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素描教学的作用及要点10篇

2021-4-10 |

第一篇

一、线在绘画中具有写实造形的作用

首先,说一下素描中的轮廓线。它又叫“物体外部线条”,指素描构图中静物或人物的外边缘界线,是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之间、物体与空间之间的分界线。每个物体的外形轮廓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也有不同的形状。在绘画教学中,它的作用是区分静物和人物之间的形态,静物、人物和衬布之间的前后空间关系。在教学中,对于刚接触素描的学生来说,识别物体外部线条并运用它来描绘物体,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正确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往往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这种线,因此画出来的画可能只看到线,而没有结构和面的素描,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线。其次,明暗交界线和结构线。明暗交界线是素描中的“五大调子”之一,用于表达出物体的体积感,一般是物体上最暗的部分。说得准确点,明暗交界线是由多条线组成的面,它依附于形体和光线而产生,由光线而确立的物体中的重色块,出现在结构的转折处。因此,它的本质是一种线———结构线。广义上讲,素描中用于造型的所有的线都可以称之为结构线;从教学角度狭义讲,结构线是表示物体结构变化的线,它区分物体外部形态和物体内部的体面转折关系。如素描中的结构素描就是用线来表现物体的。最后,投影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它是指光线投向物体时,物体所产生投影的边缘线,它交代物体和它所处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投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对于绘画的学生来说,它是物体平面转为立面的关键。在绘画作品中,它的空间处理变化微妙。比如,学生在画石膏人物头像《大卫》时投影线就特别明显,在作品中起到重要作用。如画《大卫》的眉弓和眼睛、鼻子底部和下颌骨底时,投影线有效拉开了眉弓与鼻根部位和眼睛、鼻子与脸部和嘴唇以及下巴和颈部的前后空间关系,更能把暗部的起伏关系表现得更加丰富。在绘画教学中,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轮廓线、结构线、明暗交界线、投影线来表现作品,学生就会画出令自己和老师满意的作品。

二、线具有艺术性

前面谈了线的实用性,下面谈谈线的艺术性。在艺术考试中,出现了创意速写等一些新名词,对于老师和学生是一个挑战。教学中,我们将创意与速写相结合,用速写的表现技法,对线的表现方法进行强化训练。线在思想的引导下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因不同的构思和思维方式产生了丰富的变化。创意速写中的表现形式之一“线的对比”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主要体现在粗细、浓淡、长短、曲直、虚实、轻重、缓急、刚柔等方面。对于一幅作品而言,多条线会产生方向、位置的变化,构成疏密关系的对比。因此,在不同阶段,对于学生的教学应因材施教,灵活展开教学,形成阶段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逐渐提高对线的表现力的要求。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想法,他们的感受。在训练中,我们应提倡学生认真观察,将对象中蕴藏的因素加以提炼、强调,进而形成相应的画面关系。综上所述,线是美术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历来被中外绘画大师所重视。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绘画这一方天地里感悟、成长、收获,为学生今后的艺术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张锐 单位:内蒙古五原一中美术组

第二篇

一、了解物象

教师应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物象的基本结构,如几何形体的结构、人物的解剖结构和透视知识。引导学生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等,无论是画静物还是人物的训练,都是培养学生用眼、用心和用手的和谐过程,这些因素的完善主要是根据学生对形象的感觉和理性认识,让学生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表现对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从多角度观察物象,对整体结构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从特定的角度描绘表现物象形成准确的理解。比较的方法可以通过对整个对象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比较来得出它们各自与整体的确切关系和联系。在观察比较的时候,头脑中有一幅印象中的完成素描作业。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的艺术体现,凭借娴熟的技艺才能达成,进行美术创作时,要抓住物象的大体动势,然后由视觉感受的中心开始做深入刻画。

二、刻画物象

在学生了解物象的基础上刻画物象,学生会“胸有成竹”。素描讲究黑、白、灰层次关系的和谐,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均衡。在刻画物象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素描的要素和调子等作画的手段。要根据物象的基本型和明暗,归纳出大的趋势,排除细节干扰。把复杂的物象简化成一个简单的形状,有利于在主动把握物象的大趋势。在绘制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强调主要部分舍弃次要部分,学生的主观感受依据是客现物象,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通过对比把所刻画的物象控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表达出物象带给画者最真切、最深刻的感动。在处理画面时不断强调整体关系,让学生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所谓整体,并不等于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同时,要求学生整体看、分析和表现,逐步养成整体调整画面的良好习惯。

三、表现物象

在不同环境下的物体状态不同,表现方法也是不同的。当学生能够准确的刻画物象时,就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带着自己对物象的认知去表现物象,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物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不能因为技能的欠缺而失去表现的勇气,绘画过程中要尽量多的保留自己要表达的愿望与激情。画面中除了要表现形体结构,同时把明度相同或相近的形状可以归纳到一起,主观的加强或减弱明度关系,形成画面明度上的节奏感。节奏感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品质,好的作品松紧适度、急缓有序、虚实相生、曲直交错协调、前后穿插得当。画面还要注意意境的表现。“意境”是从我国传统抒情文学和艺术中所锤炼出来的一个美学范畴,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那种天人合一、物我同一、主客一体的哲学观念。意境的基本特点就是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宇宙人生的丰富意蕴。意境是一个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和情思,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使画面及绘画各种不同的材料媒介成为表述自己思想的工具。

