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就业市场诚信缺失的几种表现
(1)求职时简历作假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部分高职毕业生为了获取优质单位的青睐,不惜在简历制作过程中弄虚作假。例如,某单位发现,在参加某次高职院校毕业招聘会时,收集到的简历反映,某个班级学生在“任职”一栏中填写担任过系部学生会主席、班长、副班长,居然有十多个人,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完美”的个人简历、“虚高”的学习成绩、“灌水”的工作经历、“伪造”的荣誉证书、“虚构”的学生干部身份,太多虚假信息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求职自荐表逐渐的失去了应有的信任。
(2)面试中自我拔高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学生面试时刻意夸大自身的专业优势、综合能力和技术技能,而刻意的隐瞒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以期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盲目夸大个人工作能力,自我拔高甚至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严重影响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工作的选择判断。这种行为,既给就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利用与管理造成恶劣影响,也使毕业生自身错失了寻找更适合工作的机遇。
(3)录用后恶意毁约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时漫天撒网,一旦有单位通知签约,便草率签订就业协议,后期一旦遇到待遇更好的单位,就迫不及待地要求毁约;部分条件较好的毕业生甚至同时承诺多家就业单位,而私下却仍在向条件更优的用人单位投送简历;极少数毕业生通过不正当手段持有多份就业协议,与多家单位同时签订就业协议,最终再择优上岗,造成对用人单位的极度恶意违约。
2高职就业市场诚信缺失的原因
2.1社会的因素
当前,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健全,无法对不诚信的人和现象给予较为严厉的打击或制约,助长了少量不诚信的行为和现象。但随着高职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以及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不断市场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从而也导致了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诚信缺失的现象。
2.2用人单位的因素
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的趋势,导致一些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方式有失理性。一方面选才依据不合理性,部分用人单位脱离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片面追求高学历、高学位、高认证;另一方面招聘程序缺乏规范性,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了解过于依赖学生求职材料和自我介绍。这些人为设置的就业门滥,使得原本就已紧张的“就业市场”矛盾更加激化。
2.3高职院校的因素
随着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解决就业、提高学校就业率定为自身办学的首要目标,对于毕业生的虚假包装采取了默许甚至是纵容的态度。如对就业推荐表的内容不认真核对便盲目盖章、对学生在校现实评价含糊其辞刻意美化等。极个别院校就业管理机制混乱,甚至将空表直接发给学生自己填写,更有甚者出现1名毕业生持有多份推荐表的现象。
2.4毕业生个人的因素
部分毕业生面对就业现实,在不得已而选择一线的职业岗位后,并不安心工作,随时都可能二次择业;许多毕业在首次就业时,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一旦被更优质的用人单位录用后,他们会为了自身利益而选择违约。他们责任意识淡薄,诚信观念差,讲究现实主义,抹杀了道德和诚信;他们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而舍弃诚信。
3提高高职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对策
3.1打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诚信的缺失,我们要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诚信水平,就需要努力构建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使招聘方和毕业生能自觉遵守就业市场秩序。应努力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创建“诚信”的氛围,借助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校、企、学生三方诚信缺乏的行为。要形成具体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诚信制度,形成一套由诚信信息征集系统、诚信管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诚信公示系统、诚信监督系统组成的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让失信者受到严厉的惩戒,让诚信者达到理想的回报。为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康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3.2优化用人单位的招聘模式
用人单位的选拔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人尽其才”,让招聘的高职毕业生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和潜能,为企业服务。因此,用人单位不能盲目追求高学历,而应该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尽可能借助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对应聘者进行客观的评价,不能迷恋高学历,主要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道德品质等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制定合理的招聘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对口的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化培养、校企共建等校企合作项目,借此方式可以更深入、更细化的熟悉并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毕业生,以弥补现场招聘时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对纸质简历的过度依赖。
3.3完善高职院校诚信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自身教育的影响力最为显著,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和诚信观,使每一位毕业生将“诚”与“信”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人生美德。
(1)注重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仅在德育相关课程和就业环节对高职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首先,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应从入学教育开始并延续到毕业环节,从专业的德育教育课程课扩展到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尽量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诚信文化遍布校园,可以请知名专家开设诚信相关的人文讲坛,广泛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学校网站等媒介展示诚信楷模,不断弘扬中华美德。最后,着力开展与实际接轨的道德和诚信系列教育活动,努力形成“诚信者荣,不诚者耻”的舆论氛围,让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心理,传承诚信守信的中华文明。
(2)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水平
首先,帮助学生正确的进行自我认知。在进行就业指导服务时,要有意识的引导毕业生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和就业观。要使学生明白,高等教育不等于“高尚职业”,在就业时不应当盲目推崇“大城市、大单位、高薪酬、优福利”。应该树立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就业观,愿意并努力做一名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放宽就业视野,坚持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发展之路。其次,坚持规范就业管理制度。高职院校要健全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管理上可能存在一切漏洞。对就业工作的每个重要环节,如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各种认证证书、用人单位信息发布、毕业生跟踪调查资料等等均施行规范化管理。对情节较轻的弄虚作假者进行批评教育,努力治病救人;对于情节较严重的学生,应严肃处理,记入档案。
(3)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前文分析中指出,就业市场的诚信缺失现象与目前就业市场呈现买方趋势存在着很大关联。为进一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要与用人单位、政府就业部门、学生家长等密切合作,打造一个立体的就业信息网,尽可能为毕业生寻求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的与一些企业以设立校外实习基地、成立冠名班等形式开展一些校企合作项目,以期最大程度上为学生们拓宽就业渠道。只有就业渠道变宽了,才能从根源上减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诸多诚信问题。
作者:张蓉蓉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