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道德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6篇

2021-4-10 | 道德教育论文

第一篇

1、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上八年级下册《五角星》一课,我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感受作品,《五角星》中火迹斑斑的刻画,碎铁皮间的拼接,如此逼真细腻的描绘,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的感受,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良好思想品质。又如在《心灵的关爱》这课中,教材中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是注重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提升,避免传统教学模式枯燥的练习。在本课教学活动中,通过作品欣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祝福卡片,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在手工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意识

中学生的心灵是最脆弱、最敏感的,而手工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欲望。如果学生能使一个普通的废品通过自己的创作,成为一个艺术作品,学生会有多开心!相信他就会一直关注生活,专注美的创造。如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开始感到不知所措,开始觉得“我不行”时,老师要及时到学生身边给予指导。帮助他想个好点子,让问题迎刃而解;还要鼓励他别气馁。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弘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保持安静、保持上课场所的整洁;具有创新精神……例如,中国民间剪纸,它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具体情况,社会习俗和思想情感等。在八年级中的《现代折纸》一课,学生选择学习剪纸艺术,这节课首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剪纸画扇,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在观察探讨中认识剪纸方式、方法和种类,通过剪纸过程的示范,指导学生创作剪纸作品,在创作中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因此,在手工课中体现出道德教育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勤奋的生活态度和对民族艺术的情感。

3、在绘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公物的情感

在绘画教学中,让学生画出一个漂亮的花瓶,或领学生到校园中去写生采风,让学生画日记等,在生活中多收集素材,并使这些素材变成作品,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们的作品生活化,艺术化。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和艺术品位,培养学生的感受认知艺术美,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使用各种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及表现欲望。在七年级《梅竹》一课,这是介绍中国画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国画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情怀的,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虽然见过,但到底如何画,还是非常陌生的。让学生知道如何画,一定要使学生了解梅枝的组织,穿插及疏密关系。我准备教具时就想到了这一点,上课时便拿出一小把枯枝,挑些粗细枝干组织摆放在投影仪上,屏幕上便马上形象地出现了“梅”的枝干。学生在这样的绘画教学氛围中,都创作出了很棒的作品,在创作中对中国画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激起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情感。有关于人和自然环境的有许多优秀作品,例如《公益招贴设计》,人与自然的共存,这节课中收集了很多环境的照片:有视野广阔的青藏高原;有气势恢宏的大峡谷;有的造型奇特,有的扑朔迷离……这些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礼物,但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以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巨大危机,空气不再新鲜,河水不再清晰。为了我们的地球,应该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爱护一花一草一木、保护动物,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为美好的环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在美术实践中,和谐地渗透着道德教育

艺术实践是美术课的一种教学形式,使美术课的教学更加具有育人功能。我们抓住重大节日及重要活动,适当地促进情感教育。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情绪,沟通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一举两得。在八年级的《标志设计》一课中,标志是学生在生活中见得最多的美术因素,是比较熟悉的,如何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是对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我策划了一次实践活动:调查生活中的环保宣传标志。通过这样的课外拓展活动,使美术课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环保知识和设计环保标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心。道德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应该根据道德教育的特点,注重道德教育和美术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使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开始和结束地教育,在教学的点滴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让我们创造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让孩子们在学习艺术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