四、创作作品

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艺术贵在独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作品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引导学生多掌握一些文学、历史、美学等课外知识,多了解不同画派的发展过程和主张。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注重“画外功”的提高。邵大箴在《艺术格调》中说:“一件艺术品成功的关键不在技术与形式技巧,而在于它包含的精神容量”。绘画创作源于主体世界的心灵和精神那种内在力量的强烈追求,绘画艺术作品审美观念的定位直接来自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意愿。一般来说,艺术家是艺术品的创造者,艺术家自身的修养学识、品位爱好、人格魅力以及审美取向,是主宰绘画艺术作品审美定位的主要因素,可以说艺术家人性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决定了绘画艺术作品的品位及风格。绘画创作需要灵感,灵感的产生也是主体的思想、情感、观念等因素共同构筑。绘画创作的过程在于它的不可预计性,凡能预计其未来效果的活动都不是真正的创作活动。在素描教学中,要善于研究,善于反思,教学相长。教师应尽一切所能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怎样进行素描教学,对于该艺术的学习与探索本身就是一门教育艺术。在探索中让学生从迷惑中清醒过来,渐渐有轻松愉悦之感,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这应该是我们教学上所共同追求的。

作者:刘丽聪 单位:石家庄市艺术学校

第三篇

一、基本功训练和艺术性的协调

所谓基本功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包含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较强的造型能力和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它应该是整体处理的能力,并不是象一些学生所理解的那样如何把线条排列得整齐好看,如何把背景画得光滑均匀,如何把细部画得具体精彩,而是在于有意识的处理对象。比如画实的能力、画虚的能力、表现结构的能力、构图的能力、表现物象特征的能力、处理空间的能力画面效果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学生刚接触素描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目的和物象的构造组合原理,树立正确的造型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感觉、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这就是素描意识。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原理知识到练习中去理解、消化、提高。总之,明确基础素描的目的和任务是解决基本功同艺术性相结合的关键。

二、素描的教学程序

在课堂教学中,素描教学的任务是研究形体的构成和它们的结合穿插及运动变化,利用基本的素描语言去处理画面。并给学生提供各种训练机会使学生形成造型意识和掌握造型技术。我们的教学虽然也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的,但在“追求短期效果”思想的指导下,没有科学的安排教学,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意图,我们有必要精心建立一套适合我们基础素描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程序。精心设立科目,把笼统的、复杂的、艺术问题分解成一连串较简单的课题,选择适当的教材,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教学训练,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完成课题后,能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思考方法和描绘方法。反之盲目的安排课题,随便布置,每次都要求全面的完整的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由于教学重点不明确,或学生能力顾及不到,使学生在作业中陷入麻木状态。比如说我们面对初学的学生,首先利用几何形体,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构造原理,训练造型分析能力,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教师绝对不能简单的让学生“画像”几个石膏几何体就够了,必须要让学生形成用几何体去概括、分析物象的意识,理解好光影在石膏几何体上形成的原理和变化规律。利用复杂静物,训练学生处理不同物象,感受物象形式美感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绘画语言,运用构图形式、黑白灰关系以及肌理等去调整画面效果,从而体现出物象的形体结构、空间、质感等。我们不能要求刚接触素描的学生面对构图,结构,明暗,体积,空间质感等多种因素,这样是不能让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掌握的,只能够抽出一个或几个因素来训练。比如在简单的几何形体作业中重视构图,透视的训练,明暗的理解;在静物素描或复杂的几何形体练习中着重形体组合切线,解剖的训练,在练习中去学会物象的形体分析方法;在画头像时应该先对整体头形进行把握,对头部的运动规律,五官的透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是具体形象的塑造,结构的体现。这样逐渐的解决问题,在每个过程中同时又兼顾了画面整体,保持画面完整,最终就能培养出学生较好的造型能力,提高其素描觉悟———素描意识的目的。当大家在共同探讨基础素描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到任何一种教学体系,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只在按艺术教育规律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用,这样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才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王贸南 单位:湖南省邵东职业中专

第四篇

1、创意思维在设计素描中的特征

联想性:由此及彼是联想的重要表现,例如设计模型之间的联想、对比,模型表象和本质之间的对比联想,甚至可以从模型的相似性、相近性方面展开联想。逆向性:逆向性是指不按常规出牌解决问题,也就是不从事物的正面出发,从事物的反方向、对立面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突发性:突发性强调其偶然,创意思维往往会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而不是按照预期的时间准时到来,所以具有突发性。多向性:多向性强调的是发散性思维,突破固有理念的束缚,以某一点为中心,发散到多角度多方位,从而产生更多的设计方案。整体性: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通过模型各个部分、各个侧面的优化组成实现整体效果最优,这就是整体性。

2、创意在教学中的表现

不同的创意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创意需要应用在实际的设计素描教学之中。教学者引导学生通过改变原有形态、发散艺术思维力、优化重组造型元素、影射创新图像等方式将设计素描中的创意表现出来。一般来讲可采用以下几个方式:形态的组合:打破传统的空间思维模式,优化重组不同的元素,从而形成全新、独特的设计造型。分割与重组:把一个完整的模型分割成各个部分,然后再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重新组合,并不受常规观念的舒服,可采用挖空、分割、重叠等方式。分割重组后的模型往往会体现设计者的创意和艺术潜质,产生有趣奇特的形式。组合关系:在模型的设计构思中,产生与众不同、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往往还需要将元素的组合关系不断地变换。

