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大学英语论文
第一篇
一、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1.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缺乏重视度
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多样化需求的增加,需要相关部门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加以重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然而北京体育大学从管理层面来讲,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只重视第一课堂教学,很少过问英语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教学发展基本处于自发阶段,缺乏学校领导的支持。从学校管理层角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过去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被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牵制的问题,虽然目前体育大学已经取消了其与学位挂钩的规定,但社会用人单位对其重视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考试。因此,阻碍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从学生角度,参与不够积极,学习英语兴趣不浓厚,很大程度影响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2.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尽管过去几年也举办过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电影配音比赛、英语戏剧表演比赛等,形成了有效的运转系统,但因为师资和经费等原因缺乏完善性和持续性;二是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在全校决赛之后,没有把有才华的学生推向更高层次的比赛,没能为第二课堂活动提供更高层次(市、省、部级)的展示平台,给予优秀学生阶梯式教育和培训,形成较好的梯队建设,获得更高层次的奖项。因此,体育大学的第二课堂建设没有形成科学的运转体系,缺乏明确规范的教学目的,缺乏带有指导意义的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和具有约束力的第二课堂考核评价体系。
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受到师资力量的制约
第二课堂活动应该由学生组织,教师指导。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对英语学习抱有很大的积极性,对于参加各类英语学习活动有很大的热情,但缺乏教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体育类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属于基础课:第一课堂工作量较大;第二课堂又属于额外的工作量,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因此,从教师的角度,缺乏较高的积极性,如果没有相应措施,请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很难,一定程度影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展开。
4.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受到的活动经费短缺的制约
目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进行和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购置设备、开展活动等,但是体育类院校没有将相应的经费投入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去,而更多的是重视体育类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从了比起普通院校更大的制约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另外大学英语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目前大多是义务性的,没有经费支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只是临时的,面临科研和教学的压力,教师很难有足够责任心积极投身第二课堂体系建设中。因此,北京体育大学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曾经从清华大学出版获得几年一定数额经费支持,组织起来,然后逐步消亡,不断反复,其原因之一在于没有足够经费支持教师长期有效的进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奖品的购买。因此,李明洋(2007)认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改进与建设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策略
体育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侧重于专业教学,大学英语课时有限,基本大班授课,大学英语第一课堂仅能勉强满足正常的教学计划安排,无法再同时承担起为学生构架英语语言环境空间的任务。而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英语第二课堂集多样化、系统化、趣味化、现代化于一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兴趣。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建设,我们希望从下面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对第一课堂进行有效的补充。
1.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思想上的重视
思想上,学校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大学英语教师、学生都应该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加以重视。首先,学校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应该给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展开给予充分的精神和物质支持,给予参与指导的教师给予一定物质的奖励,对于参与活动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和物质的奖励,以此来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学与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在体育类院校的发展;其次,体育类院校英语教师也应该把第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渠道,主动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把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竞赛放到体育专业各类竞赛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适合体育类院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发展的新模式;再次,学生要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有效环境和方式,积极参与,从各方面进行语言实践,努力实现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2.构建系统性的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
首先,应该把第二课堂活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第二课堂教学成为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相应的英语比赛、竞赛的人才梯队,并对其进行持续性培养。同时把学生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即可得到学分,具体可以把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情况与学校任选课程和院系学生测评分数相结合,实现全员化参与;其次,制定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方案,找到第一课堂活动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结合点,通过班级筛选赛、全校初赛、决赛方式把活动第一现场放在各个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丰富了第一课堂,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努力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英语之夜晚会、英语文化节、英语讲座、英文电影配音、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文歌曲、短剧比赛;再次,制定第二课堂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完备第二课堂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形成系统化的第二课堂管理机制,建立起与各系、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持和激励环境。
3.解决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得师资问题
