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风险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风险管理实施
1.1.1成立急诊剖宫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高年资专科护士3~5名为组员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急诊剖宫产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汇总成册,制订该类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护理计划,制订护理规章制度并指导落实,负责护士的培训和考核,同时负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的解释和处理事宜。
1.1.2制订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规章制度和流程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订急诊剖宫产的护理规章制度和流程,主要涉及接诊、风险评估、风险告知、术前准备、转送及交接、各种护理操作常规、术中及术后护理、胎儿护理、健康教育等。
1.1.3强化对急诊剖宫产患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要求科室所有护理人员有“风险无处不在”的意识,对每一名急诊剖宫产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尽可能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防范,尽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责任落实到个人。
1.1.4强化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意识严格护理操作技术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注重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多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解除其后顾之忧。
1.1.5培养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每名护士均进行急救护理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急救药品及器材的位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急救技术,并且考核达标后方能上岗。同时,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风险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沉着应对。
1.2观察指标采用自制护理综合评分量表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进行护理综合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4.208,P<0.05),出院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χ2=36.858,P=0.000)。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8%)较对照组(9.2%)显著降低(χ2=34.890,P=0.000),护患纠纷发生率(0.3%)低于对照组(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28,P=0.1053)。
3讨论
急诊剖宫产患者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安全。该类患者从接诊至出院的整个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均潜在不确定性护理风险。然而,护理风险是可以防范的。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积极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本组资料显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还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急诊剖宫产的风险管理应规范化、科学化、个体化,首先应建立管理组织,成立急诊剖宫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负责规章制度的制订和落实,完善风险防范措施,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要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其次,要充分对每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对潜在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防范措施。另外,要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还应具备熟练的急救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风险管理应涉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细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体会,对急诊剖宫产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使护理流程更加规范、细致、科学。同时使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更加明确,出现不良事件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系统化培训和考核,使整个护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各项护理工作更加流畅,在面对急诊剖宫产患者时能够真正做到急而不乱,能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投入到各项护理工作中,能够尽量减少各个护理环节的潜在风险。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多沟通,能够相互理解,融洽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卫生管理领域,加强风险管理,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与处理,预防风险的发生,才能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对急诊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当然,急诊剖宫产护理风险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不同医院、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规范化、科学的管理模式,仍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探讨完善,尽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惠梅 单位: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