核、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等方面。近年来,由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校生数不断增加,生源素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不少学生进校后由于种种原因而提出转专业、休学、退学要求,要办理有关手续需要的程序繁多、手续繁杂,学生学籍出现异动情况,大大增加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还有就是学生的成绩管理有大量的工作要进行,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都把《学籍管理规定》中有关取消考试、留级、处分、退学和延长毕业年限等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对学生提前告知,但仍有部分学生不遵守相关规定,自控能力差,放松学习,不交作业,旷课缺课现象严重,导致被取消课程考试资格或考试不及格,有的甚至达到被要求留级的境地。而部分学生向家长“报喜不报忧”甚至提供错误信息,导致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子女在校表现,错过最佳教育期,造成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另一方面,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分制的实施,传统的比较固化、单一、强调共性的学籍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必须深化改革,树立先进理念,运用新型管理模式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实施学生学籍预警机制成为必然趋势。建立学生学籍管理预警机制是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学校的主体构成是学生,学校的管理成效和教学质量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因此,构建和实现学籍预警机制,成为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及时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学生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建设的原则
预警工作的重点在于“预先警示”,即把传统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事后处理型”转向“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学生学籍管理预警要达到合理,有的放矢而高效,在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以下这几个原则。
(一)全员性原则
学籍管理不应该只是教务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而是需要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包括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院(系)教务部等与学生管理有关的部门人员互相配合与协作,以及任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通过多方协作,适时引导,方能事半功倍。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有赖于校内外多个角色共同努力,在此,学校教务处是运行保障,各二级院(系)教务部、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家长是运作基础,核心是全体学生。因此,每个角色都必须明确职责,积极配合,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二)全面性原则
学生学籍预警机制是以关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过程中每一个学习环节为基础,跟踪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操行、学习生活,包括出勤、选课、考试、成绩、学籍管理、不良异动等立体而全面的预先警示工作系统。
(三)可操作性原则
学生学籍预警机制因为涵盖全校所有学生、家长,学校教学系统和学生系统的管理人员,在众多人员参与的情况下,设计学籍预警机制时首先应考虑便于大家在实际中操作。必须有具体明确的界定,采用最便利、科学的方式,使每个阶段步骤都能落到实处,便于跨部门合作,且使用时省时、高效。
(四)信息化原则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务管理通过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管理能让学籍数据更加准确,管理效能更加优化。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拥有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和覆盖面越来越广的数字化校园工程。学生的成绩录入、学籍异动操作都可在教务系统里处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看自己的学习成绩、选课情况、学籍状态等等;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或者二级学院对学籍预警信息的相关宣传和告知方式也可以多利用现代的社交平台,比如QQ群、微博、微信,或者毕博学习平台等多渠道,使信息传达和反馈及时畅通,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沟通还便于学生家长跟学校之间达到有效而及时的交流。
三、学生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实践
(一)入学警示教育
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学校组织开展针对学籍管理规定制度解析的宣讲,结合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制度,希望学生认识到学籍管理对学习阶段的影响。并在大一新生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讲解学籍管理方面的内容,强调其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学习方式与高中阶段的区别,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习特点,早日建立学习目标,警醒自身,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
(二)课内预警
课内预警主要包括考勤预警和作业预警两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方式是一学期内,缺课(含事假、病假、旷课等)或缺作业超过三分之一者取消考试资格。在预警工作中,任课教师分阶段上报学生的缺课和缺交作业的次数,让教务处学籍管理部门定期发出警告,避免学生因缺课或欠交作业达到一定次数而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课内预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预警方式,这需要任课教师提高责任心,在上好课的同时,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上课纪律,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做好学生上课的考勤登记。学生的考勤应与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平时成绩相结合。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高职学生自制力不够、随意缺勤缺作业的现象,有助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成绩预警
实行学年学分制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规定是一学年不及格课程总学分(经补考后)达到学年学分总数三分之一者作留级处理。学籍预警应实行“黄、橙、红”三级成绩预警,不及格课程累计达到8个学分以上的,黄色预警;不及格课程累计达到12个学分以上的,橙色预警;不及格课程学分累计到18个学分以上的,给予红色预警。学籍处理一般是一学年一次,为了及时提醒学生,预警应该在每学年上半学期考试结束后,马上统计结果并通知学生和家长。希望以此能警醒学生采取补救措施抓紧学习,以免导致下半学期经累计造成降级甚至被退学的后果。同时,家长的参与也有助于督促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异动预警
