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学语文论文
第一篇:小学语文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一、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小学生由于思维比较单一,他们在学习时由于缺乏知识基础,大部分属于被动接受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疑,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利用对知识的好奇心进行探索,使他们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变成主动,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又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画风》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对课文题目提出疑问,促使他们的思维展开想象。很多学生都认为风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怎么能画出来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学生通过阅读并思考,找到了文中画风的方法。
二、揣摩句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时,可以关键句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内容,对关键句的深入分析能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能从对句子的理解来体会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这些重点句子深入体会,并分析作者在运用句子时的巧妙之处,引发学生进行深思。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让学生对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他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进行重点理解,并分析句子中两个“幸福”的含义是否相同,都表示什么?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运用两个“幸福”体现出了小姑娘对幸福的幻想和现实生活的残酷。对这个关键句的分析能让学生对课文中反映的社会背景进行探索,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发生在小姑娘身上的遭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促进了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三、练习造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要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既要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还要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创新性,而实现创新思维最根本的是需要进行思维的发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造句训练来提高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促使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让学生进行造句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摆脱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多种方式来对创造句子,并通过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含义。造句训练能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造句中的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相同词语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例如,用“顽强不屈”造句。顽强不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方志敏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泰山顶上的一棵劲松,不管环境怎么恶劣,仍顽强不屈地生长。
2.相同词语在不同句子中表达的内容不同。例如,教学《养花》一课时,让学生用“关切”造句,可以用感情上的关怀这一意思来造句,如:党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关切着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可以用态度上的亲切这一意思来造句,如:老师关切地问我:你的身体好些吗?
3.句子形式。句子形式从语气方面考虑,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通过对造句的训练,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词语,并能把这些词语正确地运用到各种情境中。教师在让学生运用一词多义来组织句子时,能提高他们能对积累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并在对句子进行分析和思考时思维获得创造性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具有创新性。
四、总结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使他们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体会到思考的乐趣,促进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语文思维能使学生更熟练地运用到所学的语文知识,并能流利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语文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提高,并能把在语文学科中具备的学习技巧和能力迁移运用到其他学科,使他们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对知识的理解速度更快,理解得也更透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从分析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来激发思维的积极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使语文课堂能成为展现学生智慧的场所。
作者:刘彩珍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西城区学区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字资源利用
一、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习内容,延伸课堂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顺应了时发表展的大潮,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可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比如,在教学“寓言两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时,由于这是寓言故事类的专题教学,教师在本节课知识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或者是自己猜寓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查阅寓言故事的方法,如百度搜索、爱问搜索、谷歌搜索等,还可为学生推荐相应的寓言故事网站,或者是电子书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拓宽阅读途径,激发想象思维,提高学习效果。这也是大阅读、综合阅读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
二、利用电子书包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教材情境,提高学生感悟教材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子教辅资源———电子书包走进了语文课堂教学。这一教学资源依托校园网平台,能够在班班通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电子书包里的数字资源有文本的训练题,有原汁原味的视频专家讲座和欣赏,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教材情景,实现学生与特级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教材上知识的对比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等能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水平。