3、创意思维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渗透的具体方法

3.1从具体到抽象训练法

传统素描以具体原型为基础,设计素描中抽象的概念则通过抽象元素来表现。具体的表现通过特定的事物为主题进行设计训练,而抽象表现不使用任何特定的元素或模型,构图主要用抽象符号来完成。前者在教学中所用的训练法为具象写实训练法,后者教学中所用的方法为抽象组合训练法。教学者应讲授抽象艺术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在设计时要把模型的元素分解,符点、线、面、块和色彩等都要用抽象概念进行抽象化表现,大多是由三角形、四边形、不同颜色和线条等优化组合而成。事实上,简单地说,它就是一幅用创意构成的作品,表达的是抽象概念,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它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视觉感受和喜怒哀乐的情感,这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3.2从写实到变异训练法

变异在设计素描中指的是由一种创意形态到另一种创意形态,这也是使创意渗透在设计素描中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然形态中找到广泛的设计素材进行变异训练,例如从种子到参天大树要经历种子、树苗、大树三个阶段;蝌蚪到青蛙的生长演变;孕妇腹中胎儿形态的演变;随着岁月的流转岩石纹理图案的形成;由花到果的演变和裂变过程。在广阔的艺术领域中,艺术变异更是呈现出变幻无穷、多姿多彩的形态。艺术形式的变异在古典主义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安格尔等的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造型中都有体现。学生在学习他们的艺术作品时,会发现画面中体现出来的变异主要表现为追求完美简洁的构图、画面视觉冲击的张力,一个新的艺术形态应运而生。

3.3从想象到超现实训练法

想象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设计素描的素材源于现实,要体现其创意更应超越现实。所谓的神话、宗教在现实中能找到原型,然而之所以成为神话、宗教是因为人们在原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想象和虚幻。想象解放了我们的思想意识,给思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如能在教学中将想象思维渗透在设计素描,那么传递的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总之,创意思维在设计素描教学中需要侧重对学生创意思维与表现创意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与众不同,给人予独特的视觉感受。设计素描在形体比例、光影明暗方面与绘画素描不同,设计素描侧重于视觉感受,将创意思维融入其中通过改变点面线的组合,找到一种全新的优化组合方式,并且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在设计素描中应不断挖掘潜在的创意,这也是未来设计素描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天培 单位: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五篇

一、美术在当今教育及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美育不是冰冷的技法,也不是仅供让人欣赏的装饰,它对人类心灵的正面影响正是它存在的理由。有的人沉迷于它的技法,有的人沉迷于它令人心醉的美,却不去发掘美术真正的意义—画者的感受和观者的感受,那一瞬间的感动对人的意义非常大。很多教师都会感叹现在的学生画画没感觉,但想想我们在上课时又在学生身上投入了多少情感,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缺少情感或许也是学生画画时缺少感觉的原因之一。再看看社会对美术的要求,大众喜欢的形式是我们的主流,无论高考还是艺术品市场,艺术家、艺术教育工作者为迎合社会喜好放弃个性的比比皆是,艺术工作者们不坚持自我就是觉得自己并不重要,自己都认为自己并不重要,还有谁会认为美育是重要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术的地位可想而知。十几年前开始的美术高考潮导致现在美术绘画和设计类人才的饱和,美术教育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扩展全方位的视觉艺术类专业和其周边专业。美术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我们身边开始新生,也就是现在提到最多的新名词—大美术。对于大美术的解释,笔者的理解是眼睛可以看到的所有一切艺术和设计。既然美术的范围可以扩展,那么美术教学的方法也可以扩展。各类视觉艺术设计学习都需要一些美术基础,这必须区别于专业美术班的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情感交流与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观点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我们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忽略学生情感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厌学、惧学甚至弃学,这在农村或城乡接合部的学校更为明显,加上社会风气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中职生学习的自制力和自信度比中心区域的高中生弱。职业教育在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情感是一座桥梁,能沟通师生心灵。只有当师生通过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时,教师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素描中的情感交流

“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可以理解为人类以心灵关照世界整体的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进行艺术生产的方式。”在艺术“生产”中,人的主观心理因素起主导作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带情感意向的表现在素描表现的整个过程中应该是主导形式。虽然在基础素描的训练中,我们不能过多强调主观意向的东西,但是,情感是出于个体主观的本能,面对所画对象不可能视而不见,有所见必有所想,有所想必有所感。从“所见”到“所想”再到“所感”是一个反复循环认识、感受的心理过程,也是在素描表现中必须具有的一种感性心理状态。在素描训练中,唯有把这种心态逐步、反复地引向深入,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素描认识高点。在人与自然物的关系上,我们与西方国家的认识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人站在自然物之外研究、模仿。在他们那里,人与自然的主客界限十分鲜明,所以他们尤其感到自然伟大。即使西方人想象中翱翔天国的小天使,也离不开像鸟儿一样的翅膀。中国人是站在自然物之中与自然物“神交”的。在我们这里,人与自然的主客界限较为模糊。我们主张的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所以我们不感到比自然渺小。我们想象中的“飞天”可以无翼而飞。中国人跟自然物之间的关系比西方人密切。我们把自然物看得和人一样有呼吸、有生命、有感情。正如金圣叹《鱼庭贯闻》中有“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客观存在的事物只要被人发现了它的美之所在,就意味着它与人已经互为交流、互为渗透。比如,在你看来,从江边带来的“玩石”已经像一件艺术品一样。石头里有了你的思想,你的思想中闪烁着石头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石头和你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就是中国人“物我交融”的审美观。我们的素描教学所匮乏的就是这种“物我交融”。

四、情感交流在素描教学中的实例

(一)提问式情感交流在素描课上的运用

上课前必须了解每个班学生不同的性格,同样的教案在A班使用能把课堂营造成艺术殿堂;但在B班使用,或许会引起学生的不解,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如素描中圆柱体的画法,常规的教学方法一般是:

(1)圆柱的基本形态。

(2)教师示范步骤。

(3)学生画画。

(4)教师适时点评。

(5)学生继续完成画稿直至交作业。在上述简易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圆柱的画法课案只是就圆柱而论圆柱,没有解释学生为什么要画圆柱,画这一抽象的几何形体到底有何意义。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去追求最终的教学目标(画的像不像),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否强劲,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也就是情感的因素。之所以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难教,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再用几十年前的方式去教育他们是不行的。笔者不太喜欢十年如一日的习惯性教学方法,时不时会改变一下。在课堂上某些细节的变化也可以让课堂生动起来,促成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让这堂课的知识点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笔者将“圆柱体的画法”的课前引导部分设计如下:

(1)解释:圆柱是什么。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须给他们真实的物件:石膏圆柱体,圆柱各角度的图片。

(2)提问:生活中有类似的圆柱吗?提示:在课桌上找找,在抽屉里找找,还有书包里。

(3)提问:校园里有类似圆柱的东西吗?(提示:建筑,校园绿化环境,各种器材等。

(4)结合希腊建筑中所运用到的圆柱,分析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给人什么样的感受。配以图片等说明,并适当加入教师自己的感受。

(5)结合中国建筑中所运用到的圆柱,分析给人什么样的感受。配以图片形式,从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色彩分析,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挖掘学生对圆柱的各种不同感觉,及涉及的东西方文化艺术差异,并表达出来。

(6)提问:在西方模式为主导的素描教学方式下,你认为东方艺术的生存空间有多大?你们认为当下中国艺术教育该做点什么?这是一个大问题,提出来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去解决,而是去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不难,关键在于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拿出的个人物品透露许多个人信息:这个学生使用什么样的笔,学生们的书包整齐度是怎么样的,借此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个人喜好等,在回答问题时同学的关注度及一些的插话都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互动中进一步展开情感交流。

(二)聊天式情感交流在素描课上的应用

聊天是一个中性词,不过现在已经带有许多贬义的性质,尤其是在课堂上。但在画室中画画时,有益的聊天并不是一件坏事,尤其是师生之间。在集中上课后,学生开始独自画画,在此期间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教师逐个纠正,这是一个情感交流的机会,不应忽略。实例如下:

1.与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的学生交流。笔者:“线条画得不够直,我来给你示范下,好吗?”生:“好的。”(一般学生都会高兴地立刻站起来,但也有不情愿的,多半是不愿认真画的。)笔者:“还记得用什么方法可以把直线画直吗?”生:“不记得了......”笔者:“手腕不动,手臂动,这是第一节课的内容。你再试试看。”生:“可以了。”笔者:“看吧,你上课睡觉让你错过很多吧,其实很简单的,你要注意按时睡觉,保证好上课的精神状态。”(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他,对他今后的错误行为的改正有帮助效果。)

2.与画画时喜欢闲聊的学生交流。两个学生平时关系很好,爱开玩笑,小M喜欢唱歌,小C喜欢拍小电影、说笑话,小C是保送大专的,小M目前还没着落,但家庭环境较好。他俩经常在画室里聊天,影响课堂纪律,笔者不时会走到他俩旁边,趁在改画的间隙和小C聊天:“你色彩感觉很好啊,给人感觉有活力,朝气十足。”小C:“当然了,我是保送的呀!”笔者:“全班就你一个保送的呀?“小C:“当然了!”笔者:“那全班除了你都是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大学吧?”小C:“看来是吧。”笔者:“那你还要那么激动地聊天,我还以为你们都是可以保送的。”(小C无语,小M看了他一眼,不说话。他俩从此以后知道了分寸,再也不旁若无人地说话了。)学生在画画时说一些与画画无关的话时,要了解其原因,再对症下药,能不厉声训斥就尽量避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之后才能谈学习。

3.与优等生的交流。优等生不需要教师太多管束,就能很好地要求自己。但优等生也是有很大的压力,他们花大把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技能,通常表现为不说话,非常沉默,也比较敏感。针对他们的特点,可以布置更高阶段的画让他们去探索,或者让他们作为小助教,帮助别的同学改画。一方面能提高优等生的绘画技能;另一方面能提高优等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画室气氛更和谐,而教师就有时间去多关注一些更有需要的学生。

4.与不喜欢画画的学生交流。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被美术吸引,也并不是每个学生经过努力后都能画得好,辅助类学科的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学校其他艺术类专业进行教学,让学生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培养艺术家般的观察力。每个班都会有画不好,也懒得画的同学,如何帮助这些学生,一直以来是困扰笔者的一个问题,这类学生需要不断地去安抚、激励,是否要在他们身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呢?下面是笔者和这类学生平时的对话:笔者:“你怎么还是白纸啊?”生:“我不想画,而且怎么也画不好。”笔者:“画出来,不管你画得怎么样,至少你证明自己完成了作业并努力过。你把初稿画完,我再帮你修改,你一定会有进步的。”生:“好吧。”10分钟过后,一张歪歪扭扭的初稿已经画好了,看得出来,并没有花太多的心思。笔者:“你把初稿画好了?说了你一定行的吧,不画哪里知道自己行不行。画出来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我帮你改改吧!”生:“嗯。”改轮廓时,笔者故意不用橡皮,让他们自己在混乱的线条中寻找正确的线条,找到后再用橡皮把其他线条擦干净。学生会自己在画上擦擦改改,过一段时间又会停笔。笔者:“怎么了?画不下去了,明暗不会上了吗?只不过是画渐变呀!没什么难的,再试试!”如此反复。笔者:“如果你努力画却画不好,但因为你的认真和努力,我认为你的素描是可以通过的,但是如果你画画时不认真或不画、不交作业,甚至弄虚作假,那你的素描是不可能通过的。”给学生一个看似有选择的机会,但其实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题。