首先,作为体育类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体育类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科学的第二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参与并寻求一条有效的培养体育类院校学生第二课堂学习英语的可行之路;其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组织,来缓解师资短缺问题。北京体育大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进行多年,曾经定期组织“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体验文化节”,但从管理和组织角度师资问题一直存在,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组织管理力量的加入,进一步形成学生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有效推进各项活动的进行,可以锻炼学生组织能力的同时有效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再次,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并在相应政策上、经费上有所体现。
4.加大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
首先,学校管理部门、各级领导应配合并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以帮助学生在进行体育比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环境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学校应该政策上和资金上有一定的倾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辅助设施,开放相应的教学设备,以确保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改个时间的活动如其有效展开;其次,院系和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寻求一些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支持和资助,更加积极的面对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学生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学英语,成败的关键要看谁能模拟或者构建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在充分利用这个环境进行操练上下功夫。所以,我们要“突破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局限,超越时空的限制,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系统化的研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创造必要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实践英语,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由于比赛、出国、学习等对英语学习有着新的需求。因此,提出较强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方案和策略,对于北京体育大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较强英语的表达和沟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适应国家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体育类院校各级领导、英语教师、学生自身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视和参与、活动经费的划拨和支持、第二课堂教学的系统化都会对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教师应该结合体育类院校学生特有的英语学习特点,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新的模式和风格。
作者:徐娟娟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外语系大学外语教研室
第二篇
一、大学英语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分层合作英语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合作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这种模式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上述理论,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实施分层教学,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
(1)立足于对学生的分层,将教学对象突破传统的年级层次界限,按照学生的水平高低和知识结构相符合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构建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很有可能会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传统授课模式,为同一层次或者层次接近的学生制定具体详细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
(2)立足分层教学,在同一教学班内再将教学对象层次化: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立足分层教学,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动力。“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主要体现在主体、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通过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进行界定,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水平等来建立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
(4)立足分层次教学,适当改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核的同一标准,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考核标准。在制定不同考核标准的时候,要兼顾“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制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逐步追求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完善。
二、建议和对策
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是因材施教,它强调整个教学过程应立足学生本身。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中简单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班进行层次划分,对学生编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从而形成层次教学班多线教学。
(1)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不同专业的群体特点来设定不同的学习小组或团队,从而建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步骤以及实施不同的教学评价和标准,打破原有的传统大班授课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从而改变“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跟不上”的教学局面;
(2)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相关培训工作。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观念和思路的更新,必须意识到其重要性。从而对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必备的条件;
(3)尽可能的争取得到高校院系以及相应教务部分的大力支持,为教学实践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结论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是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尽可能的为分层合作模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作者:赵芳 张蕾 单位:石家庄学院外语系
第三篇
一、教学模式现状
(一)过于重视“四、六级”考试,忽略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徘徊在旧有的框架中,教学目标围绕四、六级考试,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英语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生活脱节的矛盾。在课堂上,授课模式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则只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在课堂外,学生的学习重心主要集中在单词背诵和习题练习上,完全忽略了英语听说技能的操练,从而造成了“聋哑英语”的产生。众所周知,大多数在高校学习英语多年的学生,毕业前能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但毕业后却无法使自己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派上用武之地。大多数毕业生的外语能力只能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根本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分明暴露出我们现行的以四、六级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极大的误区和盲区,也反映出我们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生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脱节。
