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论文 » 正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10篇

2021-4-10 | 高中生物论文

第一篇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营造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情感基础,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促进教学活动更有效开展。

(一)保持态度温和

高中生对师生关系的敏感程度明显增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理念,和学生之间要打成一片,在态度上要保持和蔼,语气要温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增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给予学生鼓励

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获得肯定、满足、兴奋的积极情感,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他们生物学习中的快乐因素。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可以是一个难点的突破,可以是思维的创新,也可以是学习的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肯定学生的生物学习活动,以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关爱特殊学生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学生生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也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生物学习成效不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首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生物学习的薄弱环节,制订针对性的补救计划进行回顾,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安排学生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尽快能够跟得上进度,提高学习成效。

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

(一)发挥信息手段演示功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属于抽象的微观范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还有一些过程较长的生物现象,课堂之内也难以演示。这样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变微观现象为直观演示,变长期变化为节点展示,给予生物课堂更为生动形象的信息,提高学生理解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例如,DNA分子的结构以及复制等微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模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其结构以及复制规律,让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二)发挥自主模式促进功能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提高重难点突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模式,采取教师重点引导提示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笔者结合生物群落演示图设计了一组探究题:①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②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③相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④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⑤捕食、竞争和寄生是否会导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吗?以这样的一组探究题引领学生深入开展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发挥了自主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发挥当堂检测反馈功能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笔者在教学最后环节留有一小段时间进行检测,以事先印制的难点要点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及时、准确地对教学成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调整教学方向与措施,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紧扣重点环节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作者:施裕红 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高中部

第二篇

1.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当教师的课堂处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时,学生会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学生接受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主动发展、协调发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要多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批评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完成好。

2.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生硬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现实的生物现象中,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生物问题和现象,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就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人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在学了“光合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蔬菜大棚顶要用透明的无色塑料;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动手酿制果酒和果醋。另一方面,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开展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实验。因为学生通过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体会到生物学的无穷魅力,可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会充分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让他们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学习“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建立大肠杆菌的平面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培养出微生物,然后再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3.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手段,促进有效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几乎每个学校的教室都有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性、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等优点,我们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服务,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影视、图片等,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的图像画面中体验各类生态系统,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知识。

4.教师要倡导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在我们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如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为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教师备课时可以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课上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具有哪些特征,这些资料会自动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很自然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把握基因突变的关键特征,并概括总结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便可使本节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学生在分析、解释材料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这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5.总结

总之,教无定法,其实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值得改进的方面,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平时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作者:王小龙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大中小学的开展,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将逐步进行完善与改进。在构建生活化生物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应当以实际的教学目标发展作为引导,将学生的生活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针对当前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使得生活化教学理念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出自己的看法:

1.建立完善的课外生活化实践体制

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以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回到生活,认识生活。是将课堂中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主要阵地。所以,不仅要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同样也要认识到通过课外学习帮助学生将生物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通过加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养成一种“爱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人教版第二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中,在植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到生活中寻找答案,可以将本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种植一定数量的小麦幼苗,当小麦幼苗成熟后,每组对小麦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与讨论,进一步的懂得了学生对植物所含有的无机物成分。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深入到田间,种植小麦。将发育成熟的小麦做出其成分的分析,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一种团队合作精神。

2.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课堂作为教学的阵地,应当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真正地融入生活中,建立师生之间恰当的平等关系,学生在课堂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的思考,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生命的物质基础”教学内容是分析生物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首先,在课程刚刚开始时,教师就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学生们进行相互讨论,从而探寻出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这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中一个组代表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代谢出现紊乱缺乏营养物质,那么我们就会到医院中输液,输液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由此可以推断出葡萄糖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要物质。”这样教学,把生物中的现象与生活紧密结合,降低了教学难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接触到现实,同时保证可学生能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生物知识真正地融入生活。

3.建立完善的生物学科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但是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做出了改变,从单一化以分评价的方式转化至多种评价体系。结合当前生活化生物教学的现状,比如,必修二“DNA与RNA结构”,教师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制这两种核酸结构的教具模型。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最后评价时,不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同时也将动手操作能力也纳入了这种评价体系,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4.结语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不同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于生物教学,在新课程生物教学标准中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能够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虽然在生活化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体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相信生物课程正在向着一个与生活相互接轨的趋势发展。