五、重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让素描教学更富于人性和温情

现在的学生中,心静如水的学生已不多见,只有美术教师把自己情感加倍投射到学生身上,学生沉寂在心底的情感才会浮出水面。只有当学生真正认为老师是关心、爱护他的,他才会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否则只会是相当长久的敷衍。美育美化的不仅是一个画面、一个环境,更要美化、净化人的心灵。教育只有始点没有终点,作为普通教师,笔者只能看到学生现在学的过程,无法来断定他的今后的教育结果,未来是怎样,是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个体能力和许多偶然或必然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与结果中,笔者更偏向前者,更享受教育过程中带给我的快乐,让我更积极地去丰富这个过程。

作者:陈姝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

第六篇

一、结构规律

结构规律上素描造型中最重要的规律。基于此,在结构规律教学中,应重视以下方面的问题:

1、强化结构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形体怎样由不同方向的面构成,这些方面的转折强度和构成关系如何,面构成的空间透视如何,强弱变化关系如何。

2、分析好不同类型形象的体面组织关系,尤其是具有交叉结构关系的自然形象,其面的交叉关系要生动灵活,不可简单呆板,不可平均对待。形象的生动丰富和微妙性,必须通过结构分析表达出来。

二、线条与明暗规律

线条与明暗是素描造型和表现的两种基本原素,都具有独立的造型价值与表现意义,在素描造型中可两者同时运用。线条与明暗造型基本规律总结如下:

1、线条的造型和表现功能主要取绝于线条造型变化,造型的线条不是抽象的几何意义的“线”,而是有着形状,粗细、轻重、虚实、有着转折,顿挫关系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元素;

2、线条的造型有两个造型原理,一个是轮廓及形象与空间的界限。二是结构,即形象内部由于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形体起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轮廓线的空间变化和结构线条的形体表达,努力探索用线条的各种变化塑造空间形象的基本规律和实践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明暗的原理和基本规律,明确明暗变化和空间造型的关系;

4、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明暗的变化的节奏和空间形象的统一关系。线条与明暗既是造型语言,又是表现语言,是生动而且丰富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不同的线条都有其不同的性格和情绪特征,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线条所具有的各种变化关系在造型和表现中都有其特殊功能,有轻重缓急、顿挫抑扬等变化关系,运用恰当会有很好的表现效果;

2、明暗色调的表现上要来自明暗特征和明暗语言。柔和丰富的明暗或者粗放简洁的明暗,强烈的对比或柔和的色调等都有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和情绪状态。线条也可以是用以组织和表达明暗的语言,不管用线条组织来表达明暗,还是用面的形式,或者不用线面而以轻轻揉擦的柔和明暗,甚至用那种线来组织或由那种材料和手段来表达明暗,都有不同的审美效果。

三、强弱对比规律

强弱对比在素描教学中又称虚实关系,是素描造型和表现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在素描造型中,明暗对比规律和强弱对比规律共同决定着形象的体感,质感、量感和空间感。其实强弱变化规律的依据就是形体结构和空间层次,概括起来就是近实远虚,前实后虚、主实次虚、硬实软虚、急实缓虚。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探索不同的表达方法,以求最好的效果。同时,就表现而言,对此规律是不可缺少的形式规律,对比即变化,也叫节奏、层次,没有对比就没有艺术形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去表达,最后转化为学生自已的理解和造型表现的需要。

四、画面形式规律和语言表达规律

画面构成规律,中西绘画都历来有着丰富的论证。作为发展和创新,这自然需引进构成学原理,因而也称为画面构成。我国早在图案形式美法则中有过论证,如对称、均衡、呼应、节奏、韵律、主次、对比、调和、变化统一等,即多样统一的形式审美规律,在素描造型和表现中依然会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素描训练中的语言自然也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用什么工具材料,笔触怎样用,技法如何实施,内容如何表达,是古典语言,还是印象的,意象的或表现的语言,或者更有个性的更新的语言,都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作者:张楠楠 单位: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

第七篇

一、教学应对课程规划

针对相应的考试要求,我制订了相应的课程训练,在三年不到的课程规划中,从高一阶段起主要为石膏几何体、静物结构素描临摹和写生并结合速写。在这个阶段主要解决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绘画习惯,学生刚开始绘画往往容易看局部,搞细节忽略了从整体上考虑事物,而且初学者的绘画线条表达能力薄弱,断线、短线不能完好地表达被描绘对象,而速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线条更有连贯性。从高二阶段起主要为静物素描明暗和头像临摹和写生,这个阶段要求学生主要解决物体光影明暗规律对形体的辅助作用,能够很好地去表现物体。这个时期的学生很容易形而上学,过于注重明暗的表现,而忽视结构和明暗的紧密关系,造成画蛇添足,破坏形体的作用。从高三阶段起主要为素描半身像临摹和写生,由于前一阶段的基础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素描基础,这个阶段主要针对考前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体结构,还有培养娴熟的表现手法,能够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在高三后期,接近考前一个星期,应加入模拟考,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单招素描教学方法

在素描教学中,方法是引导学生成功的关键,正确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快速入门,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在一遍遍的练习中重复错误,以至于错上加错更加难改。因此我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行方法。

1.示范法

示范法是最常规也是最必要的素描教学法,学生通过不断观摩教师绘画,从而解决自己动手时出现的问题,示范法要掌握好恰当的时机还有示范的时间。比如,在学生出现问题无法解决时或者起稿构图时画面无法入手时,示范不需要教师把作品画完整,只需点到为止,解决问题即可,长时间的深入刻画既浪费时间又起不效果。

