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论文 » 正文

企业经济管理论文10篇

2021-4-10 | 经济管理论文

第一篇

1、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铁路企业的专业化和集团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铁路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已经慢慢分离开来,成为具有一般企业性质的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实现自主经营、自主发展和自负盈亏。因此,铁路企业的经济管理也要跟上时发表展的步伐,逐步实现市场化管理,重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运营管理,实现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铁路企业在市场上的所占份额。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铁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显著特征,铁路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有很好地实现预期预期盈利目标,才能不断扩大社会再生产,进而实现更多的盈利。这就要求铁路企业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站在科学和长远的角度组织各种财务活动,使财务关系保持一种健康、合理的状态。所以,铁路企业要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铁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中居于中心地位,和铁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个部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铁路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保障。所以,铁路企业要确立财务管理在其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由于现代铁路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性质,权责分明,产权分析,可以有效解决铁路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权责不清的问题。现代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彻底分离,使资本运营效益成了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和具体目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财务管理作为现代铁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对其加强和完善,才能实现铁路企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是铁路企业经济管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目前,铁路企业对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视,但是仍旧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2、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铁路企业运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使企业经济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有关财务管理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这三方面问题的存在给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下面逐一对其进行探讨,为寻找有效解决措施,改善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2.1财务管理薄弱,会计工作有缺陷

在财务管理中,铁路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机制,以及有效的外部监督管理措施,造成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比较薄弱,经常出现严重的违规现象。如非法投资、偷税漏税、违规操纵成本与利润、乱挤乱列成本费用等,形成不正确的会计记载事项。同时由于管理上的疏忽,严重影响会计工作效果和质量,致使部分会计信息不能正确反映铁路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使铁路企业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时本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不断恶化,给铁路企业经济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2.2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是铁路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其能直接导致不能对铁路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通常情况下,铁路企业在开展各种经济活动时,一般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或部分人的感觉来具体进行,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一方面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和方法,造成铁路企业的经济管理不规范。另一方面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可能引入一些新的问题,进一步增加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和风险。总之,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给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求铁路企业引起足够的重视。

2.3缺少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

企业的任何管理均需要专业人才支撑,而人才的缺乏往往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极易严重的影响。因此,铁路企业尤其应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实际情况为: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对具有较多的会计人员,但是高级人才却比较少,他们一般都不太了解和懂得财务管理。甚至一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只会进行简单的记账和完成初级的财务报表,以及一些最基本的事务检查工作,总体工作能力比较差,造成财务工作的工作质量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不利于对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更不用说进行科学的规划。

3、加强和完善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不可替代,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为了使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加强和完善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只有完善的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及时了解铁路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科学的的分析,并尽快地解决,发挥财务管理铁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铁路企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3.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

会计制度,简单来说是会计在工作中应遵循的相应的规则、程序和方法。财务管理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将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然后取得投资收益的一种管理制度。铁路企业要想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的法规和法律,然后结合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如制定《成本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强铁路企业内部制度,并不断增强铁路企业的考核力度,最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铁路企业应将会计凭证、账簿、定期的财务报表等比较重要的内容设置统一的规范的格式,运用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等对铁路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监督。使财务报告可以准确无误地记录铁路企业的资金流量和资产存量,对企业运营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估,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2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制度,对铁路企业的经济秩序和正当经济利益具有重要的重要,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维护铁路企业的经济秩序,保证铁路企业顺利、有序的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铁路企业的正当经济利益,实现铁路企业最大利润化的目标,实现铁路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于铁路企业财会部门进行资金筹集、使用进行及时有效的进行监督,保证资金合理、科学的使用。而且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制度,会计人员有了一定的约束,对工作会更加认真负责,可以有效防止不必要错误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使财务人员能够保持廉洁性,进而保证财务事项的合法性。可以说,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铁路企业腐败现象的发生。但铁路企业单纯地建立相关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制定并完善铁路企业内部的控制措施。如对铁路企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铁路企业会计人员加强监督,进而减少和控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3.3努力提高铁路企业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在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铁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特别重视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进而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端正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严于律己,积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对各项工作都能够秉公办理。这样,铁路企业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实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要大力进行改革,废除铁路企业中的终身制原则,这样就可以对财务管理人员中的落后分子进行淘汰,让在职的财务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危机感和相关责任意识,这样财务工作人员才会自觉、主动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进而实现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有效提高。另外,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所以,铁路企业财务部门要跟上时发表展的步伐,积极对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加以改进,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当中,引进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方法,重视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如可以让一部分财务人员参加进修、开展各种有益于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讲座,或者邀请相关专家对财务人员进行各种专业培训,让财务人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能得到有效的进步和提高,进而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工作能力,实现整个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国家近期出台的相关财务制度政策,财务管理部门要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并熟悉掌握,然后结合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变动,保证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性。