作者:黄晋 单位:茂名市龙岭学校

第二篇

1、体育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是大势所趋

人类道德历史发展的共性、普遍性和继承性为中学体育教学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内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继承中外历史上杰出运动员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相统一,培养“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是一个艰难和曲折的教育过程。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道德占主体的前提下,尚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观念和行为存在,人们的道德境界亦五花八门。中学体育教学的道德教育要面对这种困难和挑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一,说服教学法。说服教学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的有关道德方面的问题,教师在认真调查、分析后,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讲明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表扬和鼓励学生道德方面的优点,对少数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通过说服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改正错误,提高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第二,示范教学法。“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示范作用常常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作为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师只有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德才兼备、处处作学生们的榜样,时刻想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从而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方面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创新教学法。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作为普通高完中的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理应时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有机地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具有现代的道德意识、观念和行为,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力促进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第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它以案例为基本素材的手段,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积极参与,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对话和研讨,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并寻找对策。在体育教学中举出有关道德的案例,如考试长跑时少跑距离的案例,让学生们对这个案例进入深入研究,得到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大学生们自己互相交换对此事的看法,老师在讨论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向度的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拓展思维能力,从而使自己的道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第五,“健康第一”教学法。“健康第一”教学法简单地说在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中自始至终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方法,一切从“健康第一”的原则出发。众所周知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精神健康,还包括社会适应力。有资料显示普通中学约有10%—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与道德教育有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开展各种有趣、有益的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行为以及道德水平,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各种竞争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在道德教育中发挥出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此外还有自我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更应该强调自我教育,使学生树立起自我教育的目标,把体育教学同他们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再次,体育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当代的中小学生,抓住实际,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形势进行卓有成效的自我教育。

3、结语

面对当代的中小学生道德水平的现状,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理应勇担重担,加强对道德方面的教育,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独特的教育功能。

作者:李方强 单位: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

第三篇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状况

1.道德认知和践行的矛盾。大学生的道德主流是积极、良好的,他们对道德失范现象极为不满,但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着矛盾和困惑,知行脱节,眼高手低,缺乏自我约束力。尤其表现在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生活追求新潮化和高消费。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处在他律阶段,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不能自觉遵守各项规定。

2.自我认知趋向客观和处理社会关系能力薄弱的矛盾。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健康状况下降,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在增加。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客观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向前发展,个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就越明显。一部分学生思想认识、理想信念、道德行为产生迷惘和困惑。

1.理想信念淡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使一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他们注重经济利益,忽视社会利益;注重个人自由,忽视组织纪律;注重索取,忽视奉献,理想信念淡化。

2.传统美德淡化。随着改革开放地深入发展,个人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追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美德逐渐淡化。一些学生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观念淡漠,生活上不顾自身条件限制,一味追求所谓“现代人的豪爽”,他们的义利观、节俭观、恋爱观、家庭观、道德观等发生扭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淡化。

3.敬业精神淡化。少数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的积极性锐减,敬业精神淡化,认为“只要能拿毕业证书就行”,得过且过。从主观上看,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工作内容、机制、方法等滞后。①认识不到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虚场合”,做也可,不做也可。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②工作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职能不明显,有的部门虽设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人分管这项工作,但无章可循、形同虚设,没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③方法不适应。没有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来开展工作,采取的方法简单生硬,缺乏吸引力。有的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替代思想政治工作,大话、空话、套话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更新观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和原则。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教育。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迫切需要在大学生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判断是非曲直、确定价值取向、从事行为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全体意识,以及体现、承载这种全体意识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3.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工具,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建造网络思想教育阵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看到它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良好的机遇,但也不能忽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网络相关的信息平台和软件,找准高科技网络与高校德育的结合点,主动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向。

4.更新方式,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心理问题不能简单地施以大道理,而需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来加以解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思想道德教育脱离受教育者当时的心理状况,其教育效果自然不可能好。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不断探索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5.加强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必须经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课堂到社会、由知到行的过程,因此,必须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强化实践观念,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善于从社会大课堂中选择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富有时代性、典型性、科学性、启发性的实例来强化理论学习,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及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使他们真正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全方位、多侧面科学地观察社会。让学生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发挥聪明才智,并在这一过程中拓宽视野,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邹立莉 单位:云南昭通学院

第四篇

1、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之背景与现状

有报道指出,“‘90后’一代的青年人并非冷漠无情,然而个人践行则受社会风气和现实案例影响普遍较少”。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高校的生命道德教育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鲜明,思想独立。这些个性的产生与其成长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在宠爱中长大,很容易产生“唯吾独尊”的态度与办事风格。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教育的环境较为宽松,教师对于这一批学生的管束也并不像八九十年代那样严格,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因而他们性格中的优缺点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张扬。宽松的成长环境以及对于“个性”的放纵,导致其思想自由,道德标准宽泛,且不容易为他人的意见所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在进行生命道德教育时,教育内容与方式容易与学生自身的思想、性格呈现出激烈碰撞,这更要求生命道德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新理念