比如,在进行“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可从与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套的数字资源库里调出“卢沟桥的狮子”的网页课件,点击课题引入按钮,这样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卢沟桥的全景,从整体上给人庄严、神奇、独特之感觉。桥的两边是排列整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大大小小的狮子数不胜数,大狮子身上有小狮子,大狮子虎虎生威,小狮子活灵活现。随着视频课件的播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对每个狮子的特效描写镜头,使学生深切感悟到这数不清的狮子彼此各有情趣,如雄狮弄绣球,雌狮戏小狮,给人一种惟妙惟肖之感。学生不由自主地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力发出了赞叹之声。惊叹之余,教师应抓住教学时机,提醒学生:卢沟桥是在什么年代建成的?在什么背景下建成的?为什么建造卢沟桥?它对当代和后人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燃起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渴望。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数字资源的感悟,进行详细分析,深刻领悟了卢沟桥建造的历史意义,燃起了爱国的热情。而且,学生从写法上也深刻理解了景物描写的妙笔神功,体会了文学的博大精深。数字资源的巧妙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巧用生活中的数字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材处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学要抓住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小学生很喜欢走进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实际,为学生创设实践学习的平台,综合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时,我提前一段时间建议学生及家长,有条件的话去亲身游历圆明园,并在游历过程中租用一个电子导游。每到一景,电子导游会详细介绍景点的具体情况。通过电子导游的介绍,可使学生全面掌握了圆明园的建造历史、景区布局以及惨遭毁坏的原因,增加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爱热之情,激励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斗志。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内容,提前安排学生学习任务,在课上让学生将自己所看、所闻、所感讲给大家听,再结合教材内容,从语文的写作手法上、从文章的结构上、从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讲解。学生听得很仔细,理解得到位,学习效果极佳。这种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材处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运用能力。
四、小结
总之,语文教学应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实际,科学合理选用教学资源,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与实践能力,综合体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作者:兰小娜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青山院中心完全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对学生资源进行利用与开发的措施
(一)将教学内容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在讲解“蒲公英”课程时,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充分利用并开发学生的资源,针对“蒲公英”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个自由谈论的活动,一些学生说:他从网络上看到过蒲公英,假如地球的土壤继续受到污染,蒲公英就会慢慢消亡。另一些同学说:我在小区的花坛里见过蒲公英,他们很漂亮,并且生命力很旺盛。还有的学生说:我在科普讲座中听到过,土壤中有让种子发芽、生长的养料、水分。通过学生们的发言,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期间,教职人员应将知识内容同学生们的生活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感受,从而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充分利用并开发学习期间的错误资源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职人员不但需要对学生学习期间的正确信息予以关注,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学习期间出现的错误。由于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在认知问题时观察较为简单,经验较少,所以很容易出现问题,作为老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知错误,将其变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讲解“滥竽充数”课程时,一些学生感觉南郭先生是一位很聪明的人。如果教师对其予批评,则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严重的甚至消除学生的信心。作为老师,不应急于批评,而先让学生阐述理由,学生会说“南郭先生尽管不会吹竽,然而其却能够混在队伍中”。之后教师应对其予以指导,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学生能够获取正确结论,南郭先生并不是一名有智慧的人,而是一位不学无术、喜欢耍聪明的人。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
因为学生生活的氛围、知识掌握的水平、理解的思路等都存在差别,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一些学生擅长朗读、一些学生热爱造句等,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黄河的主人”课程时,就可以将识字环节交给某位学生,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再例如:教师可以定期进行一次师生互换的活动,让学生当一次老师,从而体会教学的快乐与责任。
二、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思考
(一)教职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生资源使用及挖掘观念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来讲,学生资源的使用与挖掘同教师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从而就要求老师应具备较强的观念及意识,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思想及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深入挖掘学生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为学生创建优良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期间,教职人员应为学生创建轻松、欢快、民主、融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敞开内心、放松心情,自主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职人员需要将注意力多投向那些性格较孤僻、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应为学生创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陌生感与距离,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三)做好科学的预设教学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教学语文课程教学期间,唯有事先做好全面、科学的预设,才能够从容应对教学期间的各种问题,并为学生留存足够的课余时间。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来讲,其是一项动态的过程,再加之学生的资源又很难进行预料,所以,教职人员在备课期间,应针对学生资源的需求,进行科学预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变更。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并开发学生资源,认识到学生资源的重要性,将教学内容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并开发学习期间的资源,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教职人员自身应具备较强的学生资源使用及挖掘观念,为学生创建优良的学习环境,做好科学的预设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作者:张月霞 单位:南苑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性的重要性
