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大专教学中的要素应用6篇

2021-4-10 |

第一篇

一、大专院校绩效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不够合理

在大专院校的绩效考核中,某些考核指标的置信度已经逐渐地弱化,甚至消失。在考核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不考虑业绩完成的好坏,只是凭自己的感觉,仅仅是为了通过考核而考核,而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工作贡献。而对于考核的处理不够完善,也使得教师的考核看起来都差不多,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能根据考核的结果来看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能力差异,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2.评价过于主观

造成评价过于主观的因缘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在教师之间进行互评的时候,由于对互相的不熟悉,导致评价的过程当中过于凭借着主观的感觉来进行评价,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能力;第二是相关的领导对于教师的表现进行打分的时候,也是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只对教师的硬数据进行比较,如职称、考核成绩等,很多时候显得并不是那么公平。

3.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

在大专院校的绩效评比中,很多地方并不够完善。如在绩效的评价考核结束之后,对于结果的反馈往往不够及时,让教师不能够根据自己的考核结果来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得到提高,这样就会显得绩效的评比的作用仅仅就是计算工资,在对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能力提升时,不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4.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有限

在大专院校的绩效机制当中,评比考核的结果应该发挥其对教师的导向性和机制性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大专院校在这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去改进,导致绩效机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远远不够,绩效机制在面对很多教师的时候,并不能真正地起到激励作用,教师中普遍关心绩效的评比考核,却又因为它的不完善性而对绩效机制感到无可奈何。

二、大专院校绩效机制对教师行为的积极影响

有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科学的激励机制的激励,只能够发挥出20%~30%的潜能,而如果能够受到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的激励,就能够把剩余的潜力都发挥出来。因此,大专院校的绩效机制对教师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由于大专院校的绩效机制中对科研比较重视,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薪水,就必须要在科研工作上做好。科研课题的数量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都与教师的绩效直接挂钩,这也对教师对于科研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让教师能够把更多心思放在科研课题上,从而提高整个院校的科研水平。

(二)加强教师竞争意识

绩效机制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成果来分派薪水,因此,能力越强的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让自己的绩效评价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更高的薪水。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加强教师的竞争意识,从而增加对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专注度,让整个院校的师资水平得以提升。

(三)吸引高素质人才

在实施了绩效机制之后,由于是通过劳动成果来分配薪水。因此,这个制度就成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投入教学的保障,能够吸引更多有能力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更好的待遇,也让绩效评价的提高成为了教师们努力工作的动力所在。我国目前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也实施了不少激励的政策,如“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等,让更多来自国内外的优秀人才能够投身于教育工作,提高我国整体院校的学术水平,让我国的大专院校能够顺利地发展。

三、大专院校绩效机制对教师行为的消极影响

在目前,由于我国的大专院校的绩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在绩效机制的执行过程当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也会对教师行为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

(一)教学水平有所降低

我国的大专院校在教师的绩效机制上对于科研非常重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方面的忽视。主要体现在绩效机制中的考核项目主要有教学的课时量、科研课题的数量以及级别等等,从考核的项目就可以看出在教师的绩效评比当中,教学并不是占主导地位,只是涉及到课时量,其他的并没有相关的规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导致了教师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就是教师职称的评定是与科研的成果直接挂钩的,科研成果多的话就容易晋升职称,反之就比较困难,而如果职称获得晋升的话,在绩效的评比上也会占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很多教师过于追求科研的数量以及成果,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对教学的忽视,从而导致教学水平有所降低。

(二)影响教师的团队精神

目前绝大多数的大专院校的绩效机制,只突出教师的个人绩效,而对团队精神严重忽视。在现代的教学当中,教师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教书匠,一个个体,而需要不断地开放自己,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分享教学上的经验,从而互相得到提升,实现共同进步。在现在很多大专院校当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可以得到绩效工资的,是需要通过和教师间的互相竞争才可以得到的,而且最终拿到绩效工资的只占一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教师和教师之间因为成为了竞争对手而缺乏交流,从而在工作当中独来独往,不能相互地分享经验,互相促进,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团队精神造成了影响。

