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构建教学模式,规范课堂教学
教师“五导”:导趣、导向、导法、导改、导评。课堂五个换位:变“主宰”为“主导”,教师角色换位;变“他主”为“自主”,学生地位换位;变统一为分类(分类要求、分类指导),教学思想换位;变“讲———听”为“引———思”,教学方法换位;变“范———仿”为“启———悟”,教材功能换位。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把学生真正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作文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成为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
二、尝试新的作文评价,有力发挥导向功能
评价是教学行为的“指挥棒”。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我对作文教学的评价也进行了一些新尝试,主要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评价的发展性。进行作文评价的目的既不是鉴定,也不是选拔。因此,我们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评价尺度的精确性和评价分数的准确性上面,而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给学生兴趣,增强发展自己个性的自觉性。
2.注意评价的差异性。即注意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思维水平等方面的特点,不用唯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个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3.注意评价的全面性。根据作文教学的综合性,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前提的,而不是以牺牲整体发展为代价来促进某一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评价时不是脱离作文的整体教学目标来评价个性的发展。整体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与提高,是我们开展培养学生个性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落实措施,把个性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各环节
1.加强读写结合,为创新创造搭桥铺路。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积累语言和材料。特别对不同风格独具特色的文章加强分析指导,包括选材方法、结构特点、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创造的目的。其次是扩大阅读量,在增加阅读量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郭沫若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美好境界。
2.指导独立观察,培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独特性。在指导学生掌握一般观察方法,加强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和独立思考,对事物既要有一般共性的认识,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并做好观察记录,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坚持每天记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甚至可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日记。
3.求新求变,活化作文思路。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克服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创造性的思维、多角度的思维。学会思维的求新,在可想(想象)中求新,在可疑中求新,在可破(突破定势)中求新。学会作文思路的求变:主题思想变化,理解角度变更,思维方法变迁,表达方式变异。在求新求变求异中,开启创新的智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4.密切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大力开展讲故事、辩论会、演讲、参观、访问、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生通过活动亲身感受,获取直接资料,丰富了写作素材,为作文的个性化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5.因材施教,实行“差异教学”。改变作文教学的统一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发展需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行分层要求、分类指导,满足个体差异的需要。
6.尊重原则,保护个性的发展。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和独创,不把学生引导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公认的”、“绝对正确的”、“一致的”作文规格上来。学生的习作虽难免浅显、直白和幼稚,但这是其认识、情感、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包含着其独特的生活感受,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性。因此不对学生习作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而是“笔下留情”,对于必须纠正的错误,只是善意地委婉指出。
7.正面引导,成功激励。将激励作为学生学习、创新的原动力,相互鼓励,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多获得成功的体验,实行高分、高等政策,鼓励向各类报刊投稿,作文评语一律用鼓励评语,肯定优点,对于明显缺点和不足以委婉的口气提出。
