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小生活在安逸的环境里,饭来长嘴、衣来伸手,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了感恩这根玄。父母每天辛劳工作为的是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生活,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带给自己的一切美好生活这是作为中小学生应该做到的第一要务。一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从不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孩子在享乐、快乐的同时从未想过父母的艰辛付出。一些孩子还对父母的付出觉得理所当然,他们的感恩之心从未表达给自己的父母。因此,在家庭作为父母的家长要向孩子渗透感恩教育。可以让孩子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例如,可以替父母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等,让孩子学会感恩。让父母时时刻刻感受到子女对他们的爱。
2、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情
2.1尊敬老师
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情,首先要做到尊敬老师。老师对学生付出的一切辛勤劳动学生要懂得珍惜。老师也不是圣人,老师也有情感,学生感恩的语言和行动都会对老师有一个很大触动。
2.2感谢老师的教诲和鼓励
感恩老师,让我们从懵懂的少年走到了现在,开始编织我们美丽的未来。感恩老师,我们要从小做起。每个人永远都不要忘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中小学生感恩老师能够做到的就是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去报答老师,同学们一起行动起来,知恩图报,冬天就不会再寒冷,黑夜就不会再漫长,幸福快乐就会时刻陪伴在大家的身边。
3、感恩同学们之间的纯洁友谊
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生活是成长当中的一种历练,长大后每每回想起小时候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就会非常难忘。感恩同学们之间质朴的纯洁友谊吧,同学之间要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感恩长辈、邻里的点滴帮助
学校可开展“心存感恩,关心邻里”系列活动。教育中小学生从小感恩长辈、感恩邻里的点滴帮助。感谢长辈和邻里平日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在感恩活动中深切感受孝敬长辈和邻里的幸福感。
5、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
反思我们的父母:只知道赋予孩子无尽的爱,而从不关注孩子对爱的感受与体会。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不知感恩。现在,对中小学生亟需进行感恩教育,循序渐进地进行感恩意识培养。时代不同了,人们却缺少了感动、缺少了感恩。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再感动了。其实,我们的世界需要感动的事情很多很多。虽然人们的情感世界暂时缺少了一点需要感动的要素,但那是暂时的。感恩,如同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如同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人们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浪漫。老师、家长都要学会引导孩子把感恩的种子洒向每个人的心田,要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会回报,懂得感恩。学校、家庭要在中小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事事处处渗透感恩教育。
作者:石翠艳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红帽子学校
第二篇
一、明确主题,选择感恩题材的作品
合唱活动是要演绎作品的,不同的作品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选择感恩题材的作品,让学生在训练和表演中感受作品的主题思想。
1.感恩父母:《游子吟》《好爸爸,好妈妈》《我想念你,妈妈》等。
2.感恩老师和朋友:《啊,老师—妈妈》《飞来的花瓣》《我们是朋友》等。
3.感恩社会和祖国:《彩色的中国》《大海啊故乡》《我的根啊在中国》等。
4.感恩大自然:《我们的田野》《山野间》《美丽的夏牧场》等。还有一些歌曲如《相信爱》《Canyouhearme》《生死不离》《Youraisemeup》《我心歌唱》等,这些歌曲没有具体的感恩对象,但是旋律动听、歌词易懂,唱起来能打动自己、感染听众,能体会到友爱、信念、无私的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验式训练
造成中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的原因之一是学校的说教式教育,学生在“填鸭式”的教育下被动接受大道理,在作文中可以胡乱编出感人的故事,但现实中却恰恰相反。合唱团训练作为一项课外文艺活动,轻松灵活,受学生喜爱,但在训练时,也要避免指挥的专制,即便专业技能是基础,但是如果重技术轻情感的话,合唱将成为乐谱的扫描仪,是无生命的。因此,指挥要多思考激发学生情感的训练手段,自己成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体验者。训练中将父母、老师、朋友等角色引入其中,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避免大声喊唱,可以将轻声比作妈妈哄宝宝睡觉时的柔和;练气息时,引导学生将自己比喻为一棵有根的树,根一直往土里长,树才能长高长大,才会引来小鸟安巢。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象画面,帮助学生体验情与声的结合。排练前要对作品的相关文化、思想主题进行了解,指挥可以引导合唱团员谈谈对作品歌词的理解,讲讲自己真实的故事,从而可以自然地融入到作品角色当中。作品成形时,组织学生交流演唱心得,这样有助于学生抒发及表达情感。让情感的交流贯穿于排练和表演,引导学生体会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受爱、表达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生态式的训练。合唱团的活动不要仅限在音乐厅演出或比赛,组织合唱团春游、夏令营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在独立的过程中促进朋友之间的友谊、与老师之间的师生情谊。合唱团甚至可以走进社区、养老院、孤儿院以及特殊学校,甚至是偏远山区,为特殊的人群带去合唱,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于平常的生活,这比老师举几百个例子要真实得多,学生会在演唱和交流中感受到自己的幸福感,从而对自己的现状知足,同时对别人产生同情心。
三、拓展合唱教学形式,培养感恩表达能力
合唱团是促进学校合唱艺术专业化、社会化的平台,而合唱团的人才来自于音乐课堂上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学校应该以合唱团为轴心,拓展教学形式,将感恩教育辐射到教材中的合唱教学以及班际合唱。在班际合唱中设定感恩主题,除了学习教材里的歌曲,补充教学内容,在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举行班级或年级音乐会,甚至是学校音乐会,让学生从中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了班际合唱,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亲子合唱是一种促进感情、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给学生和家长,对简单歌曲进行合作,不一定有完整的声部,重在亲子交流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教父母唱歌,父母给学生讲述相关道理,在为生活奔波之余,也有了与孩子相处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学期末举行亲子合唱汇报演出,让学生体验与父母一同歌唱的快乐。