(二)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多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和传授者,更是课堂活动的绝对支配者。在课堂上,他们总是不苟言笑,板着脸说教,将他们所认为重要的语言点硬性灌输给学习者。这种“教师一言堂”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加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一直以来,教案、讲稿就是教师的依托,教学手段主要表现为教学“三件套”———黑板+粉笔+教材。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会使学习者对语言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激情。
二、教学改革相应对策
(一)采用分组交流讨论式教学法,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鉴于大班授课情况下,教师很难兼顾到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所以最好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调动班里每位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学生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促使自己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开展语言学习,历练自己的语言交际与操作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总偏重于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交流,不要总是将参与课堂活动的话语权交给极少数的尖子生,从而滋生其他学生的惰性和自卑情绪。教学中发挥尖子生的榜样力量固然重要,但也一定要尽量调动其他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从而达到平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目的。
(二)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语言作为不同国家、民族、文化间交流沟通的载体,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既然语言是一种交流沟通载体,那么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不应该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表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树立起“四、六级考试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标准化考试”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发挥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所起的正面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与考”的关系,使四、六级考试更好地服务于语言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化身,一味地向学生诠释语言规则,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语言实践亲身去接触、运用与归纳语言规则。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操练的机会,才能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方面得到锻炼,从而迎合人才市场对毕业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需求。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从“应试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转化为“国际型人才”的培养输送基地,我们的课堂才算得上是生态的课堂。
(三)注重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做学生的“爱人”
如果把学生比作种子,那么课堂就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土壤,因而精心营造一个可以使学生茁壮成长的课堂尤为重要。受传统的中国文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影响,长久以来,教师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活动的绝对主宰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80后、90后学生正在对教师这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力量发起质疑和挑战,传统的“师教生学”的理念,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的模式都已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结构需求,甚至会使学生对语言学习产生厌倦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合理地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力量,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使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辅相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厌倦情绪,消除学生听课过程中产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感,从情感上调动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的课堂,应尽可能地放下身段,做学生的“爱人”,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俗话说,爱是比任何教育资源更为强大的教育力量,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教师,才能让他们爱上教师的课堂,也才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爱上教师的所学所知,而这也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三、结束语
像语言习得一样,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且又漫长无期的过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无一不对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优秀的语言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审时度势,顺应时代的需求,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期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能与社会经济生活需求相匹配的最佳英语人才。
作者:王晓静 李悦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第四篇
1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
湖北科技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和临床医学四个本科班共158个学生参与问卷调查。
1.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以大学英语课堂沉默问卷调查(李黎2010)为基础,使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分别赋予选项A、B、C、D、E1、2、3、4、5的分值。得分越小,课堂上越积极;得分越大,课堂上越沉默。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大学英语课堂表现提问(15个问题),内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克朗巴赫系数为0.903,说明该问卷所有项目的内在一致性高。
1.3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采用一对一的结构式访谈,随机抽取2011级临床医学班和工商管理班共92名学生访谈。访谈围绕学生内在因素(不考虑使用教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化、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探讨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沉默的最重要原因。
1.4数据收集与分析
发放大学英语课堂沉默问卷调查180份,回收有效答卷158份,问卷调查有效率为88%。采用SPSS12.0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归纳访谈结果,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2结果和讨论
2.1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问卷调查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
