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德育论文 » 正文

外国文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1-4-10 | 德育论文

一、以“正面人物”为切合点,渗透理想奋斗教育

外国文学教学中精选了《鲁宾逊漂流记》之名著。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把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与现代大学生的梦想、奋斗、创业相比较,针对目前社会存在的“高富帅”、“富二代”、“啃老族”、“傍上款”、“中大奖”等现象,结合自己身边的或者新闻媒体报道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师生激烈地讨论中,学生们坚定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提出了是坐享其成、一夜暴富,还是自食其力、自主创业的问题,从中树立了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理想信念。理想奋斗教育因素的渗透,不仅体现在作品人物形象中,作家本身的经历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比如,“勃朗特三姐妹”不幸的命运、巴尔扎克坎坷的奋斗之路、普希金的自由精神以及高尔基等作家本身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都是励志的典范,他们的事例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顽强意志品质。

二、以“经典爱情”为切合点,渗透爱情观教育

爱情永远是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主旋律,不少经典作品中魂牵梦绕的爱情故事震撼心灵,深受学生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等作品的人物形象穿越时空,深入人心。但是,因为东西方传统教育不同,文化背景以及审美取向不同,学生在学习中要么不以为然,要么盲目照搬,有的学生对西方文学作品中那些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断章取义,充满好奇与向往。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中国文化以及传统道德对“美”的理解,适时加以引导,就“当代青年人应该怎样对待爱情”,“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爱情”,“女同学如何赢得真正的爱情”,“当爱情事业受到挫时你应该怎么办”等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赏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既让学生看到爱情的忠贞和美好,又使学生感觉到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讨论中,学生们普遍认识到当今社会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正在大面积地侵蚀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只为“爱”走到一起的人越来越少;呼吁在理性对待爱情的同时,给爱情涂抹一些亮色,让爱多一些纯洁和美丽,忠贞和高贵,少一些功利性和商品化,同时要珍爱生命。从赏析《简•爱》中,要让学生们学习主人公为维护自身的生存权利苦苦抗争的尊严意识;蔑视权贵的勇气,自强自立的人格。激发那些家境贫困、相貌平平的女生,树立自信和尊严,塑造不卑不亢的品格。莎士比亚曾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教师在讲授《少年维特之烦恼》、《呼啸山庄》、《包法利夫人》等作品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恰当地挖掘和渗透,结合作品时代背景,分析人物的命运。教育学生人生路很长,爱情不是全部。在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上没有折中,更不要爱慕虚荣、贪图享乐。“道不同不相为谋”,美好的爱情要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之上,如果将爱情观定位在以物质为基础的情感,那样的情感充其量是一种交易。

三、以“反面人物”为切合点,渗透金钱观教育

时下最流行的一句台词是“人活着,钱没了”,“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种一切都要向“钱”看的思想,反应了金钱的重要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望。我们不能否定金钱在经济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成家立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钱。钱可以使家庭破裂,丧失良知,走上不归路,钱可以赈灾、扶贫、支援国家建设。作为当代大学生,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建设我们的家园,还是靠出卖尊严、投机倒把、祸国殃民获取金钱?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为当今社会青年在正确认识金钱的问题上指明了道路。高老头的悲惨命运和拉斯蒂涅从良心到野心的堕落,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作品深刻的现实意义有两点:一是作为现代人怎样看待金钱和它的社会作用?二是从拉斯蒂涅的堕落中你应该反思什么?而拉斯蒂涅这个人物形象的赏析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把握不好,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教师必须把这个人物的“变化”与19世纪法国社会背景相结合,与当时雄心勃勃的贵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的野心与追求相结合,分析拉斯蒂涅怎样由一个正直,善良、有热情、有才气的青年,经历了“人生三课后”,深陷名利场泥坑的根源。揭示上流社会灯红酒绿、挥金如土的生活,对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的影响和毒害。在讨论中,高老头的惨死,让学生们看到了金钱的罪恶!清楚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亲情、友情、爱情。而大学生拉斯蒂涅由善良到无耻的蜕变,对怀揣“出人头地”梦想、寻找“捷径”走向成功的当代大学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树立了知耻明礼、明辨是非的道德意识和正确的金钱观。

四、以“作家弘扬的道德人物”为切合点,渗透真善美教育

艾玛托夫认为,“作家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关于精神价值的概念,关于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概念传达给读者”。狄更斯就是一个真诚的道德家,其《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的成长经历,表明了作家的人生观及道德态度。健全、美好的人性是作品的主题,高尚、诚实、仁爱是他推崇的美德。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悲惨世界》中“以仁爱化解仇恨”的愿望、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等等形象,都体现了作家对真善美的弘扬、对假丑恶的抨击,诠释了作家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情感,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作品还要通过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真善美意识。司汤达《红与黑》中于连的悲剧人生更是说明了这一点。赏析的重点是:于连为什么会追求两个年龄、地位和身份都与自己有着极大差别的女人?其心理动因是什么?这种仇视富人、鄙视穷人,善于伪装,渴望改变命运的心态是谁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在哪里?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们感受到,良好的社会制度是青年人事业成功的保障,健康的心态来自对家庭、对社会、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要树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建设我们美好家园的崇高情怀。

五、总结

“人类在探索精神家园历程中遭遇的个性与环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成为西方文学永恒的主题。做为外国文学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怀,就要通过外国经典作品导读,挖掘其德育因素并在课堂上适时渗透,让更多学生从外国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我,启迪心灵,肩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

作者:王丽娜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大专文科基础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