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
一、教学情景有效生成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这个发扬创新精神的社会,为学生培养创新问题的意识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迫切。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创新的领航者,一个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具备问题的意识。没有问题意识也就不存在创造性的活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里一定要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情境是整个政治课堂教学的中心思想,从找寻问题、发现问题、建立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里,让学生从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研发者。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应当不断的探索对策,建立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到敢问、会问,所以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的情景有效生成成为了老师和学校继续解决的问题。
二、情景有效生成在课堂教学里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情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学生、课本、教育方法等因素相互之间构成的教育环境。狭义的角度来讲,指的是在课前老师通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具有导入情景以及教学进程的问题情境。此处主要探讨狭义的教学情境有效生成的思考。
1、教学情境的有效生成属于课堂教学的首要节点
情景教学通过新课改的要求将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改变单一、乏味、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快速、正确的理解教学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建立学生的情感。教学情境的有效生成对于教学要求来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属于整个情景教学过程里的首要节点。
2、教学情境的有效生成对于教材情景有延伸作用
教材属于知识的主要工具,是老师的教学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场地。通过新课改后,教材在改编时打破了以往的编写结构,将教学内容重新调整,通过政治课程的新标准、结合新的教学方式,将情景设置凸显出来。设置导入情景,在课堂教学过程里通过一些重点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好的情景资源。整体来讲,教材的改变要满足老师的教学以及学习的需求。可是作为课堂的教学需求而言,老师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并且,高中政治课程的属性,决定了全国要使用同一的教材版本,所以对于教材选择的教学情境要求就更加注重典型性及普遍性。可是教学情境的个性化与差别化不够,这也为各地的老师创造了新的选择空间。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当地的实例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情景的有效生成对于教材情景来讲具有延伸的作用。
3、教学情境的有效生成属于合理设置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情景教学里具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情景;另一个是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两者间存在的是问题的设置。所以,问题成为了介质,如果问题不够好,教学情境就无法体现出来,学生的思维就会没有方向,同理,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情景作为依托,再好的问题也无法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问题也会成为一个空壳。所以,教学情境和问题是合二为一的、是密不可分的。
三、总结
但凡有效的、成功的教学课堂都无法脱离学生的参与,并且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成效。因此,在新课改的标准下,老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真正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勇于发现、勇于创新,在不断的实践当中需求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升高中政治课堂,让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生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孙健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雨金中学
第二篇: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一、高中政治教学“失效”原因
课堂教学的评价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评价教学过程,这种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这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评价中心,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基础;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它是在课后对学生知识水平进行的评价。这些评价标准宽泛而不全面,对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并不能做到细致精准的考察。
二、高中政治教学“提效”建议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教师要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提出的假设,要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打破常规思维。老师可以启发学生从课内学习拓展到课外实践,使学生成为具备自我探究的能力,在未知的领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满足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把“以人为本”作为课堂教学思想,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群体学习的潜力,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用心思考,相信一定能达到自主发展的预期效果。
2.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政治课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一是把生活实例补充到教科书去,把课本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改善学习方式有极大帮助,能使政治课教学获得新的活力、生命力。二是采用“假设———求证———回归”的教学手法,它能够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也为教师解决难点、重点的问题提供了方案。三是采用提问教学法,是指学生先进行主动学习,并提出问题,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把思维的创新作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优化评价体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在当代新课标情况下所有政治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改善教学现状的紧迫要求,也是课改的目的所在。在高中的政治教学,教师要做到关注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仅仅是教学任务,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教改的重要措施之一。另外,通过巧设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或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时政,利用多媒体灵活处理枯燥的知识点,拓展课堂教学。用多方位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到位地评价教学成果,这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通过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总结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学生可以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差距,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总结
教学模式的创新为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课程改革的探索进程中,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教师要总结自身的不足,吸取课改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习高效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创造出辉煌的成果!
