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学数学论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符号意识培养
一、培养符号意识的方法
1.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生活在符号之中,教师要去让学生了解符号引入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慢慢学会使用数学符号。例如,在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情境来使学生理解“加号”的含义。2个小朋友在教室打扫卫生,后来又来了3个小朋友帮忙,教室总共几个小朋友呢?教师通过对这个情境的描述,将2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的情境结合起来,进而让学生们明白“+”的含义,最后得到2+3=5。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经验,使他们通过对数学符号感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式。然后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的们彼此的交流、讨论,加深他们的理解,使用不同的办法,促进学生们符号意识的形成。
2.对比分析,彰显简便
数字符号在表达数学概念方面,具有简便易懂的特点,体现了数字的简约美,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数学符号感。比如让学生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书桌上铅笔、橡皮和练习本的个数,同学们肯定会用到各种符号,在这些专属于孩子们的统计方法中,肯定会有很多比较麻烦的,记录起来繁琐,记录效率也不高,然后教师可以找出最好的,也就是教材中常用的符号来进行统计,通过和学生们使用的符号对比,来让学生们分析这些符号的优点和缺点,进而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方法。这种对比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在不断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将教材知识灌输给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数字符号的优越性,进而对其感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课堂渗透,巩固强化
符号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培养。课堂是整个教学过程最主要的阵地,抓住课堂才是抓住整个问题的关键,上面我们提到的两点都是课堂内容的一部分,但是只是具体的东西,最关键还是在课堂上渗透符号教学,在可以用符号表示的部分尽量使用符号表示,掌握好日常语言和符号之间的转换。例如,列示计算题:3和8的和乘以6和2的差,积是多少?要让学生在第一眼看到后就能迅速转换成算式:(3+8)×(6-2)。课堂教学要注重数学语言的使用,帮助学生完成基本数学符号和日常语言间的转化,明白抽象的数学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定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把数学符号作为一种规定的符号,然后只是简单的让学生们记住这个符号的意义。教师要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维,这需要在课堂上渗透这方面的理念,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塑造学生们的符号化思维。符号化思维训练还可以反向进行,例如,通过一个计算式“3+2=5”,来让学生们自己列举适用这个计算式的实际情况。有的学生会说:“我有3支铅笔,妈妈又给我买了2支,我现在有5支铅笔。”有的学生说:“教室里有3个人,然后又来了2个,现在教室一共5个人。”这样的例子学生们能列举出很多,这种课堂上的逆向的符号思维方式,更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字符号的简约和应用起来的方便。
二、结束语
数学符号本身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思维变换模式,但是它却直观地反映了数学问题,是数学智慧的结晶。随着教学活动的继续深入,更多新的内容必将会注入到小学生符号意识培养的课堂中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符号,进而使用数学符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们数学思维模式形成的黄金时期,教师们要重视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有利于学生们以后的学习。
作者:刘亚云 单位:中南大学附属铁道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
1数学“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的理解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数学教学就是指教师作为学生的向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本来应该由教师教授的知识变成主动探索的知识。对于学习,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只有他们自己通过努力,才能使数学能力得到发展,使数学知识得到构建,所以,必须引导他们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实现在做中学。所谓“做中学”就是指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记忆力?思维力以及注意力都参与进来,与此同时,还要以动手为主,将操作参与进来,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思考能力,充分发挥智力。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具体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形成一定的感知能力,之后教师再运用语言来形象的描述,再通过思维上的抽象,在得到形式上的数学知识“。做中学”还要求学生尽可能的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突出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到一起,实现充分的结合“。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主要情调情境与整合,这是为了防止在动手操作中数学味被冲淡,同时也为了防止教学变得庸俗化与大众化。
2小学数学“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的意义
