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通识教育论文
1通识教育特性
1.1基础性
通识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公民应该具有的共同的基础性的文化知识教育。通识教育的内容不是专业知识的一部分,但是它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必备基础,获得基础的知识技能,为个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1.2普遍性
通识教育还具有普遍性,内容稳定,是适合所有大学生进行的普遍教育。
1.3教养性
通识教育的精神核心就是陶冶情操和完善理性。通识教育教会人们如何做人,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很高的文化素养,塑造高尚的人格,帮助人全面发展。所以,通识教育强调的是广泛知识、健全人格和能力的形成。
1.4综合性
通识教育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内容涵盖各个学科如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集合了人类知识宝库的精华。通识教育的教育目标也是综合的,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能力。
2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概念与目标定位不准
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对通识教育进行合适的定位。大家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和文化素质教育相互混淆,通识教育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知识范围。通识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全面发展。另外,对通识教育的教育目标定位业不准确,认为设置通识教育只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学习专业课以外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适应性。
2.2课程结构与体系不合理
要想通识教育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其课程设置非常重要。现在的通识教育课程缺乏整体的结构性,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种类不多,课程的结构设置不均衡,比如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课的种类和课时较多,公共必修课数量很多,公共选修课的数量很少。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偏重于某一个专业的领域,这可能是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缺乏,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
2.3管理机构与措施不完善
在我国,大学中没有设置通识教育和通识课程的专门管理机构,通识教育和其课程设置的管理十分松散。没有专人负责通识教育的起草规划、实际执行、教学实施、课程的设计等教学事务,也没有人设置通识课程的制度以及通识教育课程规范,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对课程设置不了解,对自己将来没有完整的规划,存在盲目选课的现象。通识教育课程没有设置相关的制度,比较随意,学校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机构,监管不严格。
3解决通识教育问题的对策
3.1明确认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明确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它在整个大学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它不是某个专业的附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而设置的,要明确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通识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认识其重要性。第一,增加通识教育知识的广度。这是社会未来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生除了在其专业领域掌握精湛的技能和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外,还需要广博的知识去相互协调和配合。第二,融合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只有将专业知识和其它各方面的知识相互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产生真正的智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事物的判断更加果敢。第三,解决人文和科技之间的问题。现代科技日益发展,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是科技业需要伦理的规范,才能控制科技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第四,专业知识领域之间的融合。现代大学设置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专业领域之间存在无法沟通、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因此,我们也要重视专业领域的通识教育。(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3.2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自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以来,学校开设了许多课程供学生选择,本期望这些课程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深度,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达到学校预期的效果。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列成为大学的主体课程,增加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学校整体的规划下,通识教育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3.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的通识教育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体系。要建立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专门管理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课程的更新和评估、师资力量的配备和一些经费的应用情况。还应该设立课程管理委员会,对课程的相关设置和内容做出详细的介绍,指导学生选课,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专业的选择。设置课程监督机构,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监管。
作者:林琳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