(三)考核结果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目前,在我国的大专院校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对于目前采用的绩效机制存在着一定的怀疑,认为教师的贡献不能通过简单的公式就可以进行定义,这样并不能够体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如在绩效机制的标准方面,一些对于教学比较重视的教师的绩效评价往往不如对于科研比较重视的教师的,原因是绩效机制对于科研比较重视,而对于教学则没那么重视。这就造成了两个原本对学校贡献差不多的教师在绩效评比上有了明显了差距,造成一种不公平现象。再如,一些在教学上做得非常好的教师,其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效果都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肯定,但在最终的绩效评比当中却不尽如人意,这些都反映了当前绩效机制的不合理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大专院校的绩效评比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出教师对于学校的贡献,而这个贡献也不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来的。有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贡献与收入的比例能够和其他人的相当,这个人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和公平,就会对工作有着更好的积极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反之,自己的贡献与收入的比例与他人完全不同,自己还是吃亏的那一方,那对于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就会大幅降低,产生严重的不满情绪。因此,目前大专院校的绩效机制的不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通过结合了当前大专院校的绩效机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清楚地知道绩效机制对于教师的行为影响存在着积极的作用,也存在着消极的作用。但是,从整体效果来看,绩效机制的出现打破了以前并不合理的工资分配方式,提倡了以劳动成果作为标准的现代工资制度,虽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以及挑战,但是各大院校在执行绩效机制的过程当中,应该统一思想,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以及测试,最终让各大院校中的绩效机制能够更加完善。

作者:杜菁菁 单位: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如何激发大专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个成功而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始终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很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对英语没有兴趣的学生往往对比较抽象、枯燥、深奥的部分教材难于理解,因而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并且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充分研究教材,挖掘兴趣,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与学生一起创设一些英语氛围。课前或课间的时间,可以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歌曲可以是现行流行的也可以是经典怀旧的,教室里的黑板上角也可抄一些英文的警言妙句、名人名言、天气预报或当日要闻。教室的后面可以有定期更新的学生自己设计创作的简单黑板报和英语小报。挂在墙上的是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图片。如此,学生一进教室就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入境感和愉悦感,还没开始上课,心里已涌起对英语学习的喜爱和强烈求知欲。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随着21世纪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即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在大专英语专业课堂上越来越多地运用了多媒体电教工具。摆在我们面前的教科书只是教科书而已,不能说话也不能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投影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视觉新感受。录音机的使用不仅令学生有听觉上的刺激,而且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VCD的使用将画面由静变动,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情景的把握,也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课件的制作也成了家常便饭,可以自己随时动手了。所以大专英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进而长久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经常性地鼓励学生编辑英语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举办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还可适当刊登一些英语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成立英语角以及其他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配音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开展竞赛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把全班分成若干个组,定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陈述,由每组选派学生代表或全组成员都参加,每次活动结束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成绩评定,并尽可能地和期末总评成绩挂钩,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结论

英语学习兴趣的高低是影响英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大专英语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抓住“兴趣”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要找准一个最佳切入点,引发“静水投石”的辐射效应,使兴趣的挖掘和利用真正能起到以点带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挖掘兴趣点,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在课堂上利用各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激“活”教材,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在课外,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和竞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者:许楚娟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

第三篇

1、ESP教学概述

在大专院校开展ESP教学有利于超额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它以专业为背景,培养专门型人才,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重视学生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水平,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专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英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了,既熟练掌握英语又具有某方面技能的人才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而ESP教学正好有助于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大专院校英语教学应用ESP的必要性