“做中学”能够将抽象的思维直观化,使学生更易理解,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它主要是将模型直观?实物直观以及语言直观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想象表象与记忆表象,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中学”是指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过程,具体是指通过问题情境?日常现象以及实境猜测来引导学生实验?观察与思考的数学活动,它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维的养成,同时还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思维的碰撞,形成更多数学智慧的火花,它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将现实与数学相结合的数学化过程。“做中学”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引用一些深入浅出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构建模型来自主学习与探究,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要对之前学过的重要概念以及理论进行回溯性的总结与归纳。事实上,它也是一种“再学习”与“再创造”,它让学生首先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主动观察与动手实验,经过具体的比较与分析,最后构建出完整的数学模型,提高数学能力。它能够使一些复杂的数学理论;抽象的空间模型更加直观清晰,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与领会,形象思维能够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动手能力能够促进动脑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一种生活技能,学生在学习中还能拥有充足的兴趣,挑战一些智力游戏,在“做”中掌握知识。
3“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的理论依据
“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主要是将操作性的理解变换到关系性的理解上去,在转移到迁移性的理解,它主要是以下面几个理论作为基础依据的:(1)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具体是经过支架式的教学模式与情景式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最后将数学的学习实现顺应与同化,最终实现知识的个性化构建以及自我构建。(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数学学习理论:主要是通过将现实中的直观事物向抽象的数学过渡,使数学以现有的水平为基础,通过潜在的转移,达成新的水平。(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的动手操作与实验,来加深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认识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能够灵活的变通。“做中学”教学还要注重将教材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动态的体现出来,透彻领悟教材的精髓。在学习教材的内容时,只有学生积极的参与以及富有个性的体验,才能使教材更加实用,贴近生活,由抽象化转变的更加直观化。与此同时“,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又开通了符号以及文字与图形语言之间的通道,使固定不动的符号与文字,变得更加鲜活与生动,以图形和实物表现出来,达到直观与抽象间的相互转化,这就会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更加和谐,学生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
4结束语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点,它通过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自主的学习研究,来使学生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
作者:陈瑞英 单位: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中心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一、趣味性情境创设
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深入教材之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更要超越教材,将知识的呈现采用趣味性的手法,将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现场比赛、即兴表演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以调节课堂氛围,增进学习热情。极富感染性的语言也是呈现知识的一个最佳方式。数学语言虽然条理性强,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我们自身的语调和态势来感染学生。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收放自如的肢体语言,也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良好方式。只有我们用心构建了生动的、活泼的课堂情境,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最佳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学生的学习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学习效果就会应运而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学习兴趣的引领下逐步提升起来。如在进行枯燥的口算复习时,我们教师可以设置“勇救动物”闯关比赛游戏,帮助学生提高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突破和提升。
二、问题性情境创设
(1)预设性的问题情境。在讲授新知识前可通过书本插图里的知识点;生活常识中人们容易忽略的误区;各种实验中容易出现的差错;多媒体展示科普类的知识等不同方式创设出有益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在这些预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会思考。
(2)生成性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总有一闪而过的生成性问题,它是我们陪伴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最有效的抓手,如果我们学会抓住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信息并把它创设成最有效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寻求,那么孩子们的学习就更有深度、更有价值。
三、创设生活性情境
知识起源于劳动。人类的知识多数来自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所学的多半知识与生产实践及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那么,如何协调呢?
