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学语文论文
第一篇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感悟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必须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必须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对文章或是作品的鉴赏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高效课堂追求的最高目标。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的语文教师,必须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本质内涵,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自主判断和欣赏的能力,把高效课堂建设落实实处。
比如,在进行“小露珠,春日晨景”的教学时,我利用计算机制作了Flash课件,并在上课时利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小学生喜欢动画作品,更喜欢动漫素材。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素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像“小露珠,春天的晨景”这类文章,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很少有学生能够说出具体的特点。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更没有深刻的感悟和反思,所以不能准确领悟作品的内涵。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作品,给学生一种形象逼真的感觉。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走进生活,从中感悟生活中的美,深刻理解露珠给人类带来的生命力和希望,理解春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活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确实实现了务实高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数字教辅资源挖掘教材内涵,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当今教学改革应体现大阅读理念。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应考虑到学科知识的大融合,对交叉的知识点要给学生提示清楚,甚至可以讲彻底,使学生的学习做到“知其表更知其理”。为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教师端”进行教学,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授课,展示本节课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播放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相关知识。这样教学,相当于把多学科教师引进教室,实现面对面的辅导,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进行“称象”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体现多学科的融合。这也是大阅读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上课时,教师打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数字资源包,调出称象的微课资源。微课视频详细讲解了有关称象的步骤、原理和方法。通过视频的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科学、全面地理解了语文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这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目标之一。另外,在进行“有趣的汉字”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资源,动态呈现汉字的发展简史、来历、用法等信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想象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性,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
三、小结
总之,高效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教学模式,利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顺利进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玄丽彦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青山院中心完全小学
第二篇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效课堂离不开具有创造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导语。导语对于整堂课而言具有“定音”的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导语的设计一定要有声有色,充满创造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例如,在教学《匆匆》这篇文章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段精彩的导语:“同学们,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小朋友在郊外放着风筝,蜜蜂在花间跳着舞蹈采着花蜜。面对这样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经过笔者这样一段声情并茂的演说,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飞逝,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这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最初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亲切感,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语文课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意识和学习习惯。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形式多样、思想积极,并且都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中的寓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表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而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脑细胞,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表象,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维持学生思维的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话剧《雷雨》时,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一起初读文章后,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将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处理融入表演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学生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当学生表演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进一步揭示文章主旨,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雷雨》的话剧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文本语言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它们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林黛玉、王熙凤、贾母等角色,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绎,拉近学生与我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距离,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提高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努力挖掘德育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优秀经典的文章。