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论文 » 正文

新形势下的经济管理5篇

2021-4-10 | 经济管理论文

第一篇

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缺乏合格的经济管理人才

由于受到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都缺乏重视,在日常的发展过程中不重视经济管理人才的引入。首先,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负责经济管理工作的部门,也缺乏精通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大多数是由财务部门代为完成的,经济管理往往也就停留在财务管理的层次,在预算管理、成本费用控制、无形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落后;另外,我国事业单位的领导大多数是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出身,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经济管理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对经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经济管理方法来进行事业单位的管理,导致单位经济管理水平不高。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一定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尽管事业单位各项制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经济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仍然比较滞后,严重制约了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在制度建设方面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和政策引导,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往往处于无据可依的状态。因此,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管理等业务活动时只能沿用以往的惯例或者办法,在面临一些新形势新情况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另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内部管理办法,但是由于监督机制的缺乏导致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人治往往取代制度在经济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行使其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也是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和效率比较低下,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首先,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资产的使用率比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其次,事业单位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固定资产在日常使用中效率非常低下,导致大量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另外,一些事业单位还存在固定资产流失的情况,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不严格,一些内部人员利用职权滥用甚至盗取单位的固定资产,给国家和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比较淡漠

由于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都是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一般不大,导致单位缺乏财务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济的程度也日益深化,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呈现多样化,这使得单位面临着很大的财务风险。但是,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无论发生多大的财务风险都有国家兜底,这种意识导致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结构不合理,又进一步加深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经济管理理念,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活动要严格遵循成本效益理念,在保证单位的社会效益能够充分满足的前提下,争取以最小的投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事业单位应该将提升经济效益的立足点放在优化资源配置,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方面;其次,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为经济管理活动奠定人才基础。事业单位领导要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引入专业的经管人才,统筹领导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另外,事业单位还要强化全体员工的经济管理意识,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

(二)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反馈等环节,能够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全过程的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效率。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过程同时也是单位各项资源优化分配和使用的过程,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关的支出定额,通过预算的形式提高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意识。另外,事业单位一定要充分利用预算管理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固定资产包括是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固定资产管理也是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的时候,要根据固定资产占有和使用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和预测,使得预算编制能够准确的反应资产的价值和使用状况,从而为后续的资产管理提供依据。通过预算管理的强化,事业单位能够提高各项资金和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单位的经济运行效益。

(三)深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改革

事业单位要逐步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尤其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从而降低事业单位的人力成本,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能力。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潜力和活力,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实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其次,事业单位要尽快转变服务管理理念,借鉴其他行业的服务管理经验,提高单位的服务管理水平,加大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投入。通过内部管理改革的深化,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另外,事业单位还要针对新形势,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尽快建立总会计师负责制,成立内部审计部门,从而规范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提升应对风险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事业单位的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逐渐加深,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提升风险应对能力。首先,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尤其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理,并将其管理纳入到事业单位统一的资金管理中去。事业单位在贷款之前,要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尤其要重点考察自身的还款能力,再决定贷款的数额和期限;其次,事业单位要尽快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各项财务指标的设立和比对,来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防范和管理。其中,资产负债率以及长期还款能力是事业单位应该重点关注的指标和能力。

(五)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为加强单位经济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从科学管理、定性管理向动态管理过渡的关键。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单位的信息数据无法得到共享,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尽快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尽快实现经济信息的动态管理,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例如,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分散在各个部门,单位可以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到信息系统中来,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连续化和一体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事业单位各项制度改革的推进,使得单位经济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要积极认清形势,把握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及时的发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单位的预算管理,深化单位内部管理改革,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效率,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祝佳红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财政局

第二篇

一、粮油公司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

与我国民营粮油企业和国外粮油巨鳄相比,粮油公司的市场销售策略较为简单,即主要与中间商的合作来进行产品销售。这样一来可能会面临两大挑战,首先可能被中间商所“绑架”而丧失议价能力;其次在于与市场相距过远,而无法建立起市场需求拉动下的产品创新机制。

二、新形势下的现状反思

需要指出,粮油公司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这两个方面的挑战,但在应对措施的构建上仍存在着诸多阻碍。为此,这里需要完成现状反思来解决可操作性问题。

(一)针对生产现状的反思

我国国有粮油公司都是以集团化公司的形态而存在,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起了雄厚的人力资本存量和资金存量。从客观要件来看,粮油公司应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事实表明,在缺少技术创新规划和有效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技术创新活动往往缺乏效率,即表现为“产出/投入”比低下的现状。因此,需要改变这一现状。

