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管理落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都加大对校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不仅对高校其他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效率提出很高的要求,也对后勤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面对新的高校发展要求,作为后勤部门就必须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一定要配合高校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后勤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和服务意识,因此,在后勤部门的管理上要求高校采用网络化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可以全方位帮助其进行管理。但是,很多高校的后勤部门上在管理上还没有完全普及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管理,这就对学校员工和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2.后勤部门管理难于市场发展接轨
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社会供求关系决定其产品的价格和服务标准。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下的后勤部门一般都带有很强的“福利性”特点,比如在政府的帮助下学校会对学生的餐饮价格实行限价政策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市场上的产品成本有所上涨,高校也不会对学生的产品随便涨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也会造成后勤产品价格和服务标准难以实现市场化,自然也就会阻碍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3.后勤实体与高校存在着产权不明的关系
目前,很多高校的后勤部门尽管已经进入了实体管理,但是他们一直占用和使用的资产并没有进入后勤实体管理,这就导致后勤实体与学校产权存在这一种不明确的产权关系。这种局面造成的结果就是后勤部门对学校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而且在其自身的管理上缺乏完整的管理手段。此外,由于高校后勤部门在人事安排以及机构的设置上都是按照高校行政管理常用的那套管理方法,这就使得后勤部门不能够很灵活的运用市场法则去调节相关的管理问题。同时,由于后勤实体与学校在产权关系上的不明确,就会让后期实体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出现部分资产注入后勤账户中,而另一部分资产则划入到学校的账户中去,这种现象的最终结果就导致学校的国有资产无法在账面上被完全反映出来。
4.后勤“非内部化”的转变以及发展存在许多障碍
高校后勤市场缺乏有力的竞争力,所以在质量和服务上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反映出后勤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因此,高校后勤要想脱离高校行政管理实现自主化管理,就必须让校内外企业进入到校内市场,在高校提供的竞争氛围下为学生服务,提高后勤管理的质量。但是,很多想要进入高校市场的企业,在刚要进入的时候就会收到学校原有后勤职工的强力阻拦,同时,也有部分校外企业由于只注重金钱利益,就会置教学和科研服务于不顾。所以,高校后勤的“非内部化”发展就面临着很大的发展难题,高校要想真正实现后勤管理的“非内部化”就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障碍。
二、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将后勤从学校管理体系中剥离出来是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具体目标,主要是通过企业分流与企业重组,把后勤管理发展带有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企业,要在政府领导,社会扶持,学校选择的情况下建设高校后勤社会化和社区服务体系。
1.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第一,要明确好学校与后勤实体的产权利益关系,对员工做好规范的用工制度。尤其是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上,一定要区分好高校资产与后勤资产以及其各自的产权关系,对其各自的资产保值责任进行分离和明确、最主要的就是要盘清学校后勤的国有资产,在学校资产的使用权和后勤实体中经过学校授权的资产使用权上进行明确。除了学校需要发展的公益性服务外,其他的后勤实体应该从社会资源或者是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以此帮助减轻学校和国家的经济负担。同时,在人员的用工制度上,要在市场经济的规范和要求下建立和健全社会化的用工制度,要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和使用员工,并保障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对各管理干部也要使用合同制和聘用制,根据后勤工作的实际需要安排工作,科学合理的从市场上借鉴和学习各种经营管理,补充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队伍。第二,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后勤实体的社会化就是要把后勤管理从学校的行政管理中分割出来,成立独立的企业实体和管理体系。根据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后勤实体就必须要建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企业服务模式。在此社会化的形成过程中,首先,高校要给予一定的帮助,最主要的就是要帮助后勤实体实现企业法人与管理职能的独立化,给后勤企业法人一定的权利去实现其市场价值,体现其主体地位。此外,可以通过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依靠社会各种资源的成立规模化的后勤服务集团。这样就会体现出后勤实体的社会化,通过不断对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学习,建立更高层次的后勤集团,提高服务质量和自身竞争力,并且以专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科学化的企业形式服务与本地区的高校群体。
