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农业经营形式
1.1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广西、浙江中南部地区水田农业模式比较典型,其主要包括水稻、萍以及鱼,能够在农业模式中共生,将水田分为垄上和垄下两个部分,上部分用于种水稻,下部分用来养萍和鱼,属于立体的生态结构,使农业与渔业共存在一个经济性生态系统中。
1.2新型生态农业模式
1.2.1北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北方生态农业经营采用四位一体模式,此种生产经营模式中包含庭院经济和生态农业两个重要因素,基于经济学、生态学、工程学等角度而建立。四位一体的结构是以太阳能为主的动力生产,从而带动沼气的产量。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利用质能的转换在土壤上实现全封闭组合系统,其中包括沼气池、采光温室、牲畜舍以及厕所4个区域,因此称之为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1.2.2南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南方生态农业经营采用猪-沼-果模式,主要以沼气为主,成为林业、果业以及畜牧业等生产链中的纽带,以此推动生态农业规模的发展。每户居民都具备沼气池、养猪、种果树。这种经营模式非常适合南方地区,在江西赣南地区已经有大约25万户居民采用,且取得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1.2.3西北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西北生态农业经营采用五个配套模式,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是干旱缺水,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生态经营模式需要全面考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五个配套经营模式正是为了能够延续这一地区农业持续性发展而构建的。这种模式需要每户配套果园、蓄水窖、暖圈、营房以及沼气池。经营模式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壤,之后是其生产的纽带———沼气,以构成农业推动牧业、牧业促成沼气、沼气助长果实、林牧相匹配的配套经营模式,并使之满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求。
2、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基本特征
从各地区间开展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可以看出,实践中的生态农业各具特色,但发展路线与规律却相同,都是围绕资源整合利用与生态系统循环,从而引导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建立在利用有效资源重组与生态环保的大方向上。
2.1综合性
纵观生态农业的整体系统可以看出,其具有组织与发展功能,能够将主要元素衔接起来促进下级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性的整体功能是以农业为切入点,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整体、协作、循环以及再生的原则,对系统中主要元素进行次序规划并合理调节与优化生态农业系统结构,使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结构与农业阶梯产业合并在一起,进而促进整体性的综合发展,在综合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全面提高生态农业综合生产力。
2.2多样性
我国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因各地气候差异,要充分结合我国地域性特征,根据多样性的资源配置、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市场经济以及整体发展来制定形式多样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使其与当地的农业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填充现代科学技术以保证农业生产符合生态工程要求,保证生态农业能有坚实的科学技术作后盾。各地区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应做到扬长避短,发掘地理以及环境优势,使生态农业的种类与各地区的实际农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进而开展的生态农业经营才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3高效性
生态农业系统中包含多种科学技术用以增加农业经济价值,从而带动地域性市场经济发展,其中包括物质循环、能量守恒、多层综合利用、系统深加工等。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应用在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中能够使资源与废弃物得到再利用,并且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来说更是有效的降低。另外,生态农业经营效益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并可以解决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在拓展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的同时将纳入更多的劳动力,使农村有效劳动力得到内部就业的机会,同时也有效提升农民务农的积极性,达到了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的高效性要求。2.4持续性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是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也使农产品的安全性得到提高。传统的农业与农业经济一直是常规发展状态,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带来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在生产过程中使农业经济、环境建设、社会经济与整体发展联系到一起,能够充分满足居民对农副产品日渐增多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在生态农业开展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循环,可持续发展性增强,这也是助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生态农业,其范畴较为广泛,包括自然、油价、生物生态以及持久农业等类型,生态农业的发展核心是使农业生产建立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与环境、资源以及当地产业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从而在本质上提高生态农业生产力。
3.1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生态要求的生产与经营要满足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这两个前提,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在农业模式中要推广使用太阳能动力以及生物转换效率,使各种资源潜在的能量与多样性特征被激发,从而构建完整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一方面保证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农业经济与社会效益共同增长,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宏观背景,将市场发展导向作为核心目标,视经济效益为核心思想,展开农业资源的拓展与保护,使更多的资源被合理利用。根据每一块土壤的特征来规划使用力度,促成良性的生态农业发展系统,这将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模式。
3.2强化推广注重生态农业技术应用
就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经营状态来看,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有的技术系统,但是这个技术系统的内部结构只是传统技术的整合与再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套支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用以稳固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得以健康、长久的运作需要依靠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所以要不断强化生态农业技术的使用与推广力度,用以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碍因素和问题。应针对我国生态农业经营模式,量身规划与制定系统核心技术,满足我国当下国情需求,并以市场需求为核心。
3.3同步建设生态农业的标准与认证
我国生态食品的健康发展需要生态农业发展作后盾并给予一定的支撑,因此,在生态农业经营发展模式上,应该注重其技术标准的生产技术的建设,使生态农业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为生态农业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持。在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中要体现出生态食品的认证与标准,以国际相关条例为基准,实现统一与同步,有效减少国际标准歧视下的技术壁垒现象以及贸易争端所造成的影响。目前,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课题研究就是资源危机,在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中要强化资源合理利用意识,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农业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上助推生态农业走向国际化发展,使世界范围内意识到经济发展与能源节约的有效结合,使生态农业与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并存。
作者:庄硕 单位:江苏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