2.修正法

修正法俗称改图,也是素描教学的常用手法之一,主要是解决不同学生出现不同问题一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当学生出现通过观摩示范还是达不到教学要求时,教师可以给其改画,通过改画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修正法同时还可以运用到提优补差的环节,让好的学生更好,提高画面质量,差的学生跟上进度不至于拖后腿。

3.比较法

比较法包括了形体比较和明暗比较。形体比较要求学生用整体的观察方法去绘画,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地比较各物体之间的形体比例,以达到画面形准的目的,在作画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中途放下画板站远进行比较观察,调整画面不合理的比例,防止学生抠局部失大局,在明暗表现上也要对比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力求做到对比分明,画面不灰、不腻。

4.测量法

测量法针对解决不了形问题的学生可以用笔进行测量,辅助检查所画物体的比例,一般测量物体的长和宽的比例。这种方法可以迅速便捷地调整绘画对象比例问题,但要强调的是这种方法只是作为一种检查画面比例的辅助方法,学生过多使用会造成依赖性,影响绘画速度。

5.尝试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学生思想意识已经和过去有所不同,他们执著、个性、有自我主张,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信念。尝试法就是一种针对现有学生的新型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先去自我探索,在探索中遇到问题再进行反思,最后由教师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深刻又富有意义。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的时,教师大可放开手脚,先不要示范,让学生尝试着去画,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候再回头去讲解去示范,再他们重新去画,这样的教学学生收获会很大。

三、单招素描教学未来发展方向

素描考试的形式内容一直在变化,但它呈现着一定的规律性和趋势性,一成不变的教学策略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今的单招素描考试更趋向于学生的结构理解,画面的灵活重现,动态捕捉,而不是死板的照片写生。为了更好地表现画面,学生可以对画面进行一定的取舍,对于作画的手法也可以有一定的改变,准确的结构、比例,整体的画面表现力,灵活的表现手法已经越来越体受到考官的青睐,呈现了高分趋势。

作者:姚焕 单位: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

第八篇

1、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生因没有素描功底,总自我认为画的不够好,造成学习的自信心有所降低?课时量太少,很难进行系统完整的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基础课学习,往往通过大一、大二两年来实现,大一以素描为主,大二主要学习色彩.其中大一一学年素描课的课时量仅有96个学时,折算下来一学期的素描课程只有48个学时,而素描训练是需要长时间经过思考和不断修改完善的.课时量的匮乏易打断学生的思考,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成效.?.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并没有充分迎合专业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即以再现和写实为主,以培养学生掌握素描技能表现为目标.写实素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客观对象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从而逐步掌握造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但是高成效的去完成写实练习并不是建筑素描的最终目的,素描技能的掌握只意味着是一个新的开始.建筑学专业属于设计专业,素描练习理应回归到“设计”这个主题上展开,在掌握如何运用素描技能表现客观事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对于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的思考

鉴于目前存有的一些问题,依据平时授课的经验总结,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2.1精简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素描兴趣

因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零基础,小部分学生为了应对建筑学入学加试进行了突击训练.虽有练习,但还是处于底子差,基础薄的阶段.学生对于素描练习常处于“眼高手低”的状态,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大家对于素描学习兴趣的丧失.但为了提高学习成效,增加相应的作业量强硬的去施加压力让学生不得不学,并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策.在学生丧失信心时,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寻求、更正不足之处,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同时介绍美术名家和讲解优秀作品,欣赏不同时期的经典建筑风格,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们讲解,在建筑外型上主要以粘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符号为主要特征的欧陆风格,在“欧陆风格”基础之上加以简化或局部采用相应元素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或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旋律的现代风格等等,以此来拓宽学生们的眼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加基础知识的学习.

2.2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对学生展开适应性教学,结合建筑学本身专业特点,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不能以美术生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应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为原则.由易到难,依据课堂练习中学生们反映的问题为讲解点逐步深入,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教起,让学生们从心底里认为学会素描并不是难事,而是贵在细致的观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深入浅出的讲解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专题性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有更清晰明了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素描表现规律.比如进行一组几何体写生练习,引导学生将其看做透明体,在构图比例正确的前提下,表现物体的结构、透视空间关系.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观察力,尝试运用素描的表现手法表现事物,可以进行多视角的静物塑型练习.而在写生静物的选择上,学生们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静物进行多角度的结构表现,培养自身对事物空间感和造型的把握.再者,在对静物写生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可利用授课教室,教导学生描绘教室空间结构关系,如教室室内的墙面、门窗、梁柱之前的穿插关系等等,在画面中塑造空间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难发现在学生中会产生有明显进步和进步缓慢的.面对这种情况,在鼓励相对落后的学生迎难赶上时,更要注重临摹练习与写生实物相结合,这样才会既能培养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对实物的分析能力和理性认识.同时,还可以布置一些长期性的素描练习,锻炼学生们的耐心和细心.当然,对建筑素描深入的学习也是建立在合理课时量的基础之上,为了避免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遗忘,应该将素描课的学习从原先的1—3节课,扩展到1—7节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构思自己的绘画作品.避免出现在思索的过程中由于课时量的原因导致思考中断的现象出现.虽通过这些训练学习可达到培养学生具备扎实造型能力这一目标,但仅掌握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打破对课程内容规定过死,学生只为了达到确定性的内容而少了思考环节的现状.还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对“抽象形态”的认识和练习,进而完善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内容.