3.4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

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的管理占据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为规避采取管理风险降低资金损失,铁路企业应综合评估当前铁路行业发展状况,并以发展的眼光加强财务计划的制定。首先,铁路企业应结合上一季度或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情况,结合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机制和市场未来发展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其次,制定财务计划时应明确计划实施的具体部门以及主要负责人,明确划分不同人员的职权范围,避免财务计划实施工程中因职权划分不明确,影响财务计划相关内容的落实。同时明确财务计划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监督职能,要求监督财务管理实施的各个环节,尤其一些重点、难点环节的实施应专门指派人员进行监督。总之,铁路企业经济管理中应对财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对于制度不完善引起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弥补制度方面的空缺和漏洞,以此确保铁路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经济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铁路企业应结合企业当前发展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铁路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综合评估,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铁路企业财务制度,努力提高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并切实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铁路企业的运行当中,进而提高铁路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保证铁路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张金豹 单位:神华准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以及内涵

第一、分配财务管理的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分工主要包括了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以及非财务管理人员的非专业管理,且各个部门都应当主动的学习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能力。

第二、明确财务管理的性质。财务管理属于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由于企业属于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一切涉及到企业财务的内容都需要管理。企业的任何部门以及人员都不能擅自支配企业的财务,一切关系到企业财务的内容都需要主动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由财务部门以及董事会等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能够有效的分配企业的利润。企业利润的分配一般是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决策者的决议对于企业的净利润进行分配。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到企业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假如分配得当,就能够有效的调动各个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计划经济逐渐转变成为市场经济,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利润均分的现象,按劳分配已经成为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实施利润分配的主要方法。实施利润分配,能够有效的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相连,在此种环境下,企业如何正确的分配利润,充分的发挥利润分配的杠杆作用,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是财务管理工作者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

第二、是企业实现自我监督的主要方法。实际上,财务管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监督性,这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监督能力。财务管理通常是按照的当下市场的情况以及企业上季度财务收支情况等来确定适宜的目标,分析上一季度或者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并确定经营理念,减少财务风险。首先,财务监督一般是对企业的资金以及财产进行监督,以此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的合理性,其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资源消耗,节约成本,且还能够监督企业的预算资金等,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性;其次,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出合理的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承担了财政政策,还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的资金现状,对于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收入情况进行监督,保证财务的廉洁。再次,财务管理自身的监督职能,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合法经营,杜绝腐败贪污的事件出现,企业可公开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财务制度,使企业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能够相互制约,形成良好的管理环境,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帮助企业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稳定性不高、风险较大,企业要通过对财务管理工作就能够有效的降低或分散企业可能承受的风险。首先要正确识别企业内的财务风险,对于风险的及时、准备把握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企业可采取风险指标来监控和识别风险,常用的财务风险指标有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率及资产净利率。其次要通过可靠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来加强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主要有:一是风险转移,例如建立基金制度、签订经济合同及向保险公司投保等措施把风险转移;二是项目分析,通过对项目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选择项目的方案来规避项目存在风险,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第四、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取一定的利润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条件,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即最终使企业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属于不可或缺的环节。第一、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经济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并为企业提供分析以及一定的参考,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充分的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帮助企业的经营者以及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失误,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能够有效的分配企业的利润、是企业实现自我监督的主要方法、帮助企业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以及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想要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应当重视财务管理,做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以此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目标。

作者:路遥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

第三篇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的编制缺乏客观性

很多的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都是将过去活动和历史指标值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来对未来的指标值进行确定,缺乏有效的分析和预测企业的未来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的各种因素没有很大的变化,包括外部政策、业务范围、发展方向等,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预算的编制还可行,但是如果各种因素变化较为明显,那么使用此种方法编制的预算就会缺乏客观性。

(二)非客观因素对预算审批的影响

在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时候,预算审批是核心的内容,但是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企业的管理层在讨价还价,企业管理层的个人满意程度对于预算草案的审批起着主导作用,这种非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预算指标和执行结果差距较大。

(三)预算执行缺乏激励措施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因为激励措施的缺乏,往往导致企业预算方案执行的不到位,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对于财务方面的管理要实行集中管理

对于公司的财务一定要有好的规划,才能使公司的财务正常的运行,用在合理的地方。所以公司的财务一定要有专用的部门来进行集中核算,各部门都要发生收入和支出问题,到了最后都要上报都总部门实行集中核算,这样有利于资金的收集和规划,公司的资金核算会更加的合理,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二)对于应收、应付款进行特别核算

公司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是两大项重要的核算项目,而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企业发生的每笔业务大多部分都要通过这两个科目来进行核算,所以一定要管理好这两个科目,它有着很大的重要性,如果出了一点差错会造成账目混乱的情况,所以对于每一笔业务都要仔细进行应收、应付的核算。

