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创新化学教育,必须加强化学实验室建设
1.1要有学生操作的场地、仪器、试剂
学生对一个实验的实施可能有许多种方案,需要各种不同的仪器、试剂,如果实验不能满足学生的最低要求,一些基本的试剂,仪器都没有,学生的方案就得不到实施,设想、猜想都变成了空想,化学教育就得不到拓展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甲烷的制取性质实验效果一直较差,有关资料提供了其他的实验方法,实验室由于缺乏相应的设施而无法进行。因此,化学实验室不应按某教材配置,应以某教材为主线,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文化层次),生活环境,适当的拓宽仪器、试剂的配置。使学生能想到的大部分实验都能实施,让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战场。
1.2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导,应加强实验教师队伍
现在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员只是文化水平相当低的工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实验员,化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仅仅是传授知识,化学实验仅是化学教学的调味品。比如说,有这样一个学校,由于许多人认为化学试剂管理危险大、毒害大、仪器管理又繁琐,没有任何人愿意去化学实验室工作,结果学校领导指定了一个仅小学文化层度,对化学一无所知的工人为化学实验员,仪器的名称都说不上,更谈不上能科学管理,他又怎能承担学生的实验指导呢?这类学校的化学实验就可想而知。而现代化学教学,既要学生敢想,更要求学生敢做,化学实验室应定期为学生开放。由于化学实验也有很多的危险因素,试剂、仪器也要求生学能合理使用,这不仅要求学生能有时间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较低,也要求教师做重点的指导,以避免试剂不必要的浪费,仪器不必要的损坏,甚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正确辅导,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让学生做到有目的实验,避免学生盲目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创新精神和成就感,这就要求化学实验员不仅能熟悉教材、熟悉仪器,做到周密、细致、耐心的管理实验试剂、仪器,能按教材准备实验,还应该有较深的学科知识,及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验能力,能独立指导实验,把精力投入到实验研究上,攻克难点实验,填补空白实验。这就要求增加化学实验员,提高化学实验员的素质,有关部门应加强实验员队伍的培训。
1.3化学实验室不仅应配备较宽领域的仪器,试剂,还应配备有关专业资料
学生的知识层次比较低,思维面比较窄,考虑的问题比较单纯,设计的实验比较片面,且实验操作也比较差,仪器、试剂的性能、性质掌握得也不全,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往往比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为学生提供借鉴的资料,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查阅资料、教师用资料中的依据指导学生等手段,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以此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结语
化学实验专业资料对于绝大部分地方来说很难买到,而人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时,这方面知识虽然接触不少,了解也很多,但作为实验的专业人员,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还是欠缺,理论也了解不是很透彻。要专门从事此项工作,并适应现代的化学教育,就必须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自学,这就需要书籍、资料,有关部门不仅要重视仪器、试剂、设备的配置,也应加强有关书籍资料的配置。
作者:贺瑛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1、构建创新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对实践性较强的理工科来说,实验是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大多停留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水平,缺乏创新能力和设计实验的环境,大多采用验证式的实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的兴趣,最大可能的促进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我们对省内外十几所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调研,认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21世纪的高等教育新形式,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构建新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成为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进程中刻不容缓的大事。
1.1创新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1)构建“基础-综合-科研”三阶段多层次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依托化学学科优势,传承实验教学优良传统,以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在科学研究训练中进一步注重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多层次环节中,开展拓展性,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体现个性化实验教学,激发优秀学生对于化学研究的兴趣和潜能。2)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促进科研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与发展以“科学研究训练实验”课程为纽带,将学生实践教学延伸到科学研究第一线,设立物理化学开放实验室,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支持点。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化学实验比赛。
1.2创新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实施办法
1)建立系统、完善、科学的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化学一级学科层面,建立“基础物理化学实验→综合物理化学实验→开放创新物理化学实验”彼此联系、逐层递进、科学完整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新体系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专业、大综合”的现代教育理念,极大地推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2)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更新
省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为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创造了条件。在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吸收了国内外大学的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实验技术要素为主线整合重组了基础类化学实验课程,以综合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为目标建设了“综合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是打破原来专门化实验,取消了二级学科的专业界限,在化学一级学科层面上建立的内容交叉、技术综合的实验。这些实验项目跨两个以上二级学科或跨两个以上一级学科,大多数内容均直接来自于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将比较多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融合在一个实验中,使实验内容综合联系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等学科,大多数综合化学实验均综合了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提纯、物理化学性质的测试、结构表征及其在催化剂、传感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使实验教学更加接近于实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主实验的创新与实践
课堂内容模式取消了单纯的验证性实验,由基本操作到多个层次的综合,由多个层次的综合到设计创新;从2006年开始全面启动开放化学实验室。开放化学实验室目前进行的内容分为二部分:①消化型内容:主要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针对大一学生来自不同的中学,实验基础相差较大,那些实验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达不到基本要求,可以自选时间来开放实验室进行再训练,直至达到基本要求为止。②提高型内容: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实验理论、实验技能优良、学有余力的优秀生。这部分内容选题要求前瞻、新颖,学生以课题组为单位结合本院的科研工作自选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立项申请、课题组答辩和专家组评审确定立项后来开放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实验中心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及大部分实验试剂,学院、学校给每个课题组400元经费的资助,由课题组负责人统一掌握,用来支付资料、检测等费用。资助期限一般为一年。学生根据自己上课情况自主安排时间进入开放实验室,利用课余、节假日等时间进行实验。在开放创新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审阅后进行操作,在实验的基础上撰写研究论文,使学生受到从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到书写论文全过程的科研训练。显然,开放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优势得天独厚。