被调查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沉默总分范围在29-70之间,平均得分为50.71分,标准差为8.56。30分以下1人,31-40分16人,41-60分124人,61-70分17人。158个被调查学生只有一人经常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或参与课堂活动;140人偶尔用英语表达观点;17人很少或从不在课堂上说英语。以上数据表明,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位置,严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不轻易开口说英语;教师仍旧是“主体”,独角戏的表演者,课堂提问和活动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这与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改革趋势背道而驰,大部分学生鲜有课堂表现和锻炼机会,何以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2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原因的访谈
调查从学生内在因素出发,针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成因,访谈2011级临床医学班和工商管理班共92名学生。访谈结果显示,33%的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沉默,是因为缺乏自信,胆怯,自卑,紧张,不敢参与课堂活动;2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不善于用英语表达观点,无法参与课堂活动;2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12%怕回答错误、怕出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第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从不或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当被教师提问时,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害怕。Tsu(i1996)对香港中学的38位教师进行了调查,70%以上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害羞、缄默,并指出此现象与情感焦虑有关。这种不良心理状态无疑反作用其课堂表现。他们往往表现为局促不安、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继而完全放弃回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越是自我效能感低,在课堂上就越沉默;课堂上越沉默,就越缺乏学习主动性,逐渐失去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第二,英语语言知识匮乏。平时忽视消化书本知识,缺乏反复操练,导致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储备不足,学生上课时无从开口或词不达意。第三,面子问题。学生害怕出错,被他人嘲笑,抬不起头。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在课堂上少发言甚至从不主动回答问题。
2.3男女生在课堂沉默得分上的差异
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男女生在课堂沉默问卷调查得分的差异。经T检验,男女生在课堂沉默总分得分有差异(T=2.166,p=0.0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课堂上,男生比女生沉默。这个结果符合二语习得理论,女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语言变化更敏感。因此,女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比男生更主动,更愿意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任务,也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我,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得到更大的提高;相反,男生由于受各方面内外因素影响,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关于个人能力的判断,是自信心在某项任务中的具体体现,它影响着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付出的努力程度以及对活动的坚持程度(仲彦、王微萍2008)。除此之外,大部分男生英语基础知识匮乏,对大学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毫无学习目标和动力,或是纯粹为通过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不得不学。他们认为考前狂背单词,采用题海战术,能通过考试就行,完全放弃课堂学习和课堂表现。
2.4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课堂沉默得分上的差异
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课堂沉默总分做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显示,p=0.346,方差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背景的学生,在课堂沉默总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F=0.936,P=0.394)。结果表明,不论学生是来自城市、城镇还是农村,与大学英语课堂上是否沉默关系不大。
3结论
要想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找出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而不是一味地全盘否定自己,使学生逐渐恢复自信;同时针对学生听力、语音、词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策略指导,多渠道设计课堂活动,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应该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改变学习态度和习惯,尝试培养学习兴趣,积极、乐观地对待英语学习。
作者:黎俊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第五篇
1ESP教学概况
基本用途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EGP)以教授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为目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ES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学习。其特点是能够根据开设的课程满足学习者的一些专业要求。在英语水平较高的许多国家,例如新加坡,ESP已经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主流。而在我国,ESP教学大多数只是在大学英语中后续课程设置的一个环节,课时较少,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导致有些学校把ESP作为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课,多数由专业教师承担教学。
2高考改革形势下大学英语ESP教学的必要性
高考英语改革被很多人误解为不再重视英语学习,这是片面的。高考英语改革的并不是取消英语教学,只是从多方面联动找到适合培养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有效评价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大学英语继高考改革之后,满足国家的课程标准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大学英语发挥自身的特色,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开设ESP课程。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2.1政策需求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阶段。其中,我们将一般要求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作比较,不难发现,二者有许多相近之处。换言之,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更多的是对高中英语的重复。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更高要求来说,要求学生能够“听懂用英语讲述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能够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国际会议上或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报告和论文等”。这些正是ESP教学所教授的内容。所以,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更多英语应用能力高的人才,为了与高中英语得到有效的衔接,继高考改革后大学英语教学将ESP纳入到大学英语主要的课程内是很有必要的。
2.2学生需求
对于已经从小学到高中学了很多年英语的学生来说,掌握了基本英语语法知识和基本的词汇量。到了大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在第一至第四学期仍然学习基础英语,这势必会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逐渐下降。但是随着学生专业课知识的不断积累,将ESP教学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并且可以在促进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形成大学英语的教学特色。
2.3社会要求