(三)对预算执行的监控进行加强

要实施多层次的监控来监督预算管理的具体落实,第一,企业可以设立监事会,其作为企业最高的监控主体,负责对企业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第二,要设立财务总监,董事会直接向财务总监下达指令,财务总监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直接向董事会呈报相关情况。第三,要设立预算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负责对经理层进行监控,对预算在各个具体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设立监控中心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案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这样也有利于减轻非客观因素对财务预算的影响力。

(四)完善奖惩制度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对考核奖惩制度进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来对员工进行约束和奖励,通过奖励制度可以极大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使的预算管理实行更加的顺利。

(五)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好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工作人员有了好的专业素质才能积极的完成工作,出现工作错误的情况也会减少,所以公司需要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采用多渠道的形式。

三、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就是企业发展的中心问题,要进行全方面的改革,把财务管理不足的地方进行改正,做得好的地方要继续发扬,继续做到最好,对每项工作都要做好制约的效力,使其进入正常、最好的工作状态,使企业达到的最好的效益。

作者:何学锋 单位:山西金地煤焦有限公司

第四篇

1、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现状

大多数企业中,都会存在人员流动频繁、员工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用人机制混乱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未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企业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专业的技能教育和培训,缺乏相关奖罚政策,并且未能及时发现和吸纳专业人才,从而导致工作人员总体素质较低、积极性不强、人才流失,最终影响到企业各项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

2、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2.1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经济管理体系是管理者对整个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所以管理者不单纯是指某一个领导,也可以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因此,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优化经济管理体系对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要求坚持系统管理、高度重视、实事求是和全员参与的原则,对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全盘考虑,制定经济管理计划和目标,对企业资源系统策划,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经济管理体系,从而提升财务监督功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投资决策实现科学化,使企业能够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就要有一个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是由若干个管理体系构成,而管理体系又是由若干个流程而定,有流程才会体现制度。因此,加强内部控制,从源头上减少管理偏差和错误;按照计划严格审核内部经济管理文件,并保留记录;全方位对外采集及时信息,准确完成信息传达。然而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要求由内部到对外、由计划到实施等流程,还要求企业具备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可行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监管制度,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实际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解决,也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工程的顺利开展。

2.3制定科学的经济目标

在制定经济目标的过程中,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对市场发展进行严格的评估和考察,制定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具有挑战性的经济发展目标,保证符合当前市场发展要求,并生产出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产品。同时,重视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保证在双方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合理的经济目标是促进企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2.4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

人力资源是指推动整个组织发展的存在于人体的智力资源的劳动者能力的总称。激烈的竞争时代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实行经济管理的关键,企业要想在巨大市场中占有优势,就必须重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队伍。这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的技能教育和培训,适当采取激励措施,并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员工公正公平的待遇。此外,根据实际需要,还要重视高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发展建设中去。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就要切实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围绕可行的战略目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摆脱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限制,制定科学的经济目标,重视人才培养和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管理体系。

3、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3.1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顺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发展已不可或缺,这就需要企业严格按照当前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并逐步建立起符合自身条件、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3.2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满足时发表展的要求

21世纪,知识教育受到普遍重视,企业管理中,知识也成为重要战略资源之一。这就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思维管理模式,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和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便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3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向集约型方式转变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就需要将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这样在新型增长模式下,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且使企业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3.4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和内部管理日益复杂,企业有必要进行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加快,企业必须尽快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经济管理水平,逐步走向国际化、标准化

4、结语

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是当今企业经营者所不断研究探讨的主题,本文就经济管理的现状、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必要性进行了浅析。企业要想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就要做到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经济目标、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汪立生 单位:资阳晨工电器有限公司

第五篇

一、全面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内容和特征

1、全面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内容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体的策划、监管和审核,因此,全面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应至少包含以下三项内容:第一,经济管理体系文件:形成文件的经济方针和目标,经济管理手册,企业确定的经济工作程序,企业为确保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经济管理活动所需的记录;第二,经济管理活动:企业经济包括企业运作的所有程序,从采购、生产到销售服务,经济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则是对这些程序进行统筹战略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关注资源的管理,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和基础设施的管理;第三,经济管理体系评审: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经济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经济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评审的内容有:过程的业绩和结果的符合性,顾客及相关方的反馈,内部审核结果,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影响经济管理体系的变更,相关改进的建议。评审的结果有:经济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与顾客和相关方的改进,对资源的需求。

2、全面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特征

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是以目标为主导的,即企业领导提出一个目标,员工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也就是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只由企业领导一人进行经济管理,而这种管理往往只是针对某个阶段的经济行为的,而并非针对经济活动整体的,这就导致既经济管理缺乏体系性,这种问题的产生也是由于管理者的独一性造成的,因此,全面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必须打破这样的经济管理格局,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计划是特征之一,第二个特征就是,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必需由多个企业部门统一执行,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管理的系统性。