2.3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注重“抽象形态”的认识练习

抽象形态的练习可以间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打破原先教学中对客观事物有固定标准的要求,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推进创造力发展.建筑学专业的素描教学是围绕设计展开的,不同于绘画素描.绘画素描侧重于去对事物视觉形象的真实再现,而建筑美术素描更重视对具体的造型形态转变的思维练习,即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事物进行创造性的发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抽象”概念具备直观认识,可以先通过讲述著名的建筑设计案例来实现,如伍重设计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歌剧院的外观造型设计既如同礁石上的巨大贝壳,远远望去又像风帆一般,如此迷人.而高迪设计的神圣教堂,他利用自己独特的“高迪化”建筑艺术风格,从自然界中寻求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创世奇作.这两个著名建筑都体现了设计师从自然元素中先获得的启示,再经过分析创新的杰出设计.其次,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如通过分解和重组客观事物,对形态进行再创造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一味的以培养学生造型空间的想象力和创新的思维模式还是不行的,对学生绘画基本技能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拥有了扎实的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求更具新意的创新设计,达到从具象到抽象的完美过渡,真正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目标,体现建筑素描的实用价值.

2.4培养观察力和造型能力,让学生养成速写习惯

通过速写练习,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造型能力,而且还会提升对周边事物的敏感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不画速写的同学,相对于坚持课内外都画速写的学生明显在对事物的构图、造型把握的准确度上会弱.所以说坚持画速写,也是提高素描绘画能力的途径.由于现代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手机相机中的像素清晰度的提升.一方面让大家可以随时拍摄生活中生动画面,另一面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如学生过度依赖拍照而疏忽了去动手描绘所见景色,忽视了动手能力的锻炼.熟不知在动手绘制的同时大脑也会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所以说鼓励学生随时携带速写本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是提升学生绘画水平的又一关键要素.学生不能仅依靠课堂做专项练习的短期时间训练,而是要将课外的时间也加以合理利用,从本质上提升自我的手头表现力.为了进一步监督促进学生进行速写练习,不防也可将课外的速写作品加入平时分和考试分的百分比中,提升学生心目中对速写的重视程度,增加学生速写的积极性.

3、结语

建筑素描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它肩负着奠基石的作用,但是素描的课程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也必须同其他相关的专业设计类课程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任务.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要运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实现适应性教学.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在学会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传授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学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十足的耐心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授课经验,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完善教学模式.

作者:吴辰君 马翔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第九篇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训练方向是不一样的,基础素描也称之为常规素描,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基础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式,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天的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已相对确立。设计素描则相对年轻,虽说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设计素描注重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转折点的把握记忆与用线的表现。在学生有一定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培养对物理事物的认识理解。通过各种观察研究,加上大量的变化练习,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并给事物以美感。如果教学中满足于对自然形体与空间关系的精确再现,或依赖于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不但对现代设计的创新思维发展有阻碍,而且也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设计素描作为造型训练手段及设计表达形式,其内涵十分广泛。包括具象设计素描、结构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意象设计素描等等。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设计素描训练,仔细观察理解对象,在创作时加入某些设计的意识、理念,才能激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提高设计品位和审美素养,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素描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设计意识的目的。对设计素描的研究在我国还没有相对系统的研究论述。而国外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以设计草图的形式对建筑、机械等进行过素描设计,使科学技术与艺术联想结合起来,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设计范例。但将设计素描的形式、功能从传统素描中划分出来,应该归功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后就开始了设计教育的变革,提出了“艺术与技术创新统一”的办学指导思想,创建了比较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注重理性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和拓展,包豪斯提出,设计不是纯艺术,设计能力必须通过特殊的训练方能获得。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开拓,它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伊顿提倡“从工作中学习”,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伊顿辞职后,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教学。纳吉是构成派的崇拜者,他把构成派的要素融进基础训练,强调对事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相互关系。通过各种实践,使学生掌握如何客观地分析二维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维空间的构成上。这些为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的观念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变为理性主义。伊顿及其后来者一直致力于实现创建新的素描教学观念。这其中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强调对事物形态、色彩关系、材料表现、肌理构成的深入理解与体验;二是通过绘画形式,寻找全新的形式规律,使学生逐步对事物产生视觉上的敏感性。虽然伊顿的教学方式将自然科学与神秘主义混为一体,但就整体而言是富有生机的一种教育观念,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把具象和抽象的训练都纳入到素描的训练范畴,这体现了设计素描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存在的意义及发展趋势。西方国家独立的设计专业,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体系。我国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还在探索阶段,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设计素描教学依然强调素描的循序渐进过程,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人物像一一结合了想象与现实的设计素描。内容与表现方式比较单一,它看上去是既严谨又循序渐进的程序,实际上却是一种单纯的、程式化的训练模式,写实技巧还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教学中,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强调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无疑是对的,但在职业教育阶段,学生们常常屈从于某些固定的设计素描训练模式。这些模式缺少了学生个人的内心体验,缺少了对于学生创造力、思维力、精神意识的引导,导致了其对素描概念的误解,不利于设计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应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改变他们现有的传统思维模式,逐渐形成以个人内心体验为主导的、新的造型意识,增加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训练。因此,有责任从一开始就努力激发学生基本的艺术直觉和潜能,帮助他们形成敏锐而开阔的审美能力,更强调设计素描教学中新的方法形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元的教学训练形式给学生以崭新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分析借鉴各方面优秀的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目前设计素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当前基础课程设计素描的教学方式。