4)计算机辅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在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更具有广泛性。物理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及其教学网络的制作与应用是改革师范院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途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构建合理的物理化学实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实行个性化学习提供自由的空间。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网页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课程文献资源,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优化,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不在局限与课堂,大家可通过计算机,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点和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和CAI软件从事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学习,淡化了教师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利用网上论坛和留言系统让老师实时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多种实验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等),实现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1)制作基础物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视频演示:目的是规范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操作,使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实验技能基础。该内容以多媒体播放格式放到网站上,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观看。
2)网络模拟物理化学实验的建设:构建“虚拟物理化学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素材库,为相关人员提供互联网上物理化学实验的模拟操作。
3)物理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我们充分考虑到物理化学实验和仪器设备的特点。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力求达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图象画面的完整性、美观性和生动性的较好统一。相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开发将会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提高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目的。
4)建设开放性物理化学实验室,形成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既保留了优秀的验证性实验,又更新了实验内容,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实验,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但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要求,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开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像一般的基础性实验按实验指导书的规定即可完成,它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对优选出来的创新作品,需立项并进行制作,以参加更高层次的创新设计竞赛。建立物理化学开放性实验室,是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也是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思路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创新实验、科研和各类社会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2、构建创新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以理论教学带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以实验创新促进实验室建设,以实验创新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实验创新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以实验创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创新实验基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以创新设计和创新竞赛为手段,改革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解决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构建开放式、探究式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结合化学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理论和实践并重,特别是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构建并逐步完善了“基础-综合-开放”三阶段多层次实践能力教学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开放物理化学实验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以创新促进实验室建设,以创新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创新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以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风建设,以创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业意识。
作者:王卫东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第三篇
1、对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探讨
1.1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九年级化学教材《绪言》中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容易找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材有关于硬水的内容,教师可提出:硬水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危害?如何除去烧开水的铝壶中的水垢?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应注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思考方法,了解基础的反应原理,能举一反三,使所学知识能正确的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在学习气体的制备时,除了教材介绍的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外,还应该考查一下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可用过氧化钠制氧气,怎样设计实验?这种挑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斗志,他们会自觉的动脑思考,分析讨论,然后会很自然的产生设计实验并尝试的欲望。
1.2通过学生设计的探究性方案进行实验
