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2篇

2021-4-10 |

第一篇

1、利用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和与生活相联

系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在配位化合物的教学中,如果只有理论教学,缺少相对应的“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在“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中,学生可以自己制得深蓝色的硫酸四氨合铜沉淀,把血红色的异硫氰合铁配离子转化为无色的六氟合铁配离子再转化为黄绿色的三草酸合铁配离子,这些有趣的实验能在人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刺激大脑积极思考。当思维活动变得活跃时,不仅使知识的记忆变得容易,而且进一步探索和创造的想法也容易出现。很多化学实验可以和生活联系起来,如“油脂的提取和肥皂的制备”“乙醇的蒸馏和沸点的测定”等实验都可以和生活中的现象、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乙醇的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中国古代的酿酒和大名鼎鼎的“二锅头”。古代酿酒时采用分段取酒的方法,《本草纲目》中所说的“头烧酒”就是蒸馏时首先流出来的酒。古代取酒,一般为二段取酒,头烧酒质量较好,第二段取的酒,质量明显较差。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掌握混合液体蒸馏的原理。还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如果穿越到古代,你怎样用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发家致富?喜欢穿越小说的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更是兴致勃勃。

2、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维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实验教师不需要也不应该在实验前的教学中把实验结果告诉学生,而应该以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观察哪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认真和有目的的实验操作,也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积极和深入的思考。如果不做这样的设问启发,很多学生的实验会成为无目的的“照方抓药”。当把实验过程变成一种探究活动后,实验将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发现式教学”更符合学习规律。这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所指出的,“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常压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对比蒸馏95%的乙醇和50%的乙醇的不同。实验前,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这两个蒸馏样品的温度时间曲线会有什么不同?最后停止实验时哪一个温度计的读数高?开始有液体蒸出时哪一个温度计读数高?为什么会这样?很多学生在实验前并不知道答案,这个实验就变成了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

3、指导阅读实验教材,引导思考实验方

案,分析实验原理很多高校的化学教师认为大学的化学实验教材不是原始的实验文献,在进行简单的讲解后,学生结合教材的描述能够明白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具体操作,这实际上是高估了学生的实验水平。目前我国很多高中没有安排化学实验操作,这使得很多学生无法从实验教材的描述中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因此,实验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认真分析教材中的每一句话,想象自己在实验中应该拿什么样的仪器,进行怎样的操作,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关键点上进行启发。如“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实验,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可以提示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移取25.00mL的溶液应该用什么仪器?是量筒还是移液管?为什么?配制近似浓度为0.1mol/L的酸碱溶液和标定用的碳酸钠溶液所用仪器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的阅读指导,有利于实验基础差的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也有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前的简要讲解中,教师也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黄连素的提取”实验中,可以问学生乙醇回流抽滤合并滤液和利用索式提取器这两种操作有何不同,哪一种实验方案操作更简单;在“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可以问学生教材中除杂步骤里的碳酸钠洗涤、食盐水洗涤、氯化钙洗涤的各步目的是什么。实验教材中虽然有这些实验步骤,但很多学生缺乏“学而思”的学习态度,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

4、利用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大学化学实验课中因为实验项目存在非控制性因素和学生操作失误,实验结果有可能和预期结果存在偏差,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在出现这些问题时,很多学生会选择重做实验,而不是认真分析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找出对策。“乙酸乙酯制备”是一个常规实验,在乙酸乙酯的粗品精制中,需要在馏出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以除去乙酸乙酯粗品中的酸,但在这个实验中常有学生在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后发现液相中出现了沉淀。这个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学生没有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操作,将量取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一次性加入到馏出液中导致的。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沉淀可能是什么物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怎样操作可完成本次实验?学生通常能回答出最后一个问题:过滤除去沉淀,继续进行实验。但对前两个问题却不知晓。教师此时可以提示学生: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钾相对应的碳酸氢盐溶解度较低,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不到碳酸钠溶解度的一半。这时学生通过思考就可以分析出为什么自己的实验出现了沉淀而慢慢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并振荡的同学则没有出现异常。这种解决疑惑、寻找问题根源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探究思维能力的形成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5、利用开放性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

