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措:实施“六个一”工程
为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成为符合教育部关于特色专业建设要求的专业,我校依据相关指标体系,结合湘中地区的文化资源和学校教学资源,实施了“六个一”工程:完善一个方案,建设一门课程,出版一本教材,办好一份刊物,举办一个大讲堂,建立一个基地。
(一)完善一个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专业建设的首要工作,我校依据特色专业建设的特定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1.强调励志与诚信教育。培养方案中着重突出“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等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将《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列入选修课。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紧密的逻辑联系,曾国藩、陈天华、蔡和森、罗盛教、成仿吾、罗?重等的重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做人与做官、励志与诚信教育等思想。我们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将上述思想与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2.强化实践环节教学。自升本以来,我校对人才培养方案有4次较大的修订,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2004年至2012年,实践教学的学分依次为18-25-30-35。在2012年版教学方案中,规定大一至大三年级有5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占实践教学5学分)。这种修改力度表明,我校把实践教学置于十分突出的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将学习、考察近代湘中历史人物的故居和历史遗存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占实践教学3学分)。
(二)建设一门课程
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建设好本专业的各门课程的基础上,推出了具有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的课程———《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负责人聘请了一批对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研究有成的学者,致力于探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的问题,并根据特色课程建设的需要,深入发掘有关课程资源,扎实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其次,学校在学报开辟“曾国藩研究”、“湘中人文研究”特色栏目,进一步拓展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的研究空间。最后,我们整合了各方资源,着手创设《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课程。2010年,《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学校重点教改项目;2012年,该项目被评为省级教改项目。此特色课程的教学由9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担任,他们分工合作,由点到面,由本专业选修课再到全校的公共选修课。事实证明,开课以来,学生们被湘中英杰深深吸引,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动力,达到预期之教学目的。
(三)出版一本教材
《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特色专业需要特色课程,特色课程需要特色教材。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根据《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课程的内容,正在收集与整理关于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的课程资源内容。自开展特色专业建设以来,我们上下一心,举全专业教师之力,周密策划,统筹运作,打造地域文化特色与理论性、应用性兼具的特色教材。按照“撰写讲义———内刊教材———公开出版教材”的思路,不断进行特色教材建设。2011年已出版内刊教材,2013年下期正式出版《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教材。该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和精神财富的时代性,为学生学习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提供了一个范本。
(四)办好一份刊物
《湘中历史论坛》。为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湘中历史人物的思想和重大事件的历史价值,丰富特色课程的内涵,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生创办了一份刊物———《湘中历史论坛》。该刊物主要刊发研究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章,设五个栏目:“湘中钩沉”、“红色记忆”、“湘水余波”、“文化采风”和“学子视窗”,每年出刊四期。该刊物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刊原则,聘请教师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学生担任编辑工作人员。该刊物成为对外宣传与交流的平台,与娄底市各媒体取得联系,开展合作,积极将研究成果推向社会,使湘中历史人物的思想和重大历史事件在湘中大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五)举办一个大讲堂
《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大讲堂》。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提高学生对湘中历史人物的思想认识,我们举办了《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大讲堂》。该讲堂聘请校内外专家,已举办多期特色讲座,效果很好,受益学生人数达20000人次。它得到了多家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娄底日报》已进行了专门的采访和报道,娄底电视台也进行了专门的采访、摄像和播放,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12年被学校评为“十佳学习载体”,并被推荐到省参评省级学习载体。
(六)建立一个基地
思想政治教育与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理顺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基地建设的关系,即依托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围绕三个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创意人才培育研究、区域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梅山文化发展与产业开发,倾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与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并于2012年5月获得省教育厅的批准。现计划通过3-5年的建设,把基地建成为在研究区域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的科研优势和特色、整体科研水平与参与决策的能力居省内领先地位的科研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六个一”工程的实施,用软实力为学校提升了形象,打出名片,为校园激活文化氛围提供契机。通过几年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已呈现出勃勃生机,离特色专业的梦想越来越近。
二、发展:专业特色建设见成效