2.1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目前的大专院校将英语定位为基础英语教学,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低效问题。据了解,许多学生在入学一年后都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降低,还不如高中时期的英语水平。大专院校开展的基础英语教学使得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最终导致其毕业后无法胜任某些需要专业英语的岗位,就业竞争力低。因此,开展与学生专业紧密联系的ESP教学,可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为未来地就业奠定坚实的ESP基础,使其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2.2社会对人才英语素质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英语的需求度不断提高,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如:商务管理的学生要能直接运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商务谈判;法学专业的学生要能用英语审理案件。只有在学校开展ESP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3大专院校英语教育的需求

大专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就必须循序渐进地开展ESP教学,改变原有的英语教学模式,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技能水平,使学生能将英语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3、ESP在英语教学上的具体应用

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引入ESP是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推动大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目前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与ESP教学目标是基本吻合的,而且ESP教学模式本身就适用于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它重视学习者对英语的特殊需求。所以说,各大专院校教师和领导要重视ESP教学改革,努力在各个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ESP教学模式。

3.1教学目标

ESP教学从需求分析入手,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进而制定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计划等。所以说,需求分析是所有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是ESP教学最基础的步骤,是寻求教师“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过程。而大专院校学生的英语素质参差不齐,社会发展又日新月异,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深入的学生调查、市场调查,分析本校各个专业学生的英语素质状况,了解各个行业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英语素质需求,预估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等。通过多方面信息开展英语动态分析,紧密联系市场发展形势,确定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最前卫的专业英语教学;采用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开展英语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差别,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变英语教育低效的现状;让学生学到真正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价值。

3.2教材

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编写ESP教材,体现出教材的真实性、实用性、针对性,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商务英语、建筑英语、汽车英语等方面的专业英语教材,但许多教材的实用性很低,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太难,专业英语教师无法对英语教材进行融会贯通,最终陷入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不相协调的困境,严重影响到ESP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每所学校的学生以及各个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等都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要求大专院校教师积极根据需求分析编撰ESP英语教材,能够将英语与专业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英语中学习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中回顾英语知识,实现专业课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协调配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审核ESP教材,根据市场发展情况保证教材的与时俱进,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与时俱进,不断筛选、修正、完善语言材料,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戏剧等资源,丰富和完善ESP教材,开发与教学活动配套的语言材料,以及与考试相关的语言材料和试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3教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在ESP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扮演着不同角色。初级阶段,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选定学习的主题以及明确每一个主题的任务,给学生讲解这些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为学生完成任务做好铺垫。中级阶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情景模拟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角色扮演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路人和指明灯的作用,监督学生的学习全过程。高级阶段:教师担任评论员角色,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完美的综合评价。此外,由于ESP教师的英语教学是以专业为背景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如:教师可以针对商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组织模拟商务谈判;对旅游专业的学生组织英语导游活动。但是,我国的大专院校许多教师都是没有职业经验的,这就使得他们开展的ESP教学也容易存在纸上谈兵的问题,对此,学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教师在企业中学习,丰富职业经验,为更好地开展ESP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ESP教师要将课堂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关注行业发展动向,经常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将行业中最新鲜、最受人关注的案例应用到ESP教学上,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各种各样新奇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将大讲语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英语教学变成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方面技能的培养,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情景教学法。这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并在长期的锻炼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材料、课堂氛围、视频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英语采访的情景,让学生三五成组地融入情景中锻炼英语,提高英语应用技能。再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英语教学,让学生扮演导游和游客,在真实的氛围中训练英语。第二,对比教学法。在原有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将ESP教学与之进行词汇、语义、问题等的对比分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指引学生大体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和总结,在对比和总结的过程中进行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加深对专业构词和篇章的理解。第三,篇章分析法。大专院校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组织形式、语言手段内容,扩大学生语言学习的视角,提高学生对ESP教学的理解度,有效提高ESP教学质量。

作者:赵朗朗 单位:太原大学

第四篇

1、动作要素在大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动作要素包含的方面众多,下面仅选取了身体姿势、动作时间以及动作速度这三个方面,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