现在很多大学为学生开设了开放性实验,这些实验有的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使用一些新型仪器,有些是教学实验的拓展,还有些则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开放性实验内容可以多种多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激情和创造性。开放性实验也往往比普通的课堂实验更复杂,这些实验训练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校曾为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芳基吡唑腈的合成实验。学生作为教师的科研助手完成相关操作后往往很困惑,完全不了解反应物是如何转变为产物的。但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能够理解反应有可能经历了酯的水解、脱羧、加成、环化等过程。学生在完成这一综合性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实验技能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而且通过对反应机理的苦思冥想、纸上推演、资料查阅等锻炼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掌握了扎实的化学知识,具备了较高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开展探索性实验,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提出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操作加以验证。化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用获得的化学知识和经验来构思、拟定实践计划和方案的能力,而这一点在普通的教学实验中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开放性实验才能提供这样的机会。

6、结束语

在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只是教会学生“会做”,还要教会学生“会想”。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比仪器的操作使用更重要,实验思维能力是创新精神的核心和灵魂,而大学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快速和全面的发展。

作者:陈震 曹晓群 姜洪丽 林晓辉 单位: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

第二篇

1、合理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教学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操作训练部分占总学时数约40%,合成综合性实验占40%,研究性实验占10%,设计性实验内容占10%。充分考虑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出现的顺序及频率,重要的实验操作至少要训练两次以上,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实验基本功打好基础。为此前期我们安排熔点和沸点测定、常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提取、色谱分离、折光率测定、旋光度测定、重结晶等实验,尽可能对各种基础操作进行训练。运用前期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对物质进行合成,或对天然物质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然后对产品进行鉴定及含量分析,对学生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做到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因为有机实验授课安排在理论授课的后半段,在前期实验基础操作训练结束进行合成实验及设计实验时,理论授课大概已经进行至杂环化合物的章节教学,对于学生将理论教学知识运用于实验教学没有太大障碍,还有助于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及巩固,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时安排上,实行弹性分布设置,不再是原来机械地一周固定几学时,而是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相应的学时数,最短为3学时,最长为6学时。通过合理安排,使整个有机化学的教学环节得到优化。

2、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引入现代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必须要“从自我做起”,从而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在实验中所产生的废液必须分类回收,如果可能尽量做到循环利用,尽可能做到“三废”对环境的零排放。尽可能将前一实验的产物或废弃液实现在下一实验的再利用。如将柱色谱实验中洗脱液乙醇和其他实验中回收的乙醇装于指定废液瓶,在蒸馏实验中让学生将回收的乙醇进行蒸馏纯化得到95%乙醇,并保存待用;将此纯化后乙醇再用于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提取回收的乙醇还可以用作溶剂或用于仪器的洗涤;将合成的乙酸乙酯用于折光率的测定等等。在这些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实验中,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帮助学生开拓视野,适当了解除教学中使用的常规反应仪器外的其他实验技术与方法,在实验室条件允许下,提供了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项目。如微波辐射合成二苯甲酮,并用旋转蒸发仪在减压下蒸出溶剂;选择用超声波振荡技术来完成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中的提取部分实验等。

3、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改革以往实验均是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上台讲解示范环节。在第一次课时,组织学生自行组队,每次上课均安排学生轮流上台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等,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再总结点评。教师在点评时还可通过PPT或操作示范视频,对学生易犯的错误操作及安全隐患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强调。通过这种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预习效果,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促进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除正常的实验教学外,每年均组织学生进行有机实验技能操作竞赛。在开赛前一个月,实验中心的有机化学实验室全天开放,通过提前预约登记,教辅人员协作安排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复习项目进行强化训练。比赛分笔试初赛、实验基础操作复赛及综合实验操作决赛,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实现客观全面评价

考核是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操作技能情况的综合客观评价。实验课考核有助于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检查学生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督促学生认真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检查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及讨论实验数据,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实验成绩考核体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占有一定的学分,这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尤其对那些“混实验”的学生,只有认真操作才能得到好成绩。我们采取综合评定的方法来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课成绩由平时分(70%)和实验最终考试(30%)组成。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预习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资料查阅情况、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以及与同学的协作精神等方面,全方位地衡量学生综合能力;考试成绩包括实验理论考试成绩(笔试)和实验操作成绩(采用排队抽签、单人现场操作、当场评分方式)。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实验考核方法,严格实验教学管理,不但使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加强,也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加强。总之,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作者认为要提高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细节和落实。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在教学上,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设计精度,与学生实现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完全适合现代教育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作者:王津 林友文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