(1)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把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我们的课堂进行生活化处理,寻找知识与生活间的相通点和相容点,找寻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抽象的语言不再晦涩、枯燥的文字不再无味,学生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抓住生活实际问题,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的学习中当遇到陌生或复杂问题时,我们要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探究欲望,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系统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要构造生活问题,培养应用能力。孩子的学习幸福感来自于成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不但会在解决问题中将知识内化,而且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作者:陈丽娜 单位:吉林省东丰县杨木林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一、数学即生活
我们数学的学习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樱桃小丸子》是同学们十分喜欢看的动画片。记得有一次,儿子拉着我观看他最爱看的动画片《樱桃小丸子》,无意中我发现了一个镜头十分生动有趣,故事讲述的是顽皮的小丸子在老师要来家访时,因为不会分类整理,把自己的东西胡乱地放到三个大包裹里,然后把三个大包裹藏到爷爷的房间里。我当时灵机一动,我不正因为分类整理的教学情景该怎样贴近生活而苦恼吗?那么,就让我们这节课从小丸子的动画片中藏到爷爷房间的三个大包裹开始吧。小丸子也是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使孩子们在熟悉不过的动画人物,学生学习时,学得格外亲切,一个个满腔热情地为小丸子当起了分类整理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十分热烈,学习效果也很不错。这样上,同学们积极思维,发言踊跃,他们谈到许多在生活中听到看到或用到的与分类有关的知识。比方说,电脑中文件信息的存储,冰箱食物的收藏,超市中货物的摆放,图书馆中书籍的摆放,以及人们的方便物品。数学与生活贴近的如此自然真实,这正是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数学同样需要人文关怀
我在教学中及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和价值观,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尽可能自然地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引导。比方说,《买花》这节课,就是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穿插了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时,孩子们选购鲜花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这样的生活情景。相比之下,曾经有人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孝不孝敬父母无所谓,甚至还有很多家长也是这样来与老师交流,至少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我们的教学课堂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尊敬,又怎能期待他对社会、对他人、对国家有多大的责任,有多大的作为呢?课后有家长十分感动地打电话对我说:“王老师,真没想到咱们家里的小皇帝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今天放学回家,竟然主动地提出让妈妈休息,自己打扫卫生,收拾屋子,说是要把这作为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妈妈。”她非常感谢老师对小孩子的正确教育引导。有的家长喜出望外地拿着孩子用零花钱买的玫瑰,别提有多开心,连声夸奖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感谢老师在教会孩子知识的同时,教会孩子关心他人。在百以内加减法练习课,导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的一幕,在悉尼奥运会的奖牌数的调查回顾中,在新奥运新北京的城市建设观赏中,将一个个百以内的加减法的认识提升出来,我们的孩子通过课前调查与课堂交流,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与奥运有关的知识与信息,甚至在年级还掀起了一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奥运添光彩的活动热潮。其它课例,都精心设计,将新课程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行为规范、伦理道德,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三、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我们的问题情境是多样的,开放的,我们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灵活的,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在促进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而对同一组数据信息,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生活经验提出不一样的问题并解答。如《计算》这一课,据听课老师的不完全统计,课堂中有近6种不同的提问与解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兴致勃勃地交流给不同的算法,而且同一算式。例如,304-97,我们的学生做出多种解法。每一次学生总是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喊着:“王老师,王老师,我有更简便的算法。”而我总是笑着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其实,也许在大人们看来,他们的某些想法与发现也绝非向他们心目中所想象的那么伟大,但你能使他们积极参与,不值得嘉奖吗?怎样正确面对算法多样性化的数学问题呢?在充分肯定表达与认真倾听地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在找出他们最喜欢的几种算法并说明为什么的基础上,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便自然而然地学会反思他们的种种选择。从而在选择当中真正学会选择。有时,有的孩子提出一些他们自己都不能做出很好解释的办法或想法。当然,依据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也不可能顺利解答的问题。其他的孩子就会建议,可以把它们暂时存入问题口袋。而且我们的孩子甚至提出了一些错误的解答。我先表扬他积极思考,再引导他们自己找出其中的问题。我认为尊重学生就包括尊重学生的差异,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给予他们不一样的期待。这种空间的提供,往往是有倾向性的,这种期待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
感谢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带来了机遇,为我带来了进步,使我自觉不自觉地站到了教改的第一线,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让我自身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实现,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作者:王广艳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文昌阁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注重语言描述
在教学加法的时候,我诗意地解读:这边有三十二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那边有七只陌生的蝴蝶非常羡慕,感觉很孤独,就主动前来,打算找这三十二只蝴蝶交朋友,一起做游戏,他们组成了一个欢快和睦的大家庭,同学们,现在的蝴蝶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成员?再如,在学减法的时候,我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那三个苹果属于奶奶,右边那三个苹果属于妈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奶奶年龄大了,吃不了太多苹果,为什么不少给奶奶一个?———是因为爸爸是个孝顺的儿子,给她们买苹果的时候考虑到谁也“得罪”不起,所以两边的苹果一样多!还有,奶奶吃不了再给妈妈,能够让婆媳感情升温呀!学生哄然大笑,在轻松中,学习的枯燥荡然无存,乐趣无限,课堂上温馨一片。
二、增加动手操作
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最大的好处是各种感官一起活动,对数学的知识能够有深刻的印象,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数学教学不是语言学,不是历史学,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味,因此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知识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做实验的工具:小刀、土豆、苹果、西瓜等等,之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要求尝试切割,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展示。再比如,学习了比例尺,为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为所用,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用所学到的知识为学校设计一座图书馆,要求个性化,设计上要美观大方,经济上省钱适用,尽最大可能地体现出学到的知识,这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丰富了情感,提高了能力。
三、小结
总之,教师采取别出心裁的方法教学,精益求精,学生的数学成绩必然会节节拔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一定会更上一层楼。长此以往,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更加高效。
作者:王建荣 单位:河北省鹿泉市宜安镇宜安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力求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生动形象的实例,能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并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中,起到触类旁通、引人入胜的效果。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寻找闪光点,培养成就感