一、通过“因材施教”来突显互动的重要性
针对性教学是结合了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从而更好的制定符合所有学生的学习计划,这样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由学生自主选择,从而教学计划更具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作为教学者也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得问题或者对教学者的教学计划不适应,要及时的说出来,以便进行调整。也可以由学生自发的向老师提出建议,如:《童年的发现》课文中应该让学生多想想生活中出现的有趣的事,并以一幅画的形式将其描写出来。这样教学者就可以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还提升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而这都是师生互动所带来的效果。课堂互动的最终目标是更好的去适应学生和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讲解《晏子使楚》的时候,教学者可以讲一些关于晏子之外的故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拓展,如:《司马光砸缸》,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语文所带来的魅力,充分的对语文产生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教学者可以根据教材中文章的需要,充分的利用到这一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者可以创设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和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中,教学者对大意先向学生传达,然后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预先准备好的拉萨的美景图片进行不同角度的展示,使得学生在没有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被拉萨所透露的美景深深的吸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集中力,这时教学者可以要求学生闭上双眼,由教学者挑选其中语言文字华丽的片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学生有深深的陶醉在其中,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一个极大的提升。这样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由教学者提出问题如:你心目中最美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这样课堂的气氛又会得到沸腾,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彼此心中的信息,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是的自己的知识视野有了一定的延伸,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多的是去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养成。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满足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情感和思维全方位的互动,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作者:管金伟 信学丽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爱和欣赏使学生自信地面对学习
首先,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我们知道,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衡发展。那样的话,就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显而易见,这是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比如,我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语文的学习充满信心。我让学生想说的说、想表演的表演、想读的读、想画的画、想创编课文的编课文、想做卡片的做卡片。第二,帮助和期待后进生的进步,如何帮助后进生充满自信地面对学习?我想,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就是可以燎原的那点“星星之火”。使后进生重新树立信心,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点滴进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正是找到学生的一两点优势智能,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其更多的潜能,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帮助他们正确了解自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最终达到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的目标。比如在课前的三分钟训练中,我尽量多一些耐心给学生,让他们摆脱畏难情绪。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的转变是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的。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面对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有了这个条件,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情趣。同时八项智能在学生的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课堂成了鲜活的学习乐园。因此从课堂环境来讲,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1.配乐朗读课文,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2.通过画画儿展现眼中的课文,发展绘画智能和空间想象智能。3.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学生能模仿生活场景演一演,在对话的过程中发展了人际关系智能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如《运南瓜》、《我该怎么办》口语交际训练。4.在日记的写作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展了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如《春天来了》、《植物的生长》、《下雪》等日记。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会学习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们呈现在语文课堂上的是明显的语言智能的差异,这便成了学生认定自我的唯一标准。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好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出现了语文学习的两极分化。事实并非如此,我的实践使我感到另一部分学生也可以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只要让其感到“快乐”便会扬起自信的风帆,在语文学习中风雨无阻、扬帆远航。
2.由一方面智能的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最终达到开发多方面智能的目标给学生以勇于尝试的广阔天空,让学生尽情尝试,勇敢挑战,成为敢想、敢说、敢做的新时代儿童!尤其是语言智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智能。如我在讲《日月潭》时,我请学生创编了傍晚日月潭的美景,学生敢想、敢说:有的说日月潭披上了红袍;有的说天边着了火;有的则说日月潭是位魔术师和小朋友变魔术……他们在幻想的世界中体会着日月潭的美。之后,我及时鼓励学生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东西,树立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在语言文学智能的激励下,学生的其他智能得以充分的开发!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全面看待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它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让我们用教师那双善于发现的眼,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而这闪光点正是“可以燎原的那点星星之火”,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语文,享受快乐”!