当下,高校生命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情况与困难,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诸多高校已经摸索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引导生命道德教育。这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点。

2.1引入人文教育理念:彰显生命道德教育中的“人性”

生命道德教育,体现的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群体的归属以及对于自我的认可,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尊重和崇尚。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教育理念在这一教育中本应体现得更为鲜明,然而,原先的“生命教育”在高校中却呈现为对于急救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生理卫生教育,这就失去了生命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如果引入人文教育理念,则可以凸显人性中的自省和进步。例如,有些教师布置学生给自己写墓志铭,用直面“死亡”的方式促使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未来进行全面的思考,使生命道德教育更加深入、深刻。有的学生采用诙谐、调侃的方式来写自己的墓志铭,在博得大家一笑的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充满了人情味。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对于临终关怀等新兴的生命道德教育理念进行阐释,充满感情、令人动容,使得人性教育色彩更为彰显。当代高校越来越强调要将人文思维和人文精神引入生命道德教育之中,这种引入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灵魂的塑造以及引导他们对于未来的追求都有较好的教育效果。

2.2重视体验式教育理念:把生命道德教育放在“场景”之中

以往的生命道德教育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而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则重视体验式教育。2014年4月17日,湖北经济学院学生组织了一场“模拟人生”活动,通过模拟童年、成年、婚庆、怀孕及临终五部分人生场景,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人生各个阶段的悲喜,从而进行生命道德教育。江苏科技大学则让学生提前写好自己的“遗书”,在大学时代体验濒死时的心理状态。组织医学专业的学生参观医院的病房、产房、婴儿护理中心、太平间等,这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必备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生命道德教育教学的手段。目前,高校的生命道德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体验”,让学生参与到“人生”当中去,在拟态的环境中加深对生命道德的认识。

2.3加强心理干预:使生命道德教育更具“实效性”

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尽量化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直面生活中已经出现或者将要出现的问题、压力,降低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不适应感和对于未来的恐惧感,消除他们内心脆弱、草率轻生的心理障碍。要想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加强心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现在,高校已普遍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加强了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合理干预。然而,还有一些高校将生命道德教育分解在新生入校教育、就业规划指导、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具体课程之中,在部分章节进行零星的说教,具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则由辅导员来进行。还有不少高校没有把加强心理干预这一教育理念贯彻到生命道德教育中去。

2.4打造互联网交流平台:占领生命道德教育“重要阵地”

运用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生命道德教育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利用互联网实现一对一的私密性交流,可以保护“90后”大学生强烈的自尊心。二是互联网这一媒介凭借着强大的信息承载力和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能够承载当代生命道德教育的各种教育内容。目前,已有高校将生命道德教育网络化,将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搬到网络上,学生能够在私密的环境下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教师还能在网络平台上上传一些与教育有关的影视作品、书籍材料,学生通过选择性的阅读、收看,在逼真的影像世界中感悟和思考。这种柔性的教学方式对于自主性较强的“90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较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运用QQ、微信、微博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答疑解惑,而学生则能充分及时地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看法与态度,解决自身的问题与疑惑。

2.5巧妙整合多方资源:完善生命道德教育

多方联动机制诸多生命道德教育中涉及的问题不可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全面解决,社会、家庭、亲友等多种教育环境和相互影响关系,可以构成并完善教育的多方联动机制。教育资源到处都有,问题是发现和利用。例如,2013年清明节期间,梧州学院一批学生到当地殡仪馆做起了志愿者。虽然只是进行简单的服务,并不接触到具体的殡仪工作流程,然而在这一环境下,大学生从馆舍的肃穆气氛、家属祭扫中的庄严态度中都能够体会到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与珍视。短短的服务时间比起长时间的学校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深入。在与家庭教育资源的整合上,可让大学生下厨给父母做饭、陪父母旅行、给家中老年人洗头洗脚等,让学生体悟亲情的美好、生命的珍贵。