一、改变传统常规模式

在传统绘画中,我们习惯了一些物体的组合模式,传统的物体组合主要包括:关联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组合,高差异体组合等。可以尝试用悬挂、垒积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机摆放,让学生参与进行静物选择,同时融入自己的观念,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互动方式,提高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做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的尝试。传统素描模式是用排线的方式画物体。设计素描的表现手法是无穷的,它包括涂、抹、擦、印等,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不同的尝试会使学生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传统素描的具像与写实。另一方面,新工具的使用也是提高设计素描新方法的一种手段,设计素描应放弃传统素描只用一两种工具绘画的习惯,像铅笔、炭笔,设计素描可选择多种工具媒介或结合各种有色纸张综合使用,甚至可以通过摄影、电脑制作等手段,寻求新颖的形式组合。这样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突破透视法则和常规构图。这种教学方式是让学生知道,透视的准确并不是衡量作品的唯一标准。可以对画面物体进行扭曲、变形、夸张化的处理,改变固定思维的审美,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传统设计素描在构图上都有严格要求,而设计素描可以完全打破画面平衡,在构图上可以超越常规,这样,使画面在空间选择上以及视觉效果上获得出人意料的设计感。

二、加强设计素描表现材料的综合实践

恰当的材质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探索各种材料的表现手法和效果应是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创作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素描的材料综合实践方式很多,在教学中,除了用纸面常规试验(包括水墨、拼贴、油脂、各种其他种类画材)以外,还可以结合颜色和天然材料(植物、矿物等)做综合试验。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且天然材料还能使画面呈现有趣的不可预料的视觉效果。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综合材质进行材料的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可以调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开放性的视觉思维。国外许多艺术家几乎用遍了当今一切可以用作素描的材料工具。诸如:复印机、电脑、摄像机、物理与化学材料以及拓印、影印等。许多优秀的素描作品不是来自于画室,而是来自于科学实验室。就绘画而言,今天的素描艺术已是一个广义词,与人们传统习惯上的有相当差异,艺术也需要实验。

三、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抽象思维能力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从自然生活中寻找设计灵感并将其升华成好的设计作品,一般性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具有一定审美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结合构成中的某些图形训练进行引导,也可以结合音乐、影视等媒介调动学生用抽象思维的方式观察、理解所要表现的主题造型。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新的材料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会有显著的变化,这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孙久庆 单位:黑龙江省商务学校

第十篇

1、多元化素描教学的目的

面对学生中存在的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发扬长处,指出存在的不足。在素描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观念,并能正确地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临摹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临摹,一方面可以学习前人的技法,体会和掌握较为规范的绘画方法、步骤和处理画面效果的手段。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开展临摹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克服简单的描摹,赋予临摹更多的艺术属性,按照艺术规范,循序渐进地深入到临摹的本质范畴,使学生通过临摹教学,了解和掌握艺术的本质属性。教师应当明白,学生的每一次素描作业,都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只有体会到了这点,才能在评画时多启发,多诱导。成功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创造总是密不可分的,这包括对物体的取舍、夸张手法的运用等等。为了强有力地表现作品的艺术主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彰显这些特点的素描作业,引导学生的绘画作品逐渐具备个性特点,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艺术素质。第二,运用正确的素描教学法。我们不能单一肯定某一种素描教学方式,而是要善于借鉴和吸收各种素描教学方法的长处。对基础素描教学而言,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学生过早地追求所谓的风格,势必会出现基本功不扎实的后果,这样不但无法形成真正的风格,也无法学到更多、更深的绘画知识。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即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其特点是,通过素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再现客观物象所应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技巧,而且通过素描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视觉艺术的规律、了解艺术的认知知识和增强艺术表现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使之具备完整的艺术的感知、评价和表现的能力。

2、多元化基础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

多元化素描基础教学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单元课程的科学设置和对学生的个性引导,要求教师既有系统素描知识,又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技巧,更有善于引导学生步入艺术殿堂的良好教学方法。第一,注重对形体结构的研究。素描如果不研究结构,就不能正确地表现形体结构。我们通过研究结构,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去表现对象。如果不能很好地研究形体结构,仅仅抓住外轮廓和光影,物象就画成几何形的堆砌,这样的素描必然是空洞无力的,更谈不上表现力。素描虽然以线条表现物体,但准确、有力、优美的线条可以让画面充满生命力,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第二,注重体积空间的构建。艺术是以体积感和空间感来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也是素描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如果素描离开了体积感和空间感,就成了平面。素描的过程首先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理解得越多,表现得就越深刻。第三,注重物体特征的表现。素描教学中要注重捕捉物体的形体特征,正确把握物体各部分位置关系和比例关系,才能充分表现出物体特有的质感。第四,整体观察和整体表现对象。学生在素描练习中往往只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而不太注重物体各部分相互的关系和整体效果。我们知道,画面的整体性是塑造艺术的根本。要想整体表现对象,前提是必须要整体观察对象,一览而知全貌。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在开始作画时就具备整体的构想,以整体的眼光去构思画面。

3、多元化基础素描教学的课堂教学

素描作为学习艺术造型的最基本学科,既要教育学生学会艺术的思维方式,又要教会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先安排学生进行结构素描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将透视、解剖知识运用到素描练习中去,只用线条艺术地再现物体,理性地把物体结构比较完整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较扎实的造型能力。接着可安排学生进行以光线的明、暗及物体结构为主的素描训练,要求学生对光进行分析和理解,并在素描中艺术地表现出来,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静物素描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达到造型训练目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多年来,在静物素描教学中笔者坚持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既解决了素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观察方法、比例与透视、形体与结构、表现与个性等问题,又为今后素描的进一步学习及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多元化素描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模仿自然和反映自然,更要培养学生以艺术的角度和手法表现自然的活力和灵魂。

作者:钱华英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第二高级中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