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管理论文
1中学教育人本管理理念的产生
在学校中所谓量化的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一切的事物包括信息的收集、分析、比较都是以数量来衡量优劣。一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好坏、教师教学成绩的成果、师生获奖数目的多少都要进行数量化的管理与评估。然而,一味地追求量化管理,不仅会给老师带来教学理念的误差,如,只追求学生成绩的好坏,学习好的就经常得到表扬鼓励,学习不好的就会受到歧视,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质量就强行灌输理论知识给学生,而不去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研究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它们,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及身心的个性化发展。还使得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为了考取好的分数,不惜作弊来提高自己的成绩,也不积极全方位发展自身,从而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发展。更使得学校为了拼升学率,用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从而使得学校在教育上不再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综上,我们能够看出,这样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不但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消极的作用,还会使得校方本身失去人心,这种校方的量化管理所培养出的人才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还危害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2中学教育中人本化管理的现状
目前,中学教育所谓的人本管理方式还存在很多弊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教育理念发生扭曲,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校方制定的“量”为主体,他们的管理模式落后,教学思想更是僵化。例如,从中学教育管理体系上来看,由于长时期的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教学的约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看重的是知识传授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反馈,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其次,所谓的人性化管理仍然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实际运用到教学管理中,体制的强硬、刻板、具体,都大大增加了其强制性,而并没有有效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这种扭曲的管理方式很不利于中学教育管理方式的工作开展。最后,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在现实的中学教育管理体制上仍然受到了约束,无法发挥其根本思想,从而无法适应新型的教学管理,进而产生了相互扯皮的现象。
3实现中学教育管理人本化的途径
3.1尊重教师,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与此同时,更期盼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与肯定。在教职人员看来,精神上的饱满要比物质上的需求更令他们欣慰。假如物质上不能得到满意的回报,他们也许只是抱怨几句,仍旧不会改变他们教学育人的心,倘若精神上得不到安慰,如,学生的不理解、家长的不信任、领导的不重视,这会很深地伤害到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所以,身为领导,他们首先要了解教师内心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其次,要理解并尊重教师,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提交他们潜在的能力并给予肯定;再者,要适当予以表扬和奖励,催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充分配合教师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需求,让他们更好地施展教学水平。
3.2建立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在教育理念上要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面的、标准化的、可行性的学校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的道路上,建立并通过定期的情感互动与沟通、业务学习、思想交流,与教职人员广泛亲切地接触,融入到师生的团队中去,拉近管理者和教师的情感距离,让他们体会到学校的关心和重视。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中,应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严明,却充满着人情味地去管理,软硬兼施、刚柔并济。要重视工作的成效,将学生和教职人员看做主体,进而形成了和谐、欢乐、轻松的学习和教育环境。与此同时,建立完善、严明、公平、合理的评估体系,进而对日常的教学和期末的成果来进行总结和归纳,将评估结果连同奖惩一起实施到管理工作中,进而会督促教职人员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3.3完善校长的知识结构和人格
人本管理在中学的教学管理中是占主导地位的,校方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人格魅力、基本素养和管理手段等都直接影响到人本管理能否有效实施。作为中学校方的管理者,他的地位毋庸置疑是管理方向的主导者,他们的知识水平、道德品质、自身修养以及教学经验都直接影响着在校的教职员工,教师是以领导作为标杆来向前行进的,所以校长应该内外兼修、善于处理繁杂的行政工作,并在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努力进取进而丰富视野。此外,作为引导者的校长还应该有素养、展现人格魅力,在教职员工面前树立威信。就领导者而言,校长还需将校方利益和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不徇私舞弊,学会换位思考,体谅手下的员工,真正做到严肃与亲切并济。
3.4建构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科目的安排影响了学校工作的质量,安排不得当的课程会影响教师教学的水平,还会制约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因此从人本管理的教育角度出发,校方应安排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按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规划来安排新的课程,尤其是在平时并不被广大学生所重视的,但又会对他们将来的自身发展有帮助的学科,例如开展综合性的英语实验室,这不仅会让同学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加强对其的重视度,还会实际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水平,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课外练习,并且这一科目的开设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成功。其次,留意学生的潜力,并挖掘它们进而来配合开设有助于潜力施展的课程,多方位、科学利用相应课程来辅助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我们开展英语实验室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教学,要主、副并济地发展,教师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来配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来调整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来挖掘学生的能动力与求知欲。综上看来,合理地按照年级及人群来进行课程的规划和安排可以给学生带来最佳学习环境的人本课程是急需发扬的。
3.5以学生为本,倡导尊重教育
尊重教育理念的宗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简单的归纳。首先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进行尊重、对教育体系发展进行尊重、对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进行尊重,进而才能形成一个和谐充满生机的教育环境。尊重教育就教师角度而言,就是尊重、关爱、鼓励和教育学生,把学生作为人本的主体,并谨记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将尊重教育落实到现实中而不仅仅是口头剖白。我们要做到:第一,教师应该遵守教学规则,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尊重学生的各种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发展。变被动为主动,使得学生主动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来进行自我监督和提高,师生的亲密配合才是和谐教育环境的根本。第二,提倡尊重教育管理理念,反对因学生犯的过失而进行体罚或是进行人格的贬低,这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违背了学生为本的宗旨。第三,尊重教育要落到实处,不能纸上谈兵,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精神。第四,尊重教育的实施还离不开教师的配合,他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忽视他们的家庭和经济、忽视他们先天的知识能力、忽视他们的品性是否优秀,而只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第五,尊重教育应抛开生硬刻板的统一教育思想,应该尊重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尊重接受能力快慢不等的学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责,耐心的根据不同的学生来用不同的方式传授知识。第六,尊重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还表现在对老师教学成果和付出辛劳的尊重,让得到尊重的学生反过来也去尊重每一位老师,这样良好的互尊互重教育环境才是人本教育的理想环境。第七,我们所提倡的尊重教育,并非是对学生进行放松、放纵的管理,而是通过尊重来引导学生,让他们从心里接受学校用心良苦的教育方式,进而做到自律、自觉地完善自己,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尊重教育还要求作为主体的教师做到自尊自爱,互相关心,互相合作,共同进取,树立良好的园丁形象。综上我们可以看得出,尊重教育的主体是以教师和学生为首,宗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3.6建构以人为本的指标评价体系
学校办学的模式形成离不开评价。在我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体系上,难免要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首先,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反对以分数评论师生的好坏,转而侧重对人格形成的关注。其次,要加强多元化的管理评估体系,数量与质量的有效结合,以及知识能力与人格塑造的配合发展。最后,我们要将过程评估与最终评估进行有效结合,不能单纯地重过程不看结果,或者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估方式来进行不合理的评估,我们要集群众、学生、教师本人和领导的评价来做最终的评判。真正做到学生和教师配合的完美结合,进而形成了和谐校园。
4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的繁琐性和艰辛性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因此在进行人本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者要看清其管理方向,制定健全的体制来激励学生和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在探究人本管理的道路上寻找更有效、快捷的途径,进而才能不断提高中学教育人本管理的水平,从而推进中学教育的良性及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丽 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