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学数学论文
一、问题现状
现状一: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操作性。目前的作业本类型有同步探究、补充习题、课堂作业本三种。以基础练习为主:形式基本是口算、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数学阅读、数学审美、动手操作、撰写数学日记等综合实践性作业。
现状二:反馈形式单一,教师以作业批改为主。作业反馈形式单一表现在批改符号单一、缺乏激励性语言。对开放性的、动手操作性的作业,缺少反馈评价。
现状三:形成恶性循环,作业正确率不高。学生的数学作业量大,形式单一,对他们来讲缺乏挑战性,感觉作业枯燥乏味。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只求写完,至于审题习惯、书写习惯、验证习惯等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一旦形成这种恶性循环,作业的正确率就不高了。
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少相关的数学课程理论学习,把教学设计重心全放在课堂教学上,忽略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作业设计在教师教学设计中还属于一片空白。这都说明教师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忽视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处理好作业数量与作业质量、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作业结构与作业效益的关系,使作业成为一种有目的、高效的活动。“怎样设计出有效的作业”这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二、什么是有效作业
就作业本身来说:有针对性(针对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性(难易层次),多样性(基础题、应用题、思考题、知识阅读、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数学日记、口述、小作品)。就学生来说:有效作业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能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差异,不造成学生负担的(适量的、适时的)作业。就教师来说:有效作业是学生完成的作业速度快,质量高。就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来说:有效作业应体现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
三、设计出有效作业的途径
1.作业设计
⑴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的作业设计小组。⑵教师根据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练习。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设计适量、适时的作业。低段以操作性作业为主,书面作业为辅。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中段高段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应用作业相结合,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适时的作业。根据遗忘规律,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应与当天的教学内容相关。⑷参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设计出有层次的作业。⑸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设计出生活中的应用性作业。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⑺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练习。创设情景:整篇作业设计成一个情景或闯关活动。数学作业与游戏结合,数学作业与美术结合。游戏和美术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⑻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练习效率。运用多媒体进行分层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时间短,效率高)。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设计练习,省去教师板书和学生书写的时间,能在较短时间内向深度、广度伸展,练习容量大大增加,生动有趣地巩固了新知。运用多媒体完成作业,对于某些抽象的练习内容,可以进行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演示,起到了点拨、疏导的作用,使学生一目了然。
2.作业反馈设计
优化批改符号,保护学生自尊心。我们普遍存在的批改方式,如“:×”、“√”、星级、年月日等,这样单一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好的地方得不到赏识,不足的地方得不到改进,我们可以先将“×”这个符号换一换,比如用“圈“”△”。评语评价,从批改走向对话。写上老师的赞赏、感受、鼓励、教诲、批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写上学习的感受以及对老师想说的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以鼓励和建议为主。
评价形式多样化。面改和教师批改结合。适时也可以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标准多元化。我们面对的学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反映在作业活动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我们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就应该实行评价标准多元化。同样一道题,一位学生完全做对。一位学生解题思路是对的,计算有错,比起之前的作业算是进步,那后者的作业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
四、总结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需要老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育现实情景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学校自身遇到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学生作业低效的问题。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布置作业让学生低效地巩固知识,教师参与研究设计高效作业,并进行反思。作业设计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作者:倪明慧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