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师师德论文
一、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加强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校管理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场面:教师拈轻怕重、互相推诿,致使学校工作分配难以落实;因嫌工作压力大、待遇低,没人愿意当班主任;教师无心上班而忙于打牌、炒股、搞第二职业;年轻骨干教师或转行或干脆辞职不干,致使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种种现象让我们觉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日下,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种现象的产生?其实关键在于教师的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偏少、工作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教师的社会地位至今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当前的经济地位制约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开。作为构成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要素,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要真正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就必须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条件、优化教师工作环境。这样,方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个人师德师风水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才有可能得以开展,才有可能真正落实。
二、让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活力和希望,把师德师风建设变为教师职业内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改善师风。但光靠威逼或者强迫是行不通的,要靠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靠教师的内在的、自觉的提高。教师之所以放松对自己高要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职业生涯过于的呆板与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教师着想,营造乐观向上、开拓进取、和谐融洽、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教师始终都能有自己积极的职业定位,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对事业充满激情和上进心。这样,教师方能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内在需要,而激发起教师自觉、主动、积极去提高师德师风水准。
三、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具体话的师德师风建设管理体制,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范畴
师德师风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加强、提高更不是简单地开会、挂标语、写文章就能做到,需要的是长期的引导、教育。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可以从“政治思想、职业认同、职业道德、从业行为”这么四个方面来进行认识和评价。因此,我们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就必须立足学校工作实际,建立起系统、规范、具体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将师德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原则、方法用具体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予以明确。具体来讲,就是要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具体的量化监督评价体系,建立起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组成的监督评价机制,把教育教学等工作作为载体,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只有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用具体的师德师风准则与具体的行为规范加以要求、约束、衡量,才能使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实实在在地投入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四、师德师风的实施、管理、监督应经常、持续的进行
有系统、规范、具体的制度,只是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宗旨、和实施途径,并不等于就有了成效。制度如果不能落实,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起不了实际作用。所以,我们在建立管理制度同时,更要把制度落实到位,形成持续、长效的约束、督促机制。应以日常监督、评价体系,通过领导检查、同事互评、学生记录、家长评价等方式,结合教师自评,对教师师德师风表现与状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形成教师师德师风档案。评价结果与当年的年终考核、评优、晋职等挂钩。这样,学校就能及时了解师德师师风建设状况,发现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师德师风问题,并能及时敦促、指导教师对存在问题进行矫正,保证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期性、持续性、规范性,充分体现师德师风建设戒勉、督促、提高的目的。
五、师德师风建设评价与考核体系应客观、科学、公正
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与考核,避免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多做少做一个样的不良现象产生,才能端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态度,避免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的结局。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个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新机制运行后的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新方法,将教师的德、能、勤、绩、廉以档案的形式做好记录,作为年考、绩效考核和评优选先、晋级进职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学生、家长评价教师的合理体系,充分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通过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将教师引导到教书育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综合质量的轨道上来。总之,国之兴在于人才,在于教育,在于教师。在教育改革深入、教育发展快速的今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甚为重要。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必须实事求是、立足实际,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才能使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有一支思想政治过得硬、有深刻的职业认同感、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从教、教育教学水平精妙的现代教师队伍,推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学校真正承担起“科教兴国”历史重任。
作者:杨桂荣 单位:长春市二道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