(二)针对销售现状的反思

国有粮油公司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适应了完全垄断的市场环境,从而在竞争意识上往往难及民营和国际同类型企业。从而,受到销售意识的影响而直接影响到市场营销行为。另外,在国家已经使粮油产品商品化的今天,终端卖场成为了具有选择权的零售商,然而粮油公司管理层和销售人员却时常忽略对零售商的客户关系管理。

三、反思引导下的经济管理创新模式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粮油公司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深化对经济管理现状的反思

不难理解,粮油公司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来实施经济管理的创新活动,因此需要深化对当前现状的反思。反思的逻辑路径应遵循,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适应性来展开。为此,公司管理层和各部门负责人应在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围绕着技术创新驱动和销售环境改良等主要方面来进行研究。

(二)增强对技术创新的远景规划

对于粮油公司而言仍然存在着技术人才和资金存量的约束,从而需要增强对技术创新的远景规划。这样一来,将为公司建立起梯度递进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机制。为此,需要在提升公司的人力资本存量和有计划引入人力资本增量,在资金使用前应对技术创新的路径进行充分的论证。

(三)强化对终端卖场的关系管理

粮油公司在国内已经建立起较好的品牌效应,这一效应决定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认同感。包括目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从而比较放心对传统粮油产品的购买。因此,粮油公司需要强化对终端卖场的关系管理,特别是针对收入处于中低阶层的卖场更需引起重视。

(四)优化对相关人员的激励设计

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销售模式的改变,都依赖于人去完成。因此,还需要优化对相关人员的激励机制。笔者指出,需要在激励兼容原则下来完成激励机制的设计工作。即:激励机制能很好的满足员工利益诉求的同时,其工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又能与管理者的目标相吻合。在此原则下,粮油公司应着重在薪酬分配体系的设计上下工夫。同时,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应选择性的植入区域非正式制度,通过营造出公司员工所熟悉的企业文化,从而在思想意识层面提升他们在资金节约使用、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努力程度。以上四个方面,便为我们提出了粮油公司经济管理创新的路径指向。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粮油公司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应围绕着:深化对经济管理现状的反思、增强对技术创新的远景规划、强化对终端卖场的关系管理,以及优化对相关人员的激励设计等方面来展开。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作者:周兴元 单位: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篇

一、医院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医院的主要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市来自于药物,通过药物买进和卖出所产生的高额差价来赚取利益。我国近期对药物的流通采取了一定的改革举措,逐步取消了医院药物的加收费用,要求各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院的成本相联系,加强对医院各部门的管理,通过控制医院的运行成本来提高其经济效益。随着医疗保险政策的改革以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进一步对医保用户使用到的目录外的药物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医院的经济收入不能够通过药物的差价获得。

二、转变思维方式,顺应新形势下的医疗经济

1.理解新形势下医院的收入方式转变

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并没有引入太久,长期以来,医院的收入方式一直是通过病人的直接付费获得的。随着医疗保险的引进,我国大部分地区人民都享受到医疗保险,医院的收入不再是决定于平均每次的医疗费用,和所服务的病人人数,而是所服务的医保人员的数目。

2.树立对医院全面管理的思维方式

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并没有完全达到管理的意图,其思想还停留在就是资金收支的出纳阶段,大多数医院职工认为,医院的经济管理只是医院财务部门的职责。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只通过数据反映的信息对医院的经济进行管理。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经济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式过于滞后,而且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

3.医患之间的关系从求医转变为协作

认清当前的医疗环境,明确医院和医疗市场之间的切入点,提高医院的市场营销意识和能力。现在医院专家号排不上,病房床位不够等问题也只是存在与少数医院,大多数医院的医疗设施长期空置,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医院的服务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医院应该大规模地扩大自己的医疗市场,转变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如何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

1.加强医院市场经济管理的营销战略

(1)品牌战略:患者是否会到该医院就诊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医院医疗设施的完善性和先进性、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医护人员的为人和医德、医院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医院的专业知名度,因此,为增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应该树立医院的专业形象,为医院打造名医名牌的市场营销观念。医院的品牌特色主要包括:医院的医疗服务、药物的价格和质量,专家的专业知名度,专家的专业特色,高精尖医疗仪器的引入和利用,医院整体的技术水平,医院的服务质量。医院应该加强对这些无形资产的要求,提高医院的品牌知名度。