作者:张? 单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魅力
一、拂去繁文缛节,还原文章本来面目
小学生如同初升的太阳,纯洁的内心如同一张白纸,涂上什么颜色,就呈现什么颜色。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即是如此。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认识社会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在《第一次拥抱母亲》中我们学会了感恩,在《厄运打不垮》中我们扼住命运的咽喉永不放弃,在《艾滋病的小卫士》中我们学到了同情。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类似的文章,如同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像灯塔照亮学生前进的路,像火种点燃学生心中的真善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道德范文数不胜数,需要教师善于引导,教会学生发现语言之美,感受语言之美。
二、走进学生心灵,感悟文中童真童趣
尽管小学生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但学校对学生来讲,就是认识社会的窗口。尽管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想法和话语都很幼稚,但在思想、精神、人格上逐渐走向独立,他们时常坚持自己的观点。因此“,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我让学生读课文、看插图,然后问:“瀑布气势宏大吗?”有的学生随口就说“不算宏大,因为我没见过瀑布”,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对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来说,极少有见过瀑布的。学生这样回答时,我知道备课中有所遗漏,便及时找来相关资料,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这时,我听到学生在感叹“真美啊!”待到春游时,便有学生指着一座小土坡说:“老师,老师,远看山有色。”我再一次震惊了,学生这一句形容真贴切!有一个很内向的学生写道“:老师表扬了我,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另一个学生提出异议:“他高兴时不是这样的。”我常常体会到学生的内心是透明的,他们充满了奇思妙想,他们纯真、率直、充满乐趣。这些童声童趣正是平时语文教学日积月累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少批评多鼓励,少灌输多点拨。以引导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童心,在教学方式上则主张民主、宽容,以博爱之心关心学生每一点进步。
三、阅读百家争鸣,保持自己独到见解
在百家争鸣的今天,教辅、网络教学材料大量涌现,每一门学科都有五花八门的辅导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讲课难免受其影响,怎样树立自己的教学观点和风格,是每个教师都努力探索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汲取大量知识的重要时期,老师的一言一行常常影响学生的言行,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老师怎样才能突出自身的教学风格呢?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用心分析,从纵深两个层次剖析教材,并搜集大量教辅材料,以便丰富课堂教学,熟知教材内容,逐渐实现教学中脱稿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或从多个角度去解答,开阔学生的眼界。其次,教师知识要广博,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常识,皆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举例能够谈古论今,既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样的语文课怎能不“风格独特”?当然,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很高,需要不停地学习、充电,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才能使课堂教学紧跟时代步伐。
四、小结
教好素有“余音绕梁三日绝”之称的汉语言,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高质量的语文课如同音乐震撼人心。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心灵成熟的过程,书中的文字如同学生的朋友,告诉他们人间的真善美,让学生能够获取知识、净化心灵,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回味无穷”。
作者:龚艳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城北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宽容教学掠影
一、不要光盯着学生的错误,更要想到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性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一种程式而扼杀了孩子思维的发展。《小露珠》教学片断:师:“太阳公公出来了,猜一猜小露珠变成了什么?”生1:“小露珠变成了欢笑,她被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小动物的赞美陶醉了。”(师摇头)生2:“小露珠变成了小动物的眼睛,帮小动物看一看更广阔的开空。”(师摇头)生3:“小露珠变成会舞蹈的小天使,他要到天上去和嫦娥比一比呢!”(师摇头)生4:“小露珠变成了轻纱,去圆花儿的美梦呢!”(师摇头)生5“: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师:“你答得真好,你很会读书,能从书中找到正确答案。”……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生5的答案充其量也就是个“课文填空”。教师的定势思维,将学生诗意化的想象打杀殆尽,这样的教学不是受考试棒的影响,就是教师头脑的僵化。如果长此以往这样教下去,不教,学生还明白;越教,学生反而越不明白了。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创意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将文本内容内化为自己生活的佐餐,而不是知识仓库的挤占。