作者:韩军霞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实验中学

第四篇

一、理论依据

三段七步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是指一课分三段、由七步构成。三段(七步)即导入性活动阶段(吸引注意→明确目标)、发展性活动阶段(自主研究→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结课性活动阶段(巩固迁移→归纳总结)。该模式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宗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它的应用价值有三个方面:首先,三段七步教学模式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改中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其次,为即将进行教学实习和应聘的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备课能力;最后,这种模式的应用立足于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都安第二高级中学0902班级的学生。在该班级使用两个月三段七步教学方法后发放问卷。全班人数69人,发放问卷69份,收回67份,回收率97.1%,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达97.1%。在使用三段七步教学方法前,该班级大部分同学对生物没有什么兴趣,人数高达79.7%,而使用后,91.3%的同学表示对生物课感兴趣。说明该班级绝大多数同学喜欢这种新的新的教学模式,三段七步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该班级同学在三段七步教学方法施行前生物成绩高分队伍比例较少,及格人数不多,大部分同学基本稳定在30-59这个成绩水平。改变教学方式后,及格人数增加,成绩?30分的人数减少。虽然有进步,但是总体成绩离广西平均生物成绩还有一段距离,高分层次的人数比例太少。

该班级同学有64人支持三段七步教学方法,占92.7%。比例较大,说明三段七步教学模式受绝大部分学生欢迎。问卷设有开放题询问学生建议,数据可总结为:旧课堂模式缺乏激情与创新;轻松并且幽默的课堂深得人心,希望教学方式多样化;期待其他科目尝试使用此类教学方法。可见大部分学生迫切希望旧课堂模式能够改革。

三、讨论和建议

在访谈和观察中,我们了解到三段七步教学让学生的时间很紧凑,任务一项接着一项,没有时间开小差和睡觉,这正好应了新课程改革中的“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情做”。三段七步教学扩大学生积极参与面;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刻性;同时比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理解方式反而让同学们更加容易接受,使学生不同认识方式统一在更高的认知状态。三段七步教学方法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交流、合作学习从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执教者在运用中需要加深理解,提高运用的水平,才能达到逐步完善的操作程度。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不能一味追求课堂活跃而忽略课本知识的深度,要求教师在执教尤其备课中更花心思。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培训班,让更多的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作者:巫文香 李春霖 梁士楚 肖邦裕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岑溪第五中学

第五篇

一、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1.注重“习题战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习题战略”是很普遍的情况。去每一个年级看,都可以看到老师为学生布置了一沓一沓的试卷,学生总有做不完的习题。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疲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老师喜欢拿着课本“照本宣科”,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枯燥无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措施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将在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要注意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干讲”理念。生物教材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涉及一些实验教学。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设备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步骤等相关知识点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此外,也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讲授“微生物的培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做大肠杆菌的实验,让学生培养微生物,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先进设备走入了学校,多媒体设备就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它给教学带来的各种便利。生物教学会涉及一些很抽象的反应过程或者概念等知识点,如果单靠老师授课,很难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使得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掌握。比如,在讲解“染色体”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DNA和遗传基因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把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

新课标明确要求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生物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老师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发现生物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高浓度溶液中细胞会缩水”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在盐碱地上种庄稼,但是长不好,于是对它进行施肥,可是庄稼非但没有长好反而烧苗了”这个例子来进行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三、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于课程改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是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学的工作者,应该充分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新课程改革理念,并且努力做到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尝试,找到实现有效提高的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作者:白玛曲珍 单位:西藏山南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第六篇

一、挖掘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知识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动力。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一点点小成就,给予其肯定、鼓励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开展课外实验,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与我们生物知识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重要的方法还是我们教师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作为参与国之一所起的重要作用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未来生活的深远影响,讨论该研究可能引发的社会学问题等等。通过讨论,学生都能在基因方面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在这样曼妙的遐想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们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的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我们的教学效率。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现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注重以下三个步骤。

