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论文 » 正文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共5篇)

2021-4-10 | 畜牧兽医论文

第一篇: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

一、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理论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材内容需要进行整合,教师不必按照过去一贯做法,对所有内容都进行讲解和学习。由于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教师要注意将这些新知识引进教学之中,不仅能增强文本教学的实用性,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好动好玩是其天性,教师空洞讲解当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从“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提升策略”看出,我们必须在教学方式上做文章。教师要注意少讲精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注意巧设情境,让学生有学习求知的欲望。像游戏中的“击鼓传花”,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在学习“猪生产”相关内容时,我特别准备猪八戒的一段动画视频播放,学生忍俊不禁,切入猪生产环节就显得顺理成章,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

2.优化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手段包含很多内容,因为教无定法,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都会采用一些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同一种教法,在不同的班级不同专业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因此,教学手段的优化,要注意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一味模仿无疑是东施效颦。过去教师靠一支粉笔和一张挂图,就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现在看来,就显得比较单一乏味了。多媒体进入课堂之后,声光电组合的音、形、文字,早已具备更多感官冲击力。在学习“牛羊病防治”一节内容时,我设置几张牛羊画片,让学生从外观判断,这些牛羊有没有病理特征。学生顿时认真起来,大家都在仔细观察,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这就是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的结果,理论学习也不再呆板无味,学生学习热情有了,其他还用担心吗?

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教材文本改革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就是要培养畜牧行业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相关工作,这就是中职教育的失败。教师要注意筛选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内容,要对教材文本进行大胆割舍,对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删除,对与市场需求契合度较低的内容,要坚决整合,如果有必要,中职学校可以自行编制教材,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针对性。整合教材文本内容,还要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以岗位能力需求目标划分课程模块,培养对口性。

2.教学环节改革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要把实践教学放在首位。实施教学环境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方面,教学设计要摈弃过去教师讲多练少的做法,要体现学生探索意识的开发,用问题引导实践,而不是用结果指导实践过程。教师不仅要做好示范,还要注意做好辅导与纠偏,要协助学生共同完成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要跟进指导,随时处理学生的疑难问题和机械故障,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操作;要建立实践考核制度,将实践考试作为最重要的权重,突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3.实训管理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实训管理改革要侧重于组织教学方式,实训是集体行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实训操作组织管理,要注意分好小组,科学分工,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意识。实训基地和教室授课有不同管理重点,由于学生大部分天生好动,对实训设备充满好奇,如果教师管理措施不到位,一些学生就可能会弄出事故。

4.基地建设改革

实训基地建设属于学校管理方面的工作。学校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完备相关设备配置,尽量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可以采用集中化管理模式,让所有人力、物力、智力资源都得到充分发挥和挖掘。

三、结语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能够有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消化了理论,也让学生的实践操作有了方向。搞好实践教学改革,也有效整合了教学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特别是针对市场需求加大实训教学管理力度,使学生专业技能获得扎扎实实地提升,满足了社会需求,也让学生赢得未来,这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归宿。

作者:刘国兴 单位:广西百色农业学校

第二篇: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校企共同深入研讨,系统设计与岗位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科学重构了符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实践项目体系

1.重构实践项目体系的目标:目标一:通过重构实践项目体系,将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点与企业岗位素质要求相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逐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目标二:通过重构实践项目体系,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相衔接,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通过实践逐步养成从事畜牧兽医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并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目标三:通过重构实践项目体系,杜绝开设实训项目的随意性,避免课程与课程之间实训项目的简单重复,力求实践项目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形成一种能力递进、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项目体系,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并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灵活地组织实践教学。

