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大学英语论文 » 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浅析

2021-4-13 | 大学英语论文

一、英语教学法的演变

英语教学法经历了以翻译法、直接发、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为里程碑的五个重要发展阶段。翻译法是英语教学中历史最久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用母语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母语和英语并用,经常要把英语和母语在结构和用法上作对比。说出一个英语词,马上译成相应的母语词;说出一个英语句子,也马上译成母语。逐句分段读连贯的英语课文,然后再逐词逐句翻译,以加深或者检查对课文意义的理解。直接法,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教英语的方法。“直接”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直接应用。它通过英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谈和阅读来教英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和形式语法。第一批词的词义是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等来讲解的。这个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交谈、阅读或写作时都用英语思维。听说法认为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学习英语不论其目的是什么,都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

教学的顺序应当是先听说、后读写。听说法以句型为中心,根据句子在结构上的特点,从无数句子中归纳出一定数量的句子模式或基本类型,即句型。句型既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中心。认知法是在以Chomo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和Caroll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方法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出发,通过学习和分析,对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型式获得有意识地控制,并在有意识的情景中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重视人的思维作用,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重视对语言现象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前四种教学法都以传授语言知识和培训语言技能为目的,虽然英语教材和教学过程都充满了影响语言学习的文化因素,但没引起英语教师和研究者的注意,直到语言交际能力理论提出----交际教学法产生,英语教学界学者们的视域豁然开朗,他们很快意识到了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从此,文化研究、文化差异研究、跨文化英语教学研究很快开展起来。

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较短,大致上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虽然我国学术界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从未中断,但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有建树的著作和论文不多。我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介绍和引进国外研究成果阶段,我们自己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还相当不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英语教学界引进了国外跨文化交际学说并尝试了各种新的英语教学法理论。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的语言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和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个共识是: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和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邓炎昌、刘润清(1989)、顾嘉祖(1990)、王福祥、吴汉樱(1994)、胡文仲、高一虹(1997)、陈申(1999)、王振亚(2005)等知名学者都先后著书立说,对语言和文化,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研讨。另外,无数英语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对文化教学理论进行实践,对文化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二、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建立适合中国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对增强教学研究及实践的可操作性,促进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已经较为清楚地看到了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并确立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对过去和现在施行的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取其优点,避其短缺。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味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不同于国外的特殊因素:一是缺乏真正的语言环境和交际环境;二是学习者的个性,如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学习潜能、理解能力等;三是教学形式在多数情况下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对我国英语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设想,这便是以上所提到的第三个条件。

英语教学的实质既然是“交际”,其基本特征是“文化适应”,即语言、使用和文化的三个过程,这就决定了我们采用的模式是以语言文化学和跨文化交际学为理论依据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它是在积极借鉴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模式的合理要素和努力吸取国内现行的各教学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出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特点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建构该模式旨在克服和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下几项主要缺点:

(1)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模式。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讲授的作用,而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作用,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致使学生在毕业时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低下。而现有模式把教学变成师生之间双向交际,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生成和培养。

(2)以语言知识为主的输入模式。传统英语教学,教师给学生输入的信息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现有模式加上语用信息、文化信息和行为信息,不仅加大了信息输入的量,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有了质的保障。

(3)虚构的教学环境。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基本上是一种虚构的,缺乏必要的和在各种语境条件下的交际。而现有模式以交际为核心,把课堂当作交际的场所,将输入的各种信息直接运用于此情此景的交际,从而使语言和文化的学得和习得更加有效。

(4)学生对信息加工模式的不完整性。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只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即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实际是不完整的,还应该从整体上把该四项内容当作语言文化交际行为加以训练,以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文化氛围中领悟其要领,获得言语的和非言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课堂活动:

(1)发现文化身份:让学生反思自身的文化观念,确定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而深入了解自己所在文化群体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取向。

(2)感受个体空间距离:创造不同的语境,让学生以不同的交际身份与交际对象保持某种空间距离,了解不同文化对交际者空间距离的要求,体会文化、语境、交际者的身份角色及交际对象的关系对空间距离的不同期望。

(3)文化场景短剧:组织学生表演一幕情景短剧,其他学生一边欣赏短剧表演,一边从文化角度理解和分析短剧中的情景。短剧表演完毕,学生讨论几个问题,如:短剧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剧中体现了哪些文化现象和冲突?该活动可锻炼学生的观察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4)非言语交际:学生分组表演某些生活场景,展示肢体语言(面目表情、眼神交流)、空间距离、表达情感的声调和语气(讽刺、兴奋)等。通过该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非言语交际所包含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非言语交际过程中应采取的恰当的行为和态度,进而加强其交际意识。(本文来自于《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5)影片欣赏:教师让学生欣赏几段有关美国(或其他国家)教育、教学方面的影片,使他们了解美国教育体系的特点,并指导学生比较中美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

三、结论

跨文化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结构模式和实践模式的构建旨在完善跨文化教学和人才培养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明确跨文化教学的基本原则,正确实施跨文化教学策略,力求完善本土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跨文化教学形式,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朱丹 李琳琳 王婷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外语学院

Top