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学教育论文
1、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多学科支撑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通识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比例的矛盾,其内部也存在着内容重复、体系不全等问题。随着本科专业本科层次的设置,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大多采用“综合培养”模式,且将课程“拼凑”的现象较为普遍,集中表现为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两类,而且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以学科课程为主。实践证明在新形势和新课标下,课程设置显得结构单一,内容陈旧,不合时宜。如今的小学教师必须是社会化他人的多面手。实践中也是这样,小学教师往往是包班教学,文、理、音乐、美术等学科及班队活动设计样样精通,但现今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不能达到这样综合型的要求。
2、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对策
2.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该专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首先,可以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以小学教育专业为核心,搭建一个由教育专家,地方行政部门和小学组成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利用这个平台,小学教育专业将得到专家的现场指导,解决专业内涵提升的理论问题;小学能提供教育实践基地,学生能深入小学,拜师学教,大大缩短上手时间;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能就教育中的问题取得专家的专业指导,也能直接参与小学教育人才的培养,确保基础教育师资的质量。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一培养、二引进、三、分流的办法。培养是主体,引进是补充,分流是辅助。培养主要是中师转入的部分教师,他们有深刻的教学经验、紧迫的危机感,培养起来既快又有实效,使他们能很快跟的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小学教育专家的培养可以从两方面完善:一方面鼓励教师向高学历、高职称的方向努力,鼓励教师考研、考博、晋升职称,支持他们申报科研课题,走学术提升之路;另一方面安排教师深入小学,将教学活动与小学教育教学相结合,着力探寻小学教育的特点,并贯穿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之中。教师培养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利用专业建设的平台,促进教师发展。教师引入,可以将精于小教专业某一课程的教师引入,待了解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后,合理教授该课程,使学生在课业方面有与专业人才相差不多的水准,一个专家,可以带动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推动专业发展。
2.2合理构建专业课程结构。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建立“五模块、三层次、一主线”的课程结构。基础性。注意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性,既要重视普通文化课程,通过学习普通文化课程来提高未来从教时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质,扩展知识面,实现文理渗透,又要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加大通识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在课程内容上,按照具体学科特点,确定内在逻辑联系、对主干课程不突出的学科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构建反映学科前沿的新的教学内容,拓宽教育专业课程,加大教育专业课程的比重,开设内容要反映当代新颖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技术,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效能。小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开设必须具有实践性。应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小学及小学生接触的机会,丰富他们对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高度重视教育实习活动,切实提高教育实习的成效。应通过学生的实践,增强其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性;一是课程设置在整体上达到综合,以学科课程为单位分别开设,达到知识结构在总体上的综合效应;二是以上述为基础,开设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这类课程以较大跨度实现多个知识领域的综合,极有针对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形成综合能力;三是学科内综合。学科内部综合,不再强调知识的逻辑序列,而是灵活应用学科内部知识,较大跨度的调度知识,以解决问题。“五模块”主要构成部分分为公共基础课、教育专业课、学科专业课、专题研究课和实践技能课。教育专业课是解决未来工作中“如何教”的问题。学科专业课指可以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恰当把握“教什么”的问题。专题研究课,可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专题供学生分组研究和汇报交流。“三层次”即以公共基础课为塔基,以教育专业课和学科专业课为塔身,以专题研究课为塔尖,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内容不断递进的“金字塔”式的课程结构。“一条主线”,即以实践技能课贯穿四年学程的始终,强化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2.3营造师范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隐形课程,它可以通过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教育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情意,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物质层面上来说可以通过张贴教育家头像、名言、警句和布置学生作品展台等,让走廊、墙壁、教室空间都彰显小学教育的特色;从制度层面上讲,可以定期举办基本功比赛。演讲、说课、儿童剧编演每年每月都敲响小学教育的警钟;从精神层面上讲,通过四年不间断的专业介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沿着“接受专业——热爱专业——信奉专业——专业成为人生职业”的情感历程,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院系间的学术讲座、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课题研究活动,甚至可以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教学科学研究,这些都是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活动。从这些活动的参与中,让学生切实的受到良好的教育氛围的熏陶,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研究型教师素质的形成,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也能受益终生。
2.4建立高师与地方政府、小学的合作关系。
教育教学能力的养成要坚持学生与小学的及早接触,连续不断、重视过程、全程实践的原则,可以沿着“感知小学——认识儿童——外围参与——边缘参与——部分参与——充分参与”的逻辑顺序,由外向内,逐渐深化。高师与小学合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理论+实践”的学习模式,高校教育与小学教师共同指导示范生的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共同负责对师范生的听课、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进行指导。高校教师可不定期到小学听课、兼职,深入教学实践,把自身所学教育理论真正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深入把握当前国家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研究,探索新的理论方法,再将理论方法贯穿于教学中,这样所教授的课程会更符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知识的需求。高师可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优秀教师做主题报告,让老师讲述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为学生提供现实范例,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在校学习与未来成为优秀教师之间的关系,尽早树立专业思想并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高师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角度看,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不仅仅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愿望,也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迫切的要求。因此,建立好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使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直接服务于当地基础教育,这样不仅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更乐于参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也能提高该专业人才的就业,从而促进该专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闫文军 单位:甘肃天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