二、全面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方法

1、对企业经济目标进行全面策划

在我国,无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私营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目标是以数字形式出现的,如“企业总资产同比上涨百分之几”、“达到年利润几个亿”等,很少有企业能够从经济目标达成的方面入手进行企业经济目标的策划,而经济目标的模糊,必然导致后续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因此,要全面建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对企业的经济目标进行全面的策划。首先,应对企业的盈利项目或生产的产品进行经济目标实现方面的策划,即确定企业主要项目或产品的经济目标(具体数字)、市场需求量、项目实现(生产经营)的过程、达成此经济目标需要的合同和其他资源等,在确定这些客观的事务之外,还应该对这些内容建立考评标准,以保证经济目标的实现是可观察、可检验、可测量的;其次,应确定企业的客户对企业的经营项目(产品)的要求,并以此作为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建议,这其中包括客户的订制型要求,如项目(产品)的测量方式、付款方法、交易中的指定原则及应遵循的法律和法规,亦包括企业为了保证项目进行的效果或产品的质量而附加的一些要求;第三,企业应在进行经济活动之前预先对客户的要求进行审定,这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审核机构,将第二条中所提的种种要求,对照企业的经营实际进行判断,并与客户进行沟通,使客户的要求最终与企业的实际能力相符合;最后,企业要与客户就所达成的项目要求(生产目标)进行沟通,建立合同并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客户的需求是一致的,并保证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应对客户可能提出的更改,并对客户的意见进行反馈(如投诉处理等)。

2、进行经济管理工具的选择和维护

经济管理活动是全面建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管理体系的实际效能,然而,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管理、销售管理等方法面面,而这些管理活动各有其专业性,所遵循的原则也不一样,因此,在一个经济管理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对这些管理活动进行细节上的统一规范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慎重选择经济管理工具,并重视维护这些工具,使经济管理活动的进行更加协调。企业经济管理工具包括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工具,如产品计量器、财务核算应用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企业员工打卡的指纹机等;另一种是无形的工具,如企业管理理念、财务审核应用的统计方法、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的员工绩效考评办法等。而无论是有形的工具还是无形的工具,企业都应对其进行慎重的选择,如选择精度高的产品测量仪器、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购买合适企业的管理软件等,另外,企业还应重视对这些管理工具的维护,以使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对产品测量工具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保证其精准度、对员工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保证绩效考核方法符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等。只要企业经济管理工具是合适的,那么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就能够自动的形成一个整体。

3、对企业生产环节进行全面控制

企业的生产环节是企业经济活动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和运输等几个方面,如果企业进行的经济活动是某种项目,那么,生产环节就相当于项目的策划、实施和检验。企业对生产环节进行全面控制,首先需对采购过程、采购信息和采购产品的验收进行全面、严格的把控,企业应确保采购活动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对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及供方的履约能力要作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保持评价记录;在采购前要对供方的有关经济信息进行搜集,包括供方的信用状况、经济实力、经济管理状况、计量方式、运输手段等;企业应确保验收采购产品的活动,确保采购产品的数量、质量符合合同的约定。其次,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运用进行全面的控制,并以此控制企业产品的质量,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核算,确定其方法、程序、人员、设备及审核活动是否符合项目(产品)经济策划的要求;对特殊过程的确认。企业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管理经济活动时,应对那些以前没有经验可循的新产品、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专题策划,并进行确认和再确认;第三,产品物资防护,企业应对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采购的材料物资提供使之在贮存、搬运、使用过程始终中处于良好状态,符合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避免产品因丢失、霉变、挥发带来的损失。对项目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也需要对项目的策划进行检查,以保证项目策划的内容与客户要求的一致,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领导或项目总监应适时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检查;在项目交与客户前对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也是十分必要的,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和项目总监能够调动项目组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对所实施的项目进行最后的总结和改善。

三、全面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即在建构经济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对经济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实践进行测评和监督,用以保证多建构的经济管理体系对实际设定的企业经济目标能够起到支撑和指导的作用,此其一;另外,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还代表着在经济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一旦监督者和管理者发现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有与经济管理体系建构不符合的情况,则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进行经济管理体系建构的调整,并进行相应的预案建立,以保证经济管理体系建构能够与企业经济发展事实相一致,此其二。从实际出发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原则,实际上是为了保证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与企业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体现了体制建设与工作实际的互相作用。

2、依法实施的原则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运行的企业可以无限制的在经济管理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实施一些与“自由竞争”相关的计划和内容。也就是说,企业全面建构经济管理体系必须以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作为根本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都为企业建构经济管理体系提供了相关的规定和依据,企业在进行自身的经济活动计划的同时,也必须在这些法律的许可范围内进行。遵循依法建构经济管理体系的原则,是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在可行的范围内执行的必要措施。