作者:万世东 单位: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校
第三篇: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
一、教学内容要保证生活化
高中政治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多多关注国家和社会上的重要时政及热点话题,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社会化。其优势在于,借助时政信息不但能让学生了解到国家、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大事,增强对国际社会、国内社会形式的认识;而且通过这些时政信息,教师还能引导学生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政治知识点,这对于增强政治课堂的活力、帮助学生实现对于具体政治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无疑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将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与素材充分引入到政治课堂上来,确保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二、教学过程要做到生活化
1.课堂导入要保证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对于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及深刻影响,因此,要想使课堂教学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保证课堂导入的生活化,这样才能在一上课开始时就为学生营造一个熟悉的学习氛围,从而奠定生活化高效课堂的基调。例如,在教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热衷的中外节日(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德国的狂欢节等)等日常生活现象导入。如此,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激发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透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节日现象让他们深刻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这对于帮助他们实现对于知识点的更好认识与理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知识点的讲解也要保证生活化
知识点讲解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这一环节的生活化与否同样是衡量一节课是否真正达到生活化教学要求的关键所在。鉴于这种情况,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教学资源,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引入到知识点讲解环节。如此,方是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根本之道。
三、总结
打造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目的在于消除学生对于高中政治内容的距离感与陌生感,促使他们领略到所学内容与自身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既是调动他们学习兴趣的必要措施,更是帮助他们实现对所学知识点更好理解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切实提升与改善,有利于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实现。我们高中政治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将这一先进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到自身的日常教学实践之中。
作者:崔国权 单位:河北省海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四篇:高中政治课堂渗透研究性学习
一、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应把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首先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问题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必须把研究学习的问题的设计和学生所关注的话题紧密联系起来;其次突出学生主体,要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此外,最终的研究结果应由学生自主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起一个引导但绝不是主导的作用,断不可越俎代庖。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的活动相结合,但要退到学生后面,使学生能真正地投入到社会调查的课题中去。
2.合作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一般是以学生小组合作为形式进行专题探究。合作小组人数不宜太多,否则难以组织和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些学生常常占有支配地位,多数学生则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旁听者,能真正得到发言机会的毕竟是少数。扩大参与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由6至8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
二、研究性学习与政治课教材的有效匹配与整合
1.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研究性学习选题如果与学习无关,不仅学生提不起兴趣,作为指导老师也可能没有参与兴趣,也会感觉无从下手。因此,我在引导学生选题前,一般都让学生了解政治课堂的一些相关知识。如在高一经济生活这一册时,学生大致浏览书本后,都对第三课消费观和第六课的银行存款储蓄及第七课的社会分配内容感兴趣。于是,我就和学生共同制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当代中学生的消费观》、《中学生如何参与理财》及《当代中国社会分配状况及对策》。因为是学生自己选题(以前很多时候都是教师指定的),在随后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集思广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2.教师要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教材
经济生活第三课主要讲解了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如何践行正确的消费观。学生们则是从中学生这一特定的消费群体出发,研究中学生的消费现状、影响中学生消费的因素、中学生消费的趋势等。这也是选择这一课题的学生经常探讨的基本问题。我在给学生进行指导时,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让他们好好思考这里的“中学生”到底是指什么群体?你到底要研究谁?在我的提醒下,学生们很快就悟出了其中的意义。后来他们把研究的对象又分成了如下几类:《八十年代中学生与当代中学生的消费差异》、《高中男生与高中女生的消费观》、《中外高中生的消费差异》及《城乡中学生的消费差异》。学生的分析和合作能力让我惊叹。这样课题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丰富了我们的教材,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总结
既然是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去合作、去探究,就应有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以激励学生。无论作为指导老师,还是学校,都要为学生展示成果搭建平台,以真正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总之,自由的氛围、自在的心理、自然的状态、自主体验、自觉主动,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应有之义。
作者:方德玲 单位:江苏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本教育理论
一、高中政治课堂应用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即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需求、捕捉学生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如笔者在讲解“我国的分配制度”这一内容时,发现其他学生都在积极发言讨论,只有一位学生没有举手并且把头埋得很低,注意到这就把该学生叫起来询问他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否了解,他直接就回答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接着又问:“那你为什么不举手发言,反而低头呢?”学生的回答让笔者很诧异,学生说“我没有勇气回答!”接着笔者鼓励这位学生和其他和他一样没有勇气、内向的学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通过课堂积极发言锻炼自己的胆识,如果能这样做,则一定能慢慢消除胆怯心理,“获得一个精彩的人生”。针对课堂上举手发言环节发现的这一问题,笔者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记录,并且小组组长由平时不爱发言、内向的学生担当,这样突出学生的教学能有效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2.突出合作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师在教学中多数是罗列知识点,串讲课本内容,导致学生认为课堂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很差。为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合作,即要发扬“自由民主的作风”,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摒弃过去“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神话”,敢于坐下来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营造“师生平等,合作对话”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在讲授高中政治有关“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可以首先让学生举手发言,列举生活和学习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所见所闻,并提出自己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看法。此过程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做出记录,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做出记录,教师和学生共同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此过程教师也要参与讨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见解和想法给出点评,肯定其积极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交流,例如教师提出“在学校环境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样一个专题,并将学生以分组形式制作宣传画或宣传视频或班级演讲会的形式,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合作空间,体验高中政治课程的乐趣,进而提高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效率。
