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美术 » 正文

墓室壁画的美学体现

2021-4-10 | 美术

 

一、日月天象、四神、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公以及祥瑞等。这些图象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升仙思想,以及驱邪祈祥的意愿。河南永城芒山柿园梁王壁画墓,主室顶部西半部中为巨龙,两边为白虎、朱雀,四周绕以云纹,窗壁绘有朱雀、白虎、云纹,西壁(即墓门两侧)绘灵芝和云纹。这一铺巨龙生动展示了西汉绘画的高度技艺,以及表现想象中神兽的宏伟气势。西安交大西汉墓,主室平面呈长方形,弓形券顶上为《天象图》和仙鹤云彩。

 

《天象图》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星辰相配,除剥落外尚存八十余颗星,星间以黑线连接。并配有人物、禽兽,以图画表明各星组含义和名称,共二十八组。诸星皆白色,仅东方青龙左后爪下的一颗星为朱红色。在星辰圈中间南北一线,南有朱色太阳,中有展翅金乌;北有白色月轮,中绘玉兔和蟾蜍。日、月周围有青、绿、莲、白、黑诸色云,云间绘黑、白仙鹤。太阳左侧有一绿色凤凰。

 

星辰圈外,南边为云和十余白鹤,或侧或正,各具形态。

 

北边东侧夹角绘一青蛙,相对应的西侧绘三足乌。后壁绘鹿和仙鹤,四壁下部绘云纹,东、西、北三壁绘虎和猛禽、鹿、鹤、天鹅等。此墓二十八宿,是汉代《天象图》的重要发现。

 

二、圣贤、孝子、列女等历史传说故事。汉代在宫殿、馆舍画历史人物故事,始于西汉晚期。文献记载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就曾画有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汉献帝时太常赵岐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

 

烧沟六十一号墓前室隔*正面梯形花砖绘四神及傩仪,楣额用两块长条空心砖连接,上绘《二桃杀三士》故事,人物生动,富有气势。

 

三、墓主家居生活图象。如洛阳偃师辛村壁画墓,中室西壁南为《庖厨图》,庖丁戴冠,身著紫红宽袖上衣,袖上挽,左手按物于案上,右手执刀,作切割状。左侧一女侍束发,身著红色宽袖长裙,双膝跪地,向盆里抓物;前方两侧各一男侍,手持托扳把食物端向主人。北为《六博宴饮图》。帷幔下右边二人相对而坐,戴黑冠,著红袍。左边二人,前一老者著长袍,后有侍者两手相挽。画面下部绘两老者六博,右著长袍,束腰,上身前倾,右手高举;左著宽袖紫袍跽坐,身后跪坐一怀抱乐器的侍者。东壁南为《宴饮对舞图》,中绘男女对舞,左右各有三乐伎席地而坐,正在奏乐。男舞者居左,上身袒露,白发披肩,下穿灰裤,双腿半蹲,女舞者居右,上著舒袖衣,下穿裤,束腰,腰带飘曳。画面左下角观舞老者席地而坐,著宽袖长袍,前一女侍著红衣,跪捧耳杯。右下角一老者箕踞地上。上部空心砖破碎,可见帷幔下二人对坐而饮,中一羊尊,上部四人分二组对饮。右下左为一妪著宽袖长裙席地而坐,前跪一女侍,双手捧耳杯递上,左下方三女子,中穿紫色宽袖翻领上衣,红裙,左右各一侍女,亦长裙。这些图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世俗生活情趣。

 

四、车马出行、幕府官寺、属吏。常见以车马出行表现墓主的仕途经历。安平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墓《出行图》绘于中室;手持便面坐于帷帐中的墓主与门卒、属吏绘于右侧室;陶灶、陶釜等明器置于左侧室。其后墓室布局大体相同。和林格尔墓的《出行图》,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官吏浩浩荡荡的出行行列。此外,安丘画象石墓、安平壁画墓等也有多套《车马出行图》。《幕府官寺图》、《属吏图》出现于东汉晚期壁画墓,都是显示墓主所任官职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河南密县东汉晚期壁画墓,壁画皆绘于中室。后土郭一号墓中室东壁,绘有十人组成的仪仗队;后土郭三号墓中室西、南壁画六名形象高大的属吏,或戴梁冠,或著巾愤。密县打虎亭二号墓,中室北壁上部所绘宽726厘米、高95厘米的巨幅宴饮百戏场面,实质上也是《属吏图》,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此墓是通过墓内蒙宝山辽墓 MI石房内北壁颂经图(局部)主夫妇和众多属吏同赏乐舞,来炫耀墓主生前的地位。

 

五、反映庄园生产的图象,如水田、池塘、践碓、井、仓房等。这类图象见于平陆枣园等墓,壁画所表现的牛耕、耧播等标志当时庄园经济所占的重要地位。和林格尔墓出现比较完整的庄园生产图象,说明当时庄园是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实行多种经营。

 

六楼堂建筑、庄园乌壁。楼堂建筑出现于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增多,东汉晚期达到盛期,出现了重楼连阁、宅院。建筑中有望楼、角楼以及守卫武士。和林格尔墓则出现了坞壁。

 

由于近年大量汉墓壁画的发现,使我们知道∶汉代绘画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有很高的水平,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多方面的生活内容,在绘画技艺上也呈现了多种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和当时在墓俑上体现的雕塑造诣是不相上下的。

 

魏晋十六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以及其它各种原因,中原及江南地区,墓室壁画遗存较少,而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墓室壁画,虽在规模和技艺的某些方面不及中原汉墓壁画,但却更多地反映了边区和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

 

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承嗣墓,墓壁上栏画云、鸟及四神,北壁下栏画墓主手执麈尾坐于堂上,旁设旌节、兵阑、华盖等仪仗,其余壁面绘夷汉部曲、铠马、家丁、宅邸等。壁画技法拙稚,但对研究当时西南地区的习尚及民族关系具有一定价值。河西地区魏晋时期的壁画墓,在甘肃酒泉、嘉峪关、敦煌及新疆吐鲁番等地均有发现。东北地区魏晋壁画墓集中在辽东郡首府(今辽阳)近郊,在朝阳、北票等县也发现少量东晋十六国墓。集安附近先后发现高句丽壁画墓二十座,现存早期高句丽壁画墓,年代相当十六国时期。

 

魏晋十六国时期边区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都各具特色,而表现技艺上也有明显的差异。流行的内容,除传统的日、月、星、云、四神等天象图外,也出现有东王公及西王母、羽人神兽、飞仙莲花、礼佛供养等图象,这与传统的神话故事以及佛教的广泛传播是密切相关的;在家居宴饮、乐舞百戏、祭奠奉食、狩猎出行、楼阁宅第、农牧庖厨中,则生动地表现了当地乐舞、狩猎、牛耕、屠宰、牧放、角抵、炊煮等日常生活习俗;家居宴饮皆画墓主夫妇对坐,出行多乘牛车;嘉峪关魏画象砖墓一号、三号两墓见到多幅《坞壁图》,酒泉西沟村93JXM7墓除表现了不同民族群体所进行的农耕和畜牧不同的生产活动,反映了边塞的特色;表现大量简牍书籍的画象反映了墓主在文化领域的身份与地位。而高句丽墓的狩猎画面则继承战国、秦、汉传统,而又与北朝敦煌?石窟壁画上的《狩猎图》遥相对应。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多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和相互交融的密切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