在此,我就以《溶解度》的实验教学为例,谈一下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物质在溶解时有‘度’吗?”学生会结合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很快达成共同认识:物质在溶解时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溶解。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可以理解课本上关于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这时会进一步讨论:“不一样的物质其溶解度相同吗?”“物质在溶解过程中还有其它的影响因素吗?”“怎样测定食盐在50℃时水中的溶解度?”这是一个与生活实际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同学们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家会进行深入的讨论,甚至争论到面红耳赤。据溶解度的定义,要解决的问题很显然:(1)保持50℃的温度不变。(2)测定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时学生会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探究方案:方案一:称取一定量的食盐,分数次加入50℃的100g水中,边加边搅拌,让其充分溶解到不再溶解(有少量固体析出)为止。然后称量没有加入的食盐,算出前后质量之差便是5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案二:取100g水保持50℃,一次性加入过量的食盐,充分搅拌使其溶解,然后将饱和溶液转移走,蒸干水分后称量溶解的食盐,称其质量。食盐在50℃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是前后的质量差。方案三:称量制得的5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称量剩余的溶液和析出的晶体,可按蒸发掉水中溶解的食盐的质量,可计算出5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案四:称取少量50℃的食盐饱和溶液,加热蒸发至干,称量析出的晶体。可计算食盐在50℃时的水中的溶解度。同学们对“溶解度”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当然提出的实验方案不同,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自己所设计的探究方案,评价其优劣,进行优化选择,把自己选中的方案带进实验室进行探究性实验。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分析不同方案所得到结果的误差,判断不同实验方案的优缺点,进一步改进实验思路,再次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不断的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开发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不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课本上的知识。可让不同程度的同学都有各自发展的空间,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避开了固定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体验成功与失败的环境。
2、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倡导探究性教育模式的先驱——布鲁纳主张:改变传统教育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能力培养的作法,把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在首位。在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主体在认识和实践上均产生一次较大的飞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自己的创造能力。
作者:张治平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蒲川中学
第四篇
1、创新教学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条式”等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应只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做到师生双向交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普通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预习,预习决不是抄写一遍实验内容了事,而是通过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弄清楚实验的目的原理,掌握具体操作流程,并熟悉实验中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所以在开设每个实验前,教师要出好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进行思考,寻求答案,拟订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和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组织好课前提问和课堂讨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讨论应简明扼要,突出实验思想上的探索性,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启发学生勤思考、重理解、多自问、重自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和质量。实验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及时巡视,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操作上的不规范动作,在反复训练中达到操作准、动作稳、数据真,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将结束时,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补充、修改,也可以相互提问、质疑辩论,最后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在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中,鼓励学生设计和探索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如甲硝唑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非水滴定法,通过下达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在网上搜集资料,来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教师指导,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先配制高氯酸标准溶液——标定高氯酸标准溶液——测定甲硝唑含量。整个实验过程中既有溶液配制过程,又有电子天平的使用,还有滴定操作过程,各实验环节紧密联系,学生从设计到实施,全程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实验中只有做到手、眼、脑并用,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改变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愿动手、不敢动手的心理,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理论、推理、计算,轻实验及实验设计、过程,从心理上给学生尝试机会,给了学生实验成功的乐趣,以及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建立考核机制,练就过硬操作技能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原有的实验教学考核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评分依据,学生们只要按照实验指导的要求完成、按时上交报告即可取得好的成绩,反映不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经过实验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引导学生向“高素质、能力型、创造型”方向发展,对技能练习内容分出层次:认识——知道常见的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能够独立规范操作,完成实训报告,结果正确;熟练——反复训练并考核至达标,练就过硬的操作本领。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将实验考核成绩分成平时成绩(50%)、现场测评(50%)两部分,立足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测评,强化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上课表现、回答问题、作业完成、预习报告、实训报告、仪器管理等来评定成绩;现场测评,是设定详细考核方案,对实验内容的基本过程进行考核,现场随机抽签,确定实训技能项目,进行实际操作。依据考核方案对学生现场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包括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实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和谐的、有利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刘春艳 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第五篇
一、创设“科学实验”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引导他们重视实验过程,严格要求他们按实验规定的步骤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并如实详细地做好实验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即使是实验结束后试剂的摆放、仪器的洗涤等也要按要求去做,不允许有半点马虎。要教育学生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尊重客观事实,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决不弄虚作假,养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作风。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可把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规范实验操作,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逐人检查指导,不放过一个不规范动作,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细致规范的实验习惯,避免粗心而引起不良后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兴趣中探究知识规律,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感知、发现、思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学生在“氧气的制取”一节提出下列问题。
