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教育管理论文
第一篇
一、大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新要求
(一)科学管理大学生日常行为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依据客观规律性进行科学化管理。大学生正处于认知社会、感知社会的时期,这时的学生通常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莫名的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一些学生在行为上违背了社会道义或者消极面对人生,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科学管理大学生日常行为要从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入手,我们不能强加制度于大学生身上,要做到以理服人,让学生能够对日常行为主动认知正确与错误,并能够做到自律。
(二)民主管理大学生日常行为
大学生整处于青春期,此时的学生多具有叛逆性,因此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为主,提高学生在学校的民主性。通过制度约束大学生行为只能够在管理上束缚学生的行为,但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作法无法达到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真正目的,所以突出民主性,能够主观的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性。
(三)规范化管理大学生日常行为
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因为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朋友圈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规律性,这就需要我们学校能够正确的引导和规范,通过制度和章程对其进行约束,同时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不是一尘不变的,因此在制度上和教育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完善制度和章程。在教育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当前需要对学生进行计划性的和控制性的教育,约束学生的行为,更要鼓励学生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二、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1.营造舒适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
目前,高校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更主要的营造学生养成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认知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形成良好的品德。学生管理制度要具有灵活性,其不是一尘不变的,我们不崇尚教条主义,但是如果学生触犯了学校管理条例是要受到严格的处罚的。学生性格的培养是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中的主要创新内容之一,我们对学生的管理要对学生人性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行为,鼓励学生参加利于自我修养的活动,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能够感受到关爱和快乐。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播,将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贯穿到学生群体,让学生具有关爱之心、积极之心和奋斗精神。
2.以法为本,加强制度执行能力。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要适时对学生普及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约束自己。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自祖国或者国际上各个地区,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因此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摩擦,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能够将法治理念融入在学生生活之中,通过沟通教育让学生学会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彼此关爱,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对于违背学校制度甚至发生违法事情时,要严格按照制度及法律程序予以制裁,绝对不能姑息养奸、任其放纵。
(二)学生管理体制的创新
各个高校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内容能够较好的约束学生行为。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高校陈旧的制度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学生管理体制不断的创新,进而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通常包括学生的学分制度、学生的选修制度等,大学生在校的学校生活较中学较为宽松,这就使得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下降。因此,科学的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尤为重要。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可以分为专业课、选修课、自我学习时间、娱乐时间和休息时间,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教师应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同时,对其生活更加的关心,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建立健康的学生会,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具有积极、健康、团结、友爱的精神。
三、结语
大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管理与服务是高校领导和教师都需要尤其注重的问题。我们教育学生不但要教学生可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出具有优秀品德的人才,在管理制度和服务理念上要不断的与时俱进,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祖国优秀的人才。
作者:唐羽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第二篇
一、“90后”的特征
由于父母不能时时的陪伴其左右使得它们的依赖性变得十分强,自我控制能力较为低下,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为其做主张的环境下。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父母为其做主,长大之后他们也就渐渐的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毫不在乎。但是,一旦他们离开家,走向社会,他们就一定会与整个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其他人的圈子中,甚至当他们听不到别人的赞赏时,他们往往就会孤立自己,使自己远离群体之外,从而就会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心理,严重的还会产生一些抑郁症、忧郁症等症状。这样的大学生一般其心理都是十分脆弱的,由于他们从小被当做公主与王子般对待,被家里的所有人都捧在手心里,所以他们的心理年龄明显的低于实际年龄,心智的发展还不够上成熟,而且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总是在时不时的诱惑着他们,直接导致他们在上课时极其容易分心。
一旦他们遇到一些困难活着险境,他们就会心惴惴不安,严重的还会导致失眠现象的出现;一旦他们被他人冤枉,他们就变得十分的暴躁,做事情不经过深思熟虑;他们缺乏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差,情感丰富多彩但又不堪一击,追求虚荣,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等。受到这些特点的影响,社会上对“90后”的评判之声此起彼伏,不间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他们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也渐渐的认可和赞同。这在2008重大的汶川地震、2009年盛大的国庆阅兵以及2010年繁华的上海世博会中都得到了鲜明的表现,他们的镇定自若、勇往直前都令人赞叹不止;他们的顽强拼搏、不怕艰苦的精神都让人们拍手叫好;他们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令人们赞口不绝。
二、改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90后”大学生自身具有的特点,使得教育工作人员产生了一些困扰,而教育工作人员要想使得教育工作顺利的进行,就必须对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看的清楚。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所以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变得十分的繁琐,一些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工作的需求,所以学校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技术,为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提供一条十分便利的捷径。