3.突出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素以“枯燥”著称,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轻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为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突出探究,即要按照“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原则要求,尽可能精简教学基础知识,而腾出一定课时和一定精力安排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体现“在做中学”的探究精神,注重教学设计探究氛围的营造,结合教材内外知识,给学生探究的时空和思考、创造的机会。创设探究情境。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综合运用问题设疑、角色模拟、热点引趣、声像图文等手段创设探究情境。如在教学哲学原理“事物时普遍联系的”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蝴蝶效应”的声像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的美丽的同时,感受到蝴蝶翅膀的扇动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微妙变化,从而理解万事万物皆联系的哲学原理。
4.拓展课堂
拓展课堂即要结合教材内外知识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从而为学生探究提供广阔的平台。如在教学“效率与公平”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对基本教学内容的教授结束后,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成小组,收集社区里的有关公平和效率的生活小事和相关资料,并留出一定课时举行“效率重要还是公平重要”的主题辩论赛,给学生积极探究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将高中政治课堂延伸到网络、微博、QQ群等平台,针对某一政治热点问题,如“钓鱼岛事件”,引导大家畅所欲言,使得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学生。
二、总结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发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探索完成和实践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今后的课堂和课外教学中不断“上下而求之”,以取得突破和进展。
作者:梁永桃 单位:西湖一中
第六篇:高中政治课堂中时事政治的应用
1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现状
1.1引入时事政治的意识淡薄
我国的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普遍的“重理轻文”的现象,很多高中的理科生要远远多于文科生,导致学校的升学率也是理科相对文科较好。这种现状就给教师带来了消极的因素,他们认为文科教学无所谓,高中政治教学也很随意,只有照本宣科的就可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时事政治教学的意识十分淡薄。
1.2教师对于时事政治关注不够,理解不深入
我国中学的政治教师普遍对于时事政治不太关心,他们注重更多的是书本中的相关知识,对于时事政治的关注和分析很少。是造成我国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况不理想的又一原因。另一方面,有些政治教师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事政治,但是教师本身就无法深入的理解这些政治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时事政治偏少的原因之一。
1.3时事政治教学过程缺乏客观性
现阶段我国高中政治教学在应用时事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时事政治缺乏客观性评价。在政治部分政治教师的理念之中,时事政治就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个十分小的方面,而且引入时事政治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因此对于评价过程都不太注重,造成了时事政治教学过程缺乏客观性。
2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效运用的具体策略
2.1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课堂导入是政治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是想高中政治教学的高效课堂。因为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当前的政治事件进行适当的课堂导入,不仅对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经济生活模块中讲述市场经济调节时,笔者首先播放了关于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的热点新闻视频,这样的开场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政治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课前的时间进行时事报道或者引导学生对现阶段的时事进行播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于政治的学科感情,从而更好的促进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时的对当前的政治事件进行分类整理,并对事件之中包含的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进行高中政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应该放眼世界。同时通过这种时事播报过程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2.2引入时事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政治是一个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用政治的眼光进行思考和探讨。现代社会各种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社会,每天都会有很多时事方面的新闻,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时的引入这些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全国首例精神赡养费案,原告是一位77岁高龄的老人,被告是其女儿女婿年,2013年4月因女儿不管老人吃住,老人便将女儿女婿告上了法庭。《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后当地法院才根据新法进行了审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这个案例,针对其中的政治事件进行分析,让学生根据此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明白赡养老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通过这种方式就实现了时事政治与课本知识的完美结合。
3结论
本文针对高中政治课堂中时事政治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在具体分析高中政治教学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我国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时事教学进行了相关论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对促进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臧新荣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一、把握两“点”,提高课堂探究实效的前提
要使探究有实效,必须使探究的问题具有针对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为此,教师必须合理定位探究点,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探究,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探究,在探求结果不确定处探究,在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处探究,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出发,在学生观点的相互碰撞中点燃思维的火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例如,规律的概念是《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课的教学难点,其因有三:一是规律概念本身抽象,难于理解;二是学生难以分辨规律与现象;三是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客观性原理”与“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为了突破难点,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我把“规律的概念”作为探究点,设置了如下合作探究:下列说法哪些属于现象,哪些属于规律?1.水往低处流;2.苹果落地;3.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5.商品价格时涨时落;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7.昼夜循环;8.大雁冬天南飞春天返回。通过判断分析题启迪学生思维,达到解决疑难的目的。