2.分析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典型工作任务: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在畜牧兽医行业部门和养殖企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主要有畜禽养殖技术员、畜禽疾病防治技术员、动物性产品检疫技术员、饲料生产及营售服务人员等,为了能科学地设计实践项目体系,专业教学团队对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3.重构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的实践项目体系:根据对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专业教学团队在对原有课程的实训项目进行了梳理的基础上,兼顾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与岗位素质的养成,将原有139个实训项目进行整合、调整,构建了由61个项目组成的实践项目体系,其中饲料生产与营销能力11个项目、养殖场生产与管理能力19个项目、畜禽疾病防治能力23个项目、动物及动物性产品检验能力8个项目。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工作任务),校企共同编制了61个项目的实训指导手册,对实训任务进行了整体设计,并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企业标准融入其中,让学生指导在实训中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效果。比如把国家《生猪饲养管理准则》、《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等畜牧行业标准以及《正大养猪场生产规范》、《养鸡场生产规范》等企业管理规范融入到“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技术实操”、“养禽技术实操”等项目内容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熟知国家相关规定和企业操作规范,按照标准规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行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养殖场兽医防疫准则》和《正大畜禽疾病防控基本程序》融入“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动物防疫”、“兽医临床实习”等项目内容之中,养成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标准从事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良好职业能力。

二、校企共同参与,开展“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

“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关键点在于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育人的功能,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实训资源,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按照岗位能力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畜牧兽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订单培养”企业襄阳正大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分阶段实施工学交替,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完成相应的工作和学习任务,逐步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出既符合订单企业用人标准又具有较强职业迁移和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

(一)遵循能力递进规律、结合企业岗位设置,“分段式”组织实践教学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能力形成是一个完整过程,尽管各个阶段界限不是十分明显,但可以划分为专业基本能力(通用能力)、专业专项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职业能力)三个部分。根据各阶段能力培养的特点,参照职业行动难易程度,依据企业生产特点和岗位设置,以九学期分段式组织专业课程教学,即突破原有一学年2学期的设置传统,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及专业教学的特点,灵活地实施短学期制,依托校内外教学场所分段式组织实践教学。

(二)任务驱动、学做同步,突出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托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和校外养殖企业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景有机的对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做,带着问题去学,达到任务驱动、学做同步,激发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与专业技能。

三、依托行业、企业,架构了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为确保畜牧兽医专业“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该专业密切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共同架构了“分层管理、双元考核、四方评价”的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一)组建了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由襄阳市农业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畜牧兽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专班、企业人事部门、学生代表5个部分组成。襄阳市农业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由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高层主管组成)负责从政策层面要求和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并向企业下达承接实践教学任务的文件;畜牧兽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由校企双方的业务骨干组成)负责协调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工作开展事宜,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等;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专班(成员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参与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实施学生业绩考核等具体事宜;企业人事部门负责在企业期间实践教学场地、人员的安排,监控和考核教师和学生在企业的表现,与校方和专业保持信息畅通;学生代表协助专兼教师管理同学,并及时收集和反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二)构建“双元考核、四方评价”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畜牧兽医专业依托行业、企业,并吸纳部分学生代表,系统构建了“双元考核、四方评价”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双元考核”即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学生在企业轮岗、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员工聘用实施办法和岗位规则,由人事部和技术指导老师对学生各阶段的工作态度与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定期评定等级,建立学生业绩档案;在校期间,依据学院学生管理与考评细则,对学生的操行、学业等进行综合考评。双方考核结果以课程成绩的形式进入学生档案,作为学院评优和企业聘用的依据。“四方评价”即实践教学效果由学院、行业、企业,学生代表共同评价,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激发行业、企业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的意识。通过全方位的考核和评价,及时收集各类教学信息,为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依据。

四、“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畜牧兽医专业“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自2009年正式启动,通过近5年的实践,该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以畜牧兽医专业2009级“正大畜牧兽医班”为对象,以2008级普通畜牧兽医班为对照,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通过实施“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实施畜牧兽医专业“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岗位轮训、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在真实的岗位上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养成了学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善于团结协作的良好职业素质,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企业和岗位的认知认同感。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与欢迎,该专业的学生100%对口就业,优质就业率达70%以上,企业满意度超过90%。