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中都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都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人民、热爱集体劳动、相互团结、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等教育。像是一年级的《王二小》、《我爱祖国》课文,就是从学生刚刚跨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德育教育;中年级教材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课文则主要对学生进行舍己为人、关心他人等高尚品德的教育;到了高年级,教材中的《丰碑》、《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宣扬高尚的道德观念,教育学生要学会爱憎分明,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仅要注意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努力把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此外,通过欣赏插图和领悟图意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引用了很多插图,指导学生对他们进行欣赏和领悟,可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由抽象模糊变得形象具体,从而深化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更深刻的思想认识。以《赵州桥》这篇课文为例,除了认真观看教材插图外,我们还可以再配上一副极具现代化气息的挂图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赵州桥的独特结构特点与好处。然后教师再讲述不同年代桥的形态、构造等历史演变,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赵州桥坚固而有古朴美观的特点,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策略,并积极引进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徐志均 单位:重庆市璧山县马坊小学
第三篇
一、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通过语文课程的课外实践,更加进一步地深化语文的课内知识,还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小学语文知识讲座、进行社会调查、建立语文园地等。要做到随时都有教学,随处都是课堂,随时随地带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也使教学工作更加轻松、容易、有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学生们对某个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它就会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就会时时处处、毫不自觉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学生们会用百折不挠的毅力、百倍的勤奋去研究他所感兴趣的事物,直到找到答案。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要增强了效率观念,强化了自己的教学效率意识,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就能克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不出效率、学不出质量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40分钟的课程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增强学生的认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内容与丰富生活的优化组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前提。所以,在现有的教材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比如,实物、挂图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的课本当中涉及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识,如果仅限于课本内容,就会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度产生一定的局限性。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理解、掌握能力都不相同,这样就对教师们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教师要运用自身的经验,做到语文课本知识和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把语文课本中比较死板的知识内容,灵活多现地表现出来,使枯燥无味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富于趣味性。这样就可以把课本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于语文课本中的知识也更加便于掌握和理解。
例如,我们在讲《火烧云》这一篇课文时,对火烧云,学生并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它,所以对语文课文中所讲到的火烧云不能理解得透彻和牢固,对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和形状的变化显得似懂非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多媒体对这篇课文的内容进行生动直观地演示,将课本中描写的各种颜色和形象纷纷呈现在屏幕上,这样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设计让火烧云的各种颜色和形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通过多媒体对课件的模拟,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再次体会了美丽的火烧云的变化,弥补了学生先前对火烧云认知上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课文中的知识难点与重点。
三、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努力使师生关系融洽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必须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首先,明确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让学生愿意去学、乐意去学、自己学会学习。在以往,教师上课采用的都是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得非常辛苦,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的发展会受到制约。这其中的原因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鲜多样,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主动性。如果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就会有我想学、我要学的冲动,这样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以证明,教学的效率与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教学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灵活生动的学习场景,使教材中的内容,再现到课堂上。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空间。教师在上课讲解基础知识的时候,也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具体方法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更容易更轻松愉快的学习方法,能够在课堂上或者生活中对事物举一反三。再有,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夸奖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让他们努力进取,刻苦钻研,让他们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状态,特别是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细心周到,对他们讲究方法,发现他们好的一面。教师要一分为二地对待他们,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