高考英语的改革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于英语水平高的人才的需求降低,相反,在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真正掌握一门流利的英语并且能够和专业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将会更加受到重视。大学的教育对象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而大学英语在整个大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否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是具有一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缺乏相关行业的英语工作能力会越来越背离社会的需要。目前在我国很多发达地区,例如上海,大连等外资企业较多的地区,要求相关专业英语能力的岗位越来越多。所以,大学英语阶段对于ESP的教学同时也是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3结语
最新高考改革形势下,高考英语加大了改革力度,这势必会对大学英语带来冲击和挑战。大学英语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对这一改革做出及时的应对,寻找到衔接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最有效的途径,并突出大学英语自身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笔者的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大学英语中ESP教学的分量,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且使大学英语兼具科技性和应用性,从而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作者:刘云佳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第六篇
1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英语课堂实效性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课本中的重点、难点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课堂的意识,在学生心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因为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过程,单凭教师的口头传授,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中走神,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聚精会神。比如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三Unit1Caringforourearth这节课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听、写能力,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编辑一些地球被严重污染的图片,在这些图片中插入以爱护地球为主题的英文歌曲。通过一些醒目的标题和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听英文歌曲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力,培养听英语的感觉。
2通过开展课堂活动提升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不少学生都反映这样一种情况,在高中的英语学习比较无聊,压力很大。因为有高考这场仗要打,教师为了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上课的节奏很快,课堂形式单一,很少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活动。而上了大学之后,学生希望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进行一些既可以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又能感到轻松愉快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三Unit6Travelaroundtheworld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几个主要欧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进行简单的了解,并且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交际用语。如果按照旧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会站在讲台上一一介绍各个国家的习俗,然后教学生到了各个地方应该怎样与当地人打招呼、问路等。但是这种枯燥的方式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很难真正地掌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environmentcopy,让同学从课文的国家中挑选最感兴趣的去了解,搜集这个国家的相关知识,然后在课上向一位扮演游客的同学进行对话。利用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而且,在进行活动时,学生不仅将知识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而且还能锻炼到口语,这才是真正地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
3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提升课堂实效性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很容易与教师的思路产生“脱轨”,这样学生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而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投注在课堂上,而且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对学生已掌握的英语知识进行综合和升华,最终能够让学生熟练灵活地运用英语这种交际工具。在大学体验英语Unit7DrugAbuse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毒品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危害,并且要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述观点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场模拟联合国大会,主要的议题就是毒品对当今世界人民的危害,教师扮演联合国秘书长的角色,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代表不同的国家。教师请每个“国家的代表”就自己的观点进行英文表述。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为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仔细研究学生的特点,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
4总结
只有真正把握了大学生的心理,激发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才能进行有别于初中、高中的更高层次的英语教学。新课改还在不断地进行,大学的英语课堂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在进行不断地探索。在不断推动大学英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更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接班人。
作者:刘爽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第七篇
1.国外ESP教学基本情况
1.1国外ESP课程及学习内容设置情况
在国外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ESP课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学习者掌握英语而服务,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日本的ESP课程分类非常详细,几乎每一个专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英语,可以有效满足各专业学习者的需要。其它ESP课程设置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还包括传统上与英国来往密切的其它西欧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实践时间长,效果明显,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的大学进行借鉴。
1.2国外ESP教材体系建设
为突出ESP的专门性,其内容必须与专业有关,而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直接决定了ESP教学的效果。这方面英美两国开始的时间最早,理论最丰富,因此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为适应各国专家以及留学生的需要,它们研究不同国家学习者的本身英语基础情况以及知识结构、学习目的,有的放矢地编排教材,使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此外,亚洲的日本在ESP教材体系建设中也可圈可点,几乎每个大学都设置ESP课程,为确保学习效果,在教材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较好地实现了ESP与所学专业的配合,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高和应用也起到了良好作用。
1.3国外ESP在教师方面的要求及经验
ESP因为专业性强,所以相对而言对教师的要求也要高于通用英语教师。英美两国许多大学都开设了ESP教师的硕士专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更适合ESP教学的专业人才。在教学中,对学习者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培养其英语能力也对其专业素养进行相关教育。英语国家中大学的教育学院开设ESP教师的专业非常普遍,其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经过长期的实践也较为科学,培养的人才素质水平较高。此外,这些国家还对ESP教师的从教资格进行了限定,规定ESP教师必须取得专门的教师资格证,上岗之前还要接受专门的培训,这些都保证了教师的水平。