1.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可制得氧气,在没有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能否快速制取氧气?引导学生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而想到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
2.教学可演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电解水制取氧气实验等,启发学生,制取某种物质可用多种不同方法制得。在制氧气的反应中的反应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并非含氧化合物都能用来制取氧气,还要考虑其他问题。要引导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设计实验,使所学的知识更直观。例如,在教学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氧化亚铁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庐山真面目”,可指导学生将绕成螺旋状的铁丝与盐酸反应,在试管架上静置3~5d后,绕成螺旋状的铁丝结晶析出一粒粒浅绿色晶体。学生看到后非常兴奋。该实验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能加深他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为他们后面学习“铁的化合物”及“结晶”打下基础,把知识“迁移”原理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三、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究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想方设法把现行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见。例如,在“氢气的制取”的演示实验中,教师没有准备水槽,而是准备了一个广口瓶和一些导气管。当时学生就提出了问题:用这样的仪器可以收集气体吗?教师边提示边和学生讨论,把有关仪器设计为收集装置,然后就在瓶内装满水,从B处通入气体,这样就解决了没有水槽的问题。如果在A处接一个量筒,还可以测量所收集气体的体积,真可谓一举两得。在教学中,教师把这个装置在班上展开讨论,看它是否还有其他用途。学生通过讨论并归纳出结论:若从A处通入气体,则成为向上排气法收集装置;若从B处通入气体,则成为向下排气法收集装置;如果瓶内盛放适当的液体试剂,然后将气体从A处通入,所需气体可随时取用;若在瓶内盛放适当的液体试剂,然后将气体从A处通入,则可组合成为洗气装置,用来除去某些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气体或干燥气体。
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经常动手做实验
引导学生开展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课外活动,可以拓展实验天地,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感到身心愉快。
1.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趣味小实验,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从草木灰中分离碳酸钾等。
2.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应用家庭生活的器具和一些必要的试剂来做实验,安全可靠。例如,可在学生学过二氧化碳性质后,引导学生利用纯碱与食醋反应做熄灭蜡烛的实验,以巩固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或增加“鸡蛋跳舞”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兴趣中加深对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记忆;用pH试纸测定土壤酸碱度,了解土壤污染以及保护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促进,拓展视野,挖掘学习化学的潜能,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鼓励学生设计小实验,鼓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应用所学“双基”知识,设计小实验验证学习疑问,开发学生实验兴趣或个性特长,养成探究未知、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总之,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多动脑筋,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宋文汉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板芙初级中学
第六篇
一、在改进课本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课本的演示实验都是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经缜密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必须用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去感化、影响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遵守实验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必要时可结合实验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同时,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如课本中有些实验有刺激性气体或有毒气泄漏污染环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师可以提出改进这些实验防止污染的课题,让学生经过研究提出有创新性的改进方案.例如,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如按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操作,必然会有氨气外逸,学生提出用倒扣的漏斗于水中吸取氨气防止氨气外逸.又如,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气体有外逸,有的学生提出用盛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吸收,有的学生提出倒扣的漏斗于碱溶液中吸收.通过讨论,学生思维被激活了,创新胆子大了,创新能力提高了.
二、改验证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探索性实验是先做实验,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的根源,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观参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思路和创新观念,以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例如,在讲“Cl2的性质”时,首先设疑:Cl2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的反应?若能,生成物是什么?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再来验证.实验:(1)在两瓶颜色相近的氯气中任取一瓶加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比较颜色,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2)在氯气中分别加入:①AgNO3溶液和稀HNO3;②NaHCO3溶液;③蓝色的石蕊试纸.分别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如何?(3)将纯净干燥的Cl2分别通过干燥的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然后一起讨论分析:(1)加水的试剂瓶中气体颜色变浅,水溶液变为黄绿色.(2)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气泡;先变红后褪色.(3)干燥的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得出结论: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溶解于水中的Cl2,一部分与水反应产生Cl-、H+、HClO.干燥的Cl2不具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学生的素质不是在一两天就可以提高起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朝夕的事情,但只要时时、处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掘化学实验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不断提高.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作者:石红梁 单位:浙江绍兴鲁迅中学柯桥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