二、不要光盯着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正能量的积聚和裂变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和“宽容”相关的文本。如《放小鸟》《做什么事情最快乐》《蚂蚁和蝈蝈》《蘑菇该奖给谁》《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做一片美的叶子》《孔繁森》《三袋麦子》《微笑着承受一切》《花瓣飘香》《放飞蜻蜓》《“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暖流》《给家乡孩子的信》《明天,我们毕业》《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对学生进行宽容教育。《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片断:
1.师“: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聂荣臻宽阔的胸怀?”生1“:日本侵略中国,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这种民族的仇恨,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但聂将军却关心照料两个在战火中受伤日本小姑娘,还将她们送回日军驻地,聂将军的举动感动的不仅是日本人民,更感动了我们,他的菩萨心肠,为中日人民的友谊做出的贡献。”生2“:‘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和‘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体会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诚。”
2.师:“聂将军的这封信是想向日本官兵传递怎样的信息呢?”生1“:这就是国际主义。”生2“:这就是至仁至义。”生3:“这就是宽容。”
3.师:“面对敌国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气度,我们对待朋友同学应如何呢?”生1“:我发现我爸我妈就很宽容,我爷爷耳朵不好,早晨睡不着,每天早上5点左右出门锻炼了,每天出门时,门一关‘,哐’———就像生气似的,妈妈常在睡梦中被惊醒,我常常埋怨爷爷烦人,妈妈却开导我:‘他也不是有意的,人都有老的时候……’我爸爸也很宽容,外婆老了,住在我们的另一套房子里,有时还带人回家念圣经,咿咿呀呀,爸爸是党员,也能容忍,我真佩服他们两个。他们的宽容,赢得一家的和乐。”
三、小结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者由课文引入,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宽容的重要性,陶冶了思想,训练了语言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养心与培智要同时并举,这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作者:朱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启英外国语学校
第八篇:小学语文激励性教学
一、努力让激励性教学提振学生的信心
在教学《麋鹿》一文时,谈到坐骑“四不像”,笔者稍作介绍姜子牙———71岁娶一老妇,72岁才下山“垂钓”,后辅佐周室终于成功,属于大器晚成之辈。谁知三天之后,我在教本中发现了一张纸条,原来是上次的“无心之论”———人只要有上进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算晚,触动了班里“顽皮大王”的心灵,他想知道“姜子牙”现象是不是真的。为了不断激励这位学生,我搜集了许多同类故事送给他去阅读观赏。此后,我很快感受到他的转变和进步,他现已跨进了省属高中的大门。而从每月一次的来信中,我越发感觉到他是一个十足的“自信男”。后来,我用同样方法激励并“拯救”了多名学生,而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二、努力让激励性教学浇灌学生的心田
我所任教的六年级班级里有过这样一位男孩,他在爸妈眼里是“非常倔强、屡教不改的主儿”,在许多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则是“没药医的学生”。在一次《我最敬仰的人》的习作中,我终于捕捉到了他的思想火花:“……法布尔小时候经常用那些‘没用的玩意’把衣袋装得满满的,可他爸妈知不知道这些对于小孩来说却始终是‘有用的玩意’?他是我最佩服的人……尽管我成绩不好,但许多同学非常喜欢听我讲故事,还称我是‘故事大王’呢。可我就不明白爸妈为什么总说这也是‘没用的玩意’?”此后不久,我先后安排了两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先是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在一片羡慕声中,那位男孩被正式“册封”为“故事大王”,并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把这件事情向全校作了报道;然后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就“阅读课外书”一题展开辩讨,最后正方获胜。渐渐地,我班掀起了课外阅读的热潮,课余之间的互相讲故事竟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并迅速地放大了活动效应。直至如今,讲故事比赛作为我任教班级的保留项目一直流传了下来。而且,以讲故事为主题的赏识教育逐步发展为我整改班风、转化潜能生的“拿手绝招”,由此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课外阅读爱好者,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故事大王”。用故事来激励学生,也让我赚了个不亦乐乎。
三、努力让激励性教学开启学生的心梦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每个人心中都会藏着自己的梦想。”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生活在由数十人组成的班集体之中,他们潜在的梦想就是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们的喜欢。站在教师的角度,我们面对的却是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学生群体,他们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个体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实践活动中,既要善于与每一位学生联系沟通、交流谈心,以有效把握他们的动态性学情;又要本着爱生如己的宽容气度,积极有效地开展因材施教活动,并始终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习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以此不断开启更加美好的梦想,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奠基铺路。我利用语文教学的便捷优势,经常与学生开展“生字词捉错”“普通话朗读”“古诗词背诵“”课外语文阅读”等方面的比赛。在学生气旺骄傲之时,往往借用韩愈之言“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来平衡双方的心态;在学生气低急躁的时候,也采用故意示弱之计来迷惑一下对方……如此而为,师生之间平等互动,教学关系趋向和谐,非但打消了有些老师的“失控”之忧,不仅如此,还提升了课程教学的魅力指数,大大激励了学生们心中的美妙梦想。多年来,先后有不少学生纷纷表示“长大后我要成为你”。虽然梦想未必都能成真,这难道不是对激励性教学的一种回报吗?