2.我国大学进行ESP教学的启示和改进措施
西方国家在ESP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国的英语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必须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相关课程和教学,也就是注重其国别化和本土化。
2.1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改革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差别很大,不同地区的学习者在英语基础以及接受能力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所以ESP课程还必须进行地域化分类。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要想做好,仅靠高校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国家语委和教育部也必须投入更大精力,组织教育专家进行实地考核,根据各地情况来给出关于ESP课程的指导性意见。
2.2提高教师素质
要做好ESP教学,首先必须做好师资力量的培养。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对教师本人来说,必须对ESP进行更深的学习和把握,了解其特殊要求,在学习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学习中,加强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配合,既要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探索和挖掘;要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来学习各种相关课程,取得从事ESP教学的教师资格证。
2.3加强教材建设
对于教材来说,它应该是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的结合体,也就是语言为载体,专业为内容。但是专业知识比较复杂,内容也很丰富,ESP不可能涉及所以有专业有关的方方面面,必须对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考察和筛选,留下那些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为保证教学效果,高校可以与出版机构合作,开发一些新教材和配套知识与辅助材料。此外,ESP的专业性必须通过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所以高校应该经常组织对教材及教学效果的测评,检验学生的接受度,同时也可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教材的特殊要求,并尽可能加以调整,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3.总结
ESP教学理论自提出以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并在很多国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处于大学英语教育转型时期的我国迫切需要引进这方面的先进经验来改革英语教学。今后,高校教育者必须对ESP教学投入更大精力,研究其规律和在我国大学中的应用,最终探索出更适应我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
作者:张莉 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第八篇
一、课堂实践
1.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新单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英语修辞法的练习,比较文化差异;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本次讲课之前,教师已经要求学生预习本课出现的新单词,做到读音正确,能用英语解释词义,词汇学习基本上不用课堂教学时间,老师布置口语话题———网恋“cyberlove”。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地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1)课前热身
在正式讲课之前,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话题。例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化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如Whatislove?Whatisyourcriteriaforyourgirlfriendorboyfriend?Whatdoyouthinkofcyberlove?由于学生对老师依然存在敬畏心理,生生互动更能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兴趣,因此老师可以请学生担当记者针对这些问题采访其他同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就他们的回答做出评论,然后进行与文化有关的背景听力练习,从而达到了解背景、训练听力的目的。听力过后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西方文化中情人节的一些有趣习俗。通过这些热身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阅读训练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课前,教师布置阅读问题,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阅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抽查几名学生用英语简单概括课文大意,要求表达思想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最后教师给出自己的答案供学生比较参考。
(3)课文讲解
在这一部分中,教师的重点放在课文框架写作技巧的讲解上,引导学生理出作者的写作构思,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理解文章结构,学习领会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点的讲解放在课文讲解之后,挑出文中重要的词汇和短语,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造句练习,或教师通过PPT给出汉语句子让学生口译。在讲解过程中,对课文出现的修辞法明喻暗喻进行讲解,设置练习。如拦路虎的英语翻译是alionintheway而不是Atigerintheway,强壮如牛是asstrongasahorse等,让学生明白在表达中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等因素。
(4)学生教师角色互换
让大班分成若干小组,选择两段课文让学生讲,每组都制作PPT。课堂上老师抽查学生,邀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讲课。学生讲课能提高听课情绪,课堂上不断变换讲课人,从视觉和听觉上不断变换,减少了由于时间长和一个人讲所产生的疲劳,学生和学生之间更能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在听课中得到锻炼,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比较活跃。学生讲课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给老师带来更多的思考,从中学到不同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的思想。
二、互动式教学的要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学生先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了解此节课的结构及段落,明确重、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习惯
由于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3.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该教学模式实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课文内容最大限度地进行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好策划者、组织者、控制者的角色,为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提供参考答案。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理解方面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课文讲解之前应该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困难。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量地获取信息,为输出打下基础。
4.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情景教学、话题讨论、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相互间的友爱与合作,打破了冷冰冰的单向讲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英语的机会,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胆地使用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分享各种思想观点,思维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给学生提供了自然的互动环境,他们不仅把课堂看作是教学内容的学习场所,而且也是社交的场所。
三、总结