(二)激发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畜牧兽医专业“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专业学习任务与企业的工作任务有机对接、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安排岗位轮训和顶岗实习,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又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型“员工”,满足生产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企业和学生可以通过岗位轮训、顶岗实习相互熟悉,企业可以招聘到思想稳定而又优秀的毕业生。基于该专业与襄阳正大成功合作的影响,大北农湖北公司和美华公司等知名饲料养殖企业纷纷与专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希望与我院共同培养畜牧兽医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发挥校企资源优势促进专业发展

实施“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了专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有效地推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逐步形成了“共建专业、共育人才、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促进了专业建设与发展。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畜牧兽医专业已建成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湖北省重点专业、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湖北省农民创业培训先进单位、湖北省星火计划培训基地。

作者:张代涛 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第三篇: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实习实训卡的作用

1实习实训卡的作用

根据实习实训卡所表示的实习项目及内容,编排实习实训进程表,合理调配相应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由于每卡实习材料明确,按卡发放实习材料,有利于监督实习材料的使用量,以最低的消耗达到最佳的实习效果。根据实验卡中充分显示出所需要仪器、耗材的种类、数量、及所需的时间,实验实习材料供应部门提前统计筹备,(有些生物药品需要提前一年定购)按计划统一购置。减少实习材料的浪费。

2实习实训卡的设置

在教学管理上制定授课计划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实习实训卡的设计是根据教学授课计划中实习实训内容和实验室的具体条件确定的,明确了专业、年级班次、课程名称、实习实训内容、日期、实训课时、场所、所需设备、仪器耗材,交通工具等,进行详细填写(一式三份)。经实验主管人员审批后通知有关实验员和有关实验器械组或实习材料供应部门提前充分准备,适时提供实训材料。使实习实训有根有据有计划地顺利实施,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完善了实践教学内容。

3实习实训经费的预算

实验室主管人员通过对实习实训卡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单项实习经费需要和生均实习经费的预算,可为学校实习经费的计划使用上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实习的实施顺利直行,经费支出合理,同时保证了实习效果和教学秩序有条不紊。

4总结实习效果,制定考核项目

根据实习实训卡内容的实施,奠定了学生技能考核基础。将实验技能考核提到日程上来,其考核成绩直接纳入学生的毕业成绩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应与理论考核成绩同等重要,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学生要实验课上注意听讲,认真操作的自学性,使实习经费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养成学生刻苦钻研,善于思索,激发悟性的好习惯。

5其它

便于统计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实习开出率,学期结束后,能及时地统计出实验室的利用率,找出未开实习的原因、条件差距,为今后提出改进措施,使有限的实验条件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平时要注重加强实验室管理,制订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现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是实践教学成功的保障,其次使学生初步掌握畜牧兽医专业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促进实验室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是基础,实习实训卡的制定只是保障和基础的中间纽带,最终是要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

作者:刘斌忠 吴世鹏 乌日娜 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系

第四篇: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一、畜牧兽医专业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1.课程结构体系设计凸显“能力本位”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为:职业素质课程、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课程,形成“一个素质三个能力”的课程结构体系。针对“学习力”、“创新力”设置学习方法基础、应用文写作、体育与健康、创业思维与训练、项目创意设计等基本素质训练课程;将畜牧基础、兽医基础等课程作为行业通用能力课程;结合贵州白山羊、思南黄牛、江口萝卜猪、贵州鸭鹅与铜仁生态鸡等黔东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需要,构建猪(江口萝卜猪)生产与综合实训、牛(思南黄牛)生产与综合实训、羊(贵州白山羊)生产与综合实训、禽生产与综合实训岗位职业能力课程,开发中西兽医结合技术、中草药添加剂研制与应用、野猪生产技术、大鲵养殖技术等岗位能力拓展课程。课程体系结构是针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胜任力、学习力、创新力,凸显了“能力本位”。