3、与时俱进的原则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构应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这就说明,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体系建构时,应注意所建构的是一个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更的系统,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系统,而不是一个经济管理体系建构起来就能够永远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即,企业所建构的经济管理体系应该是符合企业不断发展需要的,也应该是符合市场经济大环境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有足够的敏感性,也需要企业员工的多方面支持。实际上,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构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就是坚持了企业管理理念的先进性,这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私营的中小型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经济管理问题,这些经济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基本都与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相关。全面的经济管理体系包含了计划、执行、审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造成管理不当,因此,要全面建构经济管理体系,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有全面的、宏观的、合理的认识和计划,同时也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参与。建构全面的经济管理体系还应该遵循从实际出发、依照法律、与时俱进这生三个基本原则,相信通过对经济管理体系的全面建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改革和经济管理效能一定会得到发展。

作者:路蕾 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第六篇

1.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技术经济关键问题还可以归为两类:技术层面问题与管理层面问题。技术层面问题主要体现了坚强智能电网在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与互动化四个方面的要求。而管理层面问题主要体现了坚强智能电网对电力企业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符合这些要求,将成本节约与创新理念的实施融合在一起,促进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是帮助我们攻坚克难、快速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思路。

2.节能发电调度优化策略与决策支持系统

节能发电调度在我国电力生产中具有特殊意义,如何将其与智能电网建设结合是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方面,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节能调度则要求优先使用节能性能好的机组,在响应曲线上可能难以满足电能质量需求。另一方面,智能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所要求的数据采集系统、负荷监控系统、功率自动调节系统、信息传递系统正是节能调度所必须依赖的,而整合了节能调度策略的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也才能满足智能电网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当然,节能发展调度也要与创新的技术经济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实现节约与创新的崭新融合的效果,给我们今后的电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再生能源有序并网与电网运行管理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且发电规模越来越大,在电力系统中如何消纳,并同时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是对发展智能电网所提出的新问题。发电规模的增强、人民需求的提升,都是现在智能电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并网问题,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经济效益分析及评价模型。其次建立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条件下智能电网管理和运行关键机制框架。第三,建立实用性较强的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安全稳定分析模型、发电准入功率计算模型、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第四,构建可再生能源并网环境下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4.抽水蓄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

抽水蓄能电站既是电源又是负荷,运行灵活、启停方便,主要承担着电力系统中调峰、调频、调相、调压、旋转备用、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任务,是电网安全防御的保障性电源。它的良好运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速度、时间、效率等多重问题。而抽水蓄能电站与一般水电站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使得电网在稳定运行、方式安排、优化调度、继电保护等方面都将面临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如何在电网可控的范围内,不断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为系统调度提供更多的备用服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度运行方式,是发展智能电网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所以必须从此项工作伊始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认识电力发展目标,综合考虑现行电力规章制度的标准。我们研究认为,在智能电网系统中,首先需要研究抽水蓄能机组运行工况和电网运行特点,建立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电网运行的模型。其次,考虑电网的电源结构和日负荷图的形状及高峰持续时间的因素,需要研究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运行方式。第三,采用理论研究、分析计算、动摸试验,仿真分析等方法,研究制定抽水蓄能电站的黑启动方案。

5.有序用电与需方响应智能管理系统

坚强智能电网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可靠性、有效提高需求侧管理水平、有效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其中,提高需求侧管理水平,主要通过分时定价等机制的实施和智能电表等工具的应用,实现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充分互动,使用户根据负荷情况自主作出响应,把高峰时段的部分电力需求转移到非高峰时段。从“风口浪尖”中找到适合调整的空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有必要在当前需求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用户端实时数据采集和可视化查询、用户电价响应等模块,构建数据实时性强、用户参与程度高的需求侧智能化管理系统,以期实现实时采集监控每个电力用户的负荷数据和电量数据、有针对性地实时调整某个或某些用户的负荷、根据需求随时调整地区的峰谷时段和各时段电价并下传到各用户终端、及时发现电力用户异常用电情况、用户随时了解自身的负荷和电量情况并调整用电方式等功能。保证用户在安全、稳定用电的同时,也能进行有效的危险防御工作的提升,让用户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用电环境当中。

6.结束语

综合分析智能电网技术经济管理的相关手段,从现有资源发展与利用的角度上对各种要素进行有效分析,将成本控制与创新发展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全面、综合的智能电网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为用户的用电质量提升保驾护航。又要站在一个新的市场经济层面上对待智能电网的发展理念,从新技术、新领域、新科技的层面上捕捉更适合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思想与手段,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实惠”。

