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高中数学论文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
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关注一些外在的东西,主要表现一是形式主义的泛滥,我们往往津津乐道于某位教师的课上得热热闹闹,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十分丰富,师生互动和师生双方激情不断,但当我们剥去这些形式主义的外壳,对这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审视的时候,却往往一片茫然。教学方式单调。这种现象在一些喜欢夸夸其谈的教育专家那里表现得尤其普遍,在他们那里有一些流行的说法,其中的关键词譬如生命、文化、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环境、意识、情感、可持续等。我并不全盘否定他们提出的诸如创建生命课堂、营造课堂文化等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追求,但是如果把课堂作为解决所有成长中的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阵地,那未免太过自信。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担负着重要的学科教育功能,需要完成大量的学科教学任务,并达成一些基本的学科教学目标,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讨论提升课堂教学功能的层次才有实际意义,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有它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存在着时机、方式的问题,只有这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并实事求是地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差别,我们所有的课堂教学的追求才不会落空。
二、理论基础
首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般同龄人在数学概念的理解层次上,任然会存在长时间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有些明显,所以“因材施教”可以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引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宋代理学家朱熹将这种教育理念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其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三、实施策略
为了克服过去狭隘、片面的学生学业评价观,中外不少教育工作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也提出了不少很有建设性的评价形式和策略。目前,国内比较提倡的做法是建立学生档案袋(又称“学生成长记录袋”)和进行分层考试(又称“适应个别差异考试”)。而鉴于我校目前对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学生每个学期参加的数学联考、会考暂时未能实行分层考试。因此,笔者仅从分层教学角度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提供相关数据及有关教学实践的经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主要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三个层面尝试构建了以下的分层教学模式:本实验根据学生学业评价理论,构建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采用实验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效途径。经过二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出结论如下:(1)该教学策略能适应职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充分体现了“教学是为学生而设计”的生本教育理念。(2)该教学策略能承认并兼顾到职中学生在数学认知水平上的差异,既能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又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3)该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初步改观以往过于狭隘的数学学业评价。(4)该实验有待在分层考试和分层评价的条件下,进一步完善。本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若只局限于个别教师的努力,将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尤其在备课阶段,实施分层教学备课所需的时间甚至会多于传统备课的时间。因此,整合资源、共享资源、互通有无才能使分层教学在真正意义上为广大师生服务。(本文来自于《科学中国人》杂志。《科学中国人》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语
教学的整体过程要求学生同步参与,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做到积极主动。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作者:雷芳 单位:包头北方重工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