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德育论文
第一篇
一、在语文教育工作中抓住道德教育的几个主要线索
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的衍生物,语文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需要跟着课文的变动而变动,老师们在语文授课过程中要灵活地把握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活动语文教学成果的同时,在思想境界上有所升华。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们可以预先对道德教育的几条主要线索进行梳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以这几条主要线索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及时发现语文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延伸和诠释,这对于快速融入思想教育的内容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讲,初中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大体可以融合这几方面:思想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等。教师在进行这些方面的语文教育过程中,要随时以相应的道德观点来推动学生深刻的理解道德思想、道德观念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其中皇帝的那种自欺欺人的思想,还有最后的孩子一句中的说穿真相的情节,都具有很深的道德观念发掘价值。老师们可以以此来探讨诚实不说谎的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探讨大臣们不懂装懂、趋炎附势的思想观念对个人成长的不良影响。
二、语文教育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无论是语文教育工作还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都不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脱节,但凡不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教育内容都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老师们要注意从语文教育引申到实际生活中,引起学生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和问题的关注,然后以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了解到道德教育理论和观点在实际生活中具备的指导意义。从我国初中生的年龄段分析,大部分学生都属于90后,他们对常规的宣传教育方式普遍心存反感情绪,这是需要执教人员注意的。在实际进行语文教育或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们要认真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初中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场景、社会现象、情感经历、心理问题、生活习惯、道德习惯为主要素材,把道德观念融入到素材中发挥作用,推动道德教育的效果升华。
三、语文教育中道德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不够深入
道德教育工作长期以来面临的弊端之一就是无法保持应有的思想深度和境界,不能让学生在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上获得提升和进步。基于语文教育工作开展的道德教育需要改变这个传统的弊端,要注意保持道德教育的思想性和深刻性,让学生在接受教育指导的过程中获得指导,获得启发。教师们要反思自己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是否有墨守陈规的现象,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一成不变缺乏创新,积极寻求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改革,从而推动思想教育的深入发展。
2.要注意改变教学思路,以探讨引导代替生硬宣教
初中语文教育工作中很多老师不善于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进行交流,不善于转变教育方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逆反情绪。执教人员要注意改换教学方式,变生硬宣教为巧妙引导,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避免学生误以为老师是对学生的道德表现不满。老师们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潜移默化的诱导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同时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辅助附加,把语文教育教学作为主要内容,避免主次颠倒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崭新的尝试,教师们既要确保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又要避免语文教育的正常规划和秩序被打乱;既要保证课堂氛围、风气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转变,又要避免学生对道德宣教产生反感情绪。语文教师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大胆创新教育方式,更新教育内容,做好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过渡,确保道德教育的持续、有效进行。
作者:康玺 单位:兰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第二篇
一、德育教育的内容
1.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生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不求回报也是一种美德,感恩父母、尊老爱幼是每个学生的优良道德体现。
2.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通过对美的感受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道德观念,达到对人的思想品质的影响。是在美的形式之中孕育善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心灵善良和品格完美,从而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是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的一种手段,教师要告诉学生人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心灵美。语文教学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塑造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挖掘语文教材本身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心灵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文学色彩很浓,不管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还是讴歌祖国河山的,都文质兼美,不管是寓言童话故事,还是论理明志的,都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在课外学习中,教师要分析、综合、对比,机动灵活地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突破口,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文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舍己为人这些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净化着他们的心灵。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关爱,那份拳拳父子情很是让人感动,作者用质朴的文字,记录下难以忘怀的父亲的背影,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父亲至真至扑的人性,父子间深厚的感情在作者的笔端流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不胜言表。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自己父母的关爱,牢记父母恩情,学生在体验深挚的父子情时,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培养学生善良、敦厚、正直、温和的品质。德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光,交相辉映,那浑然一体的朦胧美让人陶醉。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与作者情感共鸣。优美的文字,幽静的景物,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选择,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高尚的思想品德也得以升华。语文课文的内容好多都是德育素材,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并不是时机地加以点拨,德育教育就会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实施。
