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学籍管理论文
一、“以人为本”学籍管理的内涵和理念
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应注意到“人”包含了两个方面,即:师与生。不应将“以人为本”简单地理解为“以生为本”,而忽略了教师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师说》一文中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传道、授业解惑者,所处的教育管理体系和环境直接影响了“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实践和质量。因此,“以师为本”和“以生为本”并重,同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学生是高校向社会输出的人才,学生素养是社会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依据,“以生为本”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保证。同时,“以师为本”是实现“以生为本”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以生为本”的良好教学环境的根本保证之一。“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的最基本要素,师、生均是能动的,与教育环境是一种交互的作用关系,良好的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师、生与高校的和谐、共同发展,师、生的个人目标与高校目标是协调统一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师、生的共同发展才是高校发展的前提。
二、“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
(一)建立通识化和个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籍管理制度既要满足依据不同个人素质的差异化教育,又要立足于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化教育;既要促进少数精英学生的个性成才,也要促进全体学生的普遍成才;既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也要促进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既要立足于当下的教育,又要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在不断适应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步实现教育教学、服务和管理并行发展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在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参与权、选择权和建议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在自我约束、自我选择和自我设计过程中完成受教育需求,形成学生自我满意的知识结构。
(二)建立时效性的规范学籍管理制度
学籍管理制度不仅要严谨规范,更要具有时效性。《孟子•离娄》中有:“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和程序是提高办事效率和真正“以人为本”的办事原则。学籍管理中如:入学与注册、调课、请假、考核与成绩记录、调转专业、休学、复学、退学、毕业和结业等,都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审批程序,并简化流程,建立人人平等的具有时效性的规范制度。严格地执行制度要注重人性化的沟通,实行人性化管理,更要注重流程的时效性。要完善相应的责任负责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依据教学和管理的不同环节,制定相应的责任分级,以期更好地履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减少和避免各类教学事故,保证学籍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籍管理信息也快速增长,现代化的学籍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已势在必行,应逐步实施信息化的电子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无纸化管理,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为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激活基层的办学活力,应逐渐建立二级学院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扩大相对自由的二级学院自主办学权,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建立学籍管理人员的培养体系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籍管理人员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同时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就目前学籍管理人员的现状而言,明显存在数量不足和学历结构偏低等问题。而学籍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如知识结构、管理和业务素养等,将极大地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运行质量。因此,应依据学籍管理需求,不断增加学籍管理人员内、外部交流和业务及理论培训机会,建立相应的培养体系和机制,改善学籍管理人员的人文意识,提升其综合管理素养,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学籍管理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文素养。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教育厅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要转变观念,要“以人为本”,要善于倾听、富有爱心,要努力建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
三、总结
总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思想,改革、规范现有的学籍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籍管理办法,切实改善高等教育环境,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作者:庄丽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