四、小结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简要陈述与思考。综上所述,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可树性,他们的学习情趣、内在潜能、主观能动性和理想抱负等,都可通过教师积极开展以激励元素为核心的赏识性教育来逐步达成。这也是衡量师德师风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标准。
作者:吴文军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三元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三大爱的诠释
一、小语对亲情之爱的诠释
比如《母亲的恩情》就是一篇很好的例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夜深了,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刻画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于是,我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点滴的回忆,让学生把父母对自己的亲情从记忆中翻出来,从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那句“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不仅揭示了母亲对于子女的思念之情,还揭示了母亲对子女的“不求富贵,但求平安”的祝福。我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通过对比,激发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最后,作者还借助《游子吟》阐述了文中儿子对于亲情的感恩,更将母亲比作太阳、儿女比作小草。我顺势教育学生:古人尚且如此,那么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是不是更要懂得理解、感激亲情之爱呢?通过品读这篇文章,让学生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父母的爱有了感动,从而有回报感恩的心理。
二、小语对忠诚之爱的诠释
伟大作家鲁迅曾写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要善待友情,善待知己,同时还间接告诉我们忠诚之爱在朋友之间的重要性。现阶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尔虞我诈、八面玲珑深入人心,重视友情的人越来越少,这不仅是民族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所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友情,正确理解忠诚之爱,是构建小学生人生观的主旨要素。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友情之爱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作者借助荷花和荷叶比喻友情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感情亲密”,暗喻了知己之间的惺惺相惜与关爱;在《黄鹤楼送别》中,作者通过对美景如画的季节进行刻画,从而暗指了告别友人时心中的那抹失落和神伤,暗喻了他对友情的留恋和不舍。于是我抓住契机,通过引领学生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让他们明白忠诚之爱对于友情的重要性、友情对于人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关爱身边的同学,还能让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健全良好。通过集体学习和讨论,很多学生纷纷表示,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爱让他们内心变得更柔软。
三、小语对国家之爱的诠释
国家是人们生存的根本、社会是人们发展的舞台。没有国家,人类的生活将会动荡不安、流连失所。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小学生懂得亲情之爱、忠诚之爱,同时更要让他们懂得国家之爱。因为只有爱大家,才能有小家,大家永远是庇护我们的港湾。比如在《大江保卫战》中,英勇顽强的战士们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可辱、奋勇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虎门销烟》中,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不被外来“大烟”侵蚀,挺身而出,不怕险阻;在《天安门广场》中,作者通过用大气蓬勃、矫健的笔力刻画天安门广场,彰显了祖国今日光明美好、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现实,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崇敬之情。由这些课文作为蓝本,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感恩祖国之余如何完善自身,从而让小学生带着对“爱”的理解去发展、成长,这对于他们的人格建立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四、总结
因为爱,所以激进;因为爱,所以争取;因为爱,所以拼搏;因为爱,所以热情。爱是引导小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热情、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前提。倘若缺乏了爱,再好的课文也会变成课堂中的枷锁,既不能引起兴趣,也不能带来欢喜。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会觉得厌恶、乏味,就连教师教课也会觉得力不从心。所以,从爱的角度入手,挖掘隐藏于课文中的“三大爱”,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的认知世界更加开阔,还能让他们的思维意识得以成长,为他们日后的发展起到内在推动作用。