8.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作文教学和其它教学中有意实行个性融会贯通教学,以良好的、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去熏染学生。
作者:唐丽娟 单位:吉林省东丰县实验小学教师
第二篇
一、从模仿中求创新
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模仿可以从模仿句子,到段落,到整篇文章。司马迁的《史记》,善于运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也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将人物置于矛盾之中,所以如果想写古文模式,则可以选择司马迁《史记》的名篇名段来进行模仿练习。通过不断地模仿和练习,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当然,光靠模仿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属于自己的文风。学生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模仿中求创新,并在写作中注意遣词与造句,布局和谋篇,培养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是符合新课改下作文教学的宗旨的。
二、从生活中取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虽然高中生的学习比较紧张,但是教师依然可以为学生找到相应的感悟生活的方法。现在高中学生的作文中有许多的空话、套话以及假话。学生的文章也普遍缺失应有的活泼与生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时,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使他们能够了解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同时,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如流水,可以联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等。四、鼓励学生个性写作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很大要求就是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所以,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学生的具体个性,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题目,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抓住题目中所包含的想象因素,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挥潜能,用充满个性的心灵和独特的视角以及语言去体验生活与人生,表达心中的感性,写出具有个性的作文。
三、讲求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同样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与“重中之重”。所以在具体的操作实施时有一定的难度,难以找到和找准突破口。学生在作文写作的时候,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自己一定不能对作文反馈望而生畏,心存恐惧,不能认为作文“指导与不指导没区别,讲评与不讲评一个样”,且在讲评过程中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放任自流,所以一定要注意讲求“针对性”和“实效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讲评作文时,针对个别问题要具体对待,而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问题,也就是共性问题,就要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所谓“实效性”是指教师在讲解作文时,除了要及时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还需要切切实实的有效果、有成绩。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遵循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规律,在如何“有效果”这一点上多费点心思。记叙文写作一直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就会使文章显得抓不住重点,过渡不自然,首尾不能很好的呼应等。如果处理材料不当,则会造成文字内容显得过于单调,内容不真实,内容与文章的中心思想脱离,中心思想不是通过作文材料所体现出来的等等。
四、运用好多媒体技术
在当今,多媒体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因此,语文教师也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作文学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对高中学生来说,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可以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放松,并乐于进行作文写作。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好作文教学知识,且更需要努力学习信息与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多媒体制作教课件和教案,从而不断提高自己驾驭作文教学的能力。
五、总结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从生活中取素材,从模仿中求创新,进行个性写作,讲求针对性和实效性,并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孟勤 单位:山西省交城中学
第三篇
一、求真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点