二、穿好双“线”,提高课堂探究实效的关键
(一)以情感为主线
在课堂教学时,不管是枯燥的感念,还是抽象的原理,都要精心选择恰当的探究案例,注意寓理于情,运用情感的力量吸引学生,启迪学生,塑造学生,明理践行。例如,在学习“人的价值”时,我播放了身边的感动中国人物———高淑珍守护“炕头课堂”十四载的视频,学生在情与泪的交织中看完短片,明白了“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校园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是人的价值的真实写照。在情感的熏陶中,学生懂得了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并有学生提议每周节省一元零花钱捐给高淑珍的爱心小院,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小院的孩子们,去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涌动着的情感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塑造着洋溢着爱心的美好心灵,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
(二)以创新为生命线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激疑、释疑,鼓励学生质疑、善疑,这是提高探究实效和参与深度的关键。“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新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析疑、解疑,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并以“智慧的火花”与“思维的灵光”等话语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即使某些问题是低层次的甚至错误的,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时,我组织学生对“重大节假日高速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进行合作探究,分析其利与弊,深入理解了原理,又从“是什么”“为什么”引申开去,探讨了“怎么做”才能化“弊”为“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拓展思维,挖掘潜质,从而增强课堂探究的实效。
三、着眼两“面”,提高课堂探究实效的保障
(一)立足实际,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要想让各层次的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内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等地参与课堂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参与广度,保障探究实效。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善于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能力、寻求最佳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要教师去刻意追求,而是要把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探究中使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常香 单位:河北省滦南县司各庄中学
第八篇:高中政治三查六步课堂教学
一、对“三查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1.“三查”
“一查”为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两个模块,在上课前2分钟内完成;“二查”为质疑探究时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三查”为当堂检测部分。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学教案的各项功能,严格执行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教材助读部分是按教材知识体系设计的一些填空题,预习自测是一些最基本的选择题,质疑探究主要针对的是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拓展提升是对教材中涉及到的课外知识的解读,当堂检测是针对教材重难点设计的一些稍有难度的选择题或问答题。通过“三查”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预习和学习效果,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六步”
即“导、学、探、展、点、测”六个课堂教学的步骤或课堂教学流程。所谓“导”,就是新课导入;“学”就是自主学习;“探”就是合作探究;“展”就是交流展示;“点”就是点评点拨;“测”就是达标检测。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六个步骤,精心设计每个教学流程,在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中追求卓越高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打造卓越课堂。
(1)新课导入:高中政治学科最贴近生活,对新课导入的设计很有帮助。通常情况下,我们均可以创设出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情景,以故事、问题、焦点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期待进入课堂。
(2)自主学习: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课前的自主学习,即预习;二是质疑探究之前的教材自学和问题自学。通常情况下,政治学科的质疑探究每节课2-3个为宜,过少则很难解决问题,过多则学生受不了,课堂也完不成。每个质疑探究之前都必须让学生先独自分析问题、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
(3)合作探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学,二是群学。对学就是以两个同学为单位相互探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的滥竽充数。对学结束后就是群学,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形成问题答案,准备展示。
(4)交流展示:就是将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答案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各小组派出成员到黑板上写出答案;二是直接在小组座位上起立发言。前者适用于问题简单,文字不多的情况,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如果问题过难,争论性大,表述的文字较多,则最好采用后一种方式,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
(5)点评点拨: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点评能力,加之政治学科的问题一般也容易上手。所以,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先学生点评,后老师点拨的方式进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也加深了学生印象,以最好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6)达标检测:此环节为课堂的最后一步,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以学教案上面的问题为主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当然,如果在备课中还有更好的检测题目,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替换某些试题或增加试题均可。
二、“三查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
(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冲击就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冲击,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准确地讲是新课改的最大成果。此前,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基本上都是教师的主体,也可以说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当配角。从我校推进“三查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来看,沉淀在教师心灵深处的那些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受到了最强烈地冲击,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二)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自我校推行“三查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教学效果也在不断提升。2013年5月接受了重庆市教委“全国高中课改名校卓越课堂大型展示活动”的检阅,7月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彭勃靖同学以全市文科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被北大录取,为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再次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者:陈正武 单位:重庆市丰都中学校
第九篇: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实现
一、高中思想政治实现高效课堂的意义
1.有助于高中学生深入理解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高中思想政治实现高效课堂,高中学生通过系统化、理论化学习,有助于深刻领悟: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内容。这对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2.有助于培养“四有”新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正面临社会的转型: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国家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方式也正在转轨。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要求必须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素质。高中思想政治实现高效课堂,把高中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坚定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国家民族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目前的现状及问题
