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建筑工程论文
1管井井点降水技术
1.1管井井点降水的特点
管井井点降水的适应性较强,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适用于不同几何图形的基坑;施工简单,易操作;降水深度大;动态降水,有浅至深;单眼井排水量大;降水后土壤干燥,易于进行机械化施工以及其他工作的开展;通过井点作用,土层固结,增加了土的强度,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避免了流砂的危害;节约成本,支撑材料节省,土方工程量降低。
1.2管井井点降水的作用原理
管井的结构可以做简化解释:安放一根管子在地下,在含水层部分,管子是透水的,通过设备将管子内的水抽离。
1.3管井井点的一般设计
考虑因素场地降水要求、降水范围、水文地质情况、场区外临近建筑物等方面的资料技术支持大口径钻孔桩成孔技术、水井成井技术。设计步骤单井设计设计内容:单井成井直径、成井井深、井身构造根据施工成井技术、降水速度、抽水机具的下入确定单井直径,通常为400mm~700mm;不小于地下水降深底平面2m~4m为成井深度;井深构造通常为钢管滤管、水泥滤管、钢筋笼滤管。确定降水场区井数通过场区的排水量和单井排水量和单井井距确定降水场区井数。计算场区的排水量和单井排水量的依据:开挖场区基坑面积、单井影响范围、设计井深和井径。
1.4管井井点降水施工
测量放线开挖沟槽冲孔下设井点管灌填粗砂滤料粘土封口主、支管连接真空射流泵试验与检查不间断抽水检查水位。在井点进行正常的抽水作业前,应该进行试抽水,保持抽水不间断,且应保证试抽运转正常。通常形成地下降水漏斗在开机一周左右,并且逐渐稳定。在开始抽水作业后,观测水位、水量的频率为3次/天,在水位趋于稳定且到达设计降水深度后,观察频率可降低为1次/天,对检测的结果进行详细及时的记录,同时绘制水量与时间、水位降深与时间过程曲线图,对水位下降的趋势进行分析,推测降水达到设计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当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及时查找原因,调整措施,保证达到降水深度。当地下水较为丰富时,单排环型布置为首选,单排井点降水,控制降水深度在5m内。基坑开挖深度的确定依据是地面标高及基底设计标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测量基坑处原地面标高。然后通过计算确定开挖坡率及开挖尺寸;井点吸水管的布置位置确定根据开挖尺寸,在距离基坑边缘约1.0m左右。在透水层内埋设井点吸水管的滤水管,通常小于等于6m,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控制在0.3m内,当大于6m时,则需要采取降低井点系统顶面标高的措施。
1.5滤水井管制作
砂网选择的依据是含水层砂粒直径,包括作内层衬托以及作外层滤水网,通常情况下,5目~20目方格铁丝网为内层衬托,24目~48目方格尼龙网为外层滤水网。将绕铁砂网及尼龙网缠绕在钢筋笼外侧及井底端,即可完成包制滤水井管。
2降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置回灌井点在降水井点管与建筑物、管线、路面之间,可有效的避免因为降水造成的临近建筑物及路面、管线大沉降。该处的地下水用清水回灌,保证降水井点的影响半径控制在回灌井点的范围内,保持地下水基本不变;当场地粘土层较厚,会对降水效果造成影响,这是由粘土的透水性不好、上层水不易渗透造成的。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该类问题:在井点轴线范围之外用采取套管和水枪打孔,采用与埋设井点管相同成孔作业法,填满粗砂于井内,形成砂桩,保持地层中上下水贯通。这样,在进行抽水时,下部水被抽走,在重力以及抽水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上层水较为容易的漏下去,抽走水;在刚开始抽水时,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检查方法包括: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管内水流声等。当“死井”数量大于10%时,降水效果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可采取高压水反复冲洗的方法进行处理;针对夏季施工,因暴雨频繁,造成坑内严重积水、边坡产生流砂、坍方等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在下雨前,将边坡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护好,同时准备好充足的工作人员和抽水设备(电箱、潜水泵、水泵、泥浆泵),将雨水及时的排除坑外;排水明沟及沉淀池内的淤泥及时清理干净。采取有效措施后,基坑可避免出现开挖坡面大面积坍方现象。在冬季施工时,为了避免冻坏管道,可覆盖保温材料在井点联结总管之上。
3结语
管井井点降水是最为常用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将井点滤水管或管井沿基坑四周或两侧埋入,管井深度大于基坑的深度,总管连接抽水,达到地下水位低于坑底的目的,便于施工。通过计算基坑涌水量,合理的布置井点管,认真、精确的组织施工,则可保证工程施工任务安全、优质的完成,解决施工中的难题。
作者:陈鹏 单位: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