四、总结
总之,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最大动力就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因此,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实际,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特征,调动起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主动性,这样,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效率必然会有所提高。
作者:曹秀华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白家窝小学
第四篇
一、用再现图画的方式来创设情境
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的主要方式就是采用图画来创设情境。课本上的插图、简笔画、挂图、剪贴画、素描等都可以用来创设情境。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升国旗》。这篇课文是篇简洁易懂的儿童诗,虽然只有25个字,可是作品采用的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不仅反映了国旗的知识还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课本上绘有校园里升国旗情景的画。要想上好这节课,老师除了利用课本上已有的图画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现天安门广场那令人激动的升国旗的壮观情境,这就在情感上做了铺垫,然后让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先以视频的形式动态地展现升国旗时的情景,再结合课本上的图画加深学生的影响,这种方式对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教育的孩子们来说不会是那样生硬和难解。
二、采用实物演示的方式来创设情境
这种情景的创设以实物的展示为主要方式,再为其描绘一个背景,以建立一个整体。用实物创设情境时,最好考虑到与其相适应的背景,如“海上的帆船”“夜空的星星”“田野里的油菜花”等,都可以在脑海里浮现出美丽的画面。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看菊花》,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看菊花的情境,赞美了菊花在寒风中傲立开放的高洁品质。为了让学生对菊花有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找些真的颜色各异的菊花,让孩子们观察菊花的形状,闻它们的味道等等。然后老师用亲切的话语问学生:“菊花和其他的花儿有什么区别,菊花的叶子是怎样的……?”课文中有些字对于刚进入小学教育的孩子们来说有困难,接下来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出来,然后教师领读课文。通过直观地看实物,孩子们通过教师引导了解了菊花是在深秋开放的,它的叶子与其他的花儿的叶子不同,菊花的味道不同于其他花儿那般香甜,它们的味道微苦等,并加深了对本课所讲内容的印象。
三、用表演体会的方式来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分别是角色扮演和角色进入。角色扮演就是对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角色进入就是担任文中的角色。由于学生自己的扮演动态化了课文中的描写,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对内容的亲身体验。苏教版第二册(上册)《云房子》,这篇课文讲的是雨下过后乌云没有全部散去,一群鸟儿飞过对各式各样的云的形状产生的好奇进而来“造房子”。作者是发挥想象完成了一幅雨过之后鸟儿自由飞翔的美丽画面。教师组织学生扮演在云间穿梭的鸟儿、太阳,用桌子、学生的书包等当各式各样的云朵。这样,学生和老师记忆犹新,同时还能活跃教学气氛,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近感。
四、采用语言描绘创设的情境
语言描绘的情境有助于提高感知的效应,同时创设的情境也更加鲜明,而且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更能丰富学生的感官,相应地强化了学生的主观感受。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中《识字1》描写的是春天到来时绿意盎然和鸟语花香的春景图。虽然是由12个词语构成的,可是能发挥语言的魅力,把简单的词语扩展成句子,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还能认识到语言是多么美妙的东西:春天扩展为春天来了,紧接着后面的词语依次扩展为春风轻轻地吹过田野,春雨柔柔地滴落到大地;柳树冒出了绿芽,小草探出了绿绿的身子,嫩芽钻出了土壤,大地一片绿色的生机;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叫着、燕子在天空如射出的箭一般地穿梭、蜜蜂嗡嗡地叫着,似乎是在召唤着其他的伙伴来一起享受春天的盛会;洁白的梨花开了,白粉色的杏花开了,粉色的、白色的、红色的桃花也开了,远远看去好似一片粉白色的海洋,那飘落到地上的花瓣就像是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装点着大地。就这样让孩子们想象美好的春天的唯美景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色彩和形象来思维的。”而上述的各种情境教学都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展现,根据不一样的课文需求创设不同的情境,也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语文课的美好和学习的乐趣,并喜欢上语文。
作者:徐娟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
一、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给学生传授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以便让学生逐渐吸收这些学习习惯,并将它们化为己有,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使在教师不在的时候,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予以解决。例如要求学生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以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能迅速找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在读文章时,要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以实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读音的正确,及时纠正他们的不正确发音,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要养成读准字音的习惯;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做好批注;还要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的苦口婆心,需要学生的持之以恒,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所带来的学习效益将是巨大的,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至关重要。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放下自己“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三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是主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中心。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用学生的思维去想问题,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时刻贴近学生。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以提问问题为例,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做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即可,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注重教学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细节问题,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在教学中是进行如下实践的。