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语文论文
一、制定阅读计划
早读课短短几十分钟,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早读课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出最大的效率来。因为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早读习惯都有待培养,教师要立足于每节早读课,但不能被早读课限制,要让每节早读课都有独特的延伸和构思。如在高一必修一到必修四中诗词歌赋朗读,可以先让学生适当地阅读课外优美篇章,同时给学生拟定完成量,重点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语言,当学生的朗读成了习惯之后,才能分辨美丑善恶,才能形成完善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章的美感,从而增强阅读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魅力与阅读激情。在指导学生朗读《老王》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感悟老王的生活遭遇,要读出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质朴语言的深远意蕴,从而来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思想。这样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事半功倍。同时,指导早读课读文言文时,教师要将朗读任务写在黑板上,如《劝学》读诵之后要保证准确无误地默写。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只用几分钟时间就能够背诵出来。
二、明确阅读目标
教师要让早读课内容具体化,任务量化,有了切实的硬性目标学生才能落实。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予不落实者一定的惩罚。如在早读课时给学生一个任务目标,让学生清楚在早读课上要完成什么,用多长时间来完成。前十分钟让学生带着任务朗读,中间十分钟学生开始默读默写,后十分钟批改。同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五名学生作为一个小组,组长负责组员批改,教师负责组长,最后一起总结早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纠正。这样教师能及时地掌握学生早读的进度和效率。早读课如果以阅读为主,反复的背诵势必会造成阅读视野障碍,容易产生疲劳情绪。因此,教师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层面,让学生在熟读课本内的经典范文后,精选精彩的课外文章范读给学生听。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方法,避免学生读错字、读错词,在引导学生透析文本内容之时也会使他们与文本产生共鸣,借此来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如在学生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做声情并茂的泛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文字内容,为早读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在早读课中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的优美文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早读兴趣,也能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更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早读样式多样化
由于早读课不是每天都读书默写。当教学进度变得宽松时,可以适当改变早读课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早读课枯燥乏味。因为学生的心灵都有其固定的形式,因此要按照学生的形式去指导教育。如对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去领读、带读,也可以进行分组朗诵,借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只要在一旁及时地做好指导工作。在为学生泛读时,要做到让学生耳濡目染。也可以尝试将音乐引入到朗读中,让学生在节奏中掌握阅读的节奏感和成就感。如学生配合激昂的乐曲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会情绪亢奋得像勇士一样,当学生读累了可以聆听教师精选的散文或经典古诗词。在经典短文阅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这样学生能接触到更多优美的短文,并期盼早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文章为什么选用这样的题目,读完有哪些启示,文章选择了哪些素材,有哪些好的语言。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感受到准确的修辞、巧妙的布局以及感人的细节描写,不仅能领悟文章的精髓,鉴赏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四、培养阅读习惯
因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等能力,读是写、听、说的基础,是思维活跃的前提,是积累感悟的基础。早读课就是要学生大声且富有激情地朗读,让读来协同眼、脑、口同时活动,借此来增强感知能力。当眼的感知与耳的感知送出信号来刺激大脑皮层时,才能有直击灵魂深入骨髓的阅读效果。早读课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时间,有效的朗读能让学生在充满热情与渴望的气氛中燃起阅读的情趣。当阅读荡漾着整齐美、节奏美以及抑扬的韵律美时,才算是领悟了读的奥妙,才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语文。利用早读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让情感熏陶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真正实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松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以读书声为最。”说的就是学生能用流畅的语言来恰当地表达文本中的情感,释放阅读感受,不仅能传达作品的思想,也能释放作品的情感。
五、总结
总之,早读课是语文学科的心灵乐园。教师要重视语文早读,提升学生朗读的热情,让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同时,有效利用早读课是学好语文的开始。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遨游书海,用“读”来领略文字的魅力,提升早读课效率,让早读课更有魅力。
作者:徐宁燕 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