(2)服务战略:医院的就医流程比较复杂,医院各个流程的服务都应该得到重视,对医务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对病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以及耐心。对他们的医疗水平定期检验,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的安全性,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对病人应该细心认真,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入工作,尊重病人,平等对待提高公众的信任和满意度。

(3)价格战略: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对于一些医疗服务价格,应该根据医疗市场的需求制定。对于盈利性的医疗机构,应该实行市场的调控价格,对于非营利的医疗机构则按照政府的指导价。在药品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降低大型仪器的检查价格,可适当增加医院的诊疗费、手术费。对于基本的医疗服务应该严格的按照的政府指导价,对于非基本的医院服务项目,其价格应该实行明码标价,让患者自行选择。

2.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

医院财务管理占据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位置,它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心。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符合政策性和法规性。在医院的经济管理系统中,它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在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下,按照医院资金流动的特点,将医院资金有效的组织起来,合理的处理医院的财务问题,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中起到了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为医院的发展和运营筹集资金,保障医院各项活动中对资金的需求。将医院的收入合理的管理组织,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成本。医院的财务管理对医院的财务活动作出一定的预测,为医院提供经营决策的保障。通过对每个季度医院收支的对比和分析,医院可以总结经验和不足,找出经营中的缺点和差距,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有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3.加强新时期医院的文化建设

医院的文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经营管理理念,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好的医院文化可以很大程度的达到引导、教育和凝聚的目的,能够激励医院的员工不断的进取,并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当前,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医疗市场的竞争也变的日益激烈。因此,我国的医院在新形势下,拥有新的机遇,也面对着新的挑战。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医院应该抓住机遇,全面发展,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为医院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医院的经济管理和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利用医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政策的趋势下,医院只有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对其经济的管理中去,以管理为核心,提高医护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人们的经营理念,推动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医院具有浓重的时代特征,当前的国家形式和政策要求医院实现技术上的国际性,管理上的规范性,专业上的学术性,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壮大。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医院应该创造出一套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决策者应该摒弃旧式的管理模式,学习新的经营管理方针,积极了解当前医疗市场的发展动向,随时关注我国新的医疗政策和方针,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医院的各部门之间也行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医院的经济管理体系快速有效的发展,从而促使整个医疗机构资金的正常运转,保障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

作者:李跃勤 单位:河南三门峡市中医院

第四篇

一、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

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公立医院若想适应医改的需要,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自身成本核算体系,在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另一方面,“以药养医”的时代即将过去,长久以来,各公立医院都是通过药品差价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随着国家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品的加成收入正在逐步取消,这就使得医院不得不考虑通过全面控制成本来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效益。具体做法:首先完善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合理细化核算单元,做到让每个科室都有成本核算负责人。其次医疗服务成本不尽相同,根据各科室以往的成本情况,制定目标成本,定期比对实际医疗成本和科室目标成本,及时揭示两者间的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并第一时间予以改进措施。最后应健全成本核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以前单纯的看重科室经济效益转到业务指标和医疗质量上来,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的考核激励指标。

二、加强公立医院的医保运作过程化管理

目前,我国城镇基本医保制度改革也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医保份额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医院资金结算比例,尤其是公益性质的公立医院,医保份额能多达医院总收入的四分之三,这项全新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阻碍,因此医院应实行医保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过程化管理。

(一)事前制定方案进行控制,根据医保结算中心下达的预算指标测算各科室指标,根据各科室以往的实际状况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在诊治三合理原则的指导下,探析各指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修正后的指标以文件的形式发放到各科室,并采用绩效考核方式落实。

(二)事中加强全院合作进行控制,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多方位、多层次的实时监控医保运行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另外医保部应定期抽查各科室医保政策的落实是否到位,为各科室落实好医保考核指标提供必要的帮助,为医院及时调整医改运行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三)事后严格管控进行控制,为保障医保政策引起全员重视,做到医保运行无死角。医院可以将医保的各项考核指标与个人绩效挂钩,在年初指标数的指导下,采取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结果综合评判,给科室进步的空间,当然要把握好力度,严格执行、狠抓落实,从根本上杜绝过度医疗的现象。同时,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年召开几次医保运作情况大会,分析总结全院和各科室的各项医保指标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医保工作的良性运转。