第一,每天坚持在黑板的左上角写“每天一句”。“每天一句”主要是些励志的格言、名句,或者是师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小结出来的所感所悟,用于警醒自己的言行,同时也作为积累,供学生在写作时备用。比如,针对部分学生不交作业,每天都要补作业的情况,大家就此小结出一句“今天的事今天做”,并写到黑板的左上角,以此作为警醒,只要有学生不交作业,大家就会对他说这句话,如今不交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少了。第二,坚持让学生在作业登记本上记录完成作业的时间以及复习功课的情况,并让家长签名以示监督,这样可以有效督促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遏制拖拉现象的产生,起到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作用。第三,坚持让学生每天读一篇课外阅读,并随手写一篇小型的读书笔记。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所以要想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就必须加强他们的课外积累。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监督,学生很难真正做好,因此让他们每天写一篇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的作用。这些细节性的措施可能一时并不能看出成效,但是贵在坚持,只要教师将每一个细节抓好,并长期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周红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塘头小学
第六篇
一、辅助阅读,理解课文含义
语文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发现、理解等综合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对惟妙惟肖的插图十分感兴趣,翻开课文看到插图,他们会主动欣赏,主动进入阅读的状态。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抓住契机,引领学生欣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辅助阅读,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夜书所见》时,为了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诗的意思,我首先带领大家观察插图,然后提问:结合这幅图片,同学们猜测一下这是哪个季节?什么时间?如何发现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插图的悬念激起了学生急切阅读的心理,增加了主动阅读的动力。学生们通过仔细看图,经过片刻的思考,告诉我:“这是秋天的傍晚,因为图中的梧桐树结果了,梧桐树只在秋天结果,再加上那两个男孩的衣着和手上的灯笼,所以很容易看出来是秋天的傍晚。”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夸赞,然后继续问:“他们现在在哪?在做什么?”学生快速回答:“他们在篱笆旁边,提着灯笼捉蟋蟀。”透过这几个提问,以及学生对插图的分析,这首古诗的大概内容便呼之欲出了。这时,当我们带领学生回归原文,学习原文时,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增强。
二、展开想象,感受丰富世界
一个人的想象力是无穷尽的,应该说,它比知识更重要,它能突破有限的知识,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是最神奇的。它具有突发性,最能体现人的创造力。教材中的插图恰恰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引起深思。在结合插图资源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同时,还可以间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感情世界得以丰富。他们日后再次接触语文方面的材料时,自然会得心应手。比如在学习《三袋麦子》的时候,我让学生仔细观看插图,并让他们尝试为插图配上“画外音”,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快看,土地爷爷将麦子作为礼物送给了这三个小动物,土地爷爷对它们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问题一经抛出,就得到了学生的响应,他们踊跃发言,表达内心的想法。于是我随机选出一名学生让他回答。学生说:“看着小猪憨态可掬的样子,土地爷爷哈哈大笑;看着小牛勤劳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夸它节约……”之后,我问学生:“既然你这样认为,那么在图中能不能找到根据呢?”学生笃定地点头。于是,我便趁此提出一个游戏:“既然土地爷爷这样喜爱这三个小动物,那么大家能不能模仿一下土地爷爷的动作和样子说一说演一演呢?”通过我的点拨,学生们积极且快乐地投入到模仿之中,从而让他们的想象变得活跃起来。他们揣摩出了土地爷爷的很多心理活动,在想象的世界中畅游得不亦乐乎。这时,当再次回归原文时,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自然会更加深刻。
三、小结
综上所述,文本插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与归纳能力等。所以,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善加利用文本插图,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插图、揣摩插图,仔细思考如何巧妙地利用插图提高教学效果,继而为学生们构建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让语文学科在插图的辉映下绽放光彩。
作者:宋丽华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小学
第七篇
一、准确的学情分析能够提高备课的针对性,从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高有效性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的视角都落在学生身上,从头到尾的课堂安排都以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为标准和原则。这样的备课过程无疑是十分有针对性的,对课程的有效进行也提供了扎实的基础。《龙的传人》一课,教师在备课时明确本课要突破的重难点是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教师从生字词、段落大意、课文理解、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着手备课,基础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全部掌握,对龙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具体的龙的形象、对龙的直观认识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龙代表了什么,最终突破重难点,让学生理解象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被充分考虑,课堂设计业更加合理,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研究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把握课堂的内容讲解,提高教学的指向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教学的客体,只有学生习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课堂才算是成功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知道他们想要学什么、想要怎样学。知道了学生的所需和所想,教师在组织课堂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有针对性地去设计和讲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也只有准确把握学生这一学习客体的各种要素,对知识点的讲解上才能由浅入深、有的放矢,才能得心应手地把握课堂内容的讲解,提高教学的指向性。
诗歌《用目光倾听》一课,要理解诗歌内容,明确作者写作目的是与人交往要真诚,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那么,研究分析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足够真诚、是否能够把真诚作为人生的信条,就成为课堂中能否有效突破重难点的必要前提。而且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教师知道了哪些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真诚、哪些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真诚,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有针对性地提问和点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理解知识点、突破重难点。这样的教学过程指向性明确,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三、学情分层是实现学生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前提,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层次保证