总之,互动式教学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但由于班级过大,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坚持探索,不断积累,尝试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策划和学生们息息相关的各种活动,才能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作者:胡静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九篇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契合
纵观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部分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从属的角色。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记忆,缺乏思考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代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极好的平台,现代网络技术将图、像、声、文融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调动自己全部的感官来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开发,自主性和独立性得到了培养,情感、思维等潜力因素得到了加强,这正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真实性的教育理念。同时,网络环境为超越时间和地点的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平台上,学习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十分便利,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能够进行有效协作学习和交流,有助于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日益成为教学的主导者,这种优势是其它教学环境所无法相比的。总之,网络为建构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便利。在建构主义的指引下,师生双方都对教育理念有了充分的认识,颠覆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逐步完善,大学英语课堂正在由单一模式向网络化的新型模式过渡。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1.自主学习与传统课堂的有机整合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并不是完全排斥教师的参与。相反网络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学生习惯了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习惯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计划和安排。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学生不知道如何搜集有效信息来完成自我学习过程,如果教师置之不管,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约束的指导,等到学生完全具备自学能力后,教师再慢慢放手。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有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占据较大比重。网络学习则缺少这层情感因素,教师与学生越来越隔膜,导致学生无法应付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必须将网络自主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联系。
2.营造理想的英语网络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在一个真是的情境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才能完成知识的建构行为。网络为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英语教师要致力于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交互的、真实的英语环境,让英语学习者在这个环境中能够自由的运用各种学习工具,获得学习资源,来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现代网络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方便的条件,英语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布置学习任务,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惑和困难,可以通过邮件、QQ、微信等交际工具和老师沟通,教师在网络上给学生进行释疑解答。其中运用QQ、微信等即时交通工具,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向教师请教,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教师的指导。而利用邮件的方式,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和组织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
3.教师的有效监督和指导
网络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兴致勃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自主学习的弊端开始显现,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全靠个人的自觉,教师难以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些学生开始懈怠,学习毅力下降,不能按时的完成学习任务和计划,久而久之,网络自主学习形同虚设,成为走过场的形式而已。因此,英语教师要加强对网络自主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英语教师要对学生严格答理,通过网络记录来跟踪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结
总之,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网络英语教学正向个性化、主动性的方向发展。广大英语教师要认真了解建构主义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网络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作者:隋平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十篇
1实验
1.1实验设计
第三种方法属于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词汇学习,因此是一种直接学习。对词汇的掌握也是多维度的,从不精确到精确、部分到全面和理解到产出的过渡等。本实验不考虑前面两个维度,只考虑理解到产出的维度。实验对象为吉林医药学院2013级的三个大一的中级班,分别为实验一班、二班、三班。我校实行的是英语分级教学,在这一点上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一班进行间接学习法,即:如果学生出现理解障碍,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猜测词义或者进行简单的解释;实验二班在间接学习的基础上外加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后查阅字典;实验三班在间接学习的基础上外加给学生布置课后相应的词汇练习。
1.2实验材料
为三个实验班列出需要掌握的词汇,然后选择其中40个词汇进行测试,题目的形式为(1)产出题:给出一个上下文比较清楚的带有空格的句子,句子的后面给出一个要考察的词汇,要求学生用该词的一个搭配或者该词的变换形式填空;(2)理解题:给出一个含有要考察词汇或短语的句子,同时有对该词汇的含义四种可能的解释,学生需要选择其中最有可能的正确解释。
1.3三组班级按照预定的交际教学
法进行教学,一周后进行第一次测试,时间为25分钟,大约两周后进行第二次测试
1.4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三种交际教学法在理解题上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别,第一次测试的结果分别为67.5%、68.1%和69.3%;第二次测试的结果分别为60.2%、57.8%和63.4%;而在产出题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别。第一次测试的结果分别为15.6%、17.2%和39.8%;第二次测试的结果分别为33.4%、35.7%和56.7%。总之,1)三个实验班在理解题上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和不同;2)但是在产出题上,实验三班的教学方法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2结论
根据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2.1交际教学法的词汇直接学习法和间接学习法对词汇理解的影响
对于学习者而言,在词汇间接学习法的基础上加上直接学习法(课后查字典或者做词汇练习)对理解题没有明显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语境中对于词汇的理解不需要过于精确的词汇知识,比如正确的单词拼写,和介词的使用,词汇的间接学习法本身就可以达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2.2交际教学法的词汇直接学习法和间接学习法对词汇产出的影响
做课后的词汇练习可以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而课后查字典没有起到显著的效果;在两次测试中,间接学习或者是增加课后查字典的这两者在两次的测试中都没有加入课后做练习这样的直接方法效果显著。这是因为增加直接学习就是增加学生在短期内再次接触到词汇的机会,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要真正掌握一个词汇需要接触该词汇5到16次(Nation1990:43_45)所以教师就要不断地有目的性的反复激活这些词汇。
作者:王春辉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外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