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共4篇)

2021-4-10 |

第一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大力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1.大力开展学生分组实验

化学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是被动的实验观察者,有时候因为距离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不十分明显。而开展分组实验是学生和化学实验实现近距离接触,亲自体验高中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化学分组实验包含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化学验证性实验包含实证精神,实验内容含有环保意识教育、丰富实验方法等,这需要去全面认识并挖掘学生内涵。新的化学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实验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全面发挥优势,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进一步拉近学生和化学学科的距离,体会到化学实验的实用性。

2.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化学定律、新物质合成等都是将化学实验作为基础的,而化学新理论的提出也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检验来确定。因此,化学学科的发展是通过化学实验这一手段来完成的。化学探究的过程包含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选定仪器做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结论,这是化学探究的创新活动,按照这一过程开展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新的高中化学实验标准颁布后,化学教材增加了一些探索性实验,因此,必须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后,再开展探索,对实验问题加以分析探讨,然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在讲解“硫酸”时,教师可以做“黑色面包”,采取这样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集中注意力,参与思维,发现化学奥秘,有利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

二、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有的实验效果不清楚,还有些实验存在耗时长、重复性差,在课堂上很难展示出来。此外,还有的化学实验还存在污染大,是不能在教室内完成。而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帮助化学教师有效克服上面存在的问题,提升化学实验效能。比如在讲解“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如果改变压强对四氧化二氮、二氧化氮间的转化影响并不明显,使用化学教材实验,学生一般情况下观察到加压后的混合液体颜色逐渐加深,但不能发现颜色略微变浅。采用制作好的课本实验的模拟动画、原型模拟,突出气体颜色上的变化,加强化学实验现象的层次性区别,并且在模拟动画中压强对气体分子数、浓度影响的差别演示出来,还能加强学生对压强变化中的气体颜色变化、组分浓度的变化等方面的认识,加深对平衡移动原理的认知。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化学实验过程,更加具备直观性与灵活性,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轻松获取知识,提升化学整体素养,这是在传统化学教学中不能起到的实际效果。

三、化学实验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倡导从社会发展、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切实发挥高中学科的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来有效拉近学生与化学间的距离,让学生可以切实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性与实用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采用哪种方法可去除水中的沉淀物?为什么用成熟的苹果可以催熟绿橘子?为什么可以制成橘子电池等等,这样的实验不仅能有效验证化学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加强化学实验和生活的联系,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与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弥补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四、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采取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大力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等措施,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综合素养。

作者:赵娜 单位: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第二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竞赛课的教法

一、教学语言规范,注意教学逻辑

在课堂上,语言是教与学的桥梁,它决定着学生的喜好。课堂教学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学问的多少,口语表达能力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把知识准确、科学、到位而又不枯燥地传授给学生。化学学科跟其它学科一样,教学内容严谨、逻辑性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精炼,在赛课中语言表达的要求就更高,不能出现任何有争议性的语言甚至是错误的语言,更不能出现科学上的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用词上要准确贴切,尤其是特有的化学用语、基本概念、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表达应该规范、准确。同时,备课时,最好要写“详案”,反复斟酌、推敲,才能在课堂上表达得更准确和完善。

二、理清教学思路,搭好教学框架

优质赛课,与平时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略有不同。为求比赛公平、公正,一般都在异地进行,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学生,加之教室后排还坐着若干位评委,授课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紧张的情绪,教学思路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不管教学内容多么繁杂,授课前一定要认真理清教学思路,搭建好教学框架,明确本节课主要应完成教学任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是着重讲,哪些只需一般提及,做到“心中有数”。以《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为例,首先要明确本节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有:(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2)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酸、碱、盐的定义。讲授的顺序为: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再从电离的角度了解酸、碱、盐的定义,最后引出电解质概念。

三、新课引入新颖,激发学生兴趣

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一场表演。精彩的表演,能引人入胜,产生共鸣。课堂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新颖的新课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抓住学生的心。所谓的新颖,就是要有“亮点”、有“新意”。新课引入方式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1)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或问题作为开始的情境引入法;(2)以引发学生兴趣与思考的问题作为开始的问题引入法;(3)以对固有知识的回顾、反思,运用、迁移、拓展和类比等手段引出的温故知新引入法;(4)直接点明主题的开门见山引入法;(5)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的实验探究引入法,等等。新课引入的方式很多,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选择,但不管是哪一种选择,课题引入一定要有亮点,甚至是出奇不意,才能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近几年来,网络非常的发达,想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很难让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能适当运用自制的教具开篇,在众多的选手中肯定会脱颖而出,让学生和评委印象深刻。例如,本人参赛课题《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的引入,就是根据上节“物质的分类”的内容来制作教具的,课前,秉着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我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纸箱,制成尺寸大小相近的“卡片”,在每张“卡片”双面都贴上白纸,为使得“卡片”更加美观、精致,还用彩色笔给“卡片”描上边框,并在白纸上写上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赛课前,把它们随机分发给学生,引入时,请学生回顾“物质分类”的内容,然后请学生将“卡片”上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化合物可有多种分类的方式,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这种教具不仅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还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随意改变。在使用时,不仅能复习上节内容,同时,给学生“惊喜”而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四、注意细枝末节,充分做好准备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赛场如战场。上好优质竞赛课,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要注意几个细枝末节的问题:(1)赛前,到比赛现场观察上课教室、安装和调试多媒体课件,避免由于电脑配置不同(有条件的可以自带笔记本电脑),影响动画播放效果。(2)根据黑板的大小,设计合理的板书。(3)准备好实验器材,有分组实验的,要先确定好所上班级学生的总人数。避免因实验器材准备不足,影响教学效果。(4)所用教具的摆放位置要设计好,便于教学中的使用。(5)计划好出行的路线和时间,避免因堵车或不熟悉道路而迟到的现象。(6)对于教师的着装要求,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在比赛场合最好着正装为宜。