1.了解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保证学生在听课时能够有所侧重。在这个阶段,我会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去做预习,在教学开始时,以这些小问题为主线,并结合学生已学的内容,从学生已知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做大概的讲解。这个阶段由于比较简单,而且内容都是学生提前预习过的,因此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并且有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或者抢答一些问题。这也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这个简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2.引导阶段

在为学生介绍完教学内容后,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做更为细致深入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更全面的掌握。在这个阶段,我会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试着自己去解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一些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保护了较差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能够有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挂图、实物、标本和板图等。当然,这些教学形式不能是固定的,我们一定要对预设几套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以便于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使用阶段

当学生对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联系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挖掘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知识,从而提高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我们要课堂教学设计上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认知规律,既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1.善于设疑,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方向探索和发展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质疑,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讲顶端优势原理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以往对生产实践已有认识去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常见的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有哪些?如何加强其顶端优势?(2)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顶端优势有关的各个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运用引导探索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发现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教师并不先发现病因,而是先向学生提问:“治疗该病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这时,学生不能仅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蛋白质到RNA再到DNA的逆向推导。学生自然会明白:“镰刀型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改变综的遗传物质。”这样能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四、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是高中阶段不可缺少的学科。我们教师要提高认识,要让学生提高认识。我们在教学之余要努力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也才是符合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

作者:杨茹 单位:河北省大城县第一中学

第七篇

一、创设教学生活化情境

世间万物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与生活,生物科学也是如此。因此生物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进而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求知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物这门学科。

(1)生活情境的创设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笔者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将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实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光合作用发现史和植物生长素”的设置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讲解,通过该过程的学习并补充一些跟植物有关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是一件十分轻松且有趣的事情。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2)联系生活情境,突破难点。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都比较地抽象而且深奥,这样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也比较的困难,同时也感觉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设置生活情境,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同时又有效突破难点,就能实现知识的高效迁移,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笔者提出问题;“我们在吃咸菜的时候,口腔黏膜是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等,”引出细胞失水,学生们纷纷展开思考,使学生轻松理解到因为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即外面浓度高于细胞内的而失水,同时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在学生们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这样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活跃了生物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将生活引入课堂

生物学离不开实际生活,这在新教材设置中已经有所体现,生活才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最为生动的课堂,实现生物课堂的实效性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1)利用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生物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述“糖类和蛋白质”时等化合物的作用时,我们可以提出为什么早晨不要空腹喝牛奶,目的就是不让蛋白质当成能源物质被浪费掉,这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也有利于巩固生物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教学中,理论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比如在学完“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内容后,教师可将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立足现实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活现象:创可贴的制作材料为什么要尽可能透气等,这样能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思想与求知欲,发展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与素养。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生活化的作业,有效检测教学效果。“教室小课堂,生活大课堂”。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生物知识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将生活渗透的教学中,使学生真实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

(1)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学习“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后,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自主取名加酶洗衣粉的广告,设置的广告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就要求学生观察生活进行合理运用,有助于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这种创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重视生活化作业的设计。让作业从书本回到生活,将问题置于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加强作业的实践性。例如在讲“光合作用”的知识时,围绕着光和色素的问题从“秋天树叶变黄”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加强生物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同时又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四、总结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生活化教学比“灌输教学”“接受学习”更具开放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深人挖掘生物知识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为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提供了条件。

作者:孙凌霞 单位:河北武邑中学

第八篇

一、注重概念的导入过程,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

感性认知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只有获得了感性认知,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感性认知。这就需要生物教师注重概念的导入过程,通过恰当合适的导入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理解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解概念时引入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在解读事例的过程中认知概念。例如在染色体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在导入这一概念之前,可以将这一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事物中都蕴藏着染色体组的知识,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粉笔盒做文章,教师可以在讲课前随机抽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每种颜色的铅笔取两支(要注意保持同种颜色铅笔长度的相同)。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两组,这两组每组都有这三种颜色的铅笔各一支。将这种分法下所形成的组作为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然后让学生观察染色体组的特点,学生会发现一小组三种颜色的不同粉笔中,它们的大小和颜色是不相同的,继而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染色体组组内无同源染色体,而每组粉笔中包含不同颜色的染色体,即表明一组染色体可以携带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通过这种由生活问题概括出概念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概念之前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让他们对染色体组有一个直观的观察和认识,这样他们再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就会容易得多。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获得概念的系统认知