成功和喜悦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的喜悦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对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强化和精神补偿。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与探讨,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而会情绪高涨,更兴奋,更自信,更能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处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表现,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正确的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要充分肯定,同时,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我们也应该说一些鼓励的话,比如说"没关系,再认真想想,相信你能行!"这样,不断地为学生创造表现成功机会的环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游戏激趣
游戏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进行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新知寓于游戏之中,在富有童趣的数学游戏中进行教学,让他们身临其境,更多参与,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
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学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进取之乐。
五、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能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可带来计数器,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明确了各数的来源。
六、小结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和主动学习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班少方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义圩镇世木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
一、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学生学习、研究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和团体合作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六环八步教学模式”,六环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反思评价—提出问题,八步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获得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反思—提出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一激发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即制造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条件的恰当程度的冲突,使学生引起最佳的思考动机和思维定向,从而产生问题意识。
环节二:提出问题—目标导向
学习活动本身就具有目标性和指向性,目标指引着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方向,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问题就是给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研究目标,而这个研究的目标也就是一节课中教学的重点。同时,教学是否能够解决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因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讲究提问的策略。通常可以采用下面的策略进行提问:
1.在新旧知识连接处提问引发迁移。知识结构紧密、系统性强、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是数学学科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如果一个内容不是起始的独立章节,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般都要有复习准备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同时也是为学生创设和曾经问题解决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给新知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实现已有的学习对当前学习的一种促进,实现正迁移。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且学会了用转化法推导圆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此课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解决问题。a.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b.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这个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数学思想?c.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2.在矛盾处提问引发思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把自己曾经获得的经验及时提取出来用于解决当前的数学问题,但是在运用旧有知识和已有经验的时候往往又会出现矛盾,即并不能顺利地把当前的实际问题解答出来,此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矛盾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旧有的惯性思维中走出来,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变换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教学倒推策略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在没有接触过这个问题的时候,多数是按照从条件入手运用正推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但是,当运用正推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时,发现无从着手,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既然从条件入手不好解决当前的问题,我们是否换个角度去思考,从问题入手倒过来思考问题呢?教师的这一提问,把陷入矛盾之中处于苦思冥想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突破口的学生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要及时转换考虑问题的角度,重新变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关键处针对式提问。一节课总有它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是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突破重点或难点的地方,往往就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处,因此教师在此时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只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分母相同才能够相加减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为了突出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加减法的本质特征,可以设计下面几个问题: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是怎样计算的?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把分子分母相加减?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呢?这样的几个问题实际上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白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时候才能够直接相加减,这几个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关键处及时提问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在对比处辨析式提问。有些数学内容需要在比较中更好地掌握它的本质,把相应的两个事物进行对比,通过辨析式提问,便于掌握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出示一张条形统计图,再出示一张和条形统计图相同结构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环节三:探究学习—数学思考的过程
探究学习这个过程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核心过程,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特点采取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和学生集体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但在实施这个核心过程的时候,教师宜让学生先进行个体自主探究,如果学生个体探究出现困难则及时进行集体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之上进行。这个过程可以采取“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获得结论”这样的步骤进行:(1)提出猜想。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情猜想,这个过程就可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直觉,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2)验证猜想。这个环节既可能有学生逻辑推理的过程,也可能有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的过程,具体需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验证的方式和方法,总之,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3)获得结论,经过验证之后,学生获得了对猜想的认识,并通过交流形成对猜想的认识。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时候,教师提供学生一些学具:等底等高的圆锥的圆柱和圆锥容器,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圆锥的体积可能是什么呢?而后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而后在验证之后让猜想正确的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教师点评其思维方法,供其他学生效仿和学习,同时鼓励其猜想的合理成分,感受猜想成果的喜悦,进一步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环节四:解决问题—知能转化