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之中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并由此出现了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划分。这样的划分虽然有武断之嫌,没有看到学生的发展性,但是这个划分运用在学情分析中是行之有效的,它为学情分层的实现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学情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显性和阴性的因素来把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层次,这样的划分是以课堂教学能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为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基础支撑。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学情分层能够让教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现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层次保证。
笔者所执教的班级有4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有30%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十分优秀,40%的学生表现良好,剩下的30%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等问题,而且这30%的学困生中,女生占了大多数。这样的学情特点层次明确,特点鲜明。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笔者从基础知识做起,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和展示,多方位地发现他们的优点,运用表扬激励的杠杆作用,培养他们的信心,最终促进了他们的转变,课堂教学环节也层次鲜明,学生各取所需,全体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从学情分析的角度来思考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大多数教师都忽略的一个问题,恰恰就是这个问题构建了课堂教学有效的基础。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科学考察学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梁燕子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镇教委
第八篇
一、创建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在课堂上实施有效高效的教学效果和目标,教师就必须要为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否则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无从谈起。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能取得教学目标的高效率,其秘诀之一正是贯彻执行教学民主原则,师生平等。这种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地自由想象空间,因为在课堂上广大学生对教师没有拘束感,都比较放松。这样的学习状态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把教学任务化繁为简确保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要适用于广大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不管是分析问题还是考虑问题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该如何提高我们课堂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一直我们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及时总结不难发现: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本身,因为教师设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适合广大学生。这样会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很多教师为了锦上添花,课堂设计了很多环节和花样,结果却导致学生应接不暇。
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我认为,要在课堂上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多和学生联络感情。有的时候广大学生因为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这就充分说明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比较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把我们的教学内容有重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我们广大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容易。
三、小结
总之,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人之力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教育同仁齐心协力,大胆探索。而且还要形成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为师者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空洞的说理教育,更要开动脑筋,崇尚智慧的教育,并要敢于担当,树立为一切学生服务的思想。以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师生交流对话、勾通合作共享的活动,理性地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展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热情、平等的语文课堂中来,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王然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开发区东汪学区旭阳小学
第九篇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邢台市语文教研员孔令凯老师在作《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报告时,指出教师欠缺认真研读课标的意识。他举出了具体实例:第四学段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误区其一在于任何版本的教材不能将3500个常用汉字囊括,河大版课文后的“写一写用一用”部分汉字超出范围;其二在于教师将生字词传授给学生,减去了学生独立查字典、词典的环节。当然无视课标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如忽视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有效训练,忽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这一习惯的培养,忽视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有序安排与有效督查等等。因此,备课时,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将《课标》中的精神和要求揣摩到位,并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实现《课标》与教材的有效对接,与课堂的有效对接。
二、反复独立研读教材