2.高校后勤社会化经营机制的建立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经营主要由产品成本费用的核算机制和收入分配利益机制组成。对于高校后勤的成本核算机制来说,如果高校实现后勤实体社会化,那么后勤部门就必须要处理好服务的质量,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以小成本实现大利益。首先,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机制需要被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在后勤实体的成本消耗上一定要对采购、入库、消耗等环节建立科学的管理程序,最终形成严格的成本核算流程。科学合理的核算流程主要为:对消耗费用支出进行审核→对成本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列出账目明细→对产品要素所涉及的费用做好管理分配→对后勤实体所产生的综合费用进行的分配→对完工产品成本与在生产的产品成本进行的划分→核算产品总的成本和其单位成本。再结合生产成本标准和营业利润,以及管理人员的业务成绩对其分配相应的利润。高校后勤的收入分配利益机制影响后勤实体利润目标的实现。由于后勤实体的使用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开的,所以经营管理者自身收入的高低也会后勤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高校后勤收入分配体制就必须要科学化合理化的进行,而且需要在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下,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主要做法可以有:第一,通过聘用制和年薪制对人员进行管理。不管是高级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可以通过相关的考核和竞争机制发挥其技能,以优胜劣汰竞争结果轮流上岗。在保证后勤实体利润目标和经营服务目标的前提下,对管理人员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按照其完成任务的比例发放年薪。第二,通过股份制也就是股权改制的形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与后勤实体共同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借此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第三,进行利润分红。在这种形式下,最大化实现员工工资与利润的分离。在保证员工基本工资的前提下,努力让员工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实现年底员工分红,也就从根本上会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帮助后勤实体创造利润的最大化。
3.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监督体系
社会化服务作为高校后勤改革的终极目标,对后勤管理提出极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后勤就要以此目标建立由多方面参与的高校后勤市场监管体系,主要应该表现为后勤部门执法守法,学校的参与监督只能,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后勤实体的自律性,校内外舆论的监督下的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后勤实体的监督体系,各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其特有的监督职能,帮助高校后勤做好管理工作。此外,作为高校,需要积极地与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在政府的扶持下对学校后勤市场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其主要的监督手段可以通过邀请卫生部门,消防部门,城市卫生与环保部门等定期到学校进行检查和开展培训活动;作为与后勤部门直接发生利益关系的学生群体,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对后勤部门的监督工作中去,通过成立食品安全小组的形式,在教师的带领和帮助下,对后勤食品进行检查和监督;再者,就是通过学习和借鉴校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或者是让校外企业进驻校内市场的形式,帮助后勤实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让校外进驻校内市场的形式,在合同合作的形式下规范其经营行为和权利与义务,提高对学生的服务水平,帮助后勤实体学习和发展。此外,通过对后勤服务质量过程和结果管理与监督的加强,提高后勤服务。通过科学化的考核手段,对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进行规范,尤其是对其各个环节一定要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同时,要不断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制度和赔偿制度等,帮助后勤实体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最后,要严格对餐饮服务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在高校食堂的采购,配送等方面建立健全完整的合同化管理机制。在政府部门和专业社会技术力量的帮助下,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对高校食堂进行食品安全监控机制,运用高校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大对后勤卫生的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检查和考核的方式提高后勤实体的卫生质量和服务质量。
4.对高校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加强管理
第一,要提升后勤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稳定性和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发展后勤管理,提高后勤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就需要把培养员工素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除了积极培养员工的工作技能外,还应该对员工进行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培训,多层次的对员工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全方位的培训。不仅要帮助员工对后勤工作和文化形成认知感,还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努力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对管理人员的选拔上要对他们的管理技能进行考核,只有聘用专业知识扎实的人员才能保障后勤部门的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等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三,在人员的结构上要进行合理的优化。不仅要在人员的数量上进行优化,也要在质量和分配结构上进行改善和优化。从员工的年龄,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层次上进行改善和健全,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学习的方式,对人力资源队伍进行合理的岗位安排,同时也要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的设置,帮助后勤实体实现人力资源队伍结构的明朗化和科学化管理。
作者:王剑娇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后勤与国有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