此环节就是让学生把探究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经验、知识用于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是解决课始遗留问题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环节,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活动。环节五:反思评价—总结提高此环节就是通过及时反思、回顾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梳理,再次深化并形成经验。反思的过程就是学生整理解决思维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总结、形成经验的过程。同时,通过进一步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和他人在学习中有哪些值得积累的好的做法,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通过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理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环节六:提出问题—思维提升我们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让学生的学习因为一节课40分钟的停止而结束,而是还要让学生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课后的探索性的学习。当然这样的问题可以是本节课问题的延续,也可以是下一节课学习的起点,总之,教师要经常在课的结束的时候,问一问学生是否还有新的问题,鼓励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或者教师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二、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先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1.强调以问题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引导要素或教学驱动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围绕中心问题而展开。2.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在问题的提出、参与方式、问题解决的策略等方面都表现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承担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学习的任务。3.强调探究为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个体独立思考为基础,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与共享,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有时也是团队合作的社会行为。4.强调过程为学生习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猜想,然后根据猜想进行合理的验证并获得结论,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经历了几次之后,就可以上升为学习的经验,这种经验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有助于学生以后的独立求知与研究。
作者:彭国庆 黎阳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项里中心小学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新区实验小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
一、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对于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摒弃原来“满堂灌”的课堂模式。老话说的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真正的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我们追求灵活的教学方式,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方法得当,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针对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还要进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很多,旧的教学方法已经过时。教师应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教学过程,比如多媒体的应用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它能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更多的、更形象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满足小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做到持续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注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不能以老师的教为中心,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了,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实现课堂效果的显著提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发自内心的学习意愿,让学生自己融入到学习和课堂状态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自我。尤其是对于数学教学这种相对比较枯燥且又需要学生理解的学科,老师就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的获取知识,从而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三、教师要细致钻研教材,这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材是传播知识的媒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要想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就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发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将这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典型问题,要转化为常见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只有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充分熟悉和研究之后,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四、总结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必须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改革。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基础的学科,其教育改革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不断地发现、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新方法、新思路。
作者:叶淑琴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北街小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加强指导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法,走下课堂,走进学生,只有我们的教法改变了,学生的学法才能随之改变。教师要改变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知识的习惯,对于一些在探讨中能够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勤动手、勤动脑,把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的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成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合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讲课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对这些问题主动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虽然知识不是很多,但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依然是难以接受的。数学毕竟具有高度抽象性,教师要改变教法,让这些知识具体化,通俗易懂。同时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一些记忆性的知识不要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把记忆知识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例如,在认识图形时,我会提前让学生在课下自制一些教具,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周长时,我改变了以往那种直接写出公式,然后再让学生按照公式去操作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制的教具,预习课文内容,主动探讨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形成的过程,不会的时候再共同讨论和解决,所以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是单纯的教师去教,而学生学的过程,它需要教师讲解与学生动手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的重难点要善于分析,一节课学生不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合理地调整不能超负荷地讲解过多的教学内容,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额外的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给他们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判断和理解问题,对于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积极的表扬,对于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有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小学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一门学科,教师讲解时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增强差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更深一层的知识材料,让他们吃得饱。