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写真话,求真意,是激起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加强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求真”艺术的探索,重视“人本”的自然回归;努力疏通写作与体验式生活的渠道,开拓写作的广阔领域,还学生作文以原本生动活泼的可人面目,彻底砸碎“假、大、空”的确令人腻味的矫饰面具;鼓励他们敢于遣悲怀、抒壮志、寄深情,善于表心愿、陈己见、出判断,让真“我”走进作文,让作文表现真“我”。
二、求新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落点
“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意”。“新”就是创新,是“真”的演绎和升华。“求新”是文章写作中的一项不落俗套的思维创意,也是学生作文成功的“秘诀”,它植根于作者长期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淀的沃土之中。没有不懈的求索,就无所谓创新。如果我们都拥有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用“心”去寻觅,去发现,去挖掘,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创作中的“新”是无处不在的。姑且就拿我们所熟知的一种鸟———杜鹃来说吧。千百年来,人们惯常认为杜鹃啼血,悲从中来。杜鹃是“天地间愁种子”,诸多文人墨客更习惯于把她塑造成“愁”的化身,凄凉哀怨的使者,这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在现代作家周瘦鹃的笔下,杜鹃的叫声却不再是“啼血悲”、“伤情切”、“要断肠”的心酸,而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善用自己的匠心解读杜鹃“重涕而道”的至诚至真,品出了那“啼血”背后的无穷韵味,将其演绎成善良美丽的化身。这就是对普通事物的“新”感悟,是独具慧眼的创新意识的表现。我们要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善于冲出传统思想的禁锢,打破思维定式的“僵化”,关注学生多向思维的训练。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用“心”感受事物,体验生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长于发现“美”、巧于捕捉“新”的灵感,从而写出具有真知灼见、鲜明个性的新意文章来。
三、求活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起点
体验式作文教学“求活”的要义在于巩固课堂,走下讲台,走出教室,面向生活。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一条新思路,一种新理念。“巩固课堂”就是重视范文阅读的学习与指导,系统掌握各类文体的写作技法,得法于课内。“走下讲台”其内涵有二:一是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一统天下”的单极化作文指导格局,不再因循老师站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地说、点、圈、评,而应确立学生是作文主体的观念,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灵活多样的作文指导战略;二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冲破现行教材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多经典的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充学生作文的素材。“走出教室、面向生活”,是针对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而言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充满幻想,争强好胜,善于表现,是养成教育很重要的时期。
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带领学生适时走出封闭的教室、刻板的教材,走进生机无限的大自然,去饱览祖国河山的秀美壮丽,领略四季风光的如诗如画,品咂乡土人情的无穷韵味,聆听生活壮歌的粗朴典雅,感受宇宙万物的博大精深。让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取作文的灵感,撷取作文的素材,这样定能使昔日“木偶面孔”的学生作文“活”起来、“亮”起来,使我们枯燥单调的作文教学“新”起来。
作者:肖春霞 单位:江苏海安雅周中学
第四篇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角度新
古人云:“横看成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理写文章也是如此,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得到不同的印象;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西湖选景拍照,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取,结果得的照片是千差万别的。同理,考生能与其他学生有不同的角度,那么此文就会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二)材料新
在去年记叙文训练中,让学生写了一篇你值得学习的人和事,大部分学生材料通篇举的是张海迪,蕾锋、陈景润、焦裕禄和孔繁森等。这些家喻户晓的老典型例子。即使立论,结构再好,但读来却少新鲜感。因此要使文章富有新意,要尽可能使用最新发生的,一般人未能道及的新鲜材料。怎样才能获得新鲜材料呢。告诉学生最有效的 方法是经常读书、看报、听广播和看电视。这些是材料的储备仓库民族平时的写作中一旦用到,将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注意储存,才能获得新鲜材料。
二、要富有深刻的批判精神