学籍管理制度一般都规定了学生休学、复学、最长学习年限的时间限制。对于休学期即将届满的学生,应及时预警。教务处学籍管理人员定期对学籍异动情况作清查和统计,把情况汇总给学生处和各二级院(系)学生工作部门,同时需要相关辅导员给予配合,及时通知学生按时复学,防止因为逾期而被学校给予退学的决定;对于一部分因种种原因未能按期毕业而延长休学年限的学生,各二级院(系)的教务部门和学工办要负责为他们建立特殊档案和联系方式,通过多渠道,比如QQ群和微信等多手段及时告知他们回校参加重修、考试等等;对于最长学习年限将届满的学生,对他们未能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得到未取得相应学分者应给予预警,希望该部分学生能在规定年限内修完规定课程或者修满总学分,顺利毕业。
(五)毕业预警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就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预毕业资格审核工作,审核各类课程学分的获得情况。对学生仍未达到课程要求的情况或者未获得足够学分的状态进行预警,希望学生在最后阶段的学习中明确学习方向,或者提前做好延迟毕业的准备。毕业预警是学生学籍预警机制的最后一道预警,由于这个阶段比较接近学生的毕业时间,学生的修业情况比较复杂,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比如,不少高职院校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在第三学年大多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到各个企业,会出现有的学生自律性不够、素质能力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或者个人擅离岗位的情况,因此没有实习成绩而无法达到毕业条件。这种情况如果等到学生毕业时再处理,时间紧迫操作难度大,这就需要有毕业预警提前告知学生,采取补救措施。
(六)其他预警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对学生因受到纪律处分等原因而将影响学籍情况的后果,应向当事学生发出预警。比如在毕业资格审核的时候,受到的处分未撤销,将延迟毕业时间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学生。
四、做好学籍预警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落实和实施,必须有详细的界定和相关的管理规定出台,同时获得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样,机制的运行才具有权威性,才有制度保障。而且,该机制应该在全校范围全方位推广全过程落实,使之成为每个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学生及家长认可并自觉执行的管理制度。
(二)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对于学生管理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学籍预警工作彰显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所以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要注意方式方法,无论告知学生各种预警信息,或者是哪个部门需要引用典型案例,都要注意维护学生的隐私权,尊重学生的情感,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心理承受力。不能一味追求预警效果而忽视对学生隐私权的保护,这一方面是依法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学籍管理预警机制是一项系统工作,具有连续性、长期性、复杂性,其最后的实现和有效运行有赖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学生管理人员与家长之间的联动与协作才能共同完成,队伍建设是关键。因为学籍管理工作是具体、细致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且这项工作又关系到对政策原则的理解和执行,加上需要跨部门的分工合作,这就给学籍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建设一支敬业、稳定、有效的学籍管理队伍是落实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重要保障。除此以外,学籍管理工作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这要求教务学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办公应用技能,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快速,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学生学籍预警工作顺利开展。
(四)信息技术保障
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依据大量基础数据为支撑,有效地实现数据的采集、使用、计算、分析,是支持预警机制实现的关键因素。比如,发布成绩预警、留级预警、毕业预警前都需要对教务系统内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此,智能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化网络化技术运用,是学籍管理预警机制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的保障。由于教务系统的开放性,实现了查询与共享的功能,同时,维护网络安全不受入侵和危害,保障系统和数据是核心关键。学校需要建立一支技术队伍维护日常网络系统,以保证网络畅通,信息反馈及时。
(五)加强对预警学生的帮扶
学籍预警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事先预警,希望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危机,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补救和处理。学校应该结合入学教育多开展一些如何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讲座,并且引入心理辅导机制对学生心理状态定期及时地评估,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或心理上的障碍。同时要注意把握合理的尺度,在处理学籍预警的工作中,注意沟通的方法,不要对学生和家长产生较大的心理刺激,不要使用过于强硬的语言和方式,要以帮扶预警学生为最终目标,充分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学生目前的状态,希望家长能协助学校一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清楚自己的状况并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学生学籍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为了警示学生,帮助学生提前面对和解除学习上的危机,并不是一个处分形式。所以相关的学籍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和辅导员都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不要只是“按章办事”,要更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最终完成顺利学业。总的来说,高职学院学生学籍预警机制的建立是满足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体现的是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通过学籍预警机制,希望能起到促进高职学院的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培育效果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晓茹 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