3、结束语

我国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不平衡。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学生对学校生命教育现状感到“一点都不满意”和“25%满意”的比例之和。

作者:彭鸿 单位:宿州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

第五篇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道德教育形式缺乏创新。高校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手段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或教育者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课堂辩论、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受教育者进行灌输、启发、说服,通过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逐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方式的针对性强,反馈及时,能情感互动,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它的弱点同样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受到限制、受教育对象有限、课堂教学模式单调。而在信息化校园中,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进行思想交流。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网络教育,并不真正懂得网络交往的开放性、自主性、多元性、无限性、快速性、隐秘性、随意性等特征,不了解学生们在网络交流中的高度自由、自主和快感,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往往深感跟不上形势。

(二)网络硬件建设和网络道德教育错位。当前,教育技术部门管网络,宣传部门管网络文化建设。不少院校宣传思想教育部门的同志感到,两个部门的协调性差,前者往往只关注或过于关注网络建设技术层面的东西,对加强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对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在配合上往往不热心,不主动,甚至还常常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网络道德教育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习近平同志在最近的讲话中强调,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首先,高校网络道德建设作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否则,指导思想模糊甚至错误,就找不准自己的逻辑位置,就缺乏时代的高度和全局的高度,因而就会混乱或犯错误;其次,高校网络道德建设作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为满足大学生、高校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再次,高校网络道德建设作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高校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广大师生美好心灵、弘扬学校社会正气。否则,仅仅从专业学习和商业角度关注网络文化和网络活动,就会使网络逐渐成为实用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追名逐利、发泄私愤、寻求刺激的工具。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创新

1、坚持网络道德教育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相融合。网络是新兴事物,但归根到底,网络文化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所以,要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就必须把握网络道德的本质和意义,把握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联系与区别,否则,就现象谈现象,就问题说问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有从网络文化的属人普遍价值、网络文化的阶级性和民族性、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高校网络文化与社会网络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人与人网络交往的伦理实质等方面,揭示网络道德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提升发展的意义,才能将网络道德说得透,讲得明,灌到学生的心坎里。网络生活和网络交往已经客观地引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及时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地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之中,与时俱进地把现实社会道德规范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势在必行。

2、坚持网络道德课堂教育与网络道德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堂学习,大学生们可以了解其网络生活的社会本质和实践本质,懂得在网络交往中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准则,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克服那种认为网络交往完全是主观任意、绝对自由的误区。所以,要向大学生们进行一定的道德灌输,宣传正义、善良、诚实等道德行为,以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教育、引导他们。实践证明,同任何理论教育离开联系实际,其教育就是苍白无力一样,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和网络社会道德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在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中感受、检验何种网络道德是科学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是能够促进人的完善发展的,何种网络道德是不科学不合理没有价值的,是危害人的完善发展的,从而促进大学生自觉地将课堂所学的网络道德知识内化为网络道德责任和道德实践,即转化为道德自觉。因此,要组织网络和课堂专题讲座、组织网络和课堂热点讨论、组织网络和课堂对不道德的网络现象进行分析、组织大学生自己现身说法等环节,强化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内化、外化,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具有网络道德意识和普遍的共同的网络道德自觉。3、坚持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教师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教师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教育他们认识到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出空洞说教尴尬处境的一个契机。另外,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实现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必须实现网络道德教育与强化网络监管相结合。

(三)强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建设是关键,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建设是前提。当前互联网上鱼龙混杂,色情、暴力、颓废消极信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充斥其间,因此,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高校要利用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和思想教育优势,努力开发出一些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易操作性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系统,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品味。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下一步,学校可在校园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门网站或主页,进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有关部门和院系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起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生网站、官方博客、教师博客、教师微博等,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常现兵 裴斐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财经大学