作者:朱小红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一、因文施教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带领学生参观新街,指导他们看看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商场及卫生、文化设施,并与老街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都从心底里发出由衷的感叹,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自豪!又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后我问“: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诚实、善良)“结果怎样?”(他死了)“是呀!为什么这么好的孩子命运那么悲惨?”学生纷纷回答。这是因为小珊迪生长在资本主义国家,穷人的孩子受尽了他人欺侮……教师趁热打铁:“我们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孩子,和小珊迪相比,有什么不同啊?”学生立刻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对比中,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好,思想政治教育也就达到了目的。另外,我还布置了写《我和珊迪比童年》的习作。有位学生这样写道:“珊迪的童年这么悲惨,却是那么善良、诚实,而我生活得这么幸福,有时却说谎骗老师、骗同学,真是太不应该了!”由于这是学生的心里话,行动上很快就表现出上进,现在,他已成了班里的上等生。颇有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味道。因文施教,让学生首先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不致变成空洞、说教,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好。
二、因人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中说过:通往道德发展顶点的道路对任何人都开放着,这里有毫无限制的平等。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人。生活本身并不会自发地教育人。凡是有放任自流的地方,年轻的心灵在每一步路上都会遇到危害。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和弱点。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针对各人特点,抓住适当时机,进行思想攻治教育。《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是圣贤的智慧经验,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能完整系统的学习经典,是学生之幸、老师之幸、学校之幸、民族之幸。作为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我自认为是父母身边的好女儿、孩子心中的好妈妈、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当一遍遍诵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圣人的谆谆教诲时,我才明白自己离圣贤之道有多么遥远,多么需要自我完善。真的很幸运,这几年来能重新审视自己,找到了做人的根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身为师长,三尺讲台不应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经典传承的主阵地。现在,我就如何用《弟子规》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行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在学习和力行《弟子规》的过程中,不只是学生有收获,我也是受益匪浅。《弟子规》对人的一些行为规范很细节化,几乎是一言一行、做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被浓缩于其中。其实,学校刚开始让孩子背《弟子规》的时候,我并不是很理解。当时我想《弟子规》那么复杂的内容连大人都很难理解,学生即使背过了又有什么用呢?后来,我才发现,只要他背熟了,长大后理解了就会很自然地受其影响并能充分利用起来,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去。认识到这些,我就十分努力地去支持和帮助孩子学习《弟子规》。事实证明,通过背诵和学习,孩子在行为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比以前更尊敬老师和长辈了,和同学朋友也能友好相处了,也知道关心他人了,做事情更是成熟了许多。我为此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三、因时施教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什么样的时代造就出什么样的人。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应“因时施教”,让学生了解祖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树立起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宏愿。北京亚运会期间,在教学习作教学《我心爱的小物件》时,发现有位学生拿着玩具熊猫说起了外形,我就启发全班同学,给这玩具取了一个最好的名字———“盼盼”,让全班同学都知道祖国举办亚运会的伟大意义,心里产生一种自豪感。这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每当我望一眼‘盼盼’,那双圆溜溜的眼睛总盯着我,似乎在说‘:小主人,你为祖国争过光吗?’我一听,呆住了‘,盼盼’都能为祖国争光,我怎么会不能呢?我默默地下了决心,现在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又例如,我在指导参观访问记时,特意挑选了“新登镇老年协会”,除了基本的写作要求外,重点提了以下几个问题。1.活动室内老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样?2.老年协会为什么能在今天顺利成立?有了这样的启发式提问,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因时施教,既让学生了解时势,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四、小结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文字和思想政治教育辩证统一的学科,教育者的任务特别艰巨,“现在是为了未来”,让我们牢记此话,努力工作吧!
作者:郭丽芬 单位:福建省云霄县英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