教材是教师施教的材料,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作加工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规划教学活动。备教材就需要教师培养独立研究文本的意识和能力,理清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编写的意图。一位教师在教授五年级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是这样安排的:由学生讲述对西藏的了解引入课题;接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其中一组员朗读,其他组员找出易写错、读错或不明其意的字词;然后大家讨论,明确修路中遇到的困难和建设者克服困难的办法,其中穿插教师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点拨。一堂课到此结束了,让人深感教得不深、讲得不透。当然不能说此堂课没有一点效果,但教师在备课时,是否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研究教材时,是否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灵魂,是否对通过此篇文章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哪些能力了然于心。以上问题值得教者深刻反思。还有一位教师在讲授《蜘蛛》时,因为研读教材不充分,致使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说明文的大框架中,浮在文本之上。其实,教者只要仔细研读几遍教材,就很容易把握《蜘蛛》一文的编选意图:一是作者用欣赏的目光观察蜘蛛,描写蜘蛛;二是说明性语言与描写性语言的精当运用;三是文章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通过本文教学除要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体味富有逻辑的说明顺序外,更要将学生对说明性语言与描写性语言的品析与培养学生热爱观察的意识作为学习重点。但本次教学均体现不到位,使授课处于了无效境地。因此,教师要强化反复独立研读教材的意识,切实提升独立研读教材的能力和水平。
三、准确把握学情
备学生必须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必须清楚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已知与学生未知,怎样将未知有效地解决等。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过这样的一段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唯一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这一教学观念。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分外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和谐过程。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摸清楚学生知道什么,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是不能解决的。怎样才能摸清学生的脉搏,为课堂高效教学做准备呢?很简单,预习。我们教师都有布置预习的习惯,但欠缺检查或全面检查,也就是不检查或个别提问。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最好采用书面检查的形式,这样利于教师掌握每名学生的情况,进而在教学时,知道哪些内容需要讲、哪些内容必须精讲,做到精讲精练,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当然,课堂提效涉及备课、上课、反思等整个教学过程,但备课是基础,只有将基础打牢,才能做好其他,否则无从谈起。愿所有一线教师,都能夯实备课地基,筑起高效课堂大厦。
作者:李玲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华英双语小学
第十篇
一、“幽默”———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时,有些小学生注意力往往难以持久集中。他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做小动作;有的神离,思维飞翔到了九霄云外;有的同桌俩人窃窃私语;还有的偷看小人书……见此情景,大多数老师是大发雷霆,一声威慑性的大喝:“请注意力集中!”甚至还可能提出什么严重警告,用以严肃课堂纪律。这样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却难以维持很长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使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矮了一截。如果懂得幽默,不妨试试特设一个环节“轻松一刻”。事先多准备一些幽默搞笑的小段子,此时给学生讲一个。这样做,虽然会牺牲一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了,而且不知不觉间学生会更加喜欢老师,也喜欢老师的课了。当然有时候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一个“轻松一刻”,这就需要教小学语文的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文学功底、豁达心态和爱生情结了。不过,我们可以平时多向语文大师们学习。如著名幽默大师于永正在执教《狐假虎威》时,自己成了那只“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的老虎,还气急败坏地喊道:“本老虎还没到退休年龄,也没犯错误,凭什么叫我下岗?”这样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狡猾的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
二、“幽默”———激发学习动机
幽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让语文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还能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试想:语文课堂一味的说教,死板地就课文讲课文,只会让课堂陷于沉闷,让学生疲于应付,僵化学生思维。如果把“幽默”带进课堂,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冬眠》时,师:“谁知道什么叫冬眠?”生“:冬眠就是在冬天睡眠。”师:“那么你在冬天的睡眠也叫冬眠?”生:(大笑)“动物冬天睡眠才叫冬眠。”师:“那么,老牛冬天睡觉也叫冬眠?”生:“不叫冬眠,冬眠是……”(说不出来)幽默,引发了大笑。但笑的同时引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不是为笑而笑,也不是一笑而过。薛老师层层追问,把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处、模糊点、完全暴露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也让师生思维火花相互碰撞,情感相互交融。薛老师适时的幽默,所起到的效果不言而喻。
三、“幽默”———生成教学资源
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老师们最头疼的,处理不好,学生会因此无心听讲,一堂课可能就此泡汤。此时,如果老师幽默一下,不就可以巧妙地化解这不和谐的因素了吗?一次语文课上,我正在跟学生交流相关作业。突然,教室里暗了许多。原来是天空乌云密布,要下雨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去了。我随机应变,说:“同学们,天公不作美,教室里也看不清了。我们就小歇一下。大家都到走廊上去,看看天空,看看远方,消除一下疲劳怎样?“”耶!谢谢老师!”学生早就坐不住了,兴奋得不得了,一个个涌出教室,指着天空,东看西看,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开心得很。我在一旁看着他们,心里不由也暗暗高兴呢!呵呵,这些“小鬼”一点不知上了老师的“当”啦!因为我已经“盘算”好,一会儿就让他们来一个即兴写作,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后来,同学们进了教室,我又说道:“亲爱的同学们,下面我们暂且停下先前的作业,来一个‘情景再现’,把刚才观察所得写成一篇日记,怎么样?”“小鬼们”连呼“上当”,不过因为亲身体验,感受深刻,所以嘴上说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动笔写了起来。没过一会儿,一篇篇生动、具体的作品就一气呵成了。后来我把其中写得好的打印投稿,有几篇还真见报了呢。
四、总结
幽默的语言是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智慧的、灵活的运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更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多多地、恰当地运用,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它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活跃课堂,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都要苦练幽默本领,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作者:周瑞干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周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