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特点
1.1系统性。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区综合服务、餐饮服务、公寓管理服务、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水电保障服务以及供热、空调、电梯、洗浴和开水供应服务等项目,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较,服务内容种类很多。这些内容都是高校为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所不可缺少的,是高校后勤保障的组成部分,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1.2专业性。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内容以及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对象的构成决定了它的专业化要求高的特点。因为在这个规模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中实施规范的管理服务,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专业水平很高的经营管理人才,否则很难协调、运作这个系统。而且种类繁多的房屋建筑设施、公共建筑设施、供水供电、热力和空调、电梯、洗浴和开水等设施设备,要求具备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技术管理人员。
1.3创新性。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在确立高校后勤服务新型服务行业的市场地位的阶段,要不断总结管理经验、丰富服务内容,在后勤管理与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使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得到迅速的发展。一是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时期,要探索符合高校教学科研活动需要的后勤保障服务模式,努力实践高质量、低成本的新校区后勤保障服务方法,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持。二是后勤管理与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在当前高校后勤服务从高校剥离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高校后勤保障的特殊性,研究高校后勤保障的规律性,使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三是后勤管理与服务内部的管理创新。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应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组织管理要注意创造符合高等教育保障服务体系要求的新结构、新形式及新方法。
2、当前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
2.1新校区后勤人力资源陷入困境。多年来,多数高校后勤没有把人上升到资源的高度来认识,也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因此新校区后勤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从新校区后勤管理主体上看,后勤人员大多来源于学校教工亲属、学校改革分流的部分员工,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等参差不齐,使得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另外后勤管理人员的观念保守,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坚持着传统观念,而且他们大多缺乏现代后勤管理的系统学习,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此外以前的计划经济用人机制仍然在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深蒂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不注重人员开发,缺乏创造性,同时后勤人事制度也不能很好的促进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2.2新校区后勤机制不健全。新校区后勤机制不健全是有历史原因的,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但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执行力度不大,使很多高校处于徘徊、观望的状态,导致我国现行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在运行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后勤机构没有从根本上与学校分离。一是导向机制不健全。多年来,后勤管理的导向目标是平均主义,没有竞争意识,以致出现了“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不能有效地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过于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对人的多样需求的研究,忽视了其他激励手段的运用,造成了部门、个人都没有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三是制约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后勤管理更依靠的是制度与道德的制约,缺乏必要的监督机构和有效的评估机构,没有专门的监督反馈机制,以致出现了决策者多、执行者少,监督与反馈者无的怪现象。
2.3新校区后勤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校园网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学校提供了一个高速、高效、资源共享的学校管理环境。后勤管理也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后勤保障和服务系统的数字化,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随着新校区建成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固定资产大量增加,校园维护面积增大,后勤服务的范围和难度更大,对吃、住、后勤物业服务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管理体系不能适应新校区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构建信息化的高效后勤管理体系,使后勤管理做到精细化科学化。提高后勤队伍素质建设和服务意识,有效地利用网络化、现代化管理手段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3、对当前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3.1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随着高校和高校后勤的不断发展,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具有知识性、创新性、服务性后勤队伍,以满足学校师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新校区后勤队伍建设一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聘用制度,建立“能进能出”的全员聘用制,建立人才合理的流动机制。要大胆吸收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后勤队伍,实现后勤队伍结构的改变。二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后勤人员队伍的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后勤人才队伍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管理、业务创新的能力,学会先进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新近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员工的岗位再培训等工作。三要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由于后勤工作的比较复杂,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因此,抓好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工作程序,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造良好的后勤企业文化。
3.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种工作程序,使新校区后勤各项工作有章依、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努力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执章必严、违章必究。首先分类完善各后勤各部门目标责任制和效益分配激励机制。结合新校区后勤实际,分类管理,逐步完善各部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积累发展等目标责任制,明确后勤各部门服务标准、服务要求,建立健全后勤各部门服务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建立各部门年终效益分配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效益分配的透明度,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二是自觉接受学校纪委、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使后勤的经济活动在体制和机制上始终处于有关部门的参与监督之下。三是严格实行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标管理,使新校区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四是在认真核算后勤各部门的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应的定额费用,逐步推行定额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部门管理费的定额监控。
3.3推动“数字后勤”建设,提升后勤信息化建设层次。随着高校后勤事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数字后勤”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在于,它不仅是后勤消费层面、成本层面、核算层面的数据整合,而且是后勤多项业务流程的综合处理、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面对这一转变,新校区后勤信息化建设应当开拓思路,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物联网、云技术等先进技术,结合“数字校园”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后勤”建设。要结合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改变信息系统仅在餐饮、公寓、物业等后勤传统业务领域应用的现状,推动在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绿色校园建设、后勤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不断丰富后勤服务和管理手段,改善师生员工的体验方式和满意程度,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坚实、可靠、经济、环保的后勤保障,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校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首先是建立后勤处(集团)与其下属各个职能部门的沟通管道,也就是针对后勤办公室管理系统,让下属单位在第一时间上传、审批、汇报日常办公文件和相关信息,以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其次是搭建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规范每个岗位的责、权、利管理,并附以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估制度,使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职责清晰,目标明确;最后是整合已有的后勤正在使用的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一卡通系统、水电记费系统、门禁和监控系统等,将其全部纳入后勤整体信息平台,这样就可做到使后勤的管理者无论身在何处均可以通过系统网络在第一时间得到后勤各种运行数据,做出决策,发出指令。
作者:谢长松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