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艺术理论 » 正文

民族艺术中的色彩分析

2021-4-10 | 艺术理论

 

一、色彩在古代帛画、漆艺、壁画中的运用

 

帛画,中国古代画种,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可用其绘画。

 

帛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以神话与现实、想象与写实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人对死后灵魂升天的期盼,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西汉当时世俗生活的作品。以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为例,画中描绘了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图形,用线条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线条富有变化,勾线后着色平涂,小部分使用了色彩渲染。

 

画面以朱红、土红、暖褐为基调,石青、藤黄、白粉等丰富色彩,使画面产生了诡异、华丽的效果。帛画的色彩运用恰到好处,特别是红、黑色的配置极好,面积少而浓郁的白色更在暖褐色的画面中闪烁着迷人的光彩,作品中色彩的形与面积布局得当,穿插有序,丰富而不噪杂,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帛画局部(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同时在马王堆出土的还有战国时期的彩绘棺木,其精美程度也令人惊讶。色彩艳丽,工艺精美的朱地彩绘棺是其中最为眩目的一

 

具。朱地彩绘棺以棺内外都为朱红漆底而得名,在棺外的朱漆底上,使用了粉绿、粉褐、黄白等色彩,绘制出了生动的画面,棺的一端为高山、昂首腾跃的白鹿和缭绕的云气,另一端有“二龙穿壁”图形和绚丽的几何云纹图案。

 

左壁板两侧各有一褐色龙,龙身间隙,画有一虎一鹿,一朱雀和飞升的仙人,盖板上面描绘着二龙二虎在云纹中搏斗的场面;而黑地彩绘棺则也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该棺的外表以黑漆为底,上面用油彩描绘着多变的流云,云纹中分布了一些形态诡异的神怪形象,描绘手法生动,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棺木表面的花纹多选用灰、粉绿等偏冷色相,其间穿插白、黄、绿等色,整个画面色彩纷呈。在绘制方法上,既使用了凸线勾边,又使用了堆漆肌理,显示出了画工娴熟的技巧。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壁画,影响最大的当属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共有石窟552个,壁画五万多平方米,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壁画的绘制历经魏、周、五代十国、唐、宋等多个时期,风格多样、精彩纷呈,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中国式佛教艺术。壁画的用线豪放自由、粗壮有力,色彩绚丽、浓重而浑厚。

 

特别是唐代壁画,大多以红、黄、绿、蓝、白、黑、褐为主,形成了以色彩为主的重彩风格。永乐宫壁画是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的我国古代杰出的宗教壁画,同样是古代壁画艺术的奇葩。

 

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芮城,整个壁画共有1000多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三清殿是主殿。画中线条浑圆有力、豪放洒脱,不见接笔,行笔一气呵成,藏锋回笔均不见起止之迹。这些壁画绘制精美,画技高超,其用色在富丽华美的青绿色基调下,恰到好处地分布以少量的红、紫、深褐等色,加强了画面的主次及黑白关系。在大片的青绿色块中插入白、黄、朱、金、绿等小块亮色,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壁画颜料采用天然石色,能经久不变,建国后虽经整体迁移,仍能保持原有风貌。永乐宫壁画集历代壁画大成,特别是直接继承了唐代宗教壁画的人物造型比例严谨、用笔细致、姿态生动、气势雄伟的大唐风格,沿袭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唐代绘画传统,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独特风格。永乐宫壁画(局部)

 

二、绚丽多彩的色彩画风———工笔重彩

 

“重彩”作为具有独到的自觉性色彩审美形式的绘画色彩风格,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兴盛,在汉唐时期达到发展的高峰。唐代绘画十分重视色彩的运用,清代画家黄綮评论重彩的色彩特征时说:“古人作画,五彩彰施,故晋唐诸公皆用重色,笔沿勾勒”。唐代的中国民族绘画,重在各种纯正色相并用,再以墨线或金银线勾勒作为色界,在画面上以色彩对比形成浓郁而强烈的绘画色彩结构。用线作为造型构架和被线所分隔开来的各纯正色块,在各自被界定的区域内,展现出迷人的色彩魅力,各种被并置的纯粹色块又共同构成绘画作品整体统一而辉煌的色彩效果。

 

(一)人物

 

工笔重彩绘画的形式是以人物画的出现为开始的,现存最早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和《洛神赋图》,这两幅画用色丰富,有朱、赭、黄、白、黑、胭脂、蓝淀、草绿等颜色,具有“随类赋彩”的雏形,绘画着色方法以平涂为主,色调柔和、清丽典雅。工笔重彩人物画在唐代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峰,代表性的作品有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P的《簪花仕女图》等。从这几幅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造型和绘画技法具有极高水平,设色多在绢地上提白染红,人物形象丰富,色彩绚丽,具有工笔重彩的独特韵味,其色彩风格有的浓郁艳丽、有的华丽典雅。画面的颜色种类丰富,着色方法多样,设色浓艳而不俗、饱满而柔和。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以它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色彩浓艳的趋势到了唐代中后期有所削弱,吴道子为了强调用笔的表现力,有意压缩色彩在艺术表现上的比重,力求简化色相色阶上的复杂变化。他先用勾线技法勾勒人物的形体,再把很薄的植物性颜料染之于人物,形成了“淡墨薄彩”的风格,作品具有一种自然飘逸之感,形成“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此种在墨线中轻拂淡彩的方法,开创了设色淡雅的新画风,受吴道子的影响,宋代画家李公麟在绘画中舍去色彩,创造出仅以墨线变化而具有强弱、虚实、浓淡的白描风格。

 

(二)山水

 

我国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画种。按起源,独立的山水画晚于人物画,但又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胎而出。据考证,最早的山水画当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它的表现方法为勾线后再施以重彩,山石树木以细劲流利的墨线勾勒,树身染深赭色,树叶染浓绿,山石则通体染淡赭色后再将石底处染重赭,石身敷青绿重彩,小桥栏杆及寺庙廊柱填朱砂,而人、马、白云则填以白粉,画中山石树木的色彩浓郁,但显得艳而不俗。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在展子虔画风的影响下,在形式上进一步发展了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衬的格局,同时在笔调细密、设色浓重上,继承了六朝隋代以来山水画以色彩为主的表现手段。他们在绘画中采用青绿勾勒,并在山石坡脚勾以金线,开“青绿为质,金碧为纹”、“阳面涂金,阴面加蓝”的“金碧山水”形式的先河。天才画家、北宋的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山石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覆盖性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千里江山图》虽然不似李氏父子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有满幅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