高校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所提出的最为优秀的教育理念。高校要坚持这样的理念,同时要注意贯彻到底、落到实处,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尊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要为学生的发展打造出一个十分和谐的、健康的校园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要不断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学校要有十分完整的教育领导体系,同时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更新,遵守法律,使得整座校园都十分的和谐、健康。
在新生入学时,许多的高校都会对新生进行一系列的入学教育,例如军训、校园规定的认识等等,这样做有利于新生更快的适应崭新的大学生活。而作为新生的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为新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这个新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许多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城市,进入大学之后,面对着千差万别的同学和环境,心里不免产生一丝丝的触动,这时辅导员就要帮助新生们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使他们能够今早的融入到新的集体,新的环境之中。但是,辅导员不能事事都帮助新生,也要锻炼他们的处事能力,同时还要在学生中树立一些威信,以便日后更好地而管理学生。辅导员要与时俱进,要与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开放的胸怀,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的交流,以便更好地教导学生。
三、总结
当今的大学生活十分的精彩,大学中各类的社团活动层出不穷,学校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使学生的才能获得更好地展现。
作者:孙鹏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第三篇
一、“9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1.个性鲜明,价值观现实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加之社会环境的开放化,使得“90后”思想较为独立,个性张扬,过于强调个体的重要性,愿意在他人中彰显自己。因此,他们极易缺乏团队意识与奉献精神,与人合作能力相对较差,在作出判断和抉择的时候,更倾向于自我的感受,集体主义价值观薄弱。“90后”大学生生长在满布竞争的时代,价值观通常较为功利和现实,校园里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社会中就业竞争更为激烈。面对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90后”容易呈现片面的功利观。独生子女的现状,以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社会现实压力,使得“90后”大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现实主义价值观凸显。
2.爱好网络,易受环境影响
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90后”大学生与人及外界环境的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部分“90后”学生爱好上网,愿意在虚幻的个人空间里吐露心声、排解情绪。但是,由于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一部分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此外,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各种外界信息充斥,使“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干扰,造成他们思想上的迷茫,进而导致他们成长过程中被动接受负面教育的误导。
3.崇尚自由,容易冲动
“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经成长成熟,可以处理好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对父母与老师的管理教导有抵触情绪,凡事想要自我判断,不喜欢按照他人的想法左右生活。这种自我评价过高的现象造成了“90后”大学生的叛逆思想,他们不喜欢身处在条条框框的环境中,渴望独立和自由。同时,“90后”生长在民主与法制制度不断完善的时代,呈现出更强烈的维权意识和民主意识,对有违公平的事情反应强烈,也更容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去冲动性地解决问题。(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二、“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途径探索
对于“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辅导员要客观分析这个时代特征鲜明的群体,并根据其分析结果,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并弥补不足,做到对症下药,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2.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与心理健康,提高沟通了解的效率
首先,要关注和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特点。一方面,“90后”渴望思想上的独立,不愿与长辈交流自己的内心想法;另一方面,在自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上却不够成熟,生活中仍旧对家长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特别重视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对外界的反应倾向,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其次,要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随着网络与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80后”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与时俱进、引领时代潮流的优势,根据“90”后大学生喜欢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现代化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QQ群、飞信群,开通微信,开设博客、班级论坛等创新的教育管理方式,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共享性在网上发布信息、上传资料,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具有私密性的特征,让原因各异、无法直接向教师诉说的学生在网上尽情倾诉,缓解他们的压抑情绪。
2.引导正确价值观取向,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90后”群体价值观的多元化及信仰缺失问题相对突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不可少。同时,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应该从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未来需要出发,增强自我教育意识,善于运用自我激励方法:一是理想目标对行为的自我激励;二是成就感的自我激励;三是挫折感的自我激励。简单的说教或强硬的约束教育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果辅导员教育管理的态度和方法过于刻板强硬,反而容易使学生态度走向极端。“80后”辅导员可以利用与“90后”学生年龄差距小、容易沟通的优势,多引导、少说教。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假期志愿奉献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生活,享受在担当责任和团队协作中的乐趣,在实践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此外,辅导员要适当扮演多重角色,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相互平等信任的关系,包容、理解他们,像兄长姐妹一样陪伴学生共同参与到文艺晚会、运动会、晚自习等集体活动中,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培养出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
三、总结
针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90后”学生群体,辅导员应根据自身的优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继续探索和创新,努力做好新形势、新挑战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张路怡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