创新就是求异,创新就是对旧事物的批判。重新作文的主题就是在批判旧事物的过程中确定的。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教育培养学生必须具有透过生活现象看问题的本质的过硬本领。因为新颖的主题常常隐含在一般化的生活之中,甚至包含在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常常不为人们所注意,它需要作者从平常的生活之中去发掘,提炼加工。作者如果具有见微知著的过硬本领,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生活中许多人们熟视无睹的事情提出新的看法,或赋予它一种新的意义。如现实生活中新华社“洋消费热”现象,追求名牌运动衫、名牌运动鞋,几百元一套的名牌西服;女学生中还有争相购买“玉兰油”,“夏士莲”等名牌化妆品。我要求以《中学生“洋消费热”》为主题,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其中贾旺同学所写的能抓住重心,揭示本质,他是这样分析的,中学生“洋消费热”的产生固然有其社会原因,如某些发达国家生活方式的影响,影视不恰当的宣传,家庭的娇生惯养等。但是也应该看到,某些同学追求“时髦”的虚荣心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从国情、民情、家情出发,不考虑自己仍然是个消费者,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摆阔气,盲目的追求“洋消费”,这不正是虚荣心理在作怪吗?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推断,在生活上过分追求的人,往往在政治上不求进取,在学习上期望不高,平庸懒散,碌碌度日,玩物丧志,所以,中学生盲目追求“洋消费”,实质也是内心空虚,胸无大志这种精神状态的折射。由于作者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故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要具有灵活的变通性
灵活的变通是指写作时随机应变,不受消极写作思维定势和常规写作方法的限制。创新即与众不同,既要写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法。因此,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写作方法的运用上,够有极大的灵活性,往往不按常规办事。前段我给学生出了这样的题目《略论王婆卖瓜》,《班门弄斧之我见》,《说手高眼低》等,部分学生能够打破常规,反其意而写之:王婆卖瓜——理该自夸;弄斧应该到班门;要眼高——高标准,严要求,再由眼高走向手高。这些作者就摆脱了常规思维的束缚,思维就会变得极为活跃,从而能够获得新的灵感和新的观点,构思出有新意的文章来。
四、作文创新要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文章是为现实服务的,特别是议论文,所论问题有关有所发,有所指,做到有的放矢。比如针对当今校园一些怪异现象:明星崇拜热,生活攀比风,集体观念淡薄,辍学之风盛行,消费现象严重等情况,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不少学生能够针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阐明原因,论述危害,因而极为深刻透辟,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是这种创新作文中的针对性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没有独到的思考力,也就很难与众不同。只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捕捉但不同凡响的写作材料,并从这样的材料中提取出与众不同的主题,写出不同一般的作文。
五、小结
以上所谈的是作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几点看法。这几点在作文教学中,在学生的写作中,都应该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利于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求异能力,从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志玉 单位:河南省永城市高庄镇高庄初级中学
第五篇
一、感性遇合
确切地说,感性愈合即是兴趣的遇合和情感的遇合。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说兴趣是最强大的原动力,在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中,难免有这样的现象:比如说有某地某个学生写了一篇《假如我是市长》之类的好文章,于是教师便纷纷效仿,布置学生写“假如我是——”的文章,不可否认典范的示范作用,便无视学生作文兴趣的生硬之举,在现实作文教学中还是敬而远之。之所以有的学生“怕”作文(就像“怕”语文,“怕”数学,“怕”外语一样),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教学中“兴趣遇合”。作为教者,应该更多滴关注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让一些稚气未脱的少男少女成天去思考“辩证”、“物质”之类的东西,恐怕容易未老先衰的。(前些年的论文问题)。情感的遇合是作文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有的作文教师把学生带到某个地方去参观,出发前就给学生做好交代:写一篇作文,参观归来之后便让学生操作文字,令人遗憾的是,此时并不诞生多少佳作,试想,一天的参观之后,有的学生余兴未尽,有的学生身心疲惫之极,有的学生思绪万千,正是心态各异之时,又怎能静心去写作呢?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教者的情感叠加给学生,而只能用教者的情感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情感的遇合中再去宣泄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慰藉,因而去寻求理性的表达方式。
二、理性的遇合
理性,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意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习惯,这里我想简单地探讨一个现象:有时放手让学生去写一篇文章,难见其佳;而在分秒必争,惜时如金的考场上却屡有上乘之作。“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的复赛场上,一位未能及时赶上的考生一人补考,主考随便将一团纸丢进半杯水里就算是出了考题,而该生一篇《杯中窥人》也堪称上品。可见,仅有兴趣和情感的驱使是不够的,作文教学中还要有理性的遇合。理性的遇合,是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驱使下,为了表情达意,剔除杂念,专注写作。选用最合适的技巧和方式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信息,完成写作。理性的遇合与平时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一定量的作文练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多读多写文自工”,我想大意于此吧。