每个生物概念作为系统知识,都是由不同的要素构成的,要让学生获得对概念的系统认知,必须要让学生知道概念是有哪些要素构成的,要让他们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而非概念本身。例如在环境容纳量教学时,当学生有了对这个概念的表象认知,知道了这个概念的主要内容之后。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首先,针对概念中环境条件不受破坏这个约束因素,引导学生去猜测,在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这个容纳量会不会改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获得对环境容纳量的条件认知,进而巩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生态系统教学时,通过概念内容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写出和说出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菜市场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让他们用所学的生态系统概念知识去判断这一问题。继而教师再引导学生去认知生态系统是由一个有营养关系的整体形成的,其各成分之间可以是捕食关系,也可以是寄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的定义生态系统,理解此概念,形成系统认知。

三、注重概念的迁移过程,让学生获得主动认知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概念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旧知识的记忆情况,还应该关注学生能否进行知识迁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概念讲解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概念知识,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过程,要在迁移中架通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例如在群落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种群概念,然后深入引导,让学生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并不是只有一个种群,事实上,有许多种群,这些种群相互作用并且生活在一起,然后就形成了群落。通过这个迁移过程,顺利搭建了新旧知识的桥梁,让学生更全面理解群落概念知识,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概念学习时会主动思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他们全面掌握知识。

四、注重概念的归纳过程,让学生获得正确认知

让学生自己归纳概念,实际上就完成了学生对概念的一次思维过程,在这个归纳过程里教师要改变过去在概念讲解时先概念———后应用的做法,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定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概念的相关内容,明确概念内涵及外延。这种方法势必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会更深刻,也会更准确。例如在单倍体教学时,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概念讲解方法,学生当时会记住单倍体的内涵和外延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学生会出现认为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认知。这种误解恰恰说明学生并没有正确认知单倍体概念。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的记住了这一概念,并不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而采用呈现实例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归纳过程则不同,如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蜂群中一般有几种蜂?学生经过讨论得到蜂群中有蜂王、有雄蜂和雌蜂三种蜂。继而继续让学生讨论这几种在蜂群中承担的任务。教师可以给出指点,让学生知道雄蜂有和蜂王交配的职责,交配完成后,雄蜂就会被雌蜂赶出去,之后便会死亡。在学生听得入迷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为什么?因为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成的,这使得它的体细胞中只有一半染色体。在引入染色体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将二倍体黄瓜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植株”和“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普通小麦的单倍体”等事例。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单倍体的本质特征,这样能让学生记忆更准确,应用更灵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重知识的概念讲解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只是让学生靠死记硬背机械化的记住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概念的曲解,不利于他们利用概念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重过程的概念讲解,通过充分的概念导入,能够让学生对概念有相当程度的感性认识,为他们进一步理解概念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概念构成的分析,让学生系统的认识了概念,能够对概念进行全面的把握;通过概念的迁移,让学生能够对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他们巩固旧的概念知识,掌握新的概念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归纳,让学生能够主动认识和总结概念知识,可以提高他们对概念的应用能力,可以为他们的生物学习奠定扎实的根基。因此,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必须要努力实现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凌洪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

