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

2021-4-10 |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解读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和规模③。同时,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也对职业教育的数量和结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根本上推动职业教育培养层次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职业教育只有在与区域经济不断互动中才能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首先,区域经济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财力支持。职业教育要想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职业教育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其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区域经济所提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决定其可为职业教育投入多少资金、提供多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会,以及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的程度、内容和手段等。总之,不管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的教育发展轨迹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必须有雄厚的经济财力作为支撑。其次,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水平。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相互循环的互动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区域经济结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与此同时,区域产业特点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进而也会影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经济基础,以及产业特征、产业结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产业结构特点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对人才需求也将产生影响和变化。一方面,直接导致职业教育相关落后专业的消失;另一方面,社会新兴产业的兴起将加速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新兴专业也随之出现并不断壮大,这就是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所在。因此,设置的专业要符合本地区产业的需要,培养对路的人才,从而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反之,即使学校办得再好,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将无用武之地,造成人才过剩、积压、改行。最后,区域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区域经济发展能够不断完善社会服务的信息网络,这可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外部开展大量的信息交流,如师资教学信息、学生培养信息以及就业等多种信息的交流。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信息网络建设依赖性较强,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信息建设较为健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由此可见,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区域经济投入,从根本上讲,区域经济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吻合度较差

职业教育能否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考核依据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能否跟上并满足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也就是在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需求之间能否实现吻合。⑥从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现状来看,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的脱节现象较为明显,一些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结合度较低。具体表现为,某些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盲目设置一些热门专业,造成培养的人才规格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某些专业设置缺乏稳定性,对社会潜在的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市场需求面狭窄;某些专业不能从动态角度来预测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的变化趋势,无法及时对专业进行改造和调整,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目前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尚未切实有效地体现区域经济的需求。由于区域内的产业升级换代速度加快,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难免会落后于经济发展革新的速度。

目前,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考虑较多的是扩张学校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和师资等方面的建设,而在专业设置方面,往往不切实际地追逐热门专业,如管理、财会、金融等社会趋之若鹜的专业,或者是固守传统陈旧专业,不知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区域经济的实际吸纳能力,导致大量毕业生陷入就业难的困境。21世纪是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新产业、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区域社会需要的职业种类不断变化,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出了相应的挑战。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同时,新开设的专业和课程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过程,所以要达到与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相吻合也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超前性⑦,即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既能满足现实发展需要,又能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革新,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但是由于受现实诸多因素影响,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与区域经济之间还缺乏一定的契合点,这也是摆在职教领域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性较弱

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首要责任,人才也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⑧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耦合性较差,特别是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一问题逐渐凸显。区域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使得产业经济逐渐从以往的劳动依赖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移。如今不再是过去那种仅仅依靠大量劳动力就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的年代,新兴产业对人才需求更加偏向于生产在一线工作的技术型、管理型以及技能型的劳动者。职业教育就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⑨然而从现实来看,职业教育并未能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对其真实原因进行探究,不难发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是其根源。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定位较为模糊,受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思想的影响,有向“脱职”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高职教育挖空心思向着“升本”迈进,并将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于由“职业院校”升为“二类本科”,片面地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未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适应性较差。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密切结合应当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在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大量应用型人才作为保障,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内驱力。而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非常明显,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技能培养的教育,对实训基地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人才培养过程需要大量的实践器材、设施设备。所以,职业教育对资金投入的依赖性较强,生均教育成本也远远高于其他普通教育⑩。从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投入来看,虽然目前国家加大了对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但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投入经费不足直接导致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下降,甚至部分职业院校超额负债办学,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运转,办学压力可想而知。显然,缺乏必要稳定的经费支撑,会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后劲乏力,以及对区域经济人才培养的补给不足,从而抑制了区域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不断强化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实现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职业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要不断强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一是从思想上要清晰地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职业教育是一种地方性很强的教育层次,具有较为显著的区域性,这也是由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经济建设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重要特征。区域经济研究的实践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流动具有显性的成本,劳动力的供给行为具有就近供给的特征,所以职业教育对地方劳动力的培养基本上是区域性的生产要素投入。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术型人才基本上是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经济的腾飞必须依赖于职业教育的人才供应,而职业教育发展依托于区域经济的物质支持,因此,职业院校应强化区域服务的教育理念,主动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强化区域针对性,有效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二)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资金投入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性条件,职业教育的办学性质要求学校开展大量的实践技能培训,因此学校需要进行实训设备、实训基地的建设,而且还要保障教学设备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步,目前相关的教学器材随之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客观上这就需要大量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强度也不断地加大,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认真思考和研究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做出合理、科学的预算规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投入增长速度与区域经济的增长获得同步性或适当超前性。在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区域教育发展的平衡性问题。为了保障东、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均衡性发展,需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切实将职业教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侧重点,根据“分类指导、梯度并进、协调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进一步保障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不断地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职业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具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反应力,要以区域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为导向,适度、超前地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保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受到内外部的各种因素制约:一是外部需求制约,二是内部资源限制。对外要达到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和超前性,对内要充分利用校内的一切资源为人才的培养服务。随着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兴起,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区域产业结构逐渐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迅速转向技术主导型、知识依托型。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教育体系,区域经济结构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调整与改革。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此,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向,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并结合区域人才紧缺状况,提出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目标。同时,在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今天,新行业、新岗位、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还必须牢牢坚守灵活性与稳定性,有计划地设置新专业,淘汰落伍专业,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四)加强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力度,以提升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匹配度

职业教育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过程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而且还担负着科研技术开发的重担。区域经济的发展除了依靠人才以外,还离不开新水平、新工艺、新技术的产品研发,这就要求加强区域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的区域服务水平,必须加强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以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发展特点为依托,制定产学研合作目标。产业结构和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脊脉,各个地区应根据本区域内的资源禀赋,打造不同的产业结构,而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当前,我国区域经济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各个区域主导产业类型各异,不同的主导产业类型对职业教育也具有不同的需求。为了统筹区域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处于弱位的区域要紧紧依靠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倡导产学研之间的合作,通过科研创新来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竞争力。

作者:曾绍玮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