三、遇合与新质
无论是兴趣、情感的感性遇合,还是意志的、习惯的理性遇合,其主体当仁不让的是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是主动的遇合,而不是强加的,被动的遇合。因此,遇合的结果就是学生主体不断地展示自我,创造个性化的东西。个性化,就是创新。
作者:李桂菊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第九中学
第六篇
一、新角度,哲思当下,写出新意
作文《起点》有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学生颇用心地思考平凡的生活,同样不乏智慧的作品:爸爸惋惜地说:“唉,你没有抓好起点啊!跑步时,每个人都面临找起点这个问题,找起点时太往前,心里会十分忐忑,生怕会踩线,被判犯规,从而影响成绩;太往后,又会直接让你起跑时就落后,所以一定要抓好起点。”我回到房间,仔细地咀嚼着爸爸的话,慢慢地理解了爸爸的意思,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又一次跑步比赛,同一场地,相同的对手,我想起了爸爸的话,找准了我最合适的起点,发令枪响起,我飞快地向前冲,心里则想着:这次找好了起点,一定能拿第一。信心为之一振,步伐似乎更快了,终于我取得了第一,并打破了学校记录,我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人生之路就是这样,首先必须找到一个起点,而且就把这个起点定在你脚下,然后向着目标奋斗。我认为,人生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起点就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则需要信心信念和勇气来填补,这样,成功的大门就会为你敞开。体育比赛中,爸爸一句介绍技巧的话语,小作者用心体会,由此引申,感悟生活,得到精神升华。关注现实生活,一句朴素的话也能入味,打造别具一格的体验,不同凡响的智慧。这样的一句话的提醒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关键在于用一颗感悟的心去体会。
二、望来路,沉淀心香,写出真情
作文《最美的礼物》,学生抓住“礼物”,虚实结合写出“礼物”的意义,体现“最美”的价值,这样写文章切中题旨没有偏差但少精彩。生活紧张,节奏加快,母亲节的礼物、生日礼物等各色礼物有太多来不及沉淀就匆匆流逝,而儿时遥阔的时光,温情的馨香一直沉淀在记忆深处,细细咀嚼有太多芬芳。对此,笔者提醒学生回忆儿时生活,寻出“最美”。一句话激起了学生尘封的记忆,太多的美丽目不暇接。有学生深情回忆了专属她的最美时光和“最美礼物”。暮色下的乡村抹去了鲜明的光泽,只留下一片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微风中奶奶用一只粗短的木棒,采下鲜嫩的苇叶,轻拂去上的水汽,重叠、对折、再对折,穿梭忙碌一番,一扇四叶风车便挺立风中了。每个日落黄昏,我总会和奶奶出现在那条小道上。微风拂来.风车缓缓地转动起来,吱呀的风车声一直飘到天边,飘到我那童年的梦里。一日,我和奶奶又出现在那条小道上。可是,此时无风,风车一动不动地立着。奶奶看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我嘟着嘴说:“没有风,风车转不了,怎么办呢?”“没有风,我们可以去找风啊!”说着,奶奶迈动那瘦弱的双腿,疾速奔向远处,夕阳里拉下长长的影子。倏忽,微风拂过,手里的风车依旧吱呀地转动,将我带进那个年代,那个有奶奶陪伴的童年。而我意识到我即将站在人生的起点,人生的风源将等待着我去寻找,于是乎,我在起点里写下—奶奶的爱伴着风车陪我到世界的终结!这里的写作源于学生过往真实而动容的生活,奶奶一言一行中浸润着一片舐犊深情,在我们的记忆中不乏这样温情脉脉的细致画面。美好的生活构成了童年的天空,也构成了真情动人的文字,天成的文章来自妙手偶得,更来自岁月沉淀。
三、看身外,心向明月,写出境界
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园,生长于斯滋养于斯的灵魂方能澄澈。适时放眼自然,收获的不仅是色彩,而且是生命大境界。写《沉默的》时,同学们放眼自然,收获了大智慧。杜鹃依旧沉默着,我拨开它浓绿的叶片,却惊讶地发现枝叶间藏着小小的花骨朵,包得很紧,层层叠叠的,精心地呵护着那小生命。离杜鹃开花还早,它却已然在做着准备,用一整个冬天去酝酿,去积蓄能量,也正因如此,春夏的杜鹃花才会有惊心动魄的美丽。杜鹃的沉默,可是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哲学啊!它知道自己生命的短暂和渺小,所以从不把时间浪费在虚荣、攀比,短暂的小成功上。而是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顺应天命,努力积蓄力量,直到开出娇艳欲滴的花朵……我也愿做一颗沉默的杜鹃,在酝酿生命的季节里,努力学习,积蓄力量,等到生命的夏天来到时,才可能化茧成蝶,绽放出令人目眩的光彩。我更愿人人都做沉默的杜鹃,在合适的时间做好合适的事。那么,这世界不就是一座百花园了吗?
一沙一石的世界,一花一草的天堂,是生命的存在,是智慧的启迪。杜鹃的生命卑微,却是启迪人生的琼浆,引起小作者的敬意仰望。“天下有大美而存于微观”,把握细致而微的自然世界,同样领会生命的大美之美。学生生活不乏澄澈的天空,过往与现实的馨香哲理,绿野与飞花的浅吟低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悉心引导,用心呵护,学生自然会用稚嫩却真诚的笔去体察感悟,写出精彩动人的“浮生笔记”。
作者:柳雯文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第七篇
一、写作就是矫正错误
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学会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以恰当的心态面对自我,悦纳自我,并巧妙地组织文字,训练语言表达,准确的表述出来。一次考试中,有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这个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就是贪玩、懒惰,学习不认真),反而考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当公布成绩时,他的脸一下很红,我感到有些蹊跷。事后了解原来他有舞弊行为。对此,我并没有对他严加批评、训斥,而是循循善诱,讲解不劳而获的后果,知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取丰硕的果实。让他静下心来写出舞弊前后心灵深处的激烈碰撞,写出考试前的没有努力,缺乏压力,写出事发后的内疚和不安,解开了他心灵深处的十字架。从此以后发奋学习,不久便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作文贵在真实
