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游戏动漫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视觉讯息的大量传播,各类视像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形态与思考模式。影像成为后现代社会中传递主控资讯的媒介之一,此时视觉对于人类的认知活动而言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致力于视觉文化层面的讨论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视觉文化的研究范围囊括了最开放和跨学科的图像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持后现代主义观点的学者认为,我们身处“文化的社会”,任何生活经验都会转换成一种视觉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视觉文化包含对可见的具有一切美学事物意义感知的所有视觉艺术形式。视觉文化的发展也同时拓展了人们对事物观看的方式,观看手段不局限于单纯的通过眼睛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感知,科技的进步也给观看“媒介”的技术性领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如照片、电视、电影。而动漫艺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所满足的并不仅仅是对现实事物观看媒介的拓宽,对于人们来自于想象世界的某种情境的视像化呈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电脑技术中数字化转变一方面丰富了动漫艺术的创作手段,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对于影像经验向个人表达的转换方式。
动漫艺术作为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类型之一,其表达方式与电影一样,也具备导演、编剧等一整套完善的影视制作体系,但相对于电影艺术而言,动漫艺术的虚拟性也体现出比电影艺术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并且作为最单纯的想象力与图像创作的载体,它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题材限制,以其时尚性的思维和视觉历险性,承载更多的奇思异想。动漫艺术就本质而言也是绘画,只是在绘画造型形态基础上进行变形夸张并使其赋予动态感的表现方式。然而动漫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绘画艺术,这除了动漫艺术本身的特质之外,其在电影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某些情境的完善,以及在信息技术的与传媒手段的高度发达今天,对于比以往任何时代所接受的视觉图像更为多元刺激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对最前沿的视像感知更为敏感,而动漫艺术作为当下最前沿的视像,青少年无疑是其最普遍的受众群体。
动漫艺术按照严格的概念划分为动画与漫画两种形式,而影视艺术中镜头感片段剪辑和镜头空间递推视觉效果在漫画中的使用,对现代叙事漫画形式也产生了具体影响,导致了现代叙事漫画具有影视分镜头剧本的特征,动画创作者于是不失时机的在此基础上与漫画家携手合谋,动漫艺术由此衍生,且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概念。随着科技进步与传媒技术的发展,动漫艺术的视觉呈现形式也日趋多元,从制作技术和手段上分为以手工绘制为主的传统动漫和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CG”(computergraphics)动漫;按表现形式来分又分为动画电视与幻灯片动画;从空间视觉效果上又有二维和三维的划分。尽管“动漫”只是一个新兴名词,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却承载着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转型过程的中的诸多前沿科技成果。并且当代动漫艺术业已成为辐射网络游戏、图书小说、动漫产业链等多领域的学科。从视觉文化意义上来看动漫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动漫艺术中的所有形象,包括角色和背景,都是运用造型艺术手段以夸张、变形、寓意和象征等手法人为塑造的,其像视结构是以美术造型元素为材料的视觉经营,都要进行角色与背景的影像结构设计,无论是平面绘画风格还是3D技术动漫,都以视觉艺术作为其基本创作理念的立足点,因此,视觉语言是动漫艺术的根本特征之一,并且动漫中的造型是一种具有虚拟性的带有影视特征和影像性质的艺术造型。动漫艺术中的所有形象都是来自于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假设,角色和场景皆是假定的,这种虚拟的非对现实再现的特质也决定了动漫艺术创作中夸张、变形等手法存在的合理性,可以不受限制的特殊表现力,突破现实常规为想象提供图像呈现,从而达到塑造一种奇特的荒诞美感的特殊视觉感受。
一、动漫艺术中前卫品质的形式体现与观看心理动因
动漫艺术在当今社会受到广泛关注并产生重要影响,除了科技因素这一客观条件外,自身独特的视听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原因。作为动漫艺术的视觉样式尽管是依靠对现实形象的变体处理和想象力的视觉呈现等艺术手段来完成,却又并非完全舍弃客观对象的形态。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依据,知觉到的东西是大于眼睛所观看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到的现象其中每一成分都牵涉到其他成分,虽然“格式塔”是现实世界“真实的表象”却并非是对“真实的表象”的完全再现。例如,一只作为动漫形象的兔子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的兔子”相去甚远,然而,我们依旧可以辨识出这是作为兔子存在的形象,这是由于艺术家通过主观艺术创作提取“真实的兔子”的一般形象感知及感觉特征,这些被提取的特征与现实中兔子的特征逐点对应,在此基础上对现实中兔子形象进一步抽象化演绎,尽管并不等同于现实中被命名为兔子的知觉实存,但与现实中的兔子却是“同型”的。
另一方面,心理投射机制也是动漫形象视觉呈现的深度动因,贡布里希曾说:“我们内部的维度感与我们对比例的视知觉相去甚远,内部的感觉倾向夸张,请试着把鼻子摁下去,你会觉得你的鼻子完全变了样,而实际上位移也许还不到几分之一英寸。”[1]正是缘于此,如果将一个动漫人物的唇线由向上扬起的上弧形改动为下弧线,整个人物的表情随之而发生变化,甚至画面的整体氛围以及整个故事情节和一系列叙事逻辑都会受到影响。而在写实绘画中,依靠对主体形象的某个局部变动来试图完全改变整个形象表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动漫艺术最明显的特征是“变形”,而这种“变形”是以赋予具体形象以抽象概念为前提的。动漫艺术中写实风格的作品也不同于以再现客观物象为目的的写实绘画,动漫作品中的写实只是相对程度上的写实,而并非再现式的写实,与广义上的造型理念有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动漫艺术可以通过更多风格样式来表现,即使是高度的变形与夸张也不会产生异议,因为高度假设性的心理先机能够超越基于对客观世界再现经验体系的恒常性认知,而基于心里投射机制的原因,其视觉形象依然有着引导观者探寻其原型对应的心理指向,正如阿恩海姆所言:“投射所产生的不是一种静态偏离,而是一种动态变形,我们所感到它似乎是一种有活力的东西,从它身上看到一种张力,这种张力指向它的变形,并由之开始的原形。”[2]因此在高度假设性心理先机与心理投射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动漫艺术反而会构成另类视觉体验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