四、以身为范,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这一形象是用人格铸造的,也是用人格影响学生的。学生善于模仿,他们会留意老师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因此老师的示范显得尤为重要。能否激起合唱团的孩子对感恩情怀的共鸣,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担当领导者的指挥,学生习惯了在训练中观察指挥的每一个手势和眼神,这种被学生全身心关注的焦点胜于其他科目的老师,在学生看来指挥说的话就是至高权威。因此,指挥首先要学会感恩,感恩自己的父母、妻子或丈夫,感恩国家和学校,感恩学生的家长,最重要的是要感恩学生、感恩音乐,因为有了学生我们才成为一名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因为有了音乐,我们才如此善良可爱,才能感受到至爱至美。每一位中小学合唱团的指挥们应该省视一下自己,在人格上是否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综上所述,中小学的感恩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合唱艺术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深化对感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感恩表达能力,正如柯达伊所说:“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以上只是笔者从合唱指挥角度挖掘的一些方法,更需要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努力探究和创造,用合唱感化孩子的心,让其成为心怀感恩的人。
作者:童秀萍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三篇
一、让学生具备基本的感恩意识
父母每天也需要上班,晚上回家后需要做饭、照顾自己,第二天还需要早起,父母其实是非常劳累的,但父母为了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这一切从来没有任何怨言,作为孩子自己应当有怎样的感受呢?很多同学听到这里都非常专注,不少同学在听完我的阐述后都会从心底说出要谢谢爸爸妈妈。学生终于明白父母为自己的付出的意义,学生内心的感恩意识也在一点点滋生。
二、结合课本内容深化感恩教育
在展开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时,仍然应当以课堂为第一阵地。课堂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很多教学知识点都能够让感恩教育得以渗透,教师应抓住这些良好的契机,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这节教学内容是促进孩子和父母间良好沟通的蓝本。这节教学内容不仅要化解父母和孩子间的隔阂,让成长中的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也被父母所理解,同时,这节内容也是深化感恩教育的良好素材。课堂上我展开了一次小活动,我让学生都说说自己想要对父母说的话。一个学生说:“我平时喜欢看电视,妈妈老是不让我看。我知道妈妈是想让我尽快做完作业,能够认真学习,但我想对妈妈说,我只是想看完那个动画节目,我希望妈妈以后不要不让我看。”另一个学生说:“我早上起不来床,爸爸总是会训斥我,还说要告诉老师,我想对爸爸说不要老是训斥我,我只是有赖床的习惯,以后会慢慢改的。”不少学生都在课堂上说出了自己心里的一些小疙瘩,大部分都是和父母间存在的隔阂,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心愿。学生发言完毕后我会引导学生来反思,爸爸妈妈无论是不让自己看电视、还是早上催促自己起床,其实都是为了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学习上能够有进步。父母的唠叨、训斥其实是出于对自己的关爱。很多学生都明白这一点,并且表示能够理解父母的用心,内心也是感激的,只是父母和自己的沟通方式上让自己不太能接受。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后,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父母的理解,同时,在这份理解的基础上也让他们对于父母的感激之情得以激发,感恩意识在他们心里也逐渐深入。
三、开展相关活动让感恩教育得以实践
想要让感恩教育进一步得以深入,有效的活动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感恩教育专题活动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年级、具体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为了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我们设计了如下专题活动。活动主题为“帮父母做一件小事”。学生可以回家后做任何一件自己觉得值得做的小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从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有的学生回家后帮妈妈做饭;有的学生会吃完饭后和爸爸一起洗碗;还有学生没有再让父母唠叨,回家就主动做作业,并且和父母保证以后不让他们担心。学生的“这一件小事”都选择得很贴心,在做这件事情时也的确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为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们设计了如下专题活动。活动主题为“给老师的一份小礼物”。同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及创造,可以以任何方式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感激。有的学生写了一封信给老师,感谢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自己对于语文学习终于不再那么没有信心;有的学生给老师买了一瓶水,并且跟老师说平时讲课时嗓子都哑了,要多喝水(老师收到后非常感动)。班上还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给英语老师准确了一份很特别的礼物,他主动将英语听写中自己不会的单词每一个都抄了10遍,这名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障碍很大,平时也不愿意听从老师的管教,然而这一次他非常主动地交出了这份小作业,让老师都有点吃惊,惊喜之余也十分感动。
四、结语
想要让感恩教育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得以展开,这需要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首先,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培养与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只有懂得心存感激,才能够让各类教学活动更好地展开。其次,可以针对不同主题、不同活动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感恩教育专题活动,这不仅能够让感恩教育更好地得以实践,也是给予学生一个表达自己感激之情的平台与机会。
作者:管晓丽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第四篇
一、教育学生明白感恩的内涵
感恩包括哪些内容呢?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所表现的“恩”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有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之恩;有祖国对我们的呵护之恩;还有大自然对我们的滋养之恩……因此,我们应明确教科书中的感恩教材,为学生诠释其感恩的内涵。
二、班主任要善于引导感恩行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进而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1.引导“升华”感恩情怀
