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风险管理论文 » 正文

农业风险管理中天气衍生品的应用

2021-4-10 | 风险管理论文

一、天气衍生品的产生与发展

1.天气衍生品与保险

天气衍生品在很多方面与保险相似,经过设计可以涵盖某些难以保险的风险。保险的契约的目的是补偿实际的财产损失、人身伤害,不是单纯的销售损失或价格下跌。在天气风险下,比如能源业,凉夏和暖冬会降低相应的空调和采暖需求,不利天气也影响农业、水力发电等,大多数此类由于天气变化而带来的收益下降风险难以投保。

2.天气衍生品的发展

天气风险的广泛存在会引起许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产生重大变动,而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却无法应对多变的天气。于是,天气衍生品在1997的美国的能源企业诞生,以场外交易的方式开展起来,逐渐吸引了保险业、农业、零售业、建筑业和管理基金的广泛参与。随着天气衍生品交易在OTC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市场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对标准化天气合约和流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期货交易开始引入天气指数的期货和期权交易。1999年9月,芝加哥交易所CME率先将天气衍生品引入场内进行交易,推出了四个美国城市的HDD(取暖日指数)和CDD(制冷日指数)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双方通过交易经纪人经行交易。

目前,合并后的CME是全球最大的天气衍生品交易所。CME天气衍生品主要是基于指数设计的产品,类似于股指期货、商品指数期货等其他指数期货。近年来推出的天气衍生品,除了温度、降雨量为标的外,最新的天气衍生品针对地震、飓风、花季(郁金香、樱花)而推出了以风速、浪高、湿热度为标的物的气候衍生品合约。后来场内交易并逐渐发展到欧洲、日本以及新兴市场国家之中。正如一般套期保值使用传统的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通货膨胀、外汇、利率等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样,面临各种天气风险的企业和个人也利用天气衍生品交易来规避天气风险。随着人们预防风险意识的增强和天气变化愈加频繁,天气衍生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仅2005年天气衍生品合同就超过了104万份,合同名义价值更是高达452.44亿美元。2010年全球的交易额达到118亿美元,其中OTC市场交易额达到24亿美元。此外,市场参与者的类型也渐渐多样化。现在全球的企业各大企业如农业,保险业,旅游业,零售业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使用天气衍生品来规避天气风险。除了套期保值者的参与,一些投机者也活跃于天气衍生品市场。

3.天气衍生品合约

天气合约设计买方和卖方在合约期间达成一项协议,合约的基础就是天气指数,例如降雨量、温度等,主要内容是每单位指数的价格。任何一种收到天气现象不利影响行业都可以是买方。由于对天气风险认知不足,天气数据缺乏、卖卖双方缺乏信心、买方的风险与指数变化之间存在不对等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天气衍生品发展缓慢。起初,能源公司是天气衍生品最大的交易买方,而合约的卖方是银行或保险公司。当时,天气衍生品合约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特定卖方和特定买方的需求,然后在场外市场交易。随着市场承租,逐渐形成标准化的产品。大型银行被认为是最具投资潜力协助拓展这种新资产类别一方面可以参与天气风险的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天气衍生品打包形成产品组合,推广给需要的客户。绝大多数合约在北美地区交易,亚洲和欧洲的交易远远落后。

世界银行鼓励发展中国家借天气衍生品转移与农业有关的风险。协助政府、微型金融业者和保险公司,发展与作物收成有关的天气指数。农民购买以这些指数为基准的保险,这些保险在集合起来,把风险转移给国际在保险公司或者天气衍生品交易商。天气衍生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它的合约没有原始标的物。传统的金融衍生品的标的物可以是货币,证券或是商品;而天气衍生品的标的指数只能是天气的好坏。大多数普通的天气衍生品依据温度的变化。其中有两种典型的标的指数是取暖指数HDD和制冷指数CDD。指数是通过将日平均气温与参照气温进行对比得到的,参照温度为65?,相当于18℃。当气温低于65?时,人们开始使用暖气,而高于这一温度时,人们用空调来制冷。HDD和CDD的计算公式为:每日HDD=Max[0,(K-Tavg)]每日CDD=Max[0,(Tavg-k)]Tavg=(Tmax+Tmin)/2其中,K是参照温度,Tavg为日平均气温,是最高气温Tmax和最低气温Tmin的算术平均值。HDD和CDD期货合约主要采用现金方式进行交易,买卖双方约定某个特定的交易日进行交割,在这个约定日期期权的交易者可以交易HDD和CDD指数价值。

二、天气衍生品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1.发展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原因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上有三种补救天气灾害的措施:一是政府扶持。比如欧洲、日本、美国等有比较完善的灾害救济制度。二是农业保险。在美国有很多农业保险公司,而我国未能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原因是我国天气灾害频发,农业风险大,加上政府政策不够完善。三是利用天气衍生品来避险。理论上,农业保险可以使个人风险得到分散和转移,可以实现将不稳定的风险转化为稳定风险。但是由于农业保险风险最大,我国一直长期处于“赔不起,保不起”的尴尬局面。我国的农业保险才刚刚起步,主要仍是政策性保险。随着我国财政补助能力逐渐增强,农业保险体系逐步形成,探索开发天气衍生品,能够农业提供有限的天气风险管理工具,也能够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风险对冲工具。天气衍生品和天气保险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非灾害性天气引起的农产品产量风险并不是保险公司承保的对象,天气衍生品恰好可以弥补这一项空白;保险公司承保灾害性天气风险过程中本身也面临着很大风险,也可以通过参与天气衍生品交易、通过资本市场分散和转移风险。天气衍生品转移天气风险的原理时基于大数定理和风险对冲原理。天气风险的经营者接受大量购买者转移的天气风险,集中大量的天气风险,大数定理是的他们承担的总风险趋于稳定。由于天气风险的区域行特征以及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方向不同,购买者通过天气衍生品交换各自的风险,天气风险将被抵消,相当于互相提供保险,天气风险市场可以较弱甚至消除天气风险。天气衍生品成本比较低,具有广泛的零售需求,市场基础好,交易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和公平性。

2.天气衍生品在我国的应用展望

我国的金融市场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一个日趋完善的监管系统以及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体系已经建立;二是市场已经有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期货品种,如玉米、豆粕、天然橡胶等;三是期货市场的从业队伍也日趋规范;四是期货市场平稳发展,交易规模稳步回升。我国天气衍生品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性条件:一是我国具有后发优势,二是有气象数据的保障,三是基础设施的保障,四是专业人才的保障等,因此从技术数据上来说,我们建立天气衍生品市场已经具有初步条件。在天气衍生品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我国应根据需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低风险到高风险的步骤,分阶段推进,逐步建立完善的天气衍生品的品种体系。在选择天气衍生品类型时,可先从最基本的期货开始,在推广到期权、互换等交易;在进行品种设计时,应以国外发展最成熟的气温指数产品为先导;在市场定位时,可以先考虑为一些行业服务,我国是制造业和农业大国,特别是农业人口占到全国总人数的七成,农业对天气衍生品有着巨大的需求潜力。

三、总结

发展天气衍生品市场,一方面,发展天气衍生品是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和使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发展天气衍生品也可推动我国相关与天气重要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作者:曹宇峰 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