作者:吴哲 单位: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

第七篇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其应用,知识创新并被成功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后,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都可能发生变化,甚至于产品本身的品质、产品的功能等都会发生变化,这就必然会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发生变化。此外,由于知识的创新,企业在市场或者说行业中的地位也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是企业自身的创新,则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可能提升,反之则可能出现竞争优势丧失,如手机行业中诺基亚、苹果、三星的竞争就是如此。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

在明确知识经济对管理模式的影响后,企业要从战略理念、组织流程、目标任务等方面积极应对,优化调整现行的经济管理模式,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1.战略理念的抉择

首先,从经济管理理念来看,企业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视角出发,倡导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理念即要按照知识经济的特征来决策,要充分运用知识特别是新知识来指导决策;高效的理念即要根据知识更新快等特征,提高决策效率,抓住发展机遇。其次,从经济管理战略来看,企业要从知识经济的视角出发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一般而言要积极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并确定相应的战略,提高企业发展水平。

2.组织流程的优化

首先,从组织结构的设置来看,企业要根据知识经济的特征,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一些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形势或者说知识经济视角下存在人员冗余、决策效率低下的机构都要进行重组,或者予以撤并。其次,从流程管理来看,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对流程进行重组,建立扁平化的、能够快速反应的决策流程,以此应对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变化迅速的特征。

3.目标任务的确定

首先,从目标体系来看,企业要根据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环境重新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并且这种目标要包括企业内部知识更新目标、知识应用目标等,以此维持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优势或者说竞争力。其次,从发展任务来看,主要是明确知识创新、知识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等方面的任务,如在知识创新方面要专门对行业内部的知识进行跟踪研究等。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思考

对于企业而言要获取足够的利润,要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环境,并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加强调查与研究,完善知

识经济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框架体系,健全配套支持体系,以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1.加强调查与研究

首先,企业要加强调查,全面而客观的了解企业经济管理所面临的新的知识经济环境,以及这种环境的变化趋势,调查行业内部龙头企业、同类型企业利用这种知识指导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变迁的基本情况,分析知识经济应用所取得的成效,总结其成功经验并用于指导自身的实践。其次,要全面研究知识经济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现实环境,要研究企业内部知识经济应用的基本情况,应用过程中形成了哪些优势,具有哪些历史机遇,可能遭受哪些历史挑战,特别是在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创新后,要分析企业如何应用这种知识、如何应对这种知识所带来的挑战,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变提供信息支持。

2.完善知识经济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的框架体系

首先,要强化组织建设,推动知识经济应用。企业内部要明确战略管理部门或者指定其他部门专门负责知识经济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通过明确组织职责促进知识经济的应用。其次,要制定知识经济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案,明确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应当发生哪些变动,如何实现这种变动,即企业经济管理的实现路径。再次,要明确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适应知识经济环境的战略步骤,主要是根据企业当前所处的状态,明确完全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基本步骤,如可以分为调整适应期、战略发展期、应用赶超期等,通过战略步骤的明确推动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模式的改变。

3.健全配套支持体系

首先,要健全人才支持体系,分析、研究和应用知识经济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企业必须根据知识经济的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利用继续教育的方式持续的提高职工素质,通过职工行为的改变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其次,要健全企业文化等管理体系,企业内部要塑造一种尊重知识、利用知识改进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文化氛围,并加强对这种文化的宣传、利用,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

作者:杨菊花 单位:浙江大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八篇

一、完善绩效考核成本核算机制

首先,将职工的经济利益和考核指标紧密结合起来,让职工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来自觉形成节约意识,让节约意识成为医院职工的积极选择。另外,强化考核指标,促使医院管理者们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考核指标细化,并将之引向个人利益上。医院经济管理的监督受益于考核指标的严格执行。过去,医院的经济管理都是领导说了算,财务做账都是根据领导指示来执行。引入考核指标,就能够在经济管理做到事前论证、事中监管、事后核算,将医院的经济管理透明化,人为干扰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医院的日常支付款项都是根据考核指标来进行,如此有章法的日常支出会让医院的成本费用不会被浪费,管理起来也更加容易,也避免了经济管理失控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医院岗位及科室管理中,用考核指标来细化管理方式,要科学规划医院费用支出,实施精细化管理。医院科室及岗位职工可以根据考核指标来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认真而仔细地做好各项工作。医院职工的成本意识会随着考核指标的实施而加强,让医院管理者能够根据考核指标执行情况来科学决策医院的经济管理举措,尤其是在考核普通药物进货渠道优化、医疗服务组织等工作时,更应该将考核指标作为数据依据,加强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利用考核指标来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中的财务行为约束力,重点加强医院岗位及考核环节的约束作用,让医院的内控能力不断加强,使医院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医院经济管理考核指标设定依据

医院管理者、上级主管部门是医院经济管理考核指标设立的出发点,以可实施性、完整性、客观性的原则来操作,需要从四个方面来设定考核指标:

(一)经济综合指标

新时期,医院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是其经济管理成果效益的综合体系,我们应该对此给予重视。实际上,现在医院是根据医疗毛收入增长率、医疗利润率、医疗利润增长率、资本金利用率、年人均利润、年人均医院毛收入以及年人均工作量等指标来反映医院经济管理的综合指标。这也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经营状况、收入能力、医疗服务效率等重要问题,且以医院总资本层面来体现医院的利润水平,是对医院经营成果的科学衡量,能够帮助医院管理层在决策时获得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经营成本指标

医院是以取得经营成果付出的成本来体现其经营成本指标,对医院经济效益的衡量具有重要作用,医院需要据此来提高经济效益,在成本上更好地做到开源节流。医院经济效益中的成本经济效益依靠成本指标来反映,明确了医院经济管理中的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医院经营成本指标涵盖了万元材料利润率、万元设备利润率、药品加成率与行政管理成本率,也包括了医院设备、材料、药品销售以及人工成本的管理水平。医院要想提升内部发展潜力,优化管理结构,就应该明确经营成本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三)就诊病人费用指标

从客观上来讲,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医疗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病人费用指标上,医院的发展前景、发展规模都反映在病人费用指标上。门诊平均费用、门诊平均药品费用、住院病人日均费用以及病人日药品费用都是医院病人费用指标的具体体现。医院根据病人费用指标来正确实施管理决策,平衡医院利润和社会承受力的关系。医院在管理决策中要格外注意药品费用指标,因为医院因为药品费用高而对药品有很大的依赖,这样也降低了医院的获利能力。

(四)经营偿付能力指标

医院的经营偿付能力指标包括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是医院管理层及医院主管部门实现经营状况监控的重要标准,这样才能科学控制医院投资。而且医院的设备状况也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了解。尤其是医院在引进人才时,更需看重这些指标,它是医院高素质人才引进质量的主要根据。

作者:李海霞 单位:蒙阴县中医医院

第九篇

一、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条件、可能性及其重要意义

1.反围剿背景下经济建设的条件及可能性

一是在成功击退了国民党的前四次围攻之后,中共领导的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范围已经跨越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四省,根据地人口已接近三百万人;二是根据地工农民主政权已经建立;三是土地革命后,确定了地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四是敌人的破坏与封锁,人民群众面临生存危机,经济建设成为其迫切要求;五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已初具成效:手工业生产在迅速恢复,1933年秋收作物的产量比1932年增加了20-25%,根据地内部和对敌区的贸易都在发展

2.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是否进行经济建设关系着工农民主政权的存亡。当时,以谋取暴利为目的的商人掌握着根据地的粮食、盐、布匹等重要物资的贸易,严重威胁人民和红军的生活,因此工农民主政府必须建立机构来专营重要商品的贸易。社会主义的经济因素便随着这种公营经济(当时称为国营经济)的建立而产生。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开展,军民生活得到改善,工农民主政权得到巩固。与此同时,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因素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为将来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二、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政策和理论

1.新民主主义经济含义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

2.经济政策

第一,私人经济发展政策。毛泽东认为应提倡和奖励小规模的私人经济在政府法律范围内发展。第二,公营经济发展政策。毛泽东提出“尽可能地发展国营经济”。并采取了没收反革命财产;接管原国民政府企业;依靠工农、干部和红军等建立工厂、商店、银行等措施大力推动公营经济发展。第三,合作社经济发展政策。毛泽东强调要“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经济”,并引导个体小私有者自愿地组织成立了集体劳动性质的互助社和耕田队(农业领域)、生产合作社(手工业领域)和信用合作社(金融领域)等。

3.多种经济成分间的关系

第一,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都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私人经济,在当时和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占着绝对的优势。第三,公营经济(国营经济),只限于可能和必要的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不大,属于人民公有,是中国大地上一种崭新的、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第四,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经过长期的发展,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地位。4.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公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发展的意义首先,保证了根据地红军和群众的生存供给,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增强了对私人经济的领导力。其次,公营和合作社经济是新中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社会主义经济确立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为建国后我党领导经济建设和直接经营企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毛泽东关于领导财经工作的方法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有自身运行的特殊规律。确立经济工作的正确领导方法必须以尊重规律特殊性为前提。在这两篇著作中,毛泽东提出的领导财经工作的方法曾对我党的财政经济工作发生过重要影响,对社会主义建设仍有重要启示意义。第一,在领导方法上,应区别对待不同经济成分。毛泽东指出工业建设制定发展计划。尽管精密的计划不适用于分散薄弱的手工业,但却是公营和合作社等国家主要事业发展所必须的。第二,经济工作计划前提是求真务实,其重要内容是分清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主次和轻重缓急,紧密围绕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发展农业、工业、对外贸易、合作社是经济建设的中心。尤其是要将农业生产置于经济建设首位。第三,在经济成分性质多元化的背景下,经济计划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明确最先发展哪种经济成分。毛泽东强调要兼顾公营、私人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对任意一种经济成分力量都不能采取强制削弱的手段,要通过在共同发展中循序渐进地改变某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实现各经济成分间的力量对比变化。第四,依靠群众克服困难。根据地经济建设面临工业基础缺乏,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敌人的战争和封锁,财政支出大,参军人数多,劳力缺乏等困境。毛泽东强调组织、动员、依靠群众共渡困境是最根本的办法。第五,坚决抵制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经济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组织领导经济建设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四、结论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革命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和《我们的经济政策》两篇著作中,毛泽东虽并未使用“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表述,但新民主主义经济却是他主要研究和分析的对象,他关于私人经济、公营和合作社经济等的观点和认识就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政策和理论。这两篇著作奠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政策和理论基础。此外,毛泽东在这两篇著作中首次提出中国存在着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有关社会主义性质经济成分的地位与前途的理论与政策及关于根据地经济如何为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准备必要条件等观点。据此,可以将这两篇著作看成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序篇。总之,这两篇文章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罗楠怡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第十篇