五、总结

总之,上好一节优质竞赛课,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好竞赛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获得成功。

作者:邹加华 单位:南宁市第三十四中学

第三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研读新教材,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在化学高考中,主要考察五个方面: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在高考中,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容易失误。选择题部分:化学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化学基本理论应用不灵活、不熟悉元素化合物基本的性质、对实验操作认识不清、主观臆断、审题不清导致的判断失误。解答题部分:化学方程式及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对有机反应原理把握不到位、审题不够严谨答非所问、不能将题目中的信息与知识有机结合、知识点存在漏洞计算能力差、时间分配不科学等。在研读好教材的前提下,在基础教学和高考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周密设置各个模块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训练时,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将一些解题技巧运用熟练,如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定方法等。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新的角色过渡。转变化学教学观念是实施化学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的一次深入变革,不仅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要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同时要积极关注课改动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课堂反馈,优化化学课堂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发生着各种信息反馈。比如,上课学生听讲状态,课堂提问的应答和质疑程度;对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延伸;学生观察实验时的表情和实验操作中的态度;在测验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等。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反馈具有协调整个教学系统活动、确保教学系统有效运行和协调教学活动优化教与学行为的调控功能。做好课堂反馈,进而调整后续教学策略,使教学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

四、利用信息技术推进高中化学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经是教育领域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多媒体通过计算机将文字、图表、声音、视频、动画、图片等功能集于一体,显示了它在教学过程中无与伦比的优势。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为传统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如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演示,微观分子结构的展示及一些交互性测试进行模拟实验等。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化学情景,从而将这些化学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同时又能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王乐民 单位: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

第四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构建

一、知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能够产生一些新的知识,学生面对难点重点如此层出不穷的学科,单凭简单的记忆背诵早已无力应付.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基础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到新旧知识的补充和呼应,通过不断地完善知识体系,学生的基础也会越来越扎实,而不会出现记忆混乱,知识点重复等现象.这套体系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落后陈旧,它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对原有知识的充分理解的层面上,做到更进一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知识体系构建的内容

1.基础知识的选择

想要构建完整而有效的知识体系,一定不能忽视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它们是构建框架中最重要的基石.尽管有些基础知识看起来十分简单甚至无关紧要,但是在整个体系当中它就能发挥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化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对待化学问题的正确方式,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基本观念,在遇到化学问题的时候会自动将相关的理论概念及解决方法一一列举出来.这符合学习知识所需要具备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为进一步学习更加复杂深奥的知识打下基础.这种基本意识一旦成形,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也逐渐加深.对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视,也是新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理念的主要区别.要抛弃过去专门研究解题技巧,专攻难题偏题的错误方法,立足于学习的根本,牢固树立正确的基本概念的形成与构建.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基础知识并不是万能药,它只是有助于形成最基本的价值核心体系,对于其灵活应用和正确理解,都要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它作为一个载体,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对上层体系的关联和提炼,不应盲目地强调基础而忽视了对更高层知识的学习.

2.新兴知识的融入

时代在不停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知识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如果固守传统的知识体系,只会落后于周围环境,导致无法解决后续出现的新问题.如今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资源、环境、卫生、能源等都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只有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加入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知识,才能在将来进入社会以后尽快的适应环境,得到认同和肯定.新兴知识的融入,还有助于学生增加生活经验,更加贴近社会,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更有效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在关键时刻进行决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侧面加强了学习效果.

3.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既能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基础知识,也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化学学科的发展与变化都与实验密不可分,它对于学生的指导和教育都是其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1)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让学生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验上.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仅使基础知识变得更加牢固,还有助于学生从中体悟到一些课堂上没有涉及的知识细节,深刻领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书本上零散琐碎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到了一起,做到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2)联系生活进行探究性实验.实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深奥,要让学生做好实验,就得先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入手,培养出学习兴趣之后再逐步的增加难度.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这种探究性实验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使学生发现生活中不易注意到的一些知识,将其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相联系并融会贯通,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体系的构建.

4.做好课后总结和教学反思

课后总结是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回顾,对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能做到及时解决,并与之前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结合,容纳到自己建立的知识体系之中.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当天所教授的知识进行一次再筛选,将一些重点难点挑选出来,对于学生已经掌握并能够充分理解运用的知识可以相对忽略.将所需要注意的知识集中到一起,进行有效的解答.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不能忽视对于学习之后的温习反思,这应该是一项贯穿教学工作始终的活动,它能够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便更适应学生的能力和教学进度,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巩固和高层知识体系的构建完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及时的进行反思是时发表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只有做到对过去所学知识完整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这还有助于师生之间产生互动,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及学生学习计划的深入都有相当重要的帮助.

三、构建知识体系的效果

1.学生的构建知识体系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要从之前盲目依靠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思维中脱离出来,遇到新的知识能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并将其归纳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学生的学习变的更加有条理,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习计划更科学更符合自身特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对于新知识更加渴求,内在动机的加大使得学习变得事半功倍.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不会气馁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更好,激起学生的热情,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对学生长期稳定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面对传统知识敢于提出问题质疑才是科学进步的最大动力.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疑问,不仅要学会自己搜集资料寻找答案,更要通过自己的总结得出判断,对亲自得出的观点能够坚持到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最重要阶段,只有树立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化学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总结

总之,教育理念的改变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新课程是顺应时发表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路的全新教学模式,努力达到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实际经验,为培养素质全面能力出众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蔡兵 单位:银川市第二中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