第九篇

一、借助图形手段服务教学

在一些章节的教学中,文字性板书的效果远不如图形效果好,特别涉及到一些抽象概念和生理过程较为繁琐的内容时尤为突出。例如在有关肽链的计算问题中,有这样的结论:“对于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若有多余,则位于某些氨基酸的R基中。”若只用文字表述,学生很难一时想明白,若给出以下图形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图中的每个代表一个氨基酸,而之间“—CO—NH—”代表肽键,下方字母R代表R基,由于每个氨基酸的中心C原子上都连接有一个“—COOH”和一个“—NH2”,进行脱水缩合反应时,相邻的氨基酸之间是由上一个氨基酸的羧基提供羟基,下一个氨基酸的氨基提供氢原子形成肽键相连的,所以肽链中间是没有多余的氨基或羧基的,只有位于肽链两端氨基酸的中心C原子上各自剩下一个“—COOH”或一个“—NH2”,若有多余的氨基或羧基的话,只能存在于氨基酸中的R基中。此外,学生也能较为直观地看到当数目庞大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后,N、O主要存在于肽键中,而且该图也能很清晰的反应出一条肽链中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目的关系。

二、调动学生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新授课时,总会讲到一些科学探索先驱们的故事,我通常会在课前把它布置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精炼语言并限时三分钟以内在课前展示。有的学生甚至会做出短小而精彩的幻灯片或下载一些视频片段效果,教学很好。

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学习我通常会将整个过程图展示给学生,点出其中几种学生不熟悉的物质名称,通过学生组内讨论如何完整、准确地表述这一过程;而后会请一些同学上到讲台上试着表述,每一位同学说完后再请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我会做简短的补充,对一些同学叙述中的亮点我会及时作出肯定;如此反复三到四次,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较为完整的说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了,再通过撤去图示让同桌之间相互聆听的方式强化记忆,把重要概念尽量印在脑海中。

习题课中,我往往先不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内部统一一部分习题的答案,个别有疑问的题目再通过随后的组间交流、评价、纠错,实现对绝大多数习题的解决。总之,当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课堂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缺乏耐心的现象。如,新课进行前总要对上一节所学内容做一个复习提问,但往往出现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有时甚至同一问题一连几个人都答不出。类似情况有时也会出现在一些高三的复习课上,自己反复强调叮嘱过的知识,问题提出后冷场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当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依然未果的时候,想到自己付出的心血毫无回报难免怒从心中起,便会很严厉地训斥学生一番,反而影响了授课的情绪,课堂气氛也会陷入沉闷状态。

后来我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我这样说,“看来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讲清楚,没关系我再说一遍吧。”学生听的很认真,教学效果也有很大改观。由此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耐心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精神面貌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无声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平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多一些包容,戒躁戒怒。

作者:莫飞 单位:酒泉中学

第十篇

一、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应当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在教学形式的转变方面要以信息手段、探究模式以及更加开放拓展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有效融入到师生互动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是将信息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针对生物教学中部分内容较为抽象的章节,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可以缓解这样的教学难点。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中,这一微观现象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的目标,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模拟演示,以动画方式直观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从而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补充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二是将探究模式运用于课堂教学。给予高中生自主的学习空间与平台,能够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要将探究模式应用于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问题的答案。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专门设置了一组思考题,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细胞衰老具有哪些特征,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概念与区别是什么,并要求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分别进行举例说明。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导下,学生对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概念理解更为深刻,并且对其特征牢固掌握,联系实际的讨论能够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在探究模式教学中,学生对于生物教材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在相互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协作能力,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为主要的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他们解决难点问题,以及有效掌控教学进度和整个流程,以保证整个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是将观点辩论运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出现不同样的观点不足为奇,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例如在基因工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有学生认为基因工程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突破生物学和医学的难点。也有同学认为基因研究违背了发展的规律,将会带来重大的隐患。

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没有进行直接的点评,而是引导学生从基因工程研究的前景以及自身存在的风险两个方面进行分别的阐述,最终引导学生从如何发扬长处、规避风险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学生在逐层分析之后,明白了基因工程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但是科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都需要进行一定规则与制度的规范约束,保障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二、课后组织丰富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要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并结合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分析研究,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本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状况进行专题研究,学以致用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各种调查,也是巩固生物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例如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本地区环保状况调查研究,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达到巩固理解和增强环境保护责任感的双重目标。

三是开展实验尝试活动。生物教学中,许多趣味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例如光合作用中的底片图像叶片趣味小实验非常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课后进行自主实验,有助于巩固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立体模式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实践进行灵活运用。

作者:贾曙明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