(一)锻造了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学校一直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通过培养、引进和稳定的方式留住人才。思政专业教师共有19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8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的1人,第三层次的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得“徐特立教育奖”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获得教育部示范课程培训的骨干教师3人。将本专业教师的高级职称比例由目前的40.2%提高到72%;这支队伍既有领军人才,又有教学科研骨干,是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我们将其组建成一支精干的教学科研团队,即校级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团队,并已成为省级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成员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与学术研究,以团体作业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成效。
(二)产生了一批高档次的教学科研成果
1.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专业建设促进了学科建设。2006年,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在努力建设省级重点专业的过程中,又成功地申报了省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厅专家组评估验收,专家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抓住了重点、找准了突破口、初见成效”;同年8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思政学科经过五年的建设,于2010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厅专家组评估验收,并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优秀建设学科;2011年,又被评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学科呈现出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2.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教学工作促进了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注重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成功申报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外,还建设了2门省级精品课程,即《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得了2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这大大地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使其迈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重大突破。2009-2012年,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3个,其中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富厚堂书楼的文化功能及社会影响》有很大的影响,都已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值得一提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被全国规划办评为优秀课题。与此同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个,省级社会科学项目15个,出版教材专著15部,在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52篇。此外,还获得了湖南省第九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十一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
(三)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励志与诚信教育效果显著。自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以来,我校的种种举措深入人心,在推进教改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励志与诚信教育在学生中效果显著。要求入党的学生人数众多,每届毕业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均在90%以上,入党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20%-30%。学生具有远大理想,普遍参加“三考”(指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提高了就业数量与质量。学生社会责任感普遍增强,本专业连续5年实现学费缴费100%,连续5年评为学校收费工作第一名,并获学校“诚信教育与缴费工作”一等奖。学校对用人单位近三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共121人进行“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的评价”进行跟踪调查,反馈情况良好。
2.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率连续5年为98%以上,学生被授予学士学位率为97%以上,名列全校前列。学生考研率逐年提高。学生考公务员(包括村官)逐年提高。
3.知识技能全面发展。一是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成绩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过关率一直居于学校各专业的前列,2011年9月,学校对2011年6月大学四级09级非英语专业过关率进行统计(按班级),共计90个班级,思想政治教育0901班排名第一,思想政治教育0902班排名第四。二是在大学英语竞赛中表现突出。2009年11月,学校举办第二届英语阅读、听力竞赛,思想政治专业学生获得听力竞赛二、三等奖,获得阅读比赛三等奖。三是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形势喜人。思想政治专业学生参加了国家计算机一、二级考试,还参加了办公室应用软件资格考试、会计资格证考试。其中有许多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证书,2011届学生最为突出,12人参考,有7人获得成功。从学校对毕业生进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调研来看,即对“用人单位对近三届思政毕业生共121人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行跟踪调查,情况良好。
4.学科竞赛有突破性进展:一是参加“挑战杯”竞赛热情高涨。自学校举办五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以来,思想政治专业学生均踊跃报名参赛,立项数量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第一期立项12项,2008年第二期立项10项,2010年第四期立项17项,2011年第五期立项11项,呈现上升的态势。二是“挑战杯”竞赛有突破性进展。思想政治专业学生“挑战杯”的立项数量与获奖数量均占全校的20%左右;2009年,学校选派思想政治专业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取得了6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11年,学校选派思想政治专业4名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与此同时,学校又派他们参加国家在大连举办的第十二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得了国家二等奖的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5.就业率稳步提高。实现了就业观念的转变,树立了竞争意识和自主创业意识。一次性就业率从82%提高到95%左右,经跟踪调查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思想政治专业毕业生全部实现了就业。该专业毕业生工作扎实,实现了就业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三、小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已初见成效,这与实施“六个一”工程,推进专业特色建设,整合优秀文化教育资源是分不开的,与爱心、责任心和艰辛工作也是分不开的。《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对于道法自然的理解,就是肩上的担当,脚下的求索以及心中的爱与梦想。
作者:游训龙 周玉文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