思想感情贵在“真”,贵在“实”,所谓“真”,即不说假话;所谓“实”,即不说空话,大话,有人说,学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在我看来这话是完全正确的。做人,首先要做真诚的人:作文一定要讲心里话。为什么要学写作呢?不就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吗?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在与人交往中,常会有些人和事引起我们的喜怒哀乐,引起我们的爱憎褒贬,引起我们的思索探究,于是内心就充满了想一吐为快的话:小学生的经历有限,认识能力正在发展,很少涉及较大题材。
谁都有自己的童年,可以写天真烂漫的童趣,也可以写自己无忧无虑的情感,还可以写儿时纯洁无暇的记忆。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的事没有什么好写的,其实,小学生的写作里大有天地,甚至能够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重大的影响。做诚实人,写真心话,脚踏实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写作对心理发展有相当的促进,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就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也正是为师者的欣慰之时。在运用策略做法渗透心理教育时,当学生迅速提升时,教师必须以耐心、细心、爱心和热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作文中反映出的问题要及时“面谈”,解决于萌芽状态,让学生变得更加聪睿、更加坦诚,更加才思敏捷,知行合一。
作者:冯秀玲 单位:河北省鹿泉市山尹村镇龙凤湖学校
第八篇
一、作文教学中教师范文主要有以下特点
1、艺术性强。教师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的神圣职责,更应以一桶水倒一碗水的方式灌输学生知识。要求学生写好文章,教师范文就必须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借鉴性强。教师范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欣赏功能有显著区别,教师范文不只是让学生欣赏老师的杰作,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该怎么写作,教师范文应重点展示技法。
3、针对性强。 教师范文是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训练的要求来写作,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学习进度来写。针对该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分析掌握学生本次作文的难点,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因材施教。
4、制约性强。教师范文的忠实读者是自己的学生,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范文有很大程度的制约。一是篇幅限制,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短小精悍,不超过1000字。二是内容限制,必须是学生会熟悉的人、物、景。三是结构和表达方式限制,不能故弄玄虚,晦涩难懂。四是语言限制,不能只顾辞藻华丽,文采飞扬,让学可望而不可及。五是时间限制,必须在本次作文指导之前写好范文,否则会失去应有的效果。
二、作文教学中教师范文的作用
教师范文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克服学生的心里障碍,让学生觉得具体真实,而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教师和学生长期共同生活,相互了解,彼此平等,相互信任。学生对老师的作品不会像对名家作品那样觉得高不可攀,遥不可及。教师亲自动笔写作,则可以避免这些弊端。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能力,从而写出一篇又一篇清新活泼的美文。教师除要反复讲解语文学习积累与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外,同时要培养学生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之养成脚踏实地、积词积句积文、一下一个脚印的习惯;更要善于把自己的写作体验推及学生,把握学生写作的关键点,化难为易,化苦为乐;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句、一词、一字,甚至一个标点用得好,都要积极予以肯定。他们有时会对老师的范文指指点点,提出许多问题和看法,这就达到了教师写作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提高欣赏和实际的写作能力。教师范文很好地体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这一教学原则。学生会在这率先垂范的作风的潜意默化下,自觉提起笔来加强作文训练。
怎么才能写好范文呢?我认为,首先要把我作文训练的重点,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好题目,中心思想和材料。在此基础上,分析本次作文的最大困难。分析必能闭门造车,要通过询问学生,总结上次作文等方式进行,然后考虑从哪个方面或角度解决问题能取得最佳效果。知晓哪些熟悉的人事景物可写,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作文训练题目,作文指导才会诱发学生对生活再认识,再思考的激情,才能拓展习作的思路。敏锐地洞悉学生的生活及情感变化。把自然天成的“真情实感”的抒发与“个性”“创意”的“训练”有机融合,让学生明白只有用内化于自己心灵的语言去写作,作文才会有感染力。这些工作准备完成以后,教师才能动手写作。
三、总结
写作时要要注意提醒自己的身份,自己是教师,以达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为己任,而不像作家那样要显露自己的所有才华,让别人赏识自己。因此,教师范文构思重新颖而不求高深,结构重严谨而不贪散漫,内容重通俗而不图华丽晦涩。“教师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这是一种言传身教,是最有说服力的作文指导,可以起到比书上的范文更直接的示范作用,这种言传身教,胜过任何空洞无力的说教。
作者:杨天军 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