(1)定期召开以《我会说谢谢》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平时感恩的点点滴滴,进行感恩行为的交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难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有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很多亲戚、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给过自己关爱。由单纯地感激父母,转化为对社会的感恩,从而学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2)把感恩教育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来加以实施,给每个学生建立感恩档案,把自己感恩行为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每月一评,评出班里的“感恩之星”,让学生每天都提醒自己做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3)写感恩日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资源,看看厨房里的炊事阿姨,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家乡的巨大成就……并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记下来。(4)生日祝福:建立学生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那天由班长主持,大家一起给他唱生日歌,让他感受来自同学的祝福;让自然的美带给大家好的心情。
2.参与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经常结合教材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如下做法:(1)讲述“感恩”的故事。通过对自已身边“感恩”故事的收集、整理和提炼,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表演“感恩”的小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如在教学《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时,我就结合他们日常生活中该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找同伴合作表演。唱响《祖国你好》、《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把自己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化为一种感恩行为,同时感念自然之恩的种子也在孩子的心中深深埋下了。3.“体验”感恩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结合节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家中,在社会的大范围内进行感恩的自觉活动。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时,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的活动;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时,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如:给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祖国的生日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看图书、看画册等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英雄人物的事迹,崇敬人民英雄。
作者:陈映坤 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南桥小学
第五篇
一、从家庭感恩教育做起
有的家长则通过一定“酬劳”对孩子所做的家务予以“奖励”,这样做虽然为孩子灌输了有劳动就有收获的意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不让孩子做家务和给予报酬都使得孩子们脱离了家庭成员的角色,这样很不利于对孩子感恩基础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与监护人经常沟通,让监护人通过给孩子布置家务,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孩子们可以在劳动的过程中加深与长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够体会到家长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这样才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知恩、感恩品质。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事情时会帮助别人,得到帮助的时候也会懂得感恩。
二、学校重点培养感恩意识
学校作为对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契机,对留守儿童实施感恩教育。对于教育的形式,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可以变化多样,把抽象化的感恩思想进行具体化转化,这样的感恩教育才具有更高的实效性。
1.在承担责任时学会感恩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明白:作为子女,应该孝顺父母,关心父母,听父母的话,这就是对父母的感恩;作为学生,应该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同学,这就是感恩教师;感恩社会,就是不要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总结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为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在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把感恩意识一点一点地转化为责任担当。
2.在节日里表达感恩之情
美好的情感需要生动地表达,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通过恰当的形式来对他人表达感恩之情,特殊的节日就是教育学生表达感恩之情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八一建军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战士们献上一支歌,孩子们积极地推荐曲目《军港之夜》、《咱当兵的人》……教师还可以提议学生们为军人叔叔画画,提议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纷纷把自己心目中的军人形象画出来,并且让大家比一比,看谁画得好。学生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用自己最真诚的情感表达了对军人的感恩之情。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母亲节、父亲节建议留守的孩子们给身在异乡的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在教师节的时候自己动手为老师准备一个特别的礼物等。只要是孩子们送出一份自己的祝福,就是一个感恩的具体表现。
3.在关爱他人中升华感恩情怀
留守儿童在被人们广泛关注之后,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为留守的孩子们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虽然留守儿童们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回报,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将他们的爱心传递给别人。周末组织学生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为他们买礼物,将感恩之情传递给同样需要关心的孤寡老人。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爱的纽带,它既是一种传统的道德思想,也是一种回馈社会的生活理念,更是人们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感恩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还涉及不多,然而却应该备受重视。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懂得感恩,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向前迈进,让孩子们在健康成长的同时,用自己这颗知恩、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人,对他人及社会给予更多的感恩回馈,从而帮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们能够快乐、积极地生活,茁壮成长。
作者:李丽平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