2.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黔东项目任务型课程

由“行、企、校”共同开发设计了以黔东特色畜禽良种生产为主线的“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分别以贵州白山羊、思南黄牛、江口萝卜猪为载体,按畜禽生产工作任务的要求,围绕从事畜禽生产工作所需的品德、知识和能力,构建教学项目,整合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情境。以羊(贵州白山羊)生产与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为例,畜牧兽医专业与沿河振兴农牧有限公司和松桃全盛种羊场等企业合作,开发具有羊生产普适性又具有贵州白山羊生产技术特点的核心课程;以白山羊生产为载体,围绕山羊场的规划与建设、品种与繁育、饲料与加工、饲养与管理、疾病与防治、产品开发6个教学项目确定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情境根据课程建设标准,从教学文献资料、教学文本(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图片、教学文件、动画视频、作业练习、典型案例、试题库、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

3.推行“教、学、做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组织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并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项目构建和任务整合,完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设计。(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安排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课堂上进行认知学习,引发学生思考;在师徒互动中进行技能操作训练,教师针对项目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或演示,并引导学生探索求证;在真实的现场生产中进行技能操作演练,逐步完成学习任务。(3)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与管理,包括学生学习纪律、撰写学习总结、反思日志、学习表现及学习成绩评定等。以羊(贵州白山羊)生产与综合实训课程项目2为例进行“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设计。其中认知学习过程,主要由学校“双师素质”教师负责,成绩占20%;技能操作训练由学校“双师素质”教师负责,成绩占30%;技能实战演练由企业兼职教师负责,成绩30%;撰写学习总结及反思日志由学校“双师素质”教师负责,成绩占20%;课程其他项目也按此模式进行设计。

二、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的效果

畜牧兽医专业实施“分类教学、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建设猪(江口萝卜猪)生产与综合实训、羊(贵州白山羊)生产与综合实训等独具地方特色的课程,增强学生对区域产业的认可度,为学生未来服务区域内畜牧产业打下基础。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紧贴地方畜牧产业发展,使毕业生凸显出本土化特征,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经过几年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学生“双证”获取率达100%,毕业生培养合格率为100%,专业对口率平均为84.6%,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的满意率达95%以上。通过三年建设,畜牧兽医专业建成了具有黔东特色的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完成了14门课的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项目任务型优质核心课程5门,开发特色课程3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编写校本教材9部,公开出版教材3部。教师开展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立项课题5项,课程教学改革理论成果9项。

三、结语

高职教育项目任务型课程是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的开发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任务型课程体系的开发同时也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比如合作企业和行业参与程度不高,市场适应性不强,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课程的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系统、持续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而且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形成具有特色且可推广利用的、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

作者:黄雪飞 李黔军 朱锋钊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

1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类课程标准建设与实施的思路

1.1根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与毕业生跟踪调查,针对岗位工作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以动物生产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根据,构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对畜牧兽医专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类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和“由低级到高级”的职业成长规律,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

1.3根据岗位工作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所承担的岗位工作能力培养要求,明确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按照工作任务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学生通过不同类型课程的学习,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1.4根据岗位工作能力,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岗位工作能力。考核形式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在考核方式上,强调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形成性考核;在考核内容上,实现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注重社会、企业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在考核目标上,实行“双证书”制度。

1.5根据教学模式,确定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模式确定教学资源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包括教学资源(教材、学生学习手册、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网络资源、实践教学条件等。

2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基本框架

1)课程定位。用简练的语言对课程性质、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进行总体描述。说明该课程在畜牧兽医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相关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与本课程有关的前续课程与后续课程。2)课程目标。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便于考核。3)课程设计。可根据不同课程特点,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或学习项目,充分体现专业技术领域变化,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实现学、做一体化。4)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学模式和实施建议等。可根据课程性质不同,优先选择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仿真教学、工学交替等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有效地完成岗位技能的综合训练。5)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前者注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考核。后者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综合性反馈。另外,应提供课程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考核标准及评价办法。6)学习资源。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材、主要参考书、参考资料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等。

3畜牧兽医专业类课程标准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课程标准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第二,课程标准中必须融入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第三,课程标准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第四,课程标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就业竞争力。

4小结

总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课程标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具体内容和要求应根据畜牧行业发展和实际授课效果与需求进行调整和修订。

作者:陈翠玲 宋林 张慧 陈晓华 王东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