三、德育教育延伸到生活实际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单单是语文课堂教学要完成的任务,把学生的良好品德延伸到生活实践中是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课下组织学生排演幽默剧,让孩子们扮演皇帝、骗子、大臣、小孩等角色,在诙谐幽默的表演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懂得说谎的危害,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敢于说真话,树立诚信观,中华民族有着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背信弃义一直以来被人们所不齿,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告诉学生朋友同学之间要讲诚信,做一个言出必行的孩子,用诚信维护友谊,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懂就问,不能抄袭同学作业,严格遵守考试纪律,诚信应考,文明应考。和同学相处,一诺千金,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不能完成就要向同学道歉。
另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通过身体力行,提高思想觉悟。如故事会、办手抄报、作文竞赛、书画展览等,不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纯洁、健康、高尚思想品德在活动中逐渐形成。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让学生融人社会,感受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德育教育效果才会得以巩固。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雷锋在我身边”活动,鼓励他们做好事,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体验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并对他们进行评论,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懂得是非标准,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总结
总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语文教师应承担起德育教育工作的责任,在快乐学习语文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以积极的教学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审美意识。
作者:李志坤 单位: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民族中学
第三篇
一、开发必修,挖掘教材宝藏
研读课文中的人物,找出文中最喜欢的人物进行整理,提升,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个途径。如在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过程中,我就做了这样的引导;圣地亚哥,一位沧桑的老人,以他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他的誓言: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却不可以被打败!小说中的老人犹能如此,我们呢?我们现实中的人呢?虽然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他的精神却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是活的,是震撼人心的,联系现实生活,学生们就不难知道: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当挫折来临时,想起圣地亚哥,我们就会操起自信的矛和自信的盾,勇敢地迎上前去。可见,“文以载道”,每一篇文章之“道”,都自觉不自觉地在濡染着我们的心灵,与大师对话,熟知人类的普世价值,感知人间的真善美,大师的灵魂,文本的灵魂与我们的灵魂在一定的学习时空中碰撞,就会产生火花,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进而提升我们的人格,引领我们成长。
二、利用选修,品读诸子风采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字里行间中无不流淌着浓郁、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先秦诸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根,激发学生对此的阅读兴趣,可以说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而且把它们同学生面临或关注的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启发他们做相关性的思考。如在学习孔子,孟子的儒家作品时,就要感受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感受其心灵的伟大,思想的深邃,智慧的起凡和力量的勃发,同时也要重点引导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在不断的省察与修正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诸子散文中温暖而平和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又能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而且还能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就使我们,在古代名家名作之教材中,不仅感受到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而且,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了他们思考人生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诸子语录的引领下做人做事,成长自己,时刻践行孟子的仁之端义端礼之端智之端,以“天下为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珍重生命,善于应对人生的困境,善于增强生命的的韧性,不断克服自我局限,追求更高博大的人生境界。
三、捕捉材料,书写亮点人生
俗话说“文如其人”、“文为心声”,作文是心灵的写照。可见德育教育与作文教学关系甚密。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贪图享乐,消极避世,让自我为中心,读书无用论,情感淡漠的现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乐观的精神培养,及真、善、美的人生追求的道德教育,任重道远,势在必行。要想做到德育在作文教育中的更好渗透,我立足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作文水平,采用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演讲课堂辩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在活动中不仅熏陶了情感,端正了学习态度,而且还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
作文与做人是分不开的,它是一个展示作者思想、知识、情感、意志、能力的综合过程。那么如何让捕捉材料,积累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书写靓丽的人生,美好的情愫呢?指导学生积累背诵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古典诗文,这从中感受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品析欧阳修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之身”的自然之理,赏析苏轼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极国之情,让学生在品读中,充满热情、激情、豪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爱国情怀和精神魅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平淡无奇的学生生活使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熟视无睹,让学生明白,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生变的人和事,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记在耳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放在心上,让生活中的源泉永远流淌着和谐的、清新的、温暖的、平和的靓丽的活水,滋润着导领着学生们写作航程,使学生在写作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直达胜利的彼岸!
四、总结
和谐施教、悉心育人,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学习做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以德为先,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帮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让思想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课堂里和现实生活中。
作者:李亚珉 单位:吉林省和龙市第七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