1.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与功能没有得到学生的整体认同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逻辑思维严密,在枯燥的理论面前,往往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一门功课的选择,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所学“有助于将来发展“”实用价值与功能高”的功课。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往往不能这么直接迅速体现其价值与功能,加上一些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重智轻德,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得到学生整体认同相对比较难。
2.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不正确认识
课堂教学讲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灵活多变,要求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希望老师“讲课生动些”“讲的时候最好联系社会生活社会实际”,但现实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提高,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因循守旧,毫无创意,课堂教学从头至尾,都是理论轰炸,照本宣科,致使学生学习疲惫不堪,对思想政治课兴趣越来越低。
3.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在新课改下,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还有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资源等。为适应时发表展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具备搜集、处理、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相关影音文件、新闻、图片和文字资料制成课件搬进课堂,提高课程资源综合利用率,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社会直接感知、真实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现实教学中,因能力水平原因,有些教师对课程资源整合明显力不从心,顾此失彼,致使课程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高中思想政治实现高效课堂的对策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应牢记: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教学效果,最终是靠学生体现的。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彻底改变“满堂灌”,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教师要学会由“演员”向“导演、编剧”转变,像导演、编剧那样,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用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其融入课堂,积极主动探究学习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乐趣、价值。
2.注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高中思想政治实现高效课堂,必须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如果政治教师队伍不行,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和水平上不去,想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效性,培养出能肩负起国家民族未来发展重任,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合格人才,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热爱教育事业、有责任感、综合素质好、教学质量水平高的人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使学生信服而相从。
3.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有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与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舞台。通过下载、制作和应用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现代教育的潮流与发展方向。多媒体教学,教育教学资源容量大,表现内容形式丰富、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但不能就此以为课堂教学每一个观点都必须动用大量资源材料论证,论证资源材料越丰富越好。如果这样做,资源使用确实丰富了,但也显示出政治教师自身对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整合能力的不足,势必造成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时间分配紧张,学生眼花缭乱,老师手忙脚乱,教学内容泛泛而过,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在增强自身专业素质、教研能力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围绕教纲及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对教育教学资源大胆筛选取舍优化整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有效性。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要实现高效课堂,作为政治教师,就应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发展创新,追求高效教学模式,构建民主和谐课堂,以使政治课堂教学更具活力、生命力。
作者:黄维杰 单位:广西合浦廉州中学
第十篇: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
一、使“教”“学”变得更有效——生活化教学在突破难点时的运用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我们主张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他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即把学生在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受年龄和阅历所限,高一学生会觉得人大代表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对人大代表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而人大代表的职权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又极易混淆,专业性和理论性都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的做法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寻找身边的人大代表:隆重推出第xx届全国人大代表——xx同志(本届全国人大代表、xx市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此次进京他的提案是:“放松对农民的贷款政策,让农民有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走家庭农场式的致富路”。)通过这一简短的介绍,学生很容易领悟出,原来“人大代表就在我们身边”、“人代表有提案权”等内容,实现学生情感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统一。生活化的情景,搭建了生活与理论的桥梁,使“教”“学”变得更加有效了。
二、使“教”“学”变得更深刻——生活化教学在升华情感时的运用
美国著名教师培训专家帕克•帕尔默是这样描述的:“当一个伟大事物是学生所思所想时,学生就直接获取学习和生活的能量了。”在我看来,本课的“伟大事物”——“民主、自由、平等、进取”等精神,无疑是学生所思所想所关注的东西。如果本节课鼓励了学生对国家权力的认识,对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生活的影响的体验,进而树立关注国计民生、树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和兼济天下的伟大情怀,那么本课就不仅实现了教学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为了更好的去标示这种对学生今后成长具有长远价值的“伟大事物”,升华学生的情感,我采取的方式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政意识。
具体过程如下:主持人(教师扮演)宣布第xx届xx市人大代表记者招待会正式开始,请xx代表上台接受记者采访。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学生扮演中外记者)举手示意!通过这一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孩子们一下炸开了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实际上,学生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具有爱演的个性特征。马上有“记者”举手示意,站起来提问:“您好!我是人民日报社记者,我想问的是,人大代表是终身任职的吗?人大代表有何权利?”刚回答完这位记者的提问,又一位“满嘴洋腔”的“记者”举手提问:“您好!我是美联社记者,作为人大代表你有自己的提案吗?是什么?”“记者们”的问题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尖锐,“代表们”的回答也越来越精彩、越来越热烈,听者、问者、释疑者都觉得非常过瘾,大家兴致勃勃,把课堂推向高潮。无须任何语说教,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萌发了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升华了学生的情感!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变得更加深刻,更具感染力!
作者:赖永珍 单位:永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