在教学过程中我就非常重视分层教学,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点让差生来解决,比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在同一知识点拓展迁移的设计上,我注重由易到难的自然过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他们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只有语文才可以通过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和游戏情节等渠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对于数学来说,我们同样可以用各种渠道来创造各种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教学。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回答和提出各种问题。把教学知识融入到游戏故事之中,使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感性知识得到积累。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用口“说一说”,用脑“比一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体验和学习数学。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生活实际出发,尽量多安排各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要富有趣味,有挑战性。例如,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如果学生按部就班去做题,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又浪费时间。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小组,男生报题,女生计算,然后女生报题,男生计算,这样就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运算熟练的基础上,我又增加了习题难度和密度,同时采用竞争机制,比赛获胜者获得奖励一朵红花、一面小红旗。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条件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无条件的我便结合生活实际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将其改成与生活实际相贴近的问题,由于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兴趣便一下子得到了提升,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创设和蔼民主的师生关系
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对学生,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从日常学习的细节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与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要善于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不要严厉地批评,甚至粗暴地体罚,否则都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可磨平的创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是学生,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简单的语言都会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树立自信心。“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愿意亲近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再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蔼而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效率才会大幅度地提高。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农村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钻研,努力探讨,客观认识。理性概括,扬长避短,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全面改善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刘英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交建里小学
第十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鲜的事物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采用新颖的练习题型和方式
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展开小组讨论,运用小组之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这样具有强烈娱乐性的练习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口味和意愿,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习题的思考过程中。例如,在刚开始接触规定新运算的题型时,学生都不知道开如何下手。这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交流和讨论,寻找到解决的方法。然后我就让每一个小组展示自己组讨论后的结果。当把最佳的方法和答案理解和掌握透彻之后,我再出一些类似的题型用抢答的形式看哪个小组运算得更加快速和准确。通过这样的练习方式,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数学练习课堂中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让学生牢固扎实地掌握了题型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便于以后的灵活运用。
2.结合其他学科创新数学练习的题材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数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它和其他学科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练习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其中的练习来更新数学练习的题材,用更加新型的方式将习题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产生学习和解答的动力及欲望。因此,在练习课堂中教师要综合所有学科的特点,来为数学练习创设更加具有情趣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和解答,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丰富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各种学科知识的联系能力。如在练习百分数的习题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成语来让学生联想所适宜的百分数。像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全十美等都可以与数学发生联系。我们还可以运用诗词来让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式。为学生处理习题增添一些趣味,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动力。
3.要采用新鲜的练习方式
学生在传统教育思想下,练习就是做试卷,让学生通过验算,用笔作出解答。这样单一死板的练习形式大都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消磨殆尽。为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必须采用新型的练习方式,走出单调练习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加喜爱上数学,习惯做一些数学练习活动。
二、深入挖掘数学本身的特点和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数学知识需要灵活的思维能力、较高的逻辑能力和果断的判断能力。在数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深入地挖掘习题本身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让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得到提升。传统数学练习课堂中教师为了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难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会给学生限定特定的座位,要求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但是这个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在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应该改变这种习题形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和他们想要合作的伙伴共同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种自由的习题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我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过程就会不同,反映到数学习题中就会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为此在数学练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结晶,并且通过学生拥有的不同答案,来促进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和思考方式。让学生学会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整体能力。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课堂练习过程,想要在练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就要为学生编排更加新颖、有趣的习题,运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效率。
作者:周艳秋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总校西蒿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