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设置标准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设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经济管理目标的设立是否能够达到事业绩效的最佳水平,投入与支出是否相对等的问题。

1.1明确设立舍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终极目标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事业单位之所以会发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使用资金的最大优势,最终达到收支平衡、成本最小的状态,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同时要转变“吃皇粮”的传统思想,正确看待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

1.2设立事业单位筹集资金的管理目标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公益性属性的正常发挥以及满足社会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新需求,事业单位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可流动以及固定的经济资源,而仅仅依靠财政补贴是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开展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例如社会捐赠、专项贷款、监督管理收费、设备租用、技术支持等多种“开源”渠道,特别是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代社会,更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单位优势和社会公益属性,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引导与树立以及对企业环保能力的监督力度,同企业一起共同研究即节能又环保的技术专利,获得外部的投资项目支持,在发挥社会属性的同时达到了筹集资金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在利用贷款进行筹集资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筹资的风险和需要支付的利息、还款时间等各项潜在风险,充分考虑偿还能力与借款性价比。

1.3加强对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目标的设定

除了开展公益事业的支出,事业单位自身运转的费用占据了事业单位成本的重要部分,为了配合企事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要把单位运转的成本费用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其发挥社会公益属性的绩效,因此在外部环境和内部业务发生改变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目标的设定时不能再仅仅局限在如何完善预算资金的管理问题,而是应该围绕如何提高工作绩效,实现经济最大化的成本管理,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集中使用等管理目标。例如在环保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日常工作的各项开销,例如人员工资、设备维护、检查成本、日常开销、投资回报率、改善环境投入比例等等具体的开支部分,正确计算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活动成本,同时分析出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开销,实现事业单位经济资源的最佳使用率。

1.4明确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木匾不仅仅是协调内部各个部门以及人员之间收入分配的管理问题,更主要的是如何协调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开销和对公益事业投入之间比例的开销。在对各个部门和人员收入分配管理目标设立的时候要充分借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制度,改变单位人员抱有“大锅饭”的思想,充分调动起单位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带动作用,同时建立并完善相关激励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制定分配方案并按照方案对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合理控制考核的成本。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开销与对公益事业投入之间的分配比例管理的问题,要充分考虑现实的需要,将钱花在刀刃上。以环保事业为例,事业单位的主要开支应该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城市绿化、污水处理、企业监管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报酬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只有完成这些基本的公益性指标的前提下,才能着手提高事业单位其他的各项非必须开支,例如接待开支、“三公”经费开支等的管理以及公务执行费的设定额度等。

2、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完善措施

为了将事业单位精金管理目标落到实处,除了立足理论分析、研究阶段,还要注重实践的操作方式:首先,为了能够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更有效的发挥成效,就要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机制,通过合理规划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使日常的财务管理与经济管理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要不断完善对资产的配置与管理手段,建立起以产权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体系,优化资产的配置结构,通过产权登记等办法有效明确资产的使用范畴与使用规范,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能够有据可循。第三,要建立长效的绩效检测评价机制,使评测的结果能够有效地对经济管理目标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与指导,加快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推进步伐。最后,要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资产管理目标设立提供的有效数据分析,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以上各项完善措施的具体实现从而促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3、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与其他国家的“非盈利性机构”不同,事业单位以及人员的编制的特殊性,使我国事业改革的进展十分缓慢。但是在缓慢的改革中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改革的希望,任何经济的改革都是循序渐进的,在明确具体的经济管理目标之后,我们要严格按照设定的目标开展有效的管理改革措施,通过事业单位内部的不断努力和国家的扶持、社会的监督与帮助,我国未来的事业单位一定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作者:张娜 单位:辽宁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