三、加强公立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品牌打造

公立医院应重视科教兴院,加强各层次、各岗位人才队伍的建设。现代社会,公立医院的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的管理水平、医务工作者的能力、医院的服务质量等成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对此,公立医院可以从建立人才引进计划、关注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医院科研投入、简化课题申报流程等方面入手,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良好的形象是医院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公立医院只有切实提供人性化服务,坚持新医改政策中“病人为中心”的准则,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好感。对此,公立医院可以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作用,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扶持,提高患者满意度;发挥在健康教育普及、宣传等方面的生力军作用;贯彻落实全程优质服务,解除患者后顾之忧,打造成功的公立医院服务品牌。

作者:赵霞 单位:内蒙古乌海市蒙中医院

第五篇

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设置标准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设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经济管理目标的设立是否能够达到事业绩效的最佳水平,投入与支出是否相对等的问题。

1.1明确设立舍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终极目标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事业单位之所以会发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使用资金的最大优势,最终达到收支平衡、成本最小的状态,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同时要转变“吃皇粮”的传统思想,正确看待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

1.2设立事业单位筹集资金的管理目标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公益性属性的正常发挥以及满足社会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新需求,事业单位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可流动以及固定的经济资源,而仅仅依靠财政补贴是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开展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例如社会捐赠、专项贷款、监督管理收费、设备租用、技术支持等多种“开源”渠道,特别是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代社会,更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单位优势和社会公益属性,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引导与树立以及对企业环保能力的监督力度,同企业一起共同研究即节能又环保的技术专利,获得外部的投资项目支持,在发挥社会属性的同时达到了筹集资金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在利用贷款进行筹集资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筹资的风险和需要支付的利息、还款时间等各项潜在风险,充分考虑偿还能力与借款性价比。

1.3加强对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目标的设定

除了开展公益事业的支出,事业单位自身运转的费用占据了事业单位成本的重要部分,为了配合企事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要把单位运转的成本费用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其发挥社会公益属性的绩效,因此在外部环境和内部业务发生改变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目标的设定时不能再仅仅局限在如何完善预算资金的管理问题,而是应该围绕如何提高工作绩效,实现经济最大化的成本管理,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集中使用等管理目标。例如在环保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日常工作的各项开销,例如人员工资、设备维护、检查成本、日常开销、投资回报率、改善环境投入比例等等具体的开支部分,正确计算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活动成本,同时分析出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开销,实现事业单位经济资源的最佳使用率。

1.4明确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木匾不仅仅是协调内部各个部门以及人员之间收入分配的管理问题,更主要的是如何协调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开销和对公益事业投入之间比例的开销。在对各个部门和人员收入分配管理目标设立的时候要充分借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制度,改变单位人员抱有“大锅饭”的思想,充分调动起单位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带动作用,同时建立并完善相关激励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制定分配方案并按照方案对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合理控制考核的成本。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开销与对公益事业投入之间的分配比例管理的问题,要充分考虑现实的需要,将钱花在刀刃上。以环保事业为例,事业单位的主要开支应该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城市绿化、污水处理、企业监管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报酬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只有完成这些基本的公益性指标的前提下,才能着手提高事业单位其他的各项非必须开支,例如接待开支、“三公”经费开支等的管理以及公务执行费的设定额度等。

2、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完善措施

为了将事业单位精金管理目标落到实处,除了立足理论分析、研究阶段,还要注重实践的操作方式:首先,为了能够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更有效的发挥成效,就要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机制,通过合理规划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使日常的财务管理与经济管理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要不断完善对资产的配置与管理手段,建立起以产权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体系,优化资产的配置结构,通过产权登记等办法有效明确资产的使用范畴与使用规范,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能够有据可循。第三,要建立长效的绩效检测评价机制,使评测的结果能够有效地对经济管理目标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与指导,加快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推进步伐。最后,要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资产管理目标设立提供的有效数据分析,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以上各项完善措施的具体实现从而促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3、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与其他国家的“非盈利性机构”不同,事业单位以及人员的编制的特殊性,使我国事业改革的进展十分缓慢。但是在缓慢的改革中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改革的希望,任何经济的改革都是循序渐进的,在明确具体的经济管理目标之后,我们要严格按照设定的目标开展有效的管理改革措施,通过事业单位内部的不断努力和国家的扶持、社会的监督与帮助,我国未来的事业单位一定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作者:张娜 单位:辽宁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