1.1身体姿势的应用

身体姿势是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其作用巨大。正确准确的身体姿势不仅能够超越某些运动器械,使动作完成的更加精准;而且还有助于学习好各项的动作技能,为强身健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下面,我们主要以跳高为例,研究一下身体姿势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跳高技术主要包括助跑、起跳、过杆以及落地,这四个部分;而跳高技术的动作要素则包括了:身体姿势、动作力量以及动作节奏等,面对这几个动作要素,其中最为作用的就是身体姿势的正确程度了。正确准确的身体姿势不仅规范了动作力量以及动作节奏,而且还可也确保它们的有效发挥。在做出助跑的身体姿势时,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摆脱先前的身体静止状态,在助跑时获得一定的速度,为整个跳高过程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助跑速度,以确保之后的各项动作可以顺利进行。在起跳阶段,为了让学生起跳后,可以有一个较为适宜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这便需要一个较快的起跳垂直速度,在起跳离的瞬间,可以使学生获得最高的身体重心高度。过杆可以分为攻杆阶段以及过杆阶段,同时,过杆也是其身体姿势的主体,攻杆阶段是指在起跳结束后,身体向横杆上方腾起的过程;而过杆阶段,则是指学生身体,穿越整个横杆的过程,这两个阶段无一不都体现着身体姿势的重要性。落地则是指在学生身体过杆之后,到整个身体重心都着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小腿是否配合得当,将决定是否压杆、碰杆,强调了过杆收腿的重要性。从这一个简单的跳高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身体姿势的重要性。因此,这就要求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首先必须要注重身体姿势有效运用的重要性,其次还要强调身体姿势在每个单一动作要素的具体实施方法,分清主次。

1.2动作时间的应用

动作时间的应用,在短跑教学中显得有为的重要。在短跑教学中,动作时间决定了跑动的速度,时间是其衡量快慢的唯一的标准。在决定跑动时间快慢的过程中,同时,又有几个其他的要素对其进行着指导作用。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到达终点,还需要有一定的动作节奏。动作速度与节奏的相互配合、完美结合,都能够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终点,良好的动作节奏,是获得好成绩的必要前提。

1.3动作速度的应用

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的核心都是由动作速度所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动作项目中,对其动作速度的练习专项、练习内容、练习任务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体育项目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将动作速度与动作技术相结合,使其可以完善的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动作速度还受到动作节奏、动作力量等其他的动作要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动作速度的培养时,首先需要发展其个体的身体素质水平;然后,再通过相关的教学任务,针对其动作速度,做针对性的练习;最后,还要通过技术水平的巩固与提高,密切动作速度与其他动作要素之间的联系,努力提高其动作速度。

2、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大专院校中应用运动要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其不仅可以激发大专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动机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而且还可以改善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作者:许朝洲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第五篇

1、大专院校在计算机动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计算机动画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落后的教学模式无法应用于当代的社会发展,同时也制约学生素质、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存在的弊端进行以下剖析。

1.1素质培养引导不足,课时安排不合理

此时学生正处于思维敏捷、需要良师引导的时期,而教师往往对学生关怀比较缺乏,引导力度不够,总觉得事不关己。很少对学生的理想、人生规划、思想情感等进行询问,人文关爱不足对学生的个人特色不了解,无法将学生的特色尽情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对该课程安排不合理,理论和实践不成正比,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因为实践过多且漫无目的,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而实际操作水平无法更好的提高;反之,理论知识的增多,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活跃,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课堂,对学习产生疲劳。

1.2以传统教学为主,缺乏创新的意识

在刚开始涉及该专业时,无法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尤其在大专院校,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在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对理论的讲解较为偏重,就显得比较乏味和枯燥。在一节课中长篇大论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不能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和作业完成的质量。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本应该是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由于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过分的依赖教材,对教材上的简单案例和素材只能生搬硬套,不能将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2、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案