第六篇

1、加强会计学历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的基础,是树立会计人员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桥梁,对会计行为的约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都是对一个会计素质的基本要求,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不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素养的基本方式。最后,因为会计职业的重要性,会计从业人员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企业决策当做参考、提供信息,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最终达成目的。

2、当前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好坏严重影响到相关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生涯,甚至使企业和国家经济蒙受损失,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就是在培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又因为会计教育业的迅速发展,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2.1相关教育机构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

这种情况主要来源于各会计职业教育学院竞争压力过大,对于不能提高“通过率”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认识,为了节省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而放弃了对即将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现阶段会计职业教育主要目的还是培养可以第一时间上岗就业的实用性人才,以专业技能为导向,强调实际应用。并且连大部分任课老师都认为关于职业道德这块是学生本身就具备的,而且在校期间学习任务重、就业压力大、时间也很有限,所以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才是首先需要达成的。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与现阶段会计从业资格证考核制度有关,现有考核制度同样偏向于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而缺乏道德方面的考核,职业道德部分的测试往往只占有少量篇幅或者稍有提及,而这方面的却恰恰是会计从业人员最重要的部分。

2.2相关教育机构缺乏相应教材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就算少数类似的课程也不是专门针对行业所撰写的。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还是注重对学生人格和理想的教育,对于将来从事的职业上所必备的职业素养教育几乎没有,缺乏实践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因为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教材的空泛、片面、脱离实践不具备针对性,没有相关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或者案例,这样就造成学生一旦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对于专业知识熟练却对于必备的相关素养了解不清晰。这样下来,传统的道德教育对于日后职业上的规划是根本没有意义的教育。

2.3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相关教育机构只说不做

我国对于大部分教育机构的相关课程没有明确的要求,除了必学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在专业化课程中都是由相应院校自行决定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导致很多院校在对于职业道德教育这一块大多没有涉及,而且有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存在,就是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口号而不列入实际性当中。这种情况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相应的制度要求课堂上老师的带领学习,构建标准的职业道德准则,针对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等到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再去摸索、认识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3、针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为了保护我国经济正常发展,并且减少现在会计犯罪率高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是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研究、总结资料和探讨分析也提出以下几个观念。

3.1创造良好职业道德教育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各式各样的信息和生活观念影响到当代人思想意识形态,正面的影响使人们思想更加坚定、目标更为明确,负面的影响使人们在利益面前低头、道德沦丧。现阶段各类走在社会中的人大多关注问题都带着极重功利色彩,所关注的问题的重点也不是敬业,而是收入,不再关心个人价值的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营造出一个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就能看到、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职业道德、个人价值、回报社会的概念深入人心。氛围需要所有人一起来努力,不是靠一两个人就可以成功的,并且同样需要借助现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将这样思想广泛传播开来。

3.2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学生院校也逐渐重视到学生素质培养,会计专业教育机构也不例外。决定一桶水高度的永远是最低的那一块木板,所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极为重要,这包括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认真的学习态度、强烈的责任心,这样的人才会愿意为企业尽上自己的一份力,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并且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会计工作本身是比较简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涉及企业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内勤、人事、行政等,提升综合素质是不光会计人员,所有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都应该重视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同时也需要一个严格的道德规范准则来支持,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设立一定的奖惩措施,从细枝末节入手,要求从业人员严谨谨慎的对待,即使是一点小小的问题也不能任由其发展,避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3培养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体系

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必然要先有人来教,所以,建设一批足够好的教师队伍就是各相关会计教育院校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将相关教育提上日程,选择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讨论研究,设计出新颖的可行的方式来用于实践教学,然后逐步扩大针对职业道德教育这一块的师资力量,影响到即将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4、结论

一个好的会计教育氛围需要所有人一起来共同努力去创造,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去解决现在会计职业道德薄弱问题的话,随着社会的发展,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会计人员只会进一步增多,造成更多违法乱纪的事件,影响到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这是每所会计教育院校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董向辉 单位: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