大专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情感丰富的青春期,面对乏味、枯燥的教学课堂,不免会产生逆反心理,扰乱课堂,影响学习氛围。而且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也产生极大的影响,此时他们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不良的身心发展会影响步入社会后的发展。因此在校期间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快速解决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困难,提高应变能力。

2.1合理安排课程结构燃起学习热情

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率,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安排本学期的课程时,要依据理论、实践3:7或4:6的比重进行教学。在理论教学时,要按照课题、案例、模拟、作业等进度进行讲授,而且课题、案例等要具体,并进行分段讲授。在讲解时要抓住重点,确保每位学生都听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习和记忆,从而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实践教学时,既要符合动画教学的基本规律,还要突出实践操作水平教学的特点。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知识,逼真的教学情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和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2.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创作才能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离不开现场实习和课堂实践。为了使学生的技能训练得以强化,实现大专教育培养目标,教师必须运用现有的实践资源,极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得到满足。设计作业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当前的“冬奥会”为主题,让全部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特色合理分工,进行翻阅资料,设计角色、场景,计算机操作,配音、合成等任务,来展现我国奥运健儿征战“战场”的风姿。对其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进行询问,在实际操作中对遇到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师应结合实际操作给予讲解增加师生的互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加深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参与、团队合作能力。

3、结束语

言而总之,教学中,在加强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完美结合,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戴劲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第六篇

1、五年制大专数学课程的现状

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模式,其发展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针对五年制高职数学的不同内容,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使五年制高职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然而在我们调查来看,在学生学习自主性方面,28%的学生认为能努力去解决自己不懂的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22%的学生能抓住问题的关键部分,听课很轻松,22%的学生能边听边记重点内容,能选择性的做笔记,25%的学生选择只听老师讲课,很少主动去思考相关的问题或听课困难,以上统计数据说明,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但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令人不满意,问题在于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很难发现与专业的联系,数学内容因为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够而显得枯燥,他们对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专业特色,更好的体现数学这一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2、五年制大专数学教学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五年制的学生都是初中应届毕业生考入学校的,入学时数学水平普遍较差,入学后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并且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比三年制高职生存在很大的差异与区别,除此之外,五年制的各类任课教师流动性比较大,这样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养成习惯,再加上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安排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部分学生吃不消,也有的学生吃不饱,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小部分学生吃不到定心丸,他们在初中学习的时候本来基础较差,深入到大学更加摸不着方向,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导致这部分学生感觉到自己没有收到重视,直到放弃数学的学习,另外,大学的学习对数学的要求并不高,只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感觉似乎对自己的专业无关重要,并且学校对数学的学习没有特殊的要求,没有学分制,没有考级要求,致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告诉我们不得不进行相关的研讨或者对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本篇文章就以湖南电气职院五年制数学教学为例,将此类学生进行阶层化分类教学模式进行。

3、五年制大专数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具体步骤

针对五年制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五年制的学生进行数学阶层化教学,不但符合五年制大专教学的目标定位,而且面对不层次的学生可以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上的学生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学到相关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分层的合理性是阶层化教学方法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要做到学生合理分层,必须考虑到各方各面,并不能以一次考试来判断学生的数学水平,或者真实的情况,一次考试只能用来参考,学生中考时包括入学考试的数学成绩应该综合考虑,取得平均值,在此基础之上,再同时考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小,个人意愿,进行合理的分层。需要指出的是,层次划分完毕后,在具体施教时,任课老师对学生应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进行微调,必须尽量做好层次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施教分层是阶层化教学方法的核心部分,在保证层次化划分的合理的情况下,要进行施教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阶层化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院现在运用的数学教学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行阶层化教学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对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务。这项工作需要用时间去理顺,用实践去证明是否可行,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特别会给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一些问题。也会给学生心理带来一定影响。

5、结语

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改革的目标在于实现大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学质量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本项改革实践过程中,笔者认识到阶层化教学是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极好尝试,它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构建了一个符合各校校情的大学数学